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杨军 《中国医疗设备》2007,22(7):100-102
PET/CT是功能医学影像设备.本文介绍了 PET/CT的原理 ,着重论述了 PET/CT的性能检测、校正和维修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 PET/CT的使用率 ,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3.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肺癌的检出及诊断越来越重要。目前CT仍是临床上肺癌筛查及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手段。PET/CT可以结合病灶解剖及功能两方面信息,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大致介绍肺癌诊断常用的几种成像方式,重点介绍PET/CT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延迟显像的优势以及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前,PET/CT是最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从采集方式、晶体技术、CT技术、图像重建、图像融合等方面介绍了PET/CT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因素对妇科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8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性护理,综合护理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科肿瘤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综合护理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因素可以提高妇科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图像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检查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联合个体化宣教对肝癌患者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ET/CT检查的10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联合个体化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ET/CT的图像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图像首次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PET/CT检查过程中接受心理护理联合个体化宣教干预,可提高PET/CT图像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2例可疑肺部恶性病变患者行PET/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来源包括手术74例?经皮肺穿刺10例和支气管镜活检8例),比较肺癌和肺部良性病变的18F-FDG摄取差异,讨论PET/CT误诊原因?结果:在92例患者中,73例确诊为肺癌,19例为肺良性病变?经PET/CT检查,肺癌组织SUVmax为10.67 ± 5.48,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5.26 ± 5.04(P = 0.000 3)?PET/CT检查中1例中央型肺癌被误诊为肺炎肺不张,2例机化性肺炎?3例结核和1例炎性假瘤被误诊为肺癌?PET/CT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98.6%(95%CI:95.9%~101.3%),特异度为68.4%(95%CI:57.7%~79.1%)?结论:肺癌PET/CT诊断是综合诊断,肺癌组织的FDG摄取值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少数结核和机化性肺炎的PET/CT表现类似肺癌是导致假阳性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PET/CT一出现就成为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它是PET和CT的完美的结合,PET/CT的核心是可以进行图像融合,提供了来自两台扫描仪的信息。PET/CT的临床应用包括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PET/CT推进了影像医学的进步。微型PET/CT使现代医学基础研究获得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和PET/MRI是新型多模态分子功能影像检查技术,整合PET与CT和MRI成像技术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功能影像学检查在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能够精准定位淋巴结的解剖位置,而且提供代谢信息,有助...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导致男性和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结肠镜、CT、MRI等,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仅能观察到病变形态学改变,对于了解其代谢特点、生物学特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CRC生物学特性的不断深入研究,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和重视,可以用无创的方式提供肿瘤分子代谢信息并反映其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指导手术方案。本文以CRC的正电子示踪剂为重点,对PET/CT在CRC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PET/CT的原理与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T/CT虽然是PET与CT的结合,但其作用却大于PET加CT,它的影像能向我们表达细胞分子的功能及相应的解剖位置范围。由此可确定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肿瘤等疾病及性质。判定放射治疗的靶区,了解化疗的效果。但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不足。本文简要介绍PET/CT原理,应用中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PET和PET/CT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胰外分泌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呈增多趋势,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5位。由于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较多样化,常与癌肿部位、病程早晚、远近组织受累、转移及有关并发症因素有关;而且生长较快,很早发生转移,绝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因此,要提高胰腺癌诊治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由于早期胰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使得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胰腺标志物CA19—9、CEA等虽有参考价值,但尚缺乏特异性。影像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I、内镜超声、ERCP、MRCP、FNAB(细针穿刺活检)等,其中CT检查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诊断胰腺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而PET/CT图像融合技术则将CT解剖结构信息与PET功能代谢信息结合在一起,更为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PET与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分期,明确原发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预测头颈部肿瘤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计划(RTP)中尤其是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应用;放疗后评估放疗的疗效,以及监测肿瘤复发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应用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议,尚无大量临床证据,因此有待进一步实践和证实。  相似文献   

