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3月~2017年5月于西安一四一医院行64层冠状动脉CT扫描的患者153例,根据血清中γ-GT水平、总钙化积分分组,比较不同水平γ-GT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钙化及Gensini评分,分析血清γ-GT水平与血脂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血清中γ-GT水平的升高,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脂指标、冠状动脉钙化比例及Gensini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相关性(P0.05);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HDL-C、LDL-C及γ-GT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其中γ-GT,OR值为8.067(95%CI:2.683~10.237,P=0.007),提示其可能最大程度上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结论血清中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结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68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测定CACS、测量颈动脉IM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组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非冠心病组32例,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CACS值及颈动脉IMT.结果冠心病组CACS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49.5±86.3)分和(74.7±25.2)分,t=13.670,P<0.01],且CACS值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冠心病组IMT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9±0.13)mm和(1.11±0.05)mm,t=13.587,P<0.01].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IMT与CACS呈正相关(r=0.950,P<0.01).36例冠心病患者中,CACS与IMT均阳性28例(77.8%);32例非冠心病患者中,CACS与IMT均阳性4例(12.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76,P<0.01). 结论 CACS与颈动脉IMT测定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无创性冠心病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为临床评估CAC提供新依据。方法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心内科182例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计算CAC积分;根据γ-GT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第1四分位组:γ-GT≤19 U/L、第2四分位组:19 U/L<γ-GT≤25 U/L、第3四分位组:25 U/L<γ-GT≤37 U/L、第4四分位组:37 U/L<γ-GT≤62 U/L);并依据CAC积分进一步分为CAC积分≥1(钙化组)和CAC积分=0(非钙化组)。结果随γ-GT水平升高,4组间的吸烟率、男性比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依次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γ-GT与UA、TC、hs-CRP、Hb A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FBG、γ-GT、UA均与CAC有显著相关性;且γ-GT、年龄、吸烟、UA是CAC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13、1.21、3.98、1.62,均为P<0.05)。结论血清γ-GT水平与CA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循环微小RNA-204(microRNA-204)水平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钙化积分(CACS)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并行冠状动脉CTA的糖尿病患者179例,经CAC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CACS10,99例)及非钙化组(CACS≤10,80例)。从中选取匹配的5例钙化组(CACS10)和5例非钙化组(CACS≤10)的患者,使用microRNA微阵列分析其血浆microRNA水平。为了验证微阵列分析的结果,使用qRT-PCR对两组microRNA-204定量检测,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评估microRNA-204水平与CACS之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microRNA-204的潜在诊断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微阵列分析得到钙化组较非钙化组microRNA-20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qRT-PCR进一步印证了钙化组血浆中microRNA-204显著下调(P0.05)。通过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钙化组血浆循环microRNA-204水平与反应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CACS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microRNA-204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7(0.919 1~0.978 2,P0.0001),诊断临界值为21.3,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79.6%。结论钙化组患者血浆中microRNA-20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反映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CACS与microRNA-204之间存在负相关,可能对进一步验证人血浆microRNA-204水平宏观反映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有重要意义。microRNA-204可能是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水平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影响.方法: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入选患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43例),冠状动脉钙化组(37例),分析3组OPN水平的差异;②对行PCI的50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2周的血浆OPN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①冠状动脉钙化组血浆OP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②PCI后24 h的OPN水平较术前、术后2周显著增高(P<0.05).结论:OPN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钙化标志之一,PCI可能会增加OPN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性激素、IL-6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冠脉)钙化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42例绝经2年以上初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患者行冠脉CT检查,分为观察组(存在冠脉钙化,97例)和对照组(无冠脉钙化,45例)。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观察组分为三个亚组:低冠状动脉钙化组(CACS 1~100)26例、中冠脉钙化组(CACS 101~400)49例、高冠脉钙化组(CACS400)22例。检测及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睾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冠脉钙化程度加重,血清E2水平逐渐降低、血清IL-6水平逐渐增高(P均0.05);不同冠脉钙化积分组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幅度较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程度与IL-6、E2水平关系密切,E2可能通过抑制冠脉斑块炎症活动影响冠心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心脏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4例(高血压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VMI,颈动脉超声检测cIMT,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s-CRP、CysC和γ-GT。