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眼前节结构变化. 方法:对50例7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UBM检查,观察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同时监测手术前后的眼压和术后疗效. 结果:UBM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后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巩膜睫状体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厚度(IT)、虹膜悬韧带距离(IZD)、虹膜晶状体夹角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脱离药物治疗后,手术后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10~21mmHg),视力均好于手术前. 结论:单纯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使房角尚未完全粘连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房角开放、前房加深,有效控制眼压.利用UBM检查可快速、有效、准确地观察眼前节结构,有助于早期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行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对侧眼行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治疗前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野及UBM情况进行观察对比。随访时间为10~12月。结果:在随访期内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28眼(占93.3%)未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良好。已有房角粘连、眼底及视野损害的2眼(占6.7%),眼压仍高于21mmHg,需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大部分病例房角较前增宽,周边虹膜拥挤现象减轻,房角粘连范围减小;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于无广泛房角粘连和关闭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有预防发作和治疗作用,使用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光照和暗室条件下,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褶虹膜综合征患者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诊断为高褶虹膜综合征的20例患者(24眼),在光照和暗室条件下分别行UBM检查.结果 暗室条件下,24眼房角均关闭.在光照条件下,房角关闭16眼,开放8眼,房角开放眼均为周边虹膜肥厚型.结论 由于周边虹膜肥厚所致的高褶虹膜综合征患者,其房角的状态随光照条件的改变呈动态变化,在暗室条件下,房角关闭,在光照条件下,房角开放.临床中可行UBM检查鉴别窄角慢性单纯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80例(80只眼)诊断为合并老年白内障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原发性房角关闭以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均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护理结局。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78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4只眼随访结束后再不用药的情况下,眼压均为10~15mm Hg。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并控制眼压,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60例患者的72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粘弹剂、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对比手术前后视力、房角镜下房角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2年者60眼,〉2年者12眼。结果有1只眼再发眼压升高,施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其余患者眼压控制正常范围,50眼术后房角开放,除再发眼压升高的1只眼的视野继续损害外,71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161例患者的22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3年者186眼,>3年者40眼。结果有1只眼再发作眼压升高,施行小梁切除术后又出现眼压升高,前房硅管植入后眼压得到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平均加深1.1mm,周边前房平均加深0.2mm。除再发眼压升高的1只眼的视野继续损害外,215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除炎症引起的青光眼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定量评估白内障手术引发的原发房角关闭患眼的前节结构及睫状突改变。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受试者:31例接受白内障手术的原发房角关闭或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31只眼。白内障术前,10只眼接受了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1只眼接受了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方法:在白内障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UBM检查前房结构。主要观察指标:使用UBM测量前房深度(ACD),500μm处房角开口距巩膜突的距离(AOD500)及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结果:与术前相比,白内障术后ACD、AOD500及TCPD均明显增大(P<0.001)。术后AOD5…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31例39眼,对其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1)术后视力提高两行以上36眼;(2)术后眼压正常.3周后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达25~30 mm H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3)术后2~3个月查UBM 37眼房角均开放.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6例(26只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眼压为(14.4±2.0)mmHg,中央前房深度加深,虹膜膨隆消失,周边房角≥1CT,视力提高.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静贞  刘小力 《北京医学》1994,16(4):206-209
应用国产JYZ-1型YAG激光机,对151只眼(8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虹膜切开术。长期随访3-5年,激光孔全部开放,眼压控制率为89.43%-100%。激光后用药减少,前房角关闭指数和暗室俯卧试验有明显改善,说明长期控制眼压,激光虹膜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倍频 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 9例 (37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应用与裂隙灯显微镜相配置的倍频 Nd:YAG激光行周边虹膜成形术 ,定期检查眼压、房角及眼部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5~ 35个月 ,病眼平均眼压降为 (17.2± 5 .3) mm Hg,与术前 (33.5± 9.3) mm 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0 1)。 2 5例 (33只眼 )未用降眼压药物 ,房角开放 ,暗室试验阴性。 4例 (4只眼 )随访期间 ,房角逐渐关闭 ,眼压升高 ,视为失败。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44例 ( 48眼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其中 ,2 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2 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 6个月以上。