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田军彪教授从肝论治眩晕,认为眩晕发作主要由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肝藏血乏源,脑窍失养所致。又与脾、肺、心、肾四脏关系密切,其中肝疏泄太过,气机逆乱,出现肝火犯肺、肝火扰心,上扰脑窍;肝疏泄不及,气机郁滞,克制脾土,导致清阳难升;肝藏血乏源,累及心、肾,出现心肝血虚、肝肾不足,髓海失养,皆可进一步加重眩晕症状。治疗上主以疏肝、清肝、养肝、平肝,辅以健脾、泻肺、养心、清心、补肾,同时顺应四时之气,调节患者情绪,注意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首倡从痰饮辨治眩晕。其病因病机与肺、脾、肾3脏密切相关,依据临床症状选用温肺化饮,温脾化饮、温肾化饮的治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符为民教授基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分析脾、脑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眩晕的病因病机,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符教授临证思路及经验,分析其在脾脑相关理论指导下治疗眩晕的特色,并附医案加以验证。 [结果] 脾、脑不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病理上紧密联系。符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痰瘀内生,阻痹清窍,脑窍不利,是导致眩晕的基本病机,创新性地提出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提倡将脾脑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论治本病。所举医案为临床眩晕典型病例,辨证为痰瘀阻窍,治宜健脾化痰、活血通窍,处方以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结论] 符教授以“脾脑相关学说”为基础治疗眩晕,健脾养血、充养髓海以治本,痰瘀同治、通利脑窍以治标,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强调了脑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肺脾论治小儿太息症是对中医理论的完善,文章从对太息症的中西医认识、小儿太息症气机不畅与肺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维护小儿身心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查和萍教授从湿邪致病为主,兼以肝脾肾亏虚、久病致瘀阻络论治颈源性眩晕,认为湿盛困脾而气机不畅、脾虚不运则生化无源,均可导致颈椎病眩晕的产生。因此提出健脾升阳祛湿,兼顾调理肝肾,辅以活血化瘀的治法,临床上以查氏颈眩晕方治疗颈源性眩晕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眩晕证多属肝的病变,故《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而临床证治大多从肝而治,但在临证实践中,除从肝论治外,注重从脾着手,往往获效甚佳。因脾主运化,具有益气、生血、统血之功能,脾之为病多与气血痰湿有关,而眩晕之证多与气血痰湿病变相连。现将眩晕临证从脾论治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眩晕证多属肝的病变,故《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而临床证治大多从肝而治,但在临证实践中,除从肝论治外,注重从脾着手,往往获效甚佳。因脾主运化,具有益气、生血、统血之功能,脾之为病多与气血痰湿有关,而眩晕之证多与气血痰湿病变相连。现将眩晕临证从脾论治辨析如下。1健脾疏肝、理气化湿患者,女,48岁,发作性眩晕二年余,近来眩晕又作,伴耳鸣、胸胁痞闷、纳谷不馨、身重如裹、苔白腻、脉弦。证属肝郁脾虚,水湿不化,治宜健脾疏肝,理气化湿。方选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厚朴、薤白、苍术、白术、砂仁、蔻仁、天麻…  相似文献   

8.
对<内经>中有关眩晕病因病机的条文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眩晕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治疗眩晕重在调肝、健脾、益肾.  相似文献   

9.
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胀、肺痨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脾为后天之本,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实从脾论治肺系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收集16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SAS软件对五脏各自证型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从两脏之间的直接效应看,心与肾、脾与肺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分别是0.853 9和0.740 3,肺与肾、心与肺、脾与肾的直接通径系数次之,分别是-0.493 0、0.344 4和0.291 9。从三脏之间的间接效应看,肺-肾-心、脾-肺-肾、肾-心-肺、脾-肾-心、心-肺-肾、肝-脾-肺、肾-心-脾、肝-脾-肾、心-脾-肺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21 0、-0.365 0、0.294 1、0.249 3、-0.169 8、0.040 3、0.017 5、0.015 9、0.015 2。结论两脏之间以心和肾、脾和肺的联系最为紧密;三脏之间以肺肾心、脾肺肾、肾心肺、脾肾心、心肺肾、肝脾肺、肾心脾、肝脾肾、心脾肺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四脏、五脏间的相关性极小可能与本病自身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柔肝、祛痰定风、顺气和中等临证经验,结合京派代表人物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传承人张冰教授潜镇浮阳、兼护脾胃的用药思路,梳理了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经验传承特色,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眩晕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西医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辨证论治老年性眩晕,将老年性眩晕的病机归纳为“血不利”“水不利”,总结出活血化瘀以利血、健脾温阳以利水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咳嗽作为儿科常见病,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故易出现各种变证,建立完善的小儿急性咳嗽诊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咳嗽病程不同,病邪部位有异,辨证论治之法亦有不同,唐方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归纳和总结出小儿咳嗽从"肺胃肝三脏"治疗理论。该理论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具有紧抓主症、用药考究、灵活加减的特点。临床用药加减则依据肺主宣发肃降,故多予炙麻黄、桔梗开宣肺气,予桑白皮、葶苈子降气止咳,且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故而过量进食之后,损伤脾胃,造成肺胃热盛同病,胃多气多血之腑,故予红景天、地龙、牡丹皮活血凉血清热。通过对临床医案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从"肺胃肝三脏"治疗理论,从而为小儿咳嗽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眼针肝、肾区对中老年各证型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2例诊断为眩晕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舒血宁为主的常规药物加体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眼针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眩晕方面,而且在提高稚一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眼针肝、肾、脾区对中老年各证型眩晕有明显的疗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普托马尼(PA-824)对利福平(RFP)依赖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将32只SD雄性小鼠随机分为RFP治疗组、PA-824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以结核分枝杆菌RFP依赖株攻毒,复制RFP依赖结核病小鼠模型,RFP治疗组给予65 mg/(kg·d)RFP,PA-824治疗组给予25 mg/(kg·d)PA-824,联合治疗组给予上述2种药物,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周后观察小鼠脾、肺组织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脾、肺组织荷菌量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FP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脾菌量、肺菌量均升高(P <0.05),PA-824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评分、脾菌量、肺菌量均降低(P <0.05);与联合治疗组比较,RFP治疗组和PA-824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评分、脾菌量、肺菌量均升高(P <0.05);与RFP治疗组比较,PA-824治疗组的肺重量、脾重量、脏器致病指数评分、脾菌量、肺菌量均降低(P <0.05)。结论 PA-824在抑制MTB对RFP依赖性的同时,对RFP依赖结核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改善病变范围与病变程度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张宗礼教授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经验。张宗礼教授强调肺、脾两脏在儿童PNS病机中的重要性,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对肺、脾两脏的调护是防治儿童PNS的关键,临床疗效颇丰,为临床治疗儿童PNS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分别从肺系、心系、脾胃、肝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以及其他病证进行总结归纳,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