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酸枣仁-石菖蒲药对改善失眠的物质基础和潜在分子机制,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的失眠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验证。方法 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酸枣仁和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得到潜在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中获得失眠相关的基因,取得酸枣仁-石菖蒲药对和失眠疾病的交集靶点,然后在Cytoscape 3.6.1软件中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接着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ICR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酸枣仁-石菖蒲高、中、低剂量组(8.0,4.0,2.0 g·kg-1),地西泮组(3 mg·kg-1);除正常组外,第1天和第2天腹腔注射PCPA(30 mg·mL-1)建立失眠模型;然后连续给药7 d,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55 mg·kg-1)所致的小鼠睡眠潜伏期和持续期,行为学中旷场实验的垂直得分和水平得分,以及高架十字迷宫的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open arm entry,OE%)和开臂活动百分比(open arm time,OT%);利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CASP3表达水平;最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AKT1和p-AK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获得酸枣仁和石菖蒲的潜在活性成分为9个和5个,与失眠共同靶点为34个;GO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160条GO分析条目,KEGG通路分析发现信号通路主要与炎症信号通路有关,其中AKT1、CASP3和TNF为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酸枣仁-石菖蒲药对可显著缩短失眠模型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期,降低垂直得分和水平得分,提高OE%和OT%,恢复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TNF-α和CASP3的含量,提高AKT1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论 酸枣仁-石菖蒲可通过作用于TNF-α、CASP3、AKT1、p-AKT1等靶点调节TNF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枣仁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挖掘枣仁安神颗粒的入血成分,并采用反向分子对接,预测入血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失眠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失眠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互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枣仁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的关键通路。结果 方中3味中药酸枣仁、丹参、北五味子共得到29个入血成分和184个潜在靶点,其中19个成分、60个靶点和36条通路与失眠极为密切,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色氨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GABA能突触等相关分子环节。结论 方中3味中药以作用靶点为媒介,连接入血成分及相关通路,从而发挥抗失眠的生物学效应,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CIS的潜在靶点;将丹参-当归治疗CIS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 11.0平台,构建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 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将共有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 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对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排名前6的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检索到82种活性成分,其中丹参65个、当归17个,潜在作用靶点787个,疾病靶点671个,共有靶点76个。度值排名前6的活性成分为丹参醇B...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柴胡-当归”药对治疗乳腺增生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UniProt等数据库检索获得“柴胡-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乳腺增生相关靶点,利用Draw Venn Diagram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其与“柴胡-当归”作用靶点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和靶点间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度值大小筛选出排名前5的靶蛋白,并利用RCSB PDB数据库、Autodock Vina 1.1.2等软件预测其与“柴胡-当归”药对活性成分的结合活性。采用RStudio软件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关键通路网络。结果 数据库中筛选获得药对活性成分共18种;其中活性成分的靶点与乳腺增生疾病的交集基因共150个,根据度值排名大小获得5个核心靶标,包括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蛋白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经分子对接分析发现,“柴胡-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柴胡-当归”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蛋白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核心靶点,参与调控白介素-7(IL-7)信号通路、内分泌耐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柴胡-当归”药对治疗乳腺增生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UniProt等数据库检索获得“柴胡-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乳腺增生相关靶点,利用Draw Venn Diagram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其与“柴胡-当归”作用靶点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和靶点间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度值大小筛选出排名前5的靶蛋白,并利用RCSB PDB数据库、Autodock Vina 1.1.2等软件预测其与“柴胡-当归”药对活性成分的结合活性。采用RStudio软件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关键通路网络。结果 数据库中筛选获得药对活性成分共18种;其中活性成分的靶点与乳腺增生疾病的交集基因共150个,根据度值排名大小获得5个核心靶标,包括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蛋白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经分子对接分析发现,“柴胡-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柴胡-当归”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蛋白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核心靶点,参与调控白介素-7(IL-7)信号通路、内分泌耐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柴胡-当归药对治疗乳腺增生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UniProt等数据库检索获得柴胡-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乳腺增生相关靶点,利用Draw Venn Diagram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其与柴胡-当归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VD的疾病靶点;采用R 3.6.1软件获得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R 3.6.1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和关键靶点,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2个(当归2个、黄芪20个),作用靶点142个,疾病靶点3 414个,共有靶点81个。