14.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保障机器正常稳定地发挥作用,本文从机房选址、整体布局和射线防护几方面介绍PET/CT机房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受检者体内18F-脱氧葡萄糖使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进行扫描,评价技术因素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充分理解获得高质量PET/CT图像的必要条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采用GE公司Discovery LS16型PET/CT一体扫描仪对患者进行2D数据采集,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使用CT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随机选取2005~2009年期间受检患者900例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自身因素所致伪影中以运动伪影和高密度物质伪影最常见;设备技术因素伪影以截断伪影、放射性污染及注射点外漏较多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包括乳腺摄取、子宫内膜摄取和脂肪摄取.结论 受检者体内足够的放射性计数以及规范化操作是获得高质量PET/CT图像的前提和保证,且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朱燕萍 《中国病案》2011,12(4):35-36
目的了解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查的应用与编码。方法 PET/CT是PET的功能显像与螺旋CT的精细结构显像两种最高档显像技术的优点融于一体,通过病案分析了解它的先进性及编码相应的章节。结果 PET/CT可为医师提供准确前瞻性指导性建议,编码分类在"核医学(92)"。结论根据PET/CT检查结果,可改变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病情进展阶段。编码员要仔细阅读病历,做好疾病、手术及医疗操作检查的编码工作。  相似文献   

17.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癌症之首^[1]。肺癌在我国也是第一大癌症,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迅速。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和合理治疗对于延长肺癌患者寿命,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T扫描能解决大部分病例的诊断和分期问题,但对于一些早期病变仍难以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PET/CT、CT增强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CT增强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并经临床放疗或化疗后证实的患者共18例,对PET/CT检查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8例经临床治疗后证实为脑转移瘤的病例,共发现脑转移病灶51个,PET/CT与增强扫描及MRI结果一致的病灶共42个,PET/CT检查误诊为其他病灶2个,误诊病灶数达3.9%(2/51),漏诊病灶7个,漏诊病灶数达13.7%(7/51),总共误诊及漏诊病灶数为9个,占所发现脑转移灶总数的17.6%。结论受大脑皮层基础代谢较高、PET分辩率及转移瘤病灶性质等因素的影响,PET/CT检查在诊断脑转移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如果联合CT增强及MRI检查,则可以明显降低脑转移瘤病灶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判断肿瘤复发及其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仁济医院行PET/CT检查的18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随访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病程。结果①AFP动态升高患者14例,其中PET显像未见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3例,轻中度FDG摄取1例,高度FDG摄取10例。PET的诊断复发符合率为71.43%(10/14);PET的假阴性率为21.43%(3/14)。AFP持续阴性患者4例,其中1例胆管细胞癌术后患者未见FDG摄取,而CT示肝内孤立低密度影者随访时间>9个月,排除复发;其余3例分别为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和肝肉瘤术后患者,FDG均呈高度摄取,临床证实均为复发。②14例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显像前的AFP水平与病灶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相关(P<0.05),与肿瘤和非肿瘤组织SUV比值(SUV T/NT)显著相关(P=0.0001)。结论①根据现有资料分析PET/CT是判断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与否的一种理想方法。在胆管细胞癌和肝肉瘤等肝脏肿瘤患者,AFP绝大多数为阴性,而此时FDG-PET检测的灵敏度高。在AFP增高患者,由于部分分化程度高的肝细胞癌患者FDG摄取可以不增高,故PET/CT检查需结合AF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肝脏肿瘤细胞学类型进行分析。②对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同的患者,显像前AFP水平与病灶最高SUV及SUV T/NT呈显著正相关,提示AFP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葡萄糖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xoxy glucose,FDG)PET/CT显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并且认为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但目前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十分有限。文中研究PET/CT对GBM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经病理证实的GBM患者(男7例,女2例)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9例患者均为初诊。结果 9例患者共10处病灶,其中右侧额叶4例,右侧颞叶3例,左侧顶叶2例,左侧枕叶1例。肿瘤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常位于脑白质内,边界不清晰,大小不等,周围可见明显水肿。18F-FDG PET/CT显像示病灶呈等低密度灶,大多数对18F-FDG摄取明显上升。结论 GBM的18F-FDG PET/CT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其影像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