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气腹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次组、持续组及对照组,其中单次组于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持续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各组构建气腹前(T0)、气腹达到压力后即刻(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及40 min(T5)时的相关情况。结果持续组NI及HR在T1~T3显著降低,均低于同组T0时(P<0.05),且持续组NI水平在此时间段内波动程度更大;T4~T5时NI水平恢复至与T0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1~T4时段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NI水平(P<0.05)。持续组SBP、DBP水平在T1~T3时段逐渐升高(P<0.05),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单次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持续组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缓解气腹构建后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促进患者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镇痛在全麻下切痂植皮手术者中应用价值。方法88例重度烧伤行全麻下切痂植皮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右美托咪定(0.25 μ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记录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15 min(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T4时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T4时镇静(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躁动分级,统计躁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T4时,观察组血浆COR、E、NE均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于重度烧伤行全麻下切痂植皮手术者,可减轻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疼痛及苏醒期躁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ultrasound guided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USG 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肾脏手术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6月行单侧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USG QLB组(QLB组)和对照组(R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半小时QLB组行患侧USG QLB,对照组不行QLB,术后均用自控镇痛。记录术中静脉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前(T1)、侧卧位(T2)、切皮时(T3)、术中30min时(T4)、缝皮时(T5)、拔除喉罩时(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评估患者6、12、24和48h 4个时间段的静息、运动NR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h内的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恢复情况;以术前1天为基线,用PQRS量表比较患者术后 24、48h的恢复质量。结果 QLB组术中静脉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比R组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T1、T2、T3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T4、T5、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低于R组(P<0.05);术后6、12、24h时QLB组比R组的静息、运动NRS低(P<0.05),48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48h内自控镇痛次数、补救性镇痛人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P<0.05),术后下床、首次排气时间减短(P<0.05),术毕至出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天比较,QLB组24h感受伤害性因素、情感因素、日常生活活动因素的恢复率和48h感受伤害性因素、情感因素的恢复率较R组升高(P<0.05),生理性因素和认知因素的恢复率在24h和48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为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提供术中、术后的有效镇痛,有利于降低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恢复质量,为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提供镇痛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我院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丙泊酚组患者给予丙泊酚(2-3m/kg)麻醉,地佐辛复合组患者给予地佐辛(3-5mg/kg)加丙泊酚(1.5mg/kg)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术后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地佐辛复合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复合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丙泊酚,且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胃镜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斜肋缘下横腹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OSTAPB)和经肋软骨周围入路胸腹神经阻滞(thoracoabdominal nerves block through perichondrial approach, TAP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10月行全身麻醉下“三卡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O组和T组,每组30例。O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OSTAPB,T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TAPA。记录术后每6h时间段及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30min(T1)、1h(T2)、2h(T3)、6h(T4)、12h(T5)、24h(T6)静息及咳嗽时NR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补救镇痛人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h的QoR-40量表评分。结果 T组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术后6~12h, 12~18h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O组(P<0.05);T组术后T3、T4、T5静息时及T2、T3、T4、T5咳嗽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O组(P<0.05);T组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显著延长(P<0.05);T组术后24h的QoR-40量表评分高于O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APA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减少了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了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6.
周坤鹏  赵雪  陈慧  何莹  张月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9):173-176,106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2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3%罗哌卡因240ml,运行方案5ml/h。P组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6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运行方案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评估术后1h(T1)、6h(T2)、18h(T3)、24h(T4)、48h(T5)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麻醉前(T0)、术后1h(T1)、6h(T2)、24h(T4)血清IL-6、IL-10含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T1~5时点静息及咳嗽VAS均低于P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增高(P<0.05)。E组血清IL-6含量在T2、T4时点低于P组(P<0.05),血清IL-10含量在T1、T2、T4时点高于P组(P<0.05)。E组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少于P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连续ESPB比PCIA(舒芬太尼2μg/kg)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60例,年龄35~65岁,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组(N组,n=30)及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n=30)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纳布啡0.1mg/kg及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时间均>60s,给药5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镜检过程中丙泊酚泵注速率为4~6mg/(kg·h)。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结肠镜检查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min(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检查开始即刻(T2)、镜身过脾曲时(T3)、镜身过肝曲时(T4)、术毕时(T5)、术毕后5min(T6)及术毕后10min(T7)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毕清醒后5、15、30、45、60min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60min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T7时的MAP、HR、RR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5~60min时的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呛咳、体动反应、呃逆及注射痛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组患者术毕清醒后60min内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不安发生率均较S组降低(P<0.05)。