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大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对改善医学生交流恐惧的作用。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20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人。试验组采用大班PBL教学方法,采用引导、鼓励发言的办法帮助学生克服交流恐惧;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均由相同教师教授《全科医学概论》24个学时。教学前后分别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评价学生的交流恐惧水平。结果 教学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RCA-24总分和分量表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PRCA-24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量表中小组分、公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会议分、二人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大班PBL能够使学生的PRCA-24量表总分、小组分和公众分降低,有利于改善医学生的交流恐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对医学生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分为PBL组和对照组,PBL组31人,对照组31人。PBL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由相同教师授课。课后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评价两组学生的交流恐惧水平。用SPSS 11.5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男生中、低度恐惧的比例高于女生,而高度恐惧的比例低于女生。男生的总分、小组分和二人分显著低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L组的总分(P〈0.01)、小组分(P〈0.01)和公众分(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PBL教学有利于改善医学生交流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模式联合TBL教学法在脑血管病见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80名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联合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医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91.1±4.6)分、(86.2±4.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1±5.6)分、(73.1±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见习带教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模式联合T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见习带教中能够显著提高实习医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并能提高见习带教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方法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为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式,采用SCL-90量表对某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样本357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78名)和实验组(179名),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医学生SCL-90量表平均总得分为129.44分,阳性检出率为15.97%,各因子均分介于1.21~1.81分之间,且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实验后,对照组总分下降4.93分,阳性检出率下降2.99%,各因子均得分下降介于0.04~0.09分之间,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因子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分下降6.31分,阳性检出率下降7.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均得分下降介于0.06~0.11分之间,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医学生心理健康相对较好,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均能降低医学生心理症状自评得分,但PBL教学法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T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SP)在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临床本科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妇产科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妇产科教学采用SP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观察两组学生的各项评分,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及得分点分析、实践技能考核、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教师及病人的评价、问卷调查.结果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的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成绩,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及实践技能掌握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性,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教学法结合SP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本科生妇产科实践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实习的40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在临床带教中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临床操作技能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为(92.950±2.212)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86.250±3.823)分,两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操作技能成绩为(93.700±2.227)分,对照组操作技能成绩为(89.600±2.836)分,两组操作技能成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问卷调查总分为(35.850±2.907)分,对照组问卷调查总分为(29.150±2.681)分,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问卷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Seminar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基本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容纳他人量表对电子对抗部队294名军人进行测试后,随机抽样分组,训练组120人,对照组140人.训练组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除日常的军政训练外,增加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日常的军政训练.结果 ①心理素质训练后,训练组军人社交焦虑、社交总分、会议恐惧及公众恐惧4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②训练组士兵社交焦虑和会议恐惧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③训练组士官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及社交总分3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④训练组军官会议恐惧和恐惧总分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有影响.不同层次的军人训练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TBL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效果。 方法 将在2016年3月-2016年4月在神经内科课间实习的59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人,对照组23人,实验组 采用基于PICOS模式的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TBL教学法。在本学期三次课间实习结束后,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知识要点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使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采用SPSS 17.0 对两组结果行t 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在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方面,实验组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 (89.08±3.60)vs(79.09±7.75), t=5.707; P=0.03 ];实验组中认为教学方法 “有助于理解神经病学诊疗思路”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 vs14, χ2=4.615; P=0.032; 21 vs13, χ2=4.191; P=0.041]。 结论 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基于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TBL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TBL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高霞  李咏梅 《中国病案》2015,(4):84-86,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妇产科学实习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2011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带教方法进行评估反馈。结果 (1)从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来看,传统试题考核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新模式,规范教学流程,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董氏奇穴疗法,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总分和因子分、不良反应。结果 (1)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无1例脱落。(2)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CSS总分和除意识外的其他因子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因子分和CSS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针刺后不良反应。结论董氏奇穴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ning,LBL)在血液科生产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TBL组,33人)和对照组(LBL组,33人)。总论部分均采用LBL法进行教学,其他分别用相应教学方法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成绩比较,综合题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学生在综合概括表达能力、主动学习扩展知识等方面较对照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BL教学法在留学生血液科生产实习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队导向学习(TBL)教学模式在生药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015级药学专业110名学生为观察组,2015级药物分析专业98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综合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估T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文献检索能力、科研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6项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生药学理论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结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应用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分析教学效果。方法以2012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共8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42人采用TBL+LBL教学,对照组42人采用单纯LBL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及综合测评评估教学效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90.0%以上的学生认为TBL+LBL教学可提升学习积极性,能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实验组综合测评成绩及成绩“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0, P=0.049;χ^2=6.372,P=0.012)。结论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TBL+LBL教学,效果优于单纯的LBL教学,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10级检验专业2个班学生随机实施TBL和LBL两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总结分析。结果1TBL教学组理论考试中的分析题、论述题、实践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TBL教学组综合成绩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TBL教学组期末考试的优秀率、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达到知识共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与动物实验相关的临床病例,在课前通过网络发放给学生,课堂上先进行个人测试,考核学生对病例的理解;再进行小组测试,学生通过组间讨论完成;最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临床病例讨论。教学过程具有诱导文献检索、培养合作精神及培养临床执业能力等独特的教学特点与优势,但目前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现结合学校实施经验概述机能实验学TBL教学优势与不足,以促进TBL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94名2010 级临床专业学生,将他们随机分为TBL 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通过调查问卷和成绩测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TBL 教学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三方面的评分均有显著的提高,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 <0.05)。TBL 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测试成绩分别为(88.20±3.30)和(74.10±3.6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医学英语教学应用TBL 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加深了医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基础、以早期接触临床和早期接触科研为核心思想,以临床病例、科研成果为主体,以虚拟仿真和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围绕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选取体液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心脏系统、呼吸系统等典型临床病例和科研案例,将转化成标准化的虚拟案例投入虚拟仿真平台使用。在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中随机抽取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成绩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目前建成虚拟案例10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7.8%(P < 0.05);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观察组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7.5%(P < 0.05);在有利于未来临床或科研工作方面,观察组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P < 0.01);在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学习效率、知识获得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解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综合性实验课期末成绩为(81.54±15.12)分,与对照组的(80.62±14.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比例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基于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早期临床”“早期科研”实践课程体系初步构建成功,通过该体系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可以实现虚拟临床场景、科研场景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和科研思路,学生满意度较高,对医学教学改革有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6个小班,随机抽取2个小班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2组理论课均为传统大班授课。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法。学期结束时进行理论笔试与实验课操作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期结束时2组诊断理论笔试成绩和心电图单项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电图得分与诊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相关(P<0.05)。将近80%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比较易于接受,能提高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及增进师生交流。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模拟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学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团队学习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可能性.方法:到儿科实习的96名学生随机分为团队学习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实验组参与教学查房的形式以学生讨论为主,对照组以老师讲解为主,儿科实习完后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考核.结果:(1)实验组在儿科临床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适应性和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别.(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