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48~94岁,中位数74.5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Ⅰ型15例、Ⅱ型54例、Ⅲ型17例。均合并骨质疏松症;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8例、脑血管疾病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5.5 d。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00 min,中位数50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中位数150 mL;8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中位数12周。术后患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17例,未进行特殊处理;轻微跛行1例,患肢缩短约3 cm,未进行特殊处理。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2例、良25例、可16例、差3例。无感染、髓内钉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8例、女26例;年龄73-88岁,中位数75.5岁;按AO分型,31-A2.2型11例、31-A2.3型13例、31-A3.3型10例。骨折均由摔伤导致,受伤至手术时间1-6 d,中位数3 d。均合并骨质疏松,按照Singh指数法,轻度骨质疏松11例、中度骨质疏松16例、重度骨质疏松7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8.9)min,出血量(205.4±30.2)mL,住院时间(9.9±2.3)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个月,部分负重时间(4.6±1.0)周。至随访结束时,本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螺钉切割股骨头,未出现髋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优2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端固定稳定,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手术+中药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随访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术后患肢肿胀消退,骨折均愈合;手术+中药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手术组短[(7.400±1.734)d,(8.400±1.101)d,t=2.649,P=0.013;(12.333±1.212)周,(13.200±1.186)周,t=-2.832,P=0.008],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手术组高[(90.166±2.972)分,(87.133±5.090)分,t=-2.467,P=0.020]。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配合中药内服较单纯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消除患肢肿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2~94岁,中位数71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例.AO分型A2型29例,A3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 d,中位数5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90 min,中位数45 min;出血量50 ~ 300 mL,中位数120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本组优37例、良4例、可2例.术后并发轻度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畸形2例,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1例拆除内固定后遗留轻度跛行.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基础疾病、骨折分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信息,并提取患者术后1个月的正侧位X线片,评估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并测量尖顶距。将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术后6个月骨折不愈合、螺旋刀片松动退出或切割股骨头颈部等1种及以上并发症的患者纳入内固定失效组,将未发生上述并发症的患者纳入内固定有效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然后将其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内固定是否有效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内固定有效组纳入79例,内固定失效组纳入21例。2组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骨折分型、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8,P=0.000;χ2=14.731,P=0.000;Z...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心理辅导、术前准备、术后服药、并发症预防及功能锻炼5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注重发挥家属在协助沟通和治疗方面的作用.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8 ~25 d,中位数21 d.住院期间未发生褥疮、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36个月,中位数20个月.15例患者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要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注重与患者及家属重复沟通,同时应注重监管工作,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得到安全、规范的执行.  相似文献   

7.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是发生在股骨颈关节囊外部分至股骨小转子下方5 cm区域内的骨折,是老年人髋部常见的损伤。非手术治疗需长时间卧床而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早期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越来越得到肯定。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是关节外骨折,是老年人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骨科的难题之一。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老年疾病,且骨折往往因为骨质疏松而呈粉碎性。非手术方法因为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而被逐渐摒弃。手术内固定应用越来越多,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内固定的选择,高龄患者的功能康复等诸多问题仍在探索之中。自2004—2007年,作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对无手术禁忌症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钟超  王跃  卢冰 《中医正骨》2012,24(3):66-6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使用INTERTAN髓内钉装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4~81岁,中位数69岁.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16例,右侧11例.按Tronzo和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3例,Ⅳ型10例,Ⅴ型1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45 min,中位数120 min;术中出血100 ~ 550 mL,中位数300 mL;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8~5.1个月,中位数4.1个月;术后下地负重时间2.7 ~4.8个月,中位数3.3个月.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院后不明原因出现重症肌无力;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切开引流、加强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切口愈合.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为61 ~ 100分,中位数88分,其中优11例,良9例,中3例,差4例.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颈部短缩、髋内翻、股骨干骨折和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结论:INTERTAN髓内钉无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还是从解剖结构上都满足了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要求,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功能良好、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解剖型髓内钉(Zimmer natural nail,ZNN)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ZNN内固定治疗的6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5.5岁;均有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骨折分型为KlammerⅡ型18例、KlammerⅢ型22例,KlammerⅡ型者Die-punch骨块直径均≥2 mm;均合并外踝骨折。观察骨折复位和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中位数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5周,中位数18.5周。术后6个月CT检查示关节面解剖复位31例、功能复位4例、移位>2 mm 5例。