结果高血压3级病人LVMI、cIMT、CysC和hs-CRP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病人和对照组(P0.05),而γ-GT明显低于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病人和对照组(P0.05);左心室肥厚病人CysC和hs-CRP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对照组(P0.05),而γ-GT明显低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CysC和hs-CRP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P0.05),而γ-GT明显低于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P0.05);hs-CRP、CysC、γ-GT分别与LVMI、cIMT、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CysC和γ-GT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cIMT、LVMI及血压水平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收缩压(SBP)增高和舒张压(DBP)的下降,脉压逐渐增大,冠状动脉狭窄级别、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和脉压相关(P<0.01),但与患者平均动脉压似无相关(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脉压每增加10 mmHg,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加32%(95%可信限:1.25~1.39,P<0.0001);在对年龄和高血压病程进行调整后,脉压每增加10 mmHg仍显示增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21%(95%可信限:1.15~1.27,P<0.0001).在其它血压参数中,SBP同样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和SBP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在高血压防治中,应重视SBP的降低及脉压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多排(16排)螺旋电脑断层摄影(MSCT)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情况,并探讨其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病例64例,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50例,年龄(76.1±6.5)岁;正常血压组14例,年龄(73.4±6.8)岁.所有50例病例行MSCT冠脉平扫,由CT软件计算得到AJ130和Volume2个冠脉钙化积分值.高血压组中44例进行MSCT冠脉增强扫描.所有病例行两侧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踝/肱指数(ABI)超声检查和清晨尿微量蛋白测定,并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血脂系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 除hsCRP、SBP、DBP外,两组年龄、性别、BMI、血脂系列、FPG、HOMA-IR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高血压组前降支(LAD)、左旋支(LCX)的钙化积分及冠脉钙化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MSCT冠脉增强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的老年高血压病例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无冠脉狭窄的病例(P<0.05).冠脉狭窄≥50%组的冠脉钙化积分虽较冠脉狭窄<50%组有增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别(P>0.05);双支及以上显著狭窄的老年高血压病例的冠脉钙化积分高于单支显著狭窄病例和无冠脉病变病例(P<0.05);(3)心脏彩超向心性肥厚组与离心性肥厚组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中微量蛋白尿阳性组的冠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冠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分叉IMT、股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股动脉斑块积分及ABI显著相关(P<0.05).结论 MSCT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展的较好无创性方法,在老年人中有助于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0.
高长征  陈风 《山东医药》2007,47(36):59-60
对24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检测其血清M-CSF水平,并分析M-CS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清M-CSF水平为(1469.59±364.78)ng/ml,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的(291.00±84.71)ng/ml,P<0.05.且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CSF水平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示血清M-CS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414,P<0.05).认为血清M-CS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CSF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miR-126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预测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循环内科确定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为实验组,包括SAP(稳定性心绞痛)组(n=30)及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30),健康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qRT-PCR检测血小板miR-126表达,评价miR-126在健康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miR-126与冠脉斑块CT值分型的关系,miR-126表达与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分型及病变支数相关性。结果 qRT-PCR显示,ACS组及SAP组miR-126表达高于NC组(P<0.01),ACS组高于SAP组(P<0.05);miR-126在冠脉斑块CT值分型中钙化型高于纤维型及软质型,纤维型高于软质型(P<0.05);miR-126表达水平在中度、重度及闭塞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及闭塞组高于中度组(P<0.05);miR-126表达水平在2支及≥3支病变组高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结论 血小板miR-126表达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miR-126表达高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根据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对133例冠心病(CHD)患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CHD+DM)组65例,单纯CHD组68例,13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CHD+DM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CHD组(75.4%与38.2%,P<0.05);冠状动脉狭窄(8.6±3.8与6.5±3.9,P<0.05)及钙化程度(6.6±6.1与3.9±4.1,P<0.05)高于CHD组;冠状动脉远端病变发生率高于CHD组(41.2%与13.1%,P<0.05);血脂、胰岛素、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正相关(P<0.001). 结论老年CHD+DM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提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536例年龄≥80岁的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轻度狭窄组141例,中度狭窄组167例,重度狭窄组162例。比较各组肾功能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P<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P<0.05)。