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2015-03至2016-09因胸痛住院321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2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93例,ELISA法检测血浆su PA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校正后,ACS组的血浆su 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R=0.104,95%CI:0.048~0.223,P0.01],在ACS组中随着Gensini积分增高,血浆su PAR水平逐渐升高;根据ROC曲线获得su PAR预测ACS对应界值:1.8μg/L,敏感性0.732,特异性0.7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吸烟、Gensini积分、血尿酸是影响血浆su PAR水平主要因素。结论:升高的血浆su PAR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这种关系优于传统炎症标记物hs-CRP,有可能成为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浓度变化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2例,以及造影结果正常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50例。冠心病(ACS和SAP)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0例,双支病变者25例,单支病变者19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PDGF-C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PDGF-C浓度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结果 ACS组及SAP组血浆PDGF-C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冠状动脉多支及双支病变组血浆PDGF-C浓度比单支病变组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PDGF-C浓度与Gensini评分有一定相关性(r=0.2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浓度血浆PDGF-C相比于低浓度血浆PDGF-C,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OR=1.006, 95%CI 1.002~1.011)。血浆PDGF-C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灵敏度为77.88%。结论高浓度血浆PDGF-C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状的价值及相关程度。方法 18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分型分为2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0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82);选择同时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n=90)。测定血清NT-proBNP、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斑块成分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NT-proBNP、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斑块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Hcy水平与易损性斑块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T-proBNP、Hcy预测易损性斑块的价值。结果 3组间NT-proBNP、Hcy与hs-CRP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为ACS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ACS组Gensini积分、坏死核心(NC)比例、血管重塑指数(VRI)、斑块偏心指数(PEI)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NT-proBNP、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斑块NC比例、VRI、PEI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Hcy血清水平是冠心病患者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NT-proBNP、Hcy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性斑块的AUC分别为0.764(95%CI 0.729~0.803,P=0.021)、0.779(95%CI 0.742~0.814,P=0.015);两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性斑块的AUC为0.886(95%CI 0.823~0.951,P=0. 004)。结论血清NT-proBNP、Hcy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病变性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作为SAP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基本信息[血糖、肌酐、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血压占比、尿素氮(BUN)]及血浆MPO、Hcy水平,均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分析血浆MPO、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MPO、Hcy水平高于SAP组、对照组,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单支、两支血管病变者,Gensini积分≥30分患者血浆MPO、Hcy水平高于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血浆MPO水平与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血浆Hcy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MPO、Hcy水平异常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反映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对评估ACS病变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miR-126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预测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循环内科确定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为实验组,包括SAP(稳定性心绞痛)组(n=30)及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30),健康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qRT-PCR检测血小板miR-126表达,评价miR-126在健康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miR-126与冠脉斑块CT值分型的关系,miR-126表达与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分型及病变支数相关性。结果 qRT-PCR显示,ACS组及SAP组miR-126表达高于NC组(P<0.01),ACS组高于SAP组(P<0.05);miR-126在冠脉斑块CT值分型中钙化型高于纤维型及软质型,纤维型高于软质型(P<0.05);miR-126表达水平在中度、重度及闭塞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及闭塞组高于中度组(P<0.05);miR-126表达水平在2支及≥3支病变组高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结论 血小板miR-126表达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miR-126表达高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三烯-B4(LT-B4)的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入选400例患者,冠心病组31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1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3例,对照组90例。检测患者外周血浆LT-B4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内的主要斑块进行评价。结果冠心病组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2.365,P<0.05),ACS组LT-B4水平又明显高于SAP组(t=7.664,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T-B4浓度逐渐升高;CHD患者的软斑块组、纤维斑块组较钙化斑块组血浆LT-B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T-B4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白三烯-B4水平增高,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明显正相关,血浆白三烯-B4检测结合64层螺旋CT测定能否提高判断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对ACS的诊断及对冠脉病变的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另选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浆MMP-9及hs-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浆MMP-9与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Gensini评分均增大(均P<0.05);血浆MMP-9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1,P<0.05),血浆MMP-9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392,P>0.05)。结论:急性ACS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但不能预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并探讨不同BMI冠心病组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49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根据BMI分为非肥胖组(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抽血测定内脂素等,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等.