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同坤  吴科 《中医正骨》2022,(1):13-14,21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情况,探讨胸椎棘突偏歪与胸椎椎体旋转移位的关系.方法:纳入100名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成人.男53例,女47例.年龄23~55岁,中位数35.5岁.根据Nash-Moe法评定,椎体旋转均为0级.观察纳入健康成人T1至T12椎体的正位X线片,判断胸椎棘突偏歪情况.结果:共1200个胸椎,其中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影像学资料客观分析颈椎棘突偏歪评估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2例门诊颈椎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nmunication systems,PACS)软件进行椎体旋转及棘突偏歪的测量.结果 颈椎上颈段椎体旋转角度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偏歪与椎体旋转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健康成人的腰椎正位X线片。男58例,女42例;年龄22~51岁,中位数32岁;按Nash-Moe法评定,椎体旋转程度均为Neutral级。分析腰椎正位X线片上的棘突偏歪情况。结果:100例受检者的500椎腰椎中,444椎棘突无偏歪、56椎棘突偏歪。棘突偏歪的56椎中,棘突左偏25椎、棘突右偏31椎。L1棘突偏歪1椎(棘突右偏)、L2棘突偏歪12椎(棘突左偏9椎、棘突右偏3椎)、L3棘突偏歪10椎(棘突左偏6椎、棘突右偏4椎)、L4棘突偏歪17椎(棘突左偏5椎、棘突右偏12椎)、L5棘突偏歪16椎(棘突左偏5椎、棘突右偏11椎)。不同节段椎体棘突偏歪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9,P=0.003);L1棘突偏歪率低于其余4个节段(χ~2=9.955,P=0.002;χ~2=7.792,P=0.005;χ~2=15.629,P=0.000;χ~2=14.465,P=0.000);其余4个节段椎体棘突偏歪率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节段椎体棘突偏歪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不同节段椎体棘突偏歪方向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成人的腰椎存在一定比例的棘突偏歪,临床上不能单纯以棘突偏歪作为腰椎有无旋转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旋转腰椎棘突和中心轴线的关系,以期探讨"棘突偏歪"在"骨错缝"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科诊断为腰椎后关节错缝症的500例,按照NashMoe法取椎体旋转度评价为+级的腰椎正位X线片,观测旋转腰椎棘突和腰椎中心轴线的位置关系。结果:500例腰椎正位X片上,共有旋转腰椎1 238个,其中L_1有162例,L_2有468例,L_3有514例,L_4有93例,L_5有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腰椎683个,右旋腰椎55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腰椎中,L1有84例,L_2有266例,L_3有289例,L_4有44例,L_5有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旋腰椎中,L_1有78例,L_2有202例,L_3有225例,L_4有49例,L_5有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3例左旋腰椎棘突与中心轴线位置关系的比较中,位于中轴线左侧605例,位于中轴线右侧1例,位于中轴线上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5例右旋腰椎棘突与中心轴线位置关系的比较中,位于中轴线左侧0例,位于中轴线右侧468例,位于中轴线上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例腰椎正位X线片上,35例只有1个旋转腰椎,208例同时有2个旋转腰椎,242例同时有3个旋转腰椎,14例同时有4个旋转腰椎,1例同时有5个旋转腰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不能以棘突位于中心轴线而肯定椎体无旋转,也不能以棘突偏离中心轴线而肯定椎体有旋转;不能以把棘突"拨正"作为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是否"到位"的标准。腰椎多椎体同时旋转的情况不多,腰椎下段相较于上段旋转更少、更稳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10种颈椎X线检查体位,即正位、侧位、双斜位(改良)、水平吞钡侧位、过伸位、过屈位、张口位、钩椎关节位、枕寰枢位、寰后弓位的临床应用。认为各种体位显示解剖位置有其共性和特异性。特异性的体位应用应有针对性,有共性的体位应结合临床综合优选应用,方能对颈部骨伤科疾患更加准确、迅速、有效的作出X线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特征,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男74例,女8例(均为绝经后妇女).年龄39 ~90岁,中位数61岁.病程3个月至14年,中位数7.5年.所有患者均采用日立800 mA X线撮片机进行检查,焦片距均为110 cm,曝光条件:腰椎、髋关节为63 ~ 70 kV、25 ~ 50 mAs;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为50 ~60 kV、12~16 mAs;腕关节、手、足为40~46 kV、5 ~8 mAs.手、足摄正斜位片,膝关节、腕关节摄正侧位片.由2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共同进行阅片分析,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①发病部位.双侧38例,单侧44例.共累及145个关节,其中第1跖趾关节45个,第2至第5跖趾关节32个,指间关节30个,腕关节14个,踝关节9个,膝关节8个,肘关节2个,髋关节1个,腰椎小关节4个;同时累及3个以上关节者38例.②病变分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过程及X线表现,采用唐志学的分期标准,本组早期39例,中期13例,晚期30例.③软组织改变.82例患者均有软组织肿胀,以受累骨关节为中心,一侧或两侧局限性肿胀.属早期病变的39例患者,肿胀软组织密度均匀增高,软组织内未见钙化阴影,骨质未见异常改变.中晚期病变的43例患者,肿胀的软组织密度均匀增高,其中22例患者软组织内可见大小不一的条片状钙化影;15例患者软组织内可见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小圆点状钙化影.④骨质改变.82例患者中表现为骨关节改变者43例,表现为骨质稀疏者43例.⑤关节面和关节间隙改变.有骨关节改变的43例患者均有关节面致密硬化,其中关节间隙变窄17例;关节面骨赘形成8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面不规则穿凿样或小囊状破坏缺损18例.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颈椎旋转时的X线片对比观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8.