血清肌酐(r=0.1 93,P=0.000)、尿素(r=0.194,P=0.000)、胱抑素C(r=0.295,P=0.000)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eGFR(r=-0.160,P=0.001)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年龄≥80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水平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总结965例行冠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以血压作为主要因素单独分析,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SBP)< 120 mmHg和舒张压(DBP) <80 mmHg]、正常高值组[SBP 120-129 mmHg和(或)DBP80 ~ 89 mmHg]、轻度高血压组[SBP 140 ~ 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中度高血压组[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 ~ 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组[ 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按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的个数分为6个亚组:0组(未合并其他危险因素)、1组(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2组(合并2个其他危险因素)、3组(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4组(合并4个其他危险因素)及5组(合并5个其他危险因素),不同血压水平组合并危险因素情况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结果 在各血压分组中冠脉狭窄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均有正关联(正常血压组r=0.675,P<0.01;正常高限组r=0.708,P<0.01;轻度高血压组r=0.731,P<0.01;中度高血压组r=0.824,P<0.01;重度高血压组r=0.886,P<0.01).不同血压级别和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的r值有线性正相关(rp=0.972,P=0.006).结论 高血压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多重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的协同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施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冠状动脉病变表现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展开分组,分别设为高血压组以及非高血压组;依据患者表现出的病变程度,针对患者施以分组,分别为A1组(冠状动脉正常组)、A2组(单支病变组)、A3组(双支病变组)以及A4组(三支病变组);针对所有冠心病患者于临床施以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之后利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以及血管支数针对冠状动脉病变表现出的严重程度加以表示。对于所有患者在施以手术前以及手术后,针对患者的肱动脉血压水平施以准确测量,完成手术后针对所有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施以监测工作。结果在出现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概率方面,同非高血压组患者比较,高血压组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P0.05);在血压水平以及脉压水平几方面,同非高血压组患者比较,高血压组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P0.05);在血压水平以及脉压水平几方面,同冠状动脉正常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出现以及病症发展加以分析发现,脉压为主要原因,对患者施以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监测,呈现出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与对照组32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男性、糖尿病、吸烟比例和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OR=3.769,P=0.042)、LDL-C水平(OR=1.873,P=0.02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吸烟比例均高于轻度狭窄者,中度狭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与尿酸水平和重度狭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轻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94,P=0.001)、高血压(OR=3.340,P=0.003)、糖尿病(OR=3.877,P=0.003)和吸烟(OR=4.536,P=0.003)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糖尿病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73例)和对照组(4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poA5水平。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狭窄程度和病变分型血清ApoA5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有关,多支病变组ApoA5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P均<0.05);轻、中、重度狭窄组ApoA5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A、B、C型病变组ApoA5水平也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 ApoA5与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低ApoA5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住院患者203例,其中UAP组105例,对照组(CAG检查阴性)98例。UAP组患者经Gensini评分评价后,分为轻中度狭窄35例和重度狭窄70例。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比例更高(P0.05),且收缩压和血清脂蛋白(a)水平更高(P0.05),FT3、FT4水平更低(P0.05)。与轻中度狭窄患者比较,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更高(P0.05),FT3水平更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FT3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r=-0.217,P=0.026),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B=-2.388,OR=0.092,95%CI:0.026~0.326,P=0.000)。结论绝经后女性UAP患者低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将55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组再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2个亚组,分别比较2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亚组之间脉压的水平,并将高血压组和正常高血压组不同脉压水平的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以探讨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冠心病的发生率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不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其冠心病亚组与非冠心病亚组比较,冠心病亚组脉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亚组(P<0.05);脉压≥4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40 mmHg患者(P<0.05).结论不论是否伴发高血压,脉压是冠心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高血压并发心血管事件及冠心病不同病变阶段的作用,揭示二者与Hcy、hs-CRP的相关性.方法 按要求筛选合格病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用造影确定血管狭窄和病变程度.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各亚组hs-CRP、Hcy较对照组升高(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比单支组升高(P<0.05);冠心病完全闭塞组Hcy、hs-CRP水平较中度、重度狭窄组升高(P<0.01).高血压高、中值组Hcy、hs-CRP水平较冠心病组、高血压低值组升高(P<0.05),高值组较中值组也升高(P<0.05).高血压不同hcy水平组、冠心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1);C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B组高于A组、冠心病组(P <0.05).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处于高值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