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5’调控区(TTTTA)n 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NR)基因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蒙
古族健康人群及冠心病(CHD)病人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66 例蒙古
族健康人群及71 例蒙古族冠心病病人的apo(a)的PNR 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病人血浆Lp( a)、TG 水平高
于正常对照组,而HDL - C 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病人组检测出(TTTTA) 序列重复次数为5、8、9 共3
种等位基因,并检测出5 /8、5 /9、8 /8、8 /9、9 /9 共5 种基因型。正常对照组检测出(TTTTA)序列重复次数为5、7、
8、9 共4 种等位基因,检测出5 /8、5 /5、7 /9、8 /8、8 /9、9 /9 共6 种基因型。两组人群均以重复次数为8 和基因型
8 /8 分布频率最高;冠心病病人与正常对照apo(a)PNR比较发现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冠心病病人基因型8 /8 与8 /9 间的血浆脂蛋白(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蒙古族人群apo( a)PNR基因
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的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甲硫氨酸合酶(MS)基因A2756G的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200例宁夏回族MS基因A2756G基因型.结果 宁夏同族人群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100、0.1750、0.0150,G突变基因频率为0.1025.与白种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硫氨酸合酶基因A2756G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MP-9 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COPD 人群的易感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蒙古族186 例COPD 病人和219 例健康对照组的MMP-9 基因
1562( C/T) 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等。结果: MMP-91562( C/T) 的基因
型CC、TT、CT 的频率在186 例COPD 病例组中分别是50.00%、42.47%、7.53%; 在219 例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分
别是30.59%、34.70%、34.70%,C 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 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53.76%和47.95%; T 等位基
因的频率在两组中分别是46.24%和52.05%。结论: MMP-9 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COPD 具有易感
性,1562( C/T) 基因型与蒙古族COPD 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24 例蒙古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
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4-05~ 2016-12 收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高血压病人224 例,分为汉族
118 例,蒙古族106 例。收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并测得其24 h 动态血压( ABPM) 各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行彩色多
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 及左室肥厚( LVH) 并进行对比。结果: ( 1) 蒙古族组饮酒率、体重指数
( BMI)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2)
蒙古族各组EH 病人24 h 收缩压标准差( 24 hSSD) 、日间收缩压标准差( dSSD) 、夜间收缩压标准差( nSSD、夜间
舒张压标准差( nDSD) 、3 级组24 h 舒张压标准差( 24 hDSD) 均显著组显著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P<0.01) 。蒙古族1、2 级组24 h 舒张压标准差( 24 hDSD) 及各组日间舒张压标准差( dDSD) 高于汉族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蒙古族组1、2 级和3 级组非勺型率、左室肥厚率、颈动脉内膜斑块、狭
窄率均显著高于对应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结论: 蒙古族EH 病人24 h 各时间段收
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明显高于汉族病人,心脏、颈动脉损害率亦明显高于汉族EH 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类解整连蛋白和金属蛋白(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33,ADAM33)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引物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 RFLP) 方法,分别对内蒙古地区184 名蒙古族COPD 病人和203 名蒙古族健康对照
组的ADAM33 基因的Q - 1、T + 1、T 2、T 1、S 1 五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
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ADAM33 基因的4 个SNPs 与COPD 相关( Q - 1,P < 0. 001; T + 1,P = 0. 020; T 2,P =
0. 018; S 1,P < 0. 001) 。结论: ADAM33 基因的Q - 1、T + 1、T 2、S 1 位点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COPD 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45,SNP 276) 与2 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
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 PCR-RFLP) ,检测正常对照者和2 型糖尿病病人SNP 45,SNP 276 多态性,比较
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测定分析其相关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结果: 脂联素基因SNP 45 在
2 型糖尿病病人组突变纯合子G/G 基因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人SNP 45 和甘油三脂有关,突变杂合子
T/G 基因型者比未突变野生T/T 基因型者有较高的甘油三脂。脂联素基因SNP 276 和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相关因素、HOMEIR 指数无关。结论: 脂联素基因SNP 45 和2 型糖尿病、甘油三脂有关,SNP 276 与2 型糖尿病
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病人不同发展阶段血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 、β2 微球蛋白( β2 -microglobulin,β2-MG) 及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水平,以探讨这些因子
在MM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MM 病人30 例,正常对照组20 例,测定其血Hcy、β2-MG
及ESR 水平对结果比较分析,并对MM 病人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 1) AL 组初诊
时血Hcy、β2 -MG 及ESR 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P<0. 05 及P<0. 01) ; ( 2) 初诊
时MM 病人血浆Hcy、β2 -MG 及ESR 水平在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及P<0. 01) ; ( 3) 经过4
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包括完全缓解( CR) 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 VGPR) ]时,血Hcy、β2 -MG 及ESR