颈椎旋转扳法是推拿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法,若运用得当,则有利于治疗,若运用不当,则有可能加重颈椎间盘的损伤,本文试从颈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旋转扳法对颈椎间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奥利埃氏(Oilier)病即多发性软骨瘤病,多发生于管状骨,发生于扁骨及不规则骨者罕见。笔者收集我院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例多发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以加深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笔者报告10例颈椎先天性融合的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融合分为椎体附件融合、附件融合、椎体融合.椎体融合的特点为下位融椎比相邻两椎体高且呈梯形,上位融椎的椎体下缘短于上缘.病理性融合则无此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胸腰椎脊柱骨折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PLF)手术不同骨源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行PLF手术。A组20例取髂骨瓣植骨,B组21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C组24例行患椎棘突骨板植骨。结果手术时间:A组(128±25)min,B组(95±7)min,C组(92±5)min;术中出血量:A组(563±135)mL,B组(351±60)mL,C组(336±57)mL;A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与B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C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B组出现排异反应4例,2例行异体骨取出清创术后愈合2,例经长期换药愈合。3组均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A组发生术后取骨区疼痛7例占35%,B组发生伤口痛、渗液4例占19%,C组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A组及C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均为95%,B组融合率为84%。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腰椎脊柱骨折取患椎棘突骨板植骨能保证术后融合率,恢复脊柱的远期稳定,其较取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植骨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用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脊柱调衡手法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治疗,比较3组的治愈率及血流速度。结果:总有效率B组为96.7%,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内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优于其他2组。结论: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中药熥敷保健颈托及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伴有动脉硬化中老年患者进行模拟旋颈状态下颈椎椎动脉超声检查,权衡手法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为临床医师对颈椎采取手法治疗前提供参考。方法:对208例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充盈程度,血流频谱形态等。测量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TAMX)]、反映血管舒缩和阻力状况的阻力指数(RI)、反映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的搏动指数(PI)。结果:超声显示在旋颈状态下VA血流变细,血管迂曲及局部受压狭窄;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见血管内膜粗糙,管壁增厚,回声增强,有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椎骨段VA走形迂曲,VA平均内径〈3 mm。在过屈位旋颈后血流减少甚至部分患者彩色血流中断而不显像。在正常仰卧位时所测得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左右旋颈45°后,检测所得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开始出现差异,当过屈位旋颈45°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以观察椎动脉形态的变化并对血流进行定量测定,其检查操作便捷,敏感性高,可以作为颈椎手法前筛查潜在VA损伤的动脉硬化患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近5年的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研究.方法 以"正骨""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从2014-2019年知网、pup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根据"被引次数""下载次数""时间顺序"筛选出40篇文献,进行归纳研究.结果 正骨结合中医药疗法可以明显改善CSA的临床症状,帮助关节复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采用针灸治疗;B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60.47%,B组81.82%,两组比较(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对椎动脉(V A)和基底动脉(B A)进行检测,其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 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m)显著上升,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3个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颈椎活动度的程度比较,第3次访视起,试验组颈椎活动度计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颈椎活动度的数值比较,前屈活动度改善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后伸活动度从第1个月随访起,左右侧屈活动度从第3次访视起,左右侧旋活动度从第7次访视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及与时间交互作用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试验组、对照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颈椎活动度程度、数值是量化颈椎功能和评价手法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脊柱调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针刀松解术结合脊柱调衡为治疗组,常规电针联合推拿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70%、95%,对照组为40%、8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脊柱调衡通过恢复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平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的临床预期。方法:临床组患者在脊柱微调疗法基础上辅以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参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临床组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寰枢关节位移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优化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安全性好,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