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共获得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7个核心成分。PPI网络分析共获得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雌激素受体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10个核心靶点,以及AKT1、血红素加氧酶1(HMOX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黄芩-槐花"药对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明确降压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黄芩和槐花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与TTD、OMIM、CTD和Genecards数据库中的高血压相关靶点取交集,并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相应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当归 白芍药对药效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探讨其多成分 多靶点的作用机理。 方法: 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文献报道,筛选出当归、白芍中主要的药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 靶点网络及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lueGO及reactome FI对所预测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05为筛选条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选择当归、白芍中共30个化合物为候选成分进行靶点和通路的筛选,共检索出125个作用靶点,其中在String数据库中分值高于0.9的核心靶点有106个,基因功能涉及脂类代谢、血液循环、DNA转录、细胞内信号调节、腺体发育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核心靶点主要通过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系统、代谢过程、基因表达、神经元系统、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途径发挥药效作用。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当归 白芍药对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为阐释其配伍机理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胰腺癌的靶点基因,对两者取交集获取胰腺癌相关的雷公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应用ClusterProfiler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通过Cytoscape 3.8软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并筛选活性成分-靶点核心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 雷公藤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4个。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雷公藤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核因子(NF)-κB、缺氧诱导因子(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7等有关。5个药物活性成分(雷酚新内酯、雷公藤宁B、雷酚内酯、雷酚萜醇、雷酚萜)和7个核心靶点(TOP2A、ADRB2、KCNH2、PGR、HSP90AA1、AKT1、TNF)构成核心网络,生存分析显示TOP2A、KCNH2、PGR、HSP90AA1、AKT1、TNF...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当归茎叶与根对溶血性贫血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当归茎叶水煎液组(高、中、低剂量),当归根水煎液组(高、中、低剂量),每组10只,♀各半。采用乙酰苯肼(acetyl phenyl hydrazine,APH)制造溶血性贫血模型(1,4,7 d皮下注射含有APH的生理盐水,APH剂量为0.2,0.1,0.1 g·kg-1),造模第1天给予当归根水煎液与茎叶水煎液灌胃治疗(0.02 mL·g-1),13 d后取样,检测其血常规(Hb、RBC、PLT)、脏器指数(脾、胸腺指数)、生化指标(G6PD、GR、IL-2和EPO)以及观察肝、脾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茎叶水煎液与当归根水煎液均能显著升高Hb、RBC、PLT,降低脾指数,提高胸腺指数,升高小鼠血液中G6PD、GR、IL-2、EPO的含量(P<0.05或<0.01)。另外,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当归茎叶水煎液和当归根水煎液均可减轻APH所致小鼠肝脏、脾脏细胞的点状坏死及瘀血。结论 当归茎叶水煎液与当归根水煎液对溶血性贫血小鼠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CNKI、PubMed、Drug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检索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肿瘤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得到冬虫夏草22个化合物,86个抗肿瘤共同靶点,主要包括环加氧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JUN基因等关键靶点。GO分析与KEGG通路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抗肿瘤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PPAR、花生四烯代谢、5-羟色胺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将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冬虫夏草抗肿瘤可能的前5个主要活性成分11,14-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黄豆黄素、胆甾醇和豆甾醇与关键靶点PTGS2、PTGS1、PGR、HMGCR和CNR1均能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相关通路,发现冬虫夏草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当归黄芪半仿生提取物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结肠2处横向切口,原位缝合,建立腹部手术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西沙比利0.003 5 g·kg-1)、当归黄芪水提物组(AEA,生药5.2 g·kg-1)、当归黄芪半仿生提取物(SEA)高、中、低剂量组(生药10.5,5.2,2.6 g·kg-1),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术后24 h灌胃给药,连续10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记录首次排便时间和粪便量;测定大鼠摄食量,胃肠推进指数和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观察结肠组织形态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结构,检测结肠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含量。结果 术后大鼠排便减少、体质量减轻、胃肠推进指数减小(P<0.05),血浆MTL和血清GAS含量均降低(P<0.01),结肠平滑肌细胞间隙变大,数量减少,ICC结构明显损伤;MLCK、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给药第9天,SEA高、中剂量组体质量增加(P<0.05,P<0.01),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量增多(P<0.05),且24 h食量增加(P<0.05,P<0.01);胃肠推进指数增加、血浆MTL和血清GAS含量均升高(P<0.05,P<0.01),结肠ICC细胞数量较多,结构完整;结肠MLCK、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含量均有上升(P<0.05,P<0.01)。