比较不同BMI冠心病组内脂素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①冠心病组内脂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非肥胖冠心病组的内脂素、TG、腰围高于非肥胖对照组(P<0.01),肥胖冠心病组的内脂素水平高于肥胖对照组(P<0.01).③非肥胖冠心病组和肥胖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内脂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P<0.05,P<0.01).④非肥胖冠心病组和肥胖冠心病组的相关分析发现内脂素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1=0.513,P1=0.012;r2=0.607,P2<0.01)、Gensini积分(r1=0.576,P1=0.004;r2=0.716,P2<0.01)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的内脂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冠心病组内脂素升高的更明显,不同BMI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内脂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小板miR-126水平在冠心病诊断、预测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NC)组,qRT-PCR检测3组患者血小板miR-126表达,比较其在3组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miR-126与冠脉斑块CT值分型的关系,比较miR-126在不同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分型及病变支数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ACS组及SAP组miR-126表达高于NC组(P0.01),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在冠脉斑块CT值分型中,钙化型miR-126表达水平高于纤维型及软质型,且纤维型高于软质型(P0.05);中度、重度及闭塞组miR-126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及闭塞组高于中度组(P0.05);在2支及≥3支病变组miR-126表达水平高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结论: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中,血小板miR-126表达水平不同,miR-126表达高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IL)-6和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8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并按病变血管支数分成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组、76%~90%组及91%~100%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浆IL-6及内脂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应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ACS组患者IL-6及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分组和按照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组后,血浆IL-6及内脂素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IL-6、内脂素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分别r=0.583,r=0.724,均P<0.01)。结论 IL-6及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的生物学作用。近来的大量研究显示瘦素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相关,现就近年来发现的瘦素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冠心病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饮酒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医学界常把饮酒与冠心病等许多疾病联系在一起,并以各种方式劝戒人们不要饮酒,近期的一系列研究一致认为少量、适量、规律饮酒对机体有益,现就饮酒与血脂、血糖、血压、血浆内皮素、血尿酸、凝血、纤溶系统相关因素的关联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re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the burden of disease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lthough depression seems to be a marker of increased risk after the diagnosis of CHD, it is currently unclear whether depress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and whether its treatment lowers the risk. We review the data from prominent trials and recent analyses in regard to the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with CHD. We also review som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this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4.
瘦素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瘦素与冠心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瘦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瘦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瘦素 (Leptin)又称“消脂素” ,是肥胖基因 (ob)的产物 ,由哺乳动物体内的白色脂肪细胞分泌 ,在血液中有游离态、结合态两种存在形式 ,其血液浓度与机体脂肪含量成正比。瘦素分泌受到体脂含量、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 ,随体内脂肪储存增加而增加。它将脂肪组织中能量储存状况的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 ,使机体适当调整食欲 ,维持机体能量平衡 ,诱导体重下降。瘦素需要与特异的瘦素受体结合方能发挥生物学效应。瘦素及其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肥胖、不育和胰岛素抵抗等症状。瘦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密切关系已从大量研究中得到证实。以下就瘦素…  相似文献   

16.
血管新生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 ,从而影响心功能的一类疾病。冠脉搭桥和成形术等介入性治疗方法的应用 ,使部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得以改善 ,但相当一部分不能进行这类治疗或发生术后再狭窄的患者 ,现尚无解决办法。目前 ,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已从单纯改善病变血管供血转向如何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 ,被称为心血管药物搭桥术的促血管新生疗法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 血管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血管形成 (Angiogenesis)一词是由 Hertrg于1935年在描述胎盘组织中有大量新生微血管形成时创用的 ,Folkman在…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和冠心病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从 Mc Cully[1] ( 1 969年 )提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观点以来 ,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现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与冠心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 ( 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 ,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蛋氨酸是一种含硫的必需氨基酸 ,每日食物中含蛋氨酸 1~ 2 g。成人每日所需蛋氨酸量为 0 .9g。蛋氨酸在三磷酸腺苷 ( ATP)参与下先形成 S-腺苷蛋氨酸。 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感染等均可能参与CHD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 ,有关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在CH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而且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对CHD发病的影响文献报道亦日渐增多 ,本文复习有关文献 ,就这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概述[1 8]正常生理情况下 ,保证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的前提条件是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活性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任何原因造成凝…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新世纪,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等疾病之后的又一慢性流行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的成分如肥胖、2型糖尿病、致粥样硬化血脂表型与高血压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每一个成分都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由于代谢综合征是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聚集,因此代谢综合征伴有更大比例、更大程度和病变更广泛的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但代谢综合征所有组分对心血管危险的确切影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今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和防治还需多个学科和专业人才的合理整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