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程度、肺不张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肺不张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肺部感染率、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肺癌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是目前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常在肺癌手术后出现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的干预措施减轻术后症状,改善心肺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但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仍是影响肺癌患者康复及后续治疗的主要因素。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医疗理念,可与西方医学形成互补。其多途径的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气短咳嗽、疲劳焦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更利于患者机体功能快速恢复。因此,中医疗法在肺癌术后康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患者比重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及耐受能力下降等原因,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术后康复成为医生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使传统外科理念有了较大变化,其主旨就是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通过围手术期一系列处理措施使患者术后获得快速康复,减轻痛苦[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并研究围术期间快速康复理念下的呼吸道综合管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入院且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呼吸道综合管理)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手术前接受一系列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肺癌患者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肺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护理。结果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Ig A、Ig G和Ig M浓度及CD4+和CD8+水平均显著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本院护理满意度为71.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观察组对本院满意度为92.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在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过程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拔管事件、肛门排气时间、下穿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同时并发症情况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实施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过程中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回复,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微创根治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8月70例在胸腔镜微创根治肺癌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前后顺序把患者列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围手术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主要通过收集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手术后前三天疼痛评分总和、留置胸管引流天数、住院天数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围术期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微创根治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2例胃癌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结果 经快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均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应用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65-16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全程教育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3~6月本院80例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选择肺癌围手术期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护理依从性优良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肺癌根治术患者时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措施的有效执行,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翁少文  王葆春 《海南医学》2013,24(18):2703-2705
快速康复外科最早由丹麦腹部外科医生提出,该技术于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询证医学的优化医疗护理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手术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本文针对快速外科技术应用于胃肠手术患者时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新发肺癌患者数以及肺癌病死 人数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随着腔镜设备的更新,肺癌切除已从原来普通开胸手术到传统多孔胸腔镜再到单 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全肺切除。所有手术结束后放置胸腔引流管是胸外科手术后的一项标准程序,术后引流 管可以起到引流出胸腔内液、气的作用,还可通过引流的情况观察胸腔内的情况。随着手术安全性的提高, 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拔管时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28 F 管更换到16 F 管,由双胸腔引流管变为单胸 腔引流管,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早期出院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实验发现,单孔肺叶切除术后隧道式胸腔 引流管相对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更利于康复,但是单孔肺叶切除术后隧道式胸腔引流管是否适用于所有的 患者尚需进一步探讨。随着腔镜设备的更新,术后护理的进步,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几率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3例)和非肺部感染组(59例).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单根F-28号细胸腔引流管由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至胸顶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观察55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病人的引流量、拔管时间及病人对带胸管的耐受性。结果55例中拔管时间没有延长,肺癌术后病人对细胸管胸顶置入耐受良好,未出现因胸管局部疼痛注射杜冷丁和拔管后再穿刺抽胸水病例。结论 F-28号细引流管置入至胸顶引流对于肺癌术后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较小的胸管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术仍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腔镜技术的广泛运用,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逐渐成为了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方式[1]。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是指通过循证医学证据,采取一系列围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叶肺癌根治术后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5例行上叶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改进单管引流组(单管组,n=62)与传统双管组(双管组,n=53)的引流量、带管时间及术后药物镇痛时间。结果单管组术后患者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与双管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拔管后再穿刺胸腔引流病例。结论改进的单引流管引流对于上叶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胸腔引流管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病区施行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2例和同期开胸肺癌根治术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免疫功能(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CIK细胞、CIKN细胞、TH/TS比值)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术后疼痛更小,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对患者免疫指标影响更小,同开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同开胸手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研究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腋下引流管平均第1天引流量与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腋下平均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观察与评价指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用于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作用。方法将10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鼓励早期活动、胸管护理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痰及早期活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活量、潮气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后,肺活量、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应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在肺癌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住院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的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肺癌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发生,其中观察组在保留胸管时间、保留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分别为(5.1±0.8)d、(8.4±3.2)d、(1.1±0.8)d、(12.8±4.1)d、(42.6±4.9)千元,较对照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例(6.7%)、2例(6.7%)、1例(3.3%)、1例(3.3%)、1例(3.3%),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并发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下将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应用于肺癌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等,术后恢复更快,且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