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5) ; ( 4) 经过4 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
解( PR) 、疾病稳定( SD) 、病情进展( PD) 和完全缓解后复发]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 5) 相关性分析显示,MM 病人组血Hcy 水平与β2-MG 及ESR 均为正相关[( r = 0. 71,P<0. 01) 和( r
= 0. 45,P<0. 05) ]。结论: 动态监测MM 病人血Hcy、β2 -MG 及ESR 水平,可作为MM 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预
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随机将
2013-05~ 2015-05 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纳入本研究,并分为实验组42 例与对照组42 例。
对照组以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2 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 2 组病人治疗前后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
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 ; 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BI 评分均明显升高( P<
0.05) ,且实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2 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 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活动能力,减少神经损伤,且未对凝血功能造
成影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162
例老年鼾症病人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和夜间血氧饱和度( SaO2 ) 分为单
纯性鼾症组、OSAHS 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分析OSAHS 与并发高血压相关性。结果: OSAHS 组104 例,并发高血
压病34 例( 32.70%) 。单纯鼾症组58 例并发高血压病5 例( 8.62%) ,OSAHS 组合并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
鼾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OSAHS 组晨间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单纯鼾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老年人OSAHS 病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两者有密切的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和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病人以及
Killip 分级、梗塞范围不同的AMI 病人血浆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0 例AMI
病人及正常对照组80 例进行NT-proBNP 的测定。结果: ( 1) AMI 组从KillipⅠ级到Ⅳ级血浆NT-proBNP 明显增
高,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1) ; ( 2) STEMI 组和NSTEMI 组比较,NT-proBNP 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
学意义( P<0.001) ; ( 3) STEMI 不同部位相比较,NT-proBNP 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 血浆
NT-proBNP 测定值的增高可反映心梗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与A/California/4/2009病毒序列比较同源性在99%以上,本实验旨在比较两株病毒感染BALB/c小鼠研究感染力强弱。方法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California/4/2009(CA4)两株病毒分别连续10倍稀释后,对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10只实验小鼠,测定CA7 MLD50为101.24/0.05 mL,检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观察期为14 d。结果相同TCID50的CA7和CA4病毒感染小鼠,CA4感染小鼠后14 d内死亡率为20%,而CA7感染小鼠后8 d内死亡率为100%。CA7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重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CA4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中度-重度间质性肺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CA7感染力明显强于CA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 3-dihydronaphtho [2, 3-c] 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 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 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 3-dimethyl-1H-naphtho [2, 3-c] pyran-5, 10-dione(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完全缺陷的Leprdb/db小鼠肾损伤机制。  方法  选取28周龄瘦素受体杂合缺陷的Leprdb/+(作为对照)与Leprdb/db雄性小鼠各10只,禁食8 h后,分别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小鼠经股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肾进行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提取肾组织细胞线粒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ase, LIAS)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体质量、FPG、HbA1c、CRE、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Leprdb/+小鼠肾细胞结构完整,而Leprdb/db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及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血清中GSH水平降低,MDA和炎性因子MCP-1、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rdb/db组小鼠肾脏线粒体内LIAS和肾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而NF-κB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8周龄Leprdb/db小鼠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肾损伤机制可能与LIAS调控Nrf2和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苜蓿素(3)、5, 7, 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表儿茶素(5)、豆甾-5-烯-3β, 7α-二醇(6)、槲皮素(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没食子酸(10)、大豆苷元(11)和大萼赝靛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5~7 min,12%~15% B;7~14 min,15%~21% B;14~35 min,21%~25% B;35~40 min,25%~36% B;40~60 min,36%~52% B;60~80 min,52%~100% B;80~95 min,100% 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 7, 9-tri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 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 3β, 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I(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11)、isoangustone A(12)、甘草宁G(13)、5, 7, 4′-三羟基-6, 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