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胰岛素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和蛋白激酶B(PKB)表达的影响,探讨RGZ改善高胰岛素状态下内皮功能障碍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高浓度胰岛素培养HUVEC72h,并用不同浓度的RGZ进行干预。检测NO浓度,PI3K mRNA的表达,PKB、eNOS总蛋白和PKB丝氨酸473(PKB-Ser473)、eNOS丝氨酸1177(eNOS-Ser1177)的磷酸化表达。结果高浓度胰岛素培养HUVEC能呈剂帚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N0的浓度,抑制内皮细胞P13KmRNA表达和PKB-Ser473、eNOS-Ser1177的磷酸化。用RGZ干预能硅著升高高胰岛素培养的内皮细胞NO的浓度和PKB、eNOS的磷酸化,增强PI3KmRNA表达;eNOS和P13K阻断剂均能阻断RGZ对高胰岛素培养的内皮细胞中NO浓度的升高,PI3K阻断剂还能阻断RGZ对高胰岛素培养内皮细胞PKB、eNOS的磷酸化。结论高胰岛素能下调P13K/PKB/eNOs信号通路而抑制内皮细胞NO的产生,RGZ能通过上调PI3K/PKB通路而增强高胰岛素培养的内皮细胞eNOS的活性和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生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h,再加入200μg/ml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及ET-1的含量,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ET-1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HUVEC用AGE-BSA刺激后明显增强细胞内ROS产生,并能减少内皮细胞NO的分泌及eNOS mRNA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ET-1的分泌及其 mRNA的表达(P〈0.01)。而GSP预孵育则对AGE-BSA诱导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NO及ET-1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对于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In)模型。12周时IR大鼠心室肌内皮素(ET)-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表明高糖膳食诱导的IR大鼠在IR早期已存在心肌ET-1与eNOS平衡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葡萄糖及高浓度葡萄糖(高糖)加胰岛素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不同时间后,高浓度葡萄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生理浓度的胰岛素可部分地逆转高糖对eNOS活性及其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高糖环境下(25 mmol/L葡萄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给予10、100、1 000 μg/L利拉鲁肽进行干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核因子κB p65 (NF-κB p65)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预利拉鲁肽处理后的HUVECs,观察eNOS、iNOS、NF-κB p65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SLD分析.结果 与普通培养基(7 mmol/L葡萄糖)组相比,高糖环境下HUVECs的eNOS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增高(t=2.79、5.75、4.32、4.85、7.12,均P<0.05).与0μg/L组相比,1 000μg/L利拉鲁肽干预组HUVECs的eNOS mRNA、eNOS蛋白表达均上调,iNOS mRNA、iNOS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蛋白表达均下调(t=5.12、9.34、6.70、5.50、8.94,均P<0.05).与单独使用利拉鲁肽组相比,TNF-α联合利拉鲁肽组HUVECs的eNOS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均上调(t=3.33~7.87,均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增加eNOS表达、降低iNOS的表达,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补肾中药女贞子、淫羊藿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主动脉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及收缩因子内皮素(ET-1)的影响,探讨补肾中药调节主动脉内皮舒缩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0只12~1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女贞子组、淫羊藿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同龄同种系正常血压的京都种大鼠(Wistar-Kyoto rat,WKY)10只作为正常组;女贞子组、淫羊藿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女贞子、淫羊藿水煎液,依那普利水溶液,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2 w后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血压,处死大鼠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取主动脉检测内皮eNOS、ET-1蛋白及eNOS mRNA、ET-1mRNA的表达.结果 用药后女贞子、淫羊藿使SHR大鼠的血压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贞子组、淫羊藿组血液NO、主动脉内皮eNOS蛋白及eNOS 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血液ET、主动脉内皮ET-1蛋白及ET-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单味中药女贞子、淫羊藿虽然没有明显降低血压,但略有下降的趋势,且能调节主动脉血管内皮舒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糖培养环境下西格列汀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环境下(25 mmol/L葡萄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并分别给予0、5、10及20μmol/L西格列汀干预,检测HA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以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西格列汀干预后的HAEC,观察e NOS、ET-1、i NOS、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普通培养环境(7 mmol/L葡萄糖)相比,高糖环境下HAEC的e NOS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ET-1、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0μmol/L组相比,20μmol/L西格列汀组HAEC的e NOS mRNA、蛋白表达上调,ET-1、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单独使用西格列汀组相比,TNF-α联合西格列汀组HAEC的e 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ET-1、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西格列汀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增加e NOS表达、降低ET-1、i NOS的表达,该作用通过其抑制p-NF-κB p65表达而实现。提示西格列汀可能改善内皮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免法测定内皮细胞cGMP水平来反映NO的量,半定量RT-PCR检测NO合酶(eNOS)mRNA水平。结果:胰岛素(0.18-6.0nmol/L),葡萄糖(20mmol/L,40mmol/L)能增加内皮细胞cGMP产量,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高浓度葡萄糖上调eNOS mRNA水平,而胰岛素对其无影响,在高浓度葡萄糖下,胰岛素(6.0nmol/L)刺激NO的生成作用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与胰岛素刺激内皮细胞NO合成有关;血管内皮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是胰岛素抵抗的一部分;高浓度葡萄糖可能会抑制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糖浓度波动损伤牛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 取新生牛胸主动脉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分3组:对照组、高糖组和波动组.荧光偏振法检测3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生化方法测定细胞内山梨醇、醛糖还原酶、山梨醇脱氢酶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以及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偏正度和膜微黏度均为波动组和高糖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波动组高于高糖组(均P<0.01).细胞内山梨醇含量、醛糖还原酶、AGEs含量均为波动组和高糖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醛糖还原酶、AGEs含量均为波动组高于高糖组(均P<0.01).细胞内山梨醇脱氢酶含量波动组和高糖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波动组低于高糖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RAGE、eNOS和ET-1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 葡萄糖浓度波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激活多元醇通路途径相关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AGEs的积聚,上调内皮细胞eNOS、ET-1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葡萄糖浓度波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比持续高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石素A(urolithin A,UA)对高糖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5.5 mmo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葡萄糖)、高糖+UA处理组、高糖+UA+Compound C处理组。分别检测了细胞存活及细胞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浓度。