结论 当归黄芪半仿生提取物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升高血液MTL和GAS及结肠平滑肌收缩相关蛋白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桑黄治疗肝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为深入探索其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TCMSP平台中的CancerHSP软件检索桑黄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及GendCards数据库分别检索各化学成分和肝炎对应的靶基因,找出关键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岷当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岷当归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7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8.99%;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3.43%,相同成分13种。结论 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岷当归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耿胜男  杨莉  李阳杰  杜钢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9):1730-1740,174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干姜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检索干姜的化学成分,根据"类药五原则"与"口服生物利用度"≥ 30%这一标准筛选干姜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中以"anti-cancer "为关键词搜索抗癌靶点,与干姜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干姜的抗癌靶点。将干姜抗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利用Cytoscape3.2.1的"CytoNCA"插件筛选干姜的抗癌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3.2.1的"GlueGO"插件对干姜抗癌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并构建干姜活性成分-核心抗癌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 获得干姜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活性成分52种,对应靶点101个。其中抗癌靶点39个,核心靶点10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干姜抗癌作用有关的信号通路68条,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GO富集分析得出与干姜抗癌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35个,主要涉及到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干姜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抗癌作用机制,为干姜抗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肿节风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Uniprot、GeneCards在线数据库筛选肿节风活性化合物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前列腺癌-肿节风-靶点网络图,然后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菊苣抗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公共数据库中获取菊苣的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以及高脂血症的相关基因,并结合相关软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 从TCMSP数据库共筛选菊苣活性成分12个,包括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核心成分,涉及相关基因靶点156个。PPI网络涉及56个潜在药物靶点,Degree值排名前5的核心靶点分别是AKT1、IL6、TP53、TNF、VGEFA。GO功能分析共获得269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71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VEGF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通路。结论 菊苣抗高脂血症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参与脂质合成、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冬虫夏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靶点,合并后去重,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wissDo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冬虫夏草14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花生四烯酸、啤酒甾醇、β-谷甾醇、麦角醇、黄豆黄素、棕榈酸胆固醇酯、胆固醇、乙酸亚油酯、豆甾醇、过氧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腺苷、D-甘露醇和麦角甾醇。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交集靶点有91个,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SRC)等。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冬虫夏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癌症相关蛋白聚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Ca2+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啤酒甾醇与核心靶点MMP9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 本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可能通过其有效成分花生四烯酸、啤酒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胆固醇酯、乙酸亚油酯、腺苷、麦角甾醇等作用于TNF、TP53、CASP3、EGFR、MMP9、SRC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靶点,通过调控癌症通路、癌症相关蛋白聚糖等发挥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枝莲–山慈菇"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山慈菇的有效化学成分及相应靶蛋白。通过DrugBank、Uniprot数据库筛选乳腺癌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半枝莲中有效化学成分29个,山慈菇中有效化学成分3个;对应潜在作用靶点517个,乳腺癌靶点118个;将"半枝莲–山慈菇"与乳腺癌的靶点对比,获得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包括雄激素受体(A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9)、雌激素受体α(ESR1)、雌激素受体β(ESR2)、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H成员2(KCNH2)、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GO功能分析得到197个条目,涉及药物代谢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得到116个条目,涉及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非洲锥虫病、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通路。结论研究揭示了"半枝莲–山慈菇"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的,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