关节面复位较差的5例中,2例出现足趾屈趾畸形,采用肌腱延长术治疗后好转;其余3例未做特殊处理。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Tornetta等提出的Pilon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3例、良12例、差5例。结论:对于Die-punch骨块直径≥2 mm的KlammerⅡ型和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愈合较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姚勇  邹季  胡庆奎 《中医正骨》2020,(4):63-67,74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70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型骨折,均合并腓骨远端骨折,AO/OTA分型均为C3型。受伤至手术时间1~3周,中位数10 d。术中先通过前外侧入路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再通过内后侧入路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甲级愈合12例;术中部分缝合切口2例,经负压吸引、延期缝合后切口愈合;术后并发前外侧切口皮缘坏死1例,但未出现内固定物外露,经皮瓣移植覆盖后切口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48周,中位数24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本组AOFAS评分80~100分,中位数90分;优12例,良3例。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腓浅神经压迫症状,未行特殊处理,14例症状改善或消失;并发前外侧切口皮缘坏死的1例,腓浅神经压迫症状无改善。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切口和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患者的病例资料。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PFLP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FLP组[(8.05±1.75)cm,(15.05±6.36)cm,t=15.254,P=0.000;(124.50±8.50)mL,(315.50±6.50)mL,t=76.652,P=0.000],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组[(53.50±5.50)min,(74.50±7.60)min,t=27.652,P=0.000;(38.50±1.85)d,(64.50±3.35)d,t=30.746,P=0.000;(11.24±1.22)周,(14.06±1.53)周,t=1.620,P=0.026]。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6.352,P=0.109);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214,P=0.038);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36,P=0.016);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2组的升高趋势一致[(67.45±4.30)分,(80.35±3.00)分,(88.65±4.20)分,F=4.251,P=0.041;(56.26±2.40)分,(68.25±4.60)分,(78.37±3.30)分,F=7.528,P=0.012];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FNA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PFLP组(t=1.763,P=0.031;t=1.635,P=0.035;t=1.586,P=0.046)。结论:PFNA内固定与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均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患者术后可以较早开始负重。  相似文献   

14.
朱佳福  徐卫星  吴震  刘宏 《中医正骨》2020,(2):19-22,29
目的:观察牵抖收展复位结合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2例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牵抖收展复位41例、传统牵引床复位21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65~93岁,中位数82岁。A2.1型骨折51例、A2.2型骨折9例、A2.3型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中位数4 d。比较2组患者的复位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前1 d与术后1 d血红蛋白的差值)、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活动度4项),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中位数13个月。与传统复位组相比,牵抖收展复位组的复位透视次数少[(3.9±0.6)次,(6.2±1.9)次,t=0.262,P=0.029]、手术出血量小[(26.3±1.2)g·L^-1,(32.5±2.6)g·L^-1,t=0.839,P=0.016],但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2)月,(4.6±0.1)月,t=4.159,P=0.081]。牵抖收展复位组1例术后出现夜间谵妄、1例因低蛋白血症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均经治疗后好转。传统复位组2例因低蛋白血症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好转。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中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活动度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1±1.1)分,(41.3±1.7)分,t=4.013,P=0.706;(43.3±1.7)分,(42.8±1.2)分,t=0.225,P=0.063;(3.8±0.1)分,(3.5±0.3)分,t=1.452,P=0.071;(4.4±0.3)分,(4.2±0.2)分,t=1.426,P=0.068;(93.7±2.5)分,(91.3±1.7)分,t=2.923,P=0.087]。结论:牵抖收展复位结合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高,与传统牵引床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的综合疗效相当,但复位透视次数少、手术出血量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辅助治疗组在术前常规CT检查后,将CT扫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PFNA内固定手术;常规治疗组在术前常规CT检查后,不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2组患者均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置钉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一般结果。辅助治疗组58例,术中一次置钉成功47例;常规治疗组59例,术中一次置钉成功33例;辅助治疗组患者一次置钉成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χ2=8.523,P=0.004);辅助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86.3±10.7)min,(121.5±11.6)min,t=17.053,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治疗组[(247.8±22.5)mL,(286.9±17.8)m...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试验组38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0111,P=0.9162)。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续骨活血汤配合解剖复位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以解剖复位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续骨活血汤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续骨活血汤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价股静脉血流动力学。依据 Harris 髋关节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12个月,续骨活血汤组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12.0±2.2)cm/s比(9.3±2.0)cm/s,t=6.128]、血管内径[(0.8±0.3)cm比(0.6±0.1)cm,t=4.285]及血流量[(1123.4±271.1)ml/min比(901.2±121.1)ml/min,t=5.0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续骨活血汤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6.7%(39/45)、63.0%(29/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P=0.019)。续骨活血汤组有骨折延迟愈合2例(4.4%)、股骨头坏死2例(4.4%);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3例(6.5%)、股骨头坏死5例(10.9%),2组骨折延迟愈合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572,P值分别为1.000、0.449)。结论续骨活血汤配合解剖复位配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可改善骨折预后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FN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HS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组)36例和PFN组(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组)40例。结果PFN组手术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PFN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