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21反义寡核苷酸(AS-miR-21)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调节的分子机制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相关转录因子AP1作用机制的可能性。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R-21表达相关情况及细胞核转录因子eNOS和AP1表达情况。结果:AS-miR-21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长,促进其凋亡;AS-miR-21对HUVECs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AS-miR-21干预下HUVECs的eN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AS-miR-21显著抑制eNOS和AP1蛋白表达,转录因子AP1在ASmiR-21对eNOS的表达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葡萄糖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增加,bel—xL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减少;加入生理浓度或高浓度Ins后,HUVEC凋亡显著减少,bcl-xL、bax和eNOS表达增加;HUVEC凋亡与eNOS、bcl-xL、bax表达均呈负相关(r=0.85,r=-0.81)。表明胰岛素可以抑制高糖引起的HUVEC凋亡,该作用可能与bcl-xL、bax和eNOS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理阿诺碱(ryanodine)对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的内皮生长晕细胞(endothelial outgrowth cell,EOC)功能及其相关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及eNOS( Thr495)的磷酸化水平。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并扩增EOC,免疫组化法、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实验分为对照组、10 nmol/L rapamycin组(rapamycin组)、10μmol/L ryanodine预处理1h再加10 nmol/L的rapamycin组(ryanodine+ rapamycin组)、10 μmol/Lryanodine组(ryanodine组),各处理组与EOC作用24h,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特异性的总eNOS抗体及磷酸化的eNOS( Thr495)[p-eNOS(Thr495)]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总eNOS蛋白表达及eNOS( Thr495)磷酸化水平。结果 rapamycin组EOC的增殖及迁移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eNOS( Thr495)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总eNOS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yanodine+ rapamycin组EOC的增殖及迁移均高于rapamycin组(P均<0.05),eNOS( Thr495)磷酸化水平低于rapamycin组(P<0.05),总eNOS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yanodine组EOC的增殖、迁移及总eNOS及eNOS( Thr495)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pamycin可抑制EOC的增殖及迁移,增强eNOS(Thr495)磷酸化水平。Ryanodine可以改善rapamycin诱导的EO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抑制,降低eNOS(Thr495)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尿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调节作用及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在600μmol/L尿酸溶液中培养,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各组细胞eNOS 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应用人工基底膜检测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应用鸡胚尿囊膜试验检测细胞的血管新生能力,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UVECs的增殖,应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HUVECs的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0μmol/L的高尿酸培养HUVECs 48 h后,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蛋白表达量、NO浓度显著下降(P0.01);HUVECs有聚集倾向,但未能形成管腔样网络结构;CAM的血管新生面积比率降低49.78%(P0.01);同时,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63.68%(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38.70%(P0.01)。结论高尿酸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NOS基因表达和NO含量;高尿酸抑制细胞的血管新生能力,同时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其抑制的可能机制与高尿酸下调e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肽对高糖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并对凋亡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内皮细胞凋亡定性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V法),凋亡定量采用细胞DNA片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内皮细胞eNOS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法。结果高浓度葡萄糖(33.3mmol/L)使HUVEC凋亡增加(P<0.01),eNOS表达减少,加入生理浓度(1.0nmol/L)或高浓度(50.0nmol/L)C肽后,凋亡显著减少(P<0.05),eNOS表达增加,HUVEC凋亡与eNOS表达相关(r=-0.845,P<0.01)。结论高糖可导致HUVEC凋亡增加;高浓度或生理浓度的C肽可抑制高糖引起的HUVEC凋亡;HUVEC凋亡与eNOS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I(prostaglandin EI,PGEI)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表达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对象,检测不同浓度PGEI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中NO水平的变化,以及细胞eNOS活性的改变。结果(1)随着PGEI浓度的升高,eNOS的活性和NO的含量均逐渐增加(P<0.05);(2)短时间PGEI的干预对eNOS和NO的影响均不明显,24h后细胞中e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NO的含量自12h起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3)用不同PGEI浓度预处理,使TNF-α对eNOS活动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PGEI可能通过诱导eNOS的表达,促进NO的释放,且可以重新激活被TNF-α抑制的eNOS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表达整合素连接激酶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表达整合素连接激酶的腺病毒转染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其在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高表达。采用噻唑蓝法、流式细胞术、EDU法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表达后,噻唑蓝法、流式细胞术、EDU法检测结果均表明:整合素连接激酶病毒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空病毒转染对照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整合素连接激酶病毒转染组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整合素连接激酶能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下游Akt/eNOS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胰岛素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和蛋白激酶B(PKB)表达的影响,探讨RGZ改善高胰岛素状态下内皮功能障碍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高浓度胰岛素培养HUVEC72h,并用不同浓度的RGZ进行干预。检测NO浓度,PI3K mRNA的表达,PKB、eNOS总蛋白和PKB丝氨酸473(PKB-Ser473)、eNOS丝氨酸1177(eNOS-Ser1177)的磷酸化表达。结果高浓度胰岛素培养HUVEC能呈剂帚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N0的浓度,抑制内皮细胞P13KmRNA表达和PKB-Ser473、eNOS-Ser1177的磷酸化。用RGZ干预能硅著升高高胰岛素培养的内皮细胞NO的浓度和PKB、eNOS的磷酸化,增强PI3KmRNA表达;eNOS和P13K阻断剂均能阻断RGZ对高胰岛素培养的内皮细胞中NO浓度的升高,PI3K阻断剂还能阻断RGZ对高胰岛素培养内皮细胞PKB、eNOS的磷酸化。结论高胰岛素能下调P13K/PKB/eNOs信号通路而抑制内皮细胞NO的产生,RGZ能通过上调PI3K/PKB通路而增强高胰岛素培养的内皮细胞eNOS的活性和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黄洁  王海昌  马恒  高峰 《心脏杂志》2007,19(4):409-412