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一月平均眼压 ( 1.70± 0 .5 4)kPa ,较术前 ( 4.3 6± 0 .74)kPa明显下降 ,与联合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49,P >0 .0 5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中央前房加深 ,房角增宽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 ,房角关闭所在象限有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 ,又可控制眼压 ,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一次发作时予以药物降低眼压,待角膜透明、瞳孔回缩后,26例(26只眼)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虹膜周边360°范围击射30点,于鼻下方或颞下方击射周边虹膜范围约1 mm,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击穿虹膜。结果激光后2 h,26例26只眼的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房角由术前关闭到术后不同程度开放,虹膜周切孔通畅。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激光虹膜根切术能有效加宽房角,解除瞳孔阻滞,避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 O P)瘢痕期发生的儿童闭角型青光眼,其病因被认为是晶体后纤维膜收缩导致的晶体虹膜隔前移,其他可能的机制包括瞳孔阻滞及睫状体阻滞。病例:3例(3只眼)伴闭角型青光眼的瘢痕期ROP患者,在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及术后分别接受高分辨超声检查。观察:术前高分辨超声显示房角关闭,晶体后可见纤维膜贴附。虹膜切除术后超声显示房角开放,且眼内压正常。结论:本研究中3例患者的房角关闭主要是由于瞳孔阻滞引起,可通过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瘢痕期相关的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分辨超声检查@Suzuki A. @Kon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应用染料激光或倍频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患者,共81例(9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激光术后眼压、视力、眼内情况及前房角检查结果,用药治疗情况。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4.9±5.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周边虹膜激光成孔良好。最终随访平均眼压(18.68±8.63)mmHg,明显低于术前(34.31±13.51)mmHg,差异有显著意义(t=7.28P<0.001)。术后视力较稳定,有64%患者视力有所提高。患者术后出现眼压一过性升高以及前房炎性反应,经预防性处理均得到控制。激光未造成虹膜出血及角膜、晶体状的损伤。有12.24%(12只眼)激光术后眼压偏高,局部予以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讨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控制有治疗效果。少部分患者激光术后必须密切观察眼压,房角检查情况,综合评价视神经病变和视功能的情况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29例(35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半导体532激光联合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其中预防性治疗2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3只眼。结果示激光通畅率100%(35/35)。术后1周眼压6.99~20.08mmHg(0.93~2.67kPa)。所有病例周边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晶体未见混浊加重。半导体532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安全、效果确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来指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手术方法的选择,观察患者术后房角及其相关结构的改变.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UBM测量前房深度(ACD)、小梁虹膜角(TIA)、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和虹膜厚度1(ID1),同时记录眼压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ACD、TIA、AOD500和TCPD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D1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明显加深前房,增宽房角,重新开放小梁网,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效果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积累、更长时间的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浅前房患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明室/暗室)前房角状态的变化,并行暗室激发试验以观察浅前房患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房角形态变化情况,对暗室激发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6~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符合下列条件者:裂隙灯周边前房深度≤1/3角膜厚度,压陷式眼压正常(≤21 mmHg),眼底视神经无典型青光眼性损害表现。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采用先明室后暗室的顺序。按常规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和12、3、6、9点方位的房角结构。暗室激发试验方法:患者在暗室安静俯卧1 h,分别在俯卧前及俯卧后采用压陷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值。结果:共检查患者35例(70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中央前房深度:右眼为(1.93±0.24)mm,左眼为(1.99±0.29)mm。房角相贴关闭眼的比例:在暗室检查中,左、右眼均有≥2/4方位房角关闭共计58眼(占83%);在明室检查中,房角关闭≤1/4方位,右眼检出18眼方位(占25.7%),左眼检出16眼(占22.8%);而与明环境对比在暗环境中,双眼中至少多一个方位检出房角相贴关闭的有25例(占80.6%)。以上患者全部行暗室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在暗室检查中,左、右眼均有检出房角关闭≥2/4方位的58眼(占83%),暗室俯卧前眼压在(16±5)mmHg,俯卧后有48眼(占暗室下房角关闭总数的83%)眼压在(32±10)mmHg,每只眼试验前后两次测量之间结果相差在8mmHg以上,结果为阳性。其余22眼俯卧前眼压在(15±3)mmHg,俯卧后眼压在(16.5±5)mmHg,结果为阴性。结论:浅前房患者,应用UBM检查,在暗室状态较明室状态下,房角更多发生相贴遮挡巩膜突者,与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率,较明暗室状态下房角变化不明显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4例1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或未能满意控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形态结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 14例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开放、加宽,眼压稳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和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可靠,可避免传统小梁切除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