通过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分析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分析了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高糖对照组相比,UA干预使内皮细胞的存活升高(P<0.05);SOD活性升高(P<0.05),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降低(P<0.05);NO分泌增高及ET-1浓度降低(P<0.05);明显上调AMPK和eNOS磷酸化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后UA对内皮细胞的上述作用被逆转。结论 UA通过激活AMPK/eNOS通路,抑制高糖介导的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内皮细胞微粒是内皮细胞在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一种直径约0.1~1μm的微粒。目前的研究证实内皮细胞微粒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关键标志,早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是防治内皮功能障碍的关键途径,本文就针对以内皮细胞微粒为治疗靶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内皮细胞是重要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在调节血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发展与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然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内皮祖细胞在修复损伤内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学药物和中药,通过减少诱发因素、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等途径发挥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term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 was coined to refer to circulating cells that displayed the ability to display cell surface antigens similar to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 to circulate and lodge in areas of ischemia or vascular injury, and to facilitate the repair of damaged blood vessels or augment development of new vessels as needed by a tissue. More than 10 years after the first report, the term EPC is used to refer to a host of circulating cells that display some or all of the qualities indicated above, however, essentially all of the cells are now known to be members of the hematopoietic lineage. The exception is a rare viable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 with clonal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that displays the ability to spontaneously form inosculating human blood vessels upon implantation into immunodeficient murine host tissues.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current lineage relationships among all the cells called EPC and will propose that the term EPC be retired and that each of the circulating cell subsets be referred to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lready existent for each subset.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Cardiovascular Stem Cells Revisited".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内皮保护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氧化应激可能是内皮功能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该学说的提出使抗氧化内皮保护策略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抗氧化剂不同,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等多效性作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以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的中药近年来受到关注;另外一些新型抗氧化剂如α-硫辛酸等的内皮保护作用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内皮微粒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整的单层内皮细胞屏障在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功能及抗粥样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内皮细胞通过释放抗凝、抗炎物质及扩张血管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当内皮细胞激活、损伤和(或)凋亡时,向细胞外释放内皮微粒(EMP)。EMP可以促进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状态下,其体内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造模后8周用光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ASO大鼠外周血中CEC数量明显增多,血清ET-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NO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ASO大鼠血清中的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介导了ASO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调节内源性代谢物的平衡应是ASO的重要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期超重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招募绝经后期体重正常女性20例,绝经后期超重女性20例,体重正常男性20例和超重男性20例,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EPC水平,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的EPC数量,MTT法和Transwell小室评估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内皮功能通过FMD测量。结果四组人群循环EP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超重男性相比,绝经后期超重女性EPC功能及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重正常人群相比,超重人群FMD明显下降(P0.05),EPC的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循环EPC的迁移和增殖功能与FMD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P0.05;r=0.52,P0.05)。结论绝经后期超重女性FMD和循环EPC数量及功能没有得到保留,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体内皮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尤其对该种细胞所表现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特点进行探讨。方法:人体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被接种于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中,在 EGM-2培养液中培养。描述贴壁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表型及功能特点进行检测。结果:部分单个核细胞变形成为长梭形细胞,但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殖能力。这些细胞可以表达部分内皮系表面标志物及单核细胞标志物 CD14。在第4,14,28天进行的 Dil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印度墨汁双摄取实验显示这种细胞能够同时吞噬这两种物质,却没有类似于内皮细胞的体外成血管现象,从而说明这种细胞有类似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成年内皮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表现典型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且无明显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婷  欧敏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1):868-87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一种致死性很高的肺血管疾病,其发病与血管内皮的损伤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HPH血管内皮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EPCs动员、归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研究了EPCs在H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药物和EPCs移植对H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内皮微粒是从激活或损伤的内皮细胞上脱落的微小囊泡,是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炎症反应、凝血反应和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健康的生物标志物,并且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内皮微粒分子机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其临床研究及检测方法上存在局限性,无法人为调控内皮微粒的释放,这给以内皮微粒为疾病靶标的转化医学研究带来了挑战。现主要从内皮微粒的概念、病理生理功能、临床应用、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