目的观察大鼠主动脉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增龄改变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老年组采用老年(18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选取成年(15周龄)SD大鼠20只为对照组。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观察胸主动脉对胰岛素反应性的变化,并同时测定两组主动脉血管一氧化氮(NO)释放量及血管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老年组及成年组胸主动脉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胰岛素可以浓度依赖性舒张成年大鼠胸主动脉,舒血管作用具有内皮依赖性。与之相比,老年大鼠主动脉对胰岛素的舒张反应显著下降(P<0.05)。同时发现,与成年组相比,老年组NO释放量以及e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老年组主动脉eNOS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老年组血管eNOS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组织内源性eNOS-NO系统活性下降可能是衰老导致的血管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消安(BU)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干预,并进一步探讨人参皂苷Rb1对此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TGF-β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法检测HUVEC中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结果:BU明显抑制HUVEC合成NO及eNOSmRNA表达,而刺激TGF-β1的表达;预先用人参皂苷Rb1干预再加BU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b1可以拮抗BU对HUVEC的这种影响,提高eNOSmRNA表达及NO合成,而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BU可抑制HUVEC合成NO而增强TGF-β1表达,人参皂苷Rb1可拮抗此作用,人参皂苷Rb1可能籍此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损伤。  相似文献   

11.
内皮细胞微粒是内皮细胞在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一种直径约0.1~1μm的微粒。目前的研究证实内皮细胞微粒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关键标志,早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是防治内皮功能障碍的关键途径,本文就针对以内皮细胞微粒为治疗靶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后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背部皮肤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制造心肌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组[5、10、20、40及80mg/(kg.d)]。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CD34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双阳性细胞数。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于M199培养基培养,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计数3个随机高倍视野数。阿托伐他汀灌胃3天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骨髓培养内皮祖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40mg/(kg.d)组内皮祖细胞数量最多,较对照组增加了2.4倍(P<0.05),80mg/(kg.d)组与40mg/(kg.d)组比较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组外周血培养内皮祖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0mg/(kg.d)组增加最明显(P<0.05);心肌损伤后外周血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较损伤前增加(P<0.05),其中80mg/(kg.d)组最明显,较对照组增加了4.18倍(P<0.05),40mg/(kg.d)组与80mg/(kg.d)组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80mg/(kg.d)组增加最明显,并随剂量增加一氧化氮浓度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骨髓动员、促进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迁移、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皮微粒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整的单层内皮细胞屏障在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功能及抗粥样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内皮细胞通过释放抗凝、抗炎物质及扩张血管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当内皮细胞激活、损伤和(或)凋亡时,向细胞外释放内皮微粒(EMP)。EMP可以促进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状态下,其体内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PCI会导致机械性血管损伤,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和支架内急性血栓事件。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PC)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现就EPC的作用特点、机制、预测机制和治疗作用等方面阐述EPC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内皮损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及右心功能衰竭为特征,内皮功能障碍为主的恶性肺血管疾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内皮祖细胞(EPC)动员、归巢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研究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和他汀类等药物对EPC动员,归巢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影响以及EPC、基因修饰后EPC移植对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影响.同时讨论了EPC治疗的潜在不良反应.EPC为肺动脉高压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祖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在循环中增殖,并能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在胚胎血管发生和出生后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已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祖细胞有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将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内皮微颗粒是从激活或者凋亡的内皮细胞表面脱落的无核囊泡样结构,通过表面蛋白分子介导体内生物过程中的信息传导,其释放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精密调节,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内皮微颗粒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尤其是内皮微颗粒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内皮微颗粒是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时产生的膜性小囊泡,具有促进黏附、扩大炎症反应和诱导新生血管增生等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内皮微颗粒与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易损斑块破裂等密切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内皮微颗粒的发现为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平台,有望成为研究冠心病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内皮微粒是从激活或损伤的内皮细胞上脱落的微小囊泡,是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炎症反应、凝血反应和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健康的生物标志物,并且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内皮微粒分子机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其临床研究及检测方法上存在局限性,无法人为调控内皮微粒的释放,这给以内皮微粒为疾病靶标的转化医学研究带来了挑战。现主要从内皮微粒的概念、病理生理功能、临床应用、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凝胶迁移分析和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干预前后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激活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改变.结果 25 mmol/L D-葡萄糖刺激30 min可诱导细胞核因子κB向核内迁移(与基础水平相比,P<0.001);5、25 μmol/L罗格列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D-葡萄糖诱导这种效应,抑制率分别为25.17%(P=0.001)和51.79%(P<0.001).罗格列酮还抑制了D-葡萄糖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高表达.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起到直接保护血管作用,可能是其延缓和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