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玉雪  胡英允 《吉林医学》2013,(34):7183-71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IMT≥0.9 mm的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降压治疗)和治疗组(降压治疗加阿托伐他汀)各49例,对比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药理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MT、TC、TG、LDL-C等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观察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瑞舒伐他汀联用及依那普利片与瑞舒伐他汀联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临床心血管危险分层在中危以上的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组(60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瑞舒伐他汀组(62例)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瑞舒伐他汀组(64例),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12、24、48周后检测量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IMT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3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他汀+CCB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②治疗后ACEI+他汀组及CCB+他汀组的TC和LDL-C均显著下降,治疗48周后CCB+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③治疗后3组IMT均明显下降,并且治疗48周后CCB+他汀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在降压、降脂、降低IMT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将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加辛伐他汀(黙沙东制药有限公司,40 mg,睡前)组(n=32)和常规药物加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 mg,睡前)组(n=33),随访12个月,测定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血脂及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Tcm-MIBI摄取分数的改变。结果辛伐他汀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显著下降,而99Tcm-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增加;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幅度及9Tcm-MIBI摄取分数增加幅度较辛伐他汀组大。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下降(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在PCI术及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下降并进一步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Qd,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后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Matrix metalloprtease-3,MMP-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α)检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及12周后的TC、TG、LDL-C、hs-CRP、MMP-3、TNF-α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12周后HDL-C升高(P<0.05)及颈动脉IMT变薄(P<0.05)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6例,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56例,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血糖和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1次。观察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脉搏波速度(PW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上升,PWV下降(P<0.05)。他汀组治疗后血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上升(P<0.05),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PWV显著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动脉僵硬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匹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的TC、TG、LDL-C和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匹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干预并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使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塞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50例,对照组(贝那普利)50例。治疗16周,记录治疗前后IMT、血压、血脂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IMT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在有效降压、调脂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良好的逆转作用,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0.
马璟曦  蔡敏 《重庆医学》2013,42(16):1835-1836,184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普罗布考0.25g,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TC、LDL-C、TG及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降脂和降低颈动脉IMT作用,能有效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33-13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观察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同时服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能更好地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缩小颈动脉IMT值、斑块总积分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17例高脂血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加用荷丹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斑块面积,NO,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T-1,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血脂,调节内皮功能,降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按筛选标准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3例,分他汀组88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饮食控制,他汀组在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瑞舒伐他汀片每日10mg,随访8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指标的变化。结果 他汀组应用瑞舒伐他汀8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LCL—C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但为新药,安全性需关注。  相似文献   

14.
蒋美媛  庞明  陈敏  严红  余艳  黎华 《广西医学》2013,(6):672-674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每组32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IMT、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ox-LDL、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组及普罗布考组(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蒋美媛  庞明  黄东挺  郭清  陈敏  严红  王希  余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325-1326,1328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hc-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颈动脉IMT降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血清ox-LDL、TC、TG、LDL-C、hc-CRP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联合应用可以减少颈动脉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明显降低血脂、ox-LDL及hc-CRP水平,有效改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HDL-C、IM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两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以起到较好的降脂、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缬沙坦组28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联合用药组32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瑞舒伐他汀10mg/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6个月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结果: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血压、脉压、血清TC、TG、LDL-C及hsCRP浓度均下降明显,颈动脉IMT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起到降低LDL-C及降低I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耀 《当代医学》2013,(25):145-146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6个月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较服药前有所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但是治疗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比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3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阻断胆固醇外源性吸收途径,降低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初诊高血压伴高LDL-C血症患者126例,在给予基础降压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培哚普利+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63例(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血压、LDL-C、HDL-C、LDL-C/HDL-C和IMT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2,P=0.029,P=0.03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HDL-C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治疗组治疗后LDL-C/HDL-C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7),平均IMT和最大IMT均明显小于照组( P=0.001,P<0.001)。治疗前后LDL-C/HDL-C差值与平均IMT差值呈正相关( P<0.001,r=0.742)。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培哚普利可以逆转高血压伴高LDL-C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二者联合使用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