结论 剂量为0.1mg/kg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可安全应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笔者医院行深低温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均为主动脉夹层瘤,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5),其中观察组给予加压远隔缺血预处理,对照组仅给予止血带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结束后2h(T2)、结束后24h(T3)和结束后48h(T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脑电双频指数(BIS)、心脏指数(CI)、心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以及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和T4时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T0、T1、T2、T3和T4时CI和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和T4时NSE和S100β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为28.25±1.19分,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为26.03±1.21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深低温手术中应用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脑和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88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8~40周岁年轻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Ⅰ、Ⅱ、Ⅲ组,使用丙泊酚的剂量分别为1.5、2.0、2.5 mg/kg,每组再根据Dixon序贯法依次给予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统计并测算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即50%患者对手术刺激产生体动反应时所需的艾司氯胺酮剂量,麻醉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①3组艾司氯胺酮的ED50依次减少,分别为0.320、0.244、0.167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丙泊酚Ⅲ组手术开始时(T1)的HR较麻醉前(T0)明显下降(P < 0.05),其余两组则无明显差异;丙泊酚Ⅱ组和Ⅲ组T1的MAP较T0明显下降(P < 0.05),丙泊酚Ⅲ组T1的 MAP显著低于Ⅰ组(P < 0.05);③各组有效病例恢复室滞留时间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 < 0.05);④丙泊酚Ⅲ组低血压、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 < 0.05),丙泊酚Ⅰ组术中呛咳、苏醒后头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 <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 2.0 mg/kg 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的麻醉方案综合效果最适宜,其中艾司氯胺酮的 ED50、ED95分别为 0.214、0.334 mg/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0.3%罗哌卡因300ml,6ml/h);P组麻醉诱导前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ml,2ml/h)。记录拔管清醒时(T1)、术后6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术后72h(T5)患者静息及咳嗽NRS疼痛评分及术后48h内补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记录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1周疲劳指数评测量表(ICFS)得分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ELISA法检测术前1天(t0)、术后当晚(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21点唾液皮质醇浓度。结果 E组术后各时点静息与咳嗽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药用量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1周ICF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各组t1、t2唾液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T0)(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唾液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恢复室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疲劳感,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步给药镇静法在低氧易感人群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镇静/镇痛效果。方法:将接受胃镜检查的64例有鼾症或咳痰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序贯给药镇静法和分步给药镇静法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前的镇静/镇痛术,分析2种镇静法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深度、进镜时咽部不适程度、清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和对胃镜检查过程及不适的遗忘程度的影响,评价2种方法在低氧易感人群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镇静/镇痛效果。结果:无痛胃镜采用分步给药法的患者镇静深度(OAA/S评分2级)较常规序贯给药法患者的镇静深度(OAA/S评分1级)浅(P<0.01),清醒时间短(P<0.01),异丙酚用量少(P<0.01),但进镜时咽部不适反应较序贯给药法明显(P<0.01)。分步给药法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较序贯给药法小(P<0.01),呼吸抑制程度轻,安全性好。分步给药法组对胃镜检查过程的遗忘程度低于序贯给药法组(P<0.01),但对胃镜检查不适的遗忘程度及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与常规序贯给药法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分步给药镇静法是一种适用于低氧易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56例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复合表面麻醉组(LP组,n=78),胃镜检查前患者含服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表面麻醉后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0.8~1.5 mg/kg),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再进行胃镜检查;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n=78),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1.8 mg/kg),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记录检查中呛咳反应和体动的发生率,以及检查后询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再次检查(复检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体动等症状,无呼吸抑制发生.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患者检查中出现呛咳反应和咽部不适明显少于P组(P〈0.05);LP组愿意接受再次胃镜检查的患者数,明显高于P组(P〈0.05);L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安全、舒适,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浩  刘存明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154-156,15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过度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过度肥胖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50):瑞芬太尼靶控组(R组)和空白对照组(N组)。R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ng/ml;N组:泵注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检查开始时(T1)、胃镜过声门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术后5min(T4)的心率(HR)、血压(MAP)、呼吸频率(RR)。用Ramsay评分评价术中镇静作用;记录手术胃镜检查时间及术中低氧血症、体动反应、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医生及内镜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与N组相比,R组患者T1、T2、T3时HR、MAP,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患者及内镜医生满意度明显增高(P < 0.05)。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6.
探讨羟考酮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宫颈癌术后苏醒期的镇痛效果。将92例宫颈癌患者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术毕前预用瑞芬太尼镇痛,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羟考酮。临床结果显示拔管后5 min(T1)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拔管即刻(T0)时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均P<0.05);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时,联合组HR、MAP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均P<0.05)。T1、T2、T3时,两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较T0时显著提升(均P<0.05)。T3时,联合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镇静程度(Ramsay镇静评分)2~3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表明术毕前应用羟考酮注射液联合瑞芬太尼能维持宫颈癌腹腔镜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且有效地达到苏醒期镇痛与镇静效果,有利于改善其麻醉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和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择期小儿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P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质量等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苏醒质量S组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是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近远期认知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5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硬膜外腔麻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近远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出血量、输液量、输血、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3时MAP、HR、SpO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间的MAP、HR、SpO2有差异(P <0.05);(2)各组的MAP、HR、SpO2比较有差异(P <0.05);(3)各组MAP、HR、SpO2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T4~T6时MMSE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Ⅲ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80例,观察并记录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P组检查中MAP、HR与术前及P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R组苏醒、离院时间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体动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复合羟考酮时丙泊酚抑制无痛胃镜患者体动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7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组(OP组),每组30例,两组再各自分六个亚组.P组患者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后,各亚组分别静脉推注丙泊酚2.2 mg/kg、2.4 mg/kg、2.6 mg/kg、2.8 mg/kg、3.0 mg/kg、3.2 mg/kg,药物注射时间为40 s;OP组患者先静脉注射羟考酮2 mg(2 mL)后,各亚组后分别给予异丙酚1.4 mg/kg、1.6 mg/kg、1.8 mg/kg、2.0 mg/kg、2.2 mg/kg和2.4 mg/kg,给药2 min后,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Bis低于65,置入胃镜无体动反应,则记为阳性病例,反之记为阴性病例,则酌情追加丙泊酚0.2~0.5 mg/kg直至患者无体动完成检查.记录每组的相应的剂量及阳性病例数.采用Probit法计算丙泊酚的ED50和ED95.结果 丙泊酚抑制无痛胃镜患者体动反应的ED50为2.6(2.4~2.9)mg/kg,ED95为3.1(2.9~4.0)mg/kg,复合羟考酮2 mg时丙泊酚抑制胃镜患者体动反应的ED50为1.8(1.6~1.9)mg/kg,ED952.1(2.0~2.9)mg/kg.结论 复合2 mg羟考酮后异丙酚的用量可以减少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