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的可能机制。方法:对58名肥胖儿童和55名对照儿童测定其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结果:肥胖组儿童TG,LDL-C,LDL-C/HDL-C,V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HDL-C/TC却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TC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儿童apoA I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apoB100,apoB100/apoA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9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2.
高娟  李宏颖  张志毅 《河北医学》2016,(8):1244-124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的患者,共选取活动性 RA 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检查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脂水平及其与疾病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TG 水平、TC /HDL、LDL/HDL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LDL、HD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C 和 CRP 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 TG、LDL、HDL、TC /HDL、LDL/HDL 和 CRP 无相关性(P>0.05);血脂参数与病程、DAS28、RF、ESR 均无相关性(P >0.05)。抗 CCP 抗体强阳性、阳性、阴性患者的TG、TG、LDL、HDL 水平、TC /HDL、LDL/HDL 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肥胖儿童57例和正常体重儿童53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测量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儿童血压及腰围: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计算两组儿童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儿童BMI、WC、FPG、2hPG、SBP、DBP、TG、LDL—c、FINS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BMI、腰围、SBP、DBP、GLU、TG、LDL—c以及FINS与HOMA—IR呈正相关,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更容易伴随代谢异常,也更容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儿童肥胖危害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从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酶检测意义及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酶在儿童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检测意义及与血脂、体格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肥胖儿童(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58例和无非酒精性脂肪肝21例)和9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肥胖儿童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79例肥胖儿童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AIT、TC、TG、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ALT/AST〉I的发生率、TG、体重、BMI、腰围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TG、BMI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联。结论:ALT、AST的升高是预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敏感指标;TG、肥胖程度和腹型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ALT、TG、BMI的升高可能是肥胖儿童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比值对中老年冠心病人的预示价值。方法:对66例中老年冠心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患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两组TC/HDL-C、TG/HDL-C、LDL-C/HDL-C3项比值有极显差异(均为P<0.01)。结论:TG/HDL-C、TC/HDL-C、LDC-C/HDL-C分别优于相应的单项指标,三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诺和力(利拉鲁肽注射液)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时患者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治疗6个月时研究组TC、TG、LDL—C继续降低(P〈0.05),HDL—C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TC、TG明显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DL—C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TC、TG、LDL—C均降低(P〈0.05),HDL—C升高(P〈0.05);治疗3、6个月时研究组TC、TG、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降糖及降血脂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有效性高,调脂力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与辛代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临床调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高脂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A组:阿托代他汀10mg/d;B组:辛代他汀10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SGPT),肌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P<0.05),LDL-C水平(P<0.01),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5)辛伐他汀8周后降TG水平达到显差异(P<0.05),阿托代他汀降TG作用明显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达到显差别(P>0.05)。两药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G水平,阿托伐他汀将LDL-C,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值:HbA1c在6. 1%~7.0%者30例分为对照组,HbA1c≥7.0%者3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血脂(TC、TG、LDL-C、HDL-C)的变化,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 析各组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TG、HDL-C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FPG、TC、LDL-C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统计学 意义.对照组患者HbA1c与FPG、TC、TG、HDL-C、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患者HbA1c与FPG、TC、TG、HDL-C、LDL  相似文献   

9.
锗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锗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及治疗组。每组10例。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G、TC在预防组及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TG、TC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预防组TC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1)。预防组、治疗组HDL-c高于模型组(P<0.01);而LDL-c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P<0.01)。结论 抗氧化剂(微量元素锗)对家兔动脉粥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阻滞作用,且对A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365-365,40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的表现。方法:4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组)治疗前后接受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并与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组治疗开始前的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值均明显低于治疗结束后和对照组(P均〈0.05~0.01),治疗结束后甲亢组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受抑制,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20-24
目的研究肥胖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内皮损伤、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就诊的肥胖患儿85例为观察组,12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维生素D、胰岛素抵抗、内皮损伤及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内皮损伤及脂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后观察组按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组和不足组,观察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儿胰岛素抵抗、内皮损伤及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胰岛素敏感指数、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循环内皮细胞微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微循环内皮细胞微粒、TC、TG、LDL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一氧化氮、HDL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不足患儿胰岛素抵抗指数、循环内皮细胞微粒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缺乏组上述指标均低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不足患儿TC、TG、LDL水平高于对照组,缺乏组低于不足组,三组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内皮损伤及脂代谢相关指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李付军 《中原医刊》2007,34(13):90-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例本地学校在职及退休教师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血糖(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G、TC、HDL、LDL4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中血糖控制较差者(BG〉7.22mmol/L)与血糖控制较好者(BG≤7.22mmol/L)比较,TG、TC、LDL3项指标明显升高,HD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差者较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血脂代谢异常,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应注意对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及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BMI、WHtR、WHR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BMI、WHR、TC 及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HtR、HDL及LD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肥胖率为69.4%,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检出率分别为27.8%及50.0%,高于对照组的6.7%及33.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及高胆固醇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及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低与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 H cy )、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和5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结果:甲状腺功能减低组TC、LDL、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减低组血清t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减患者中,tHcy与TC、LDL值呈显著正相关(r=14.13,26.54,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Hcy和血脂可能是预测甲减的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甲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冬季有氧锻炼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方法治疗组60例MS患者选择了冬季有氧锻炼方法(匀速平路步行,2次/d,50~80min/次,持续4个月);对照组59例MS患者,未参加锻炼,仅服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生物学指标(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2hPG、GHb、TC、TG、HDL—C、LDL-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治疗后大部分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锻炼组治疗后的部分生物学指标(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和血生化指标(2hPG、GHb、TC、LDL—C和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冬季有氧锻炼可显著地改善MS患者的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脂、血压和血糖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延吉市健康体检者1819名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糖(GLU)测定,分析血尿酸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组 BMI、DBP、TC、TG 和 GLU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血尿酸与 BMI、SBP、DBP、TC、TG 和 GLU 呈正相关(P <0.05),并且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而血尿酸水平增高。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对高尿酸血症早期干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EH)血尿酸(B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7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测血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BUA和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BUA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回归。结果:HUA组BMI、BUA、TG、TC、LDL、FINS较非HUA组和对照组高,而HDL、ISI降低,P<0.05;非HUA组BMI、BUA、TG、TC、LDL、FINS较对照组高,HDL、ISI也降低,P<0.05;FBG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A与TG、TC、LDL、FINS、BMI呈正相关(r=0.69,P<0.05),与ISI呈负相关(r=0.645,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伴HUA时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HUA与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1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分为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n=158)、单纯冠心病组(n=62)、单纯脑卒中组(n=57)、冠心病+脑卒中组(n=24),分析4组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共4项指标入院值、最大值差异。结果①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入院时TC、最大TC、最大HDL、入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冠心病组TG最大、最大HDL、人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人院时TC、最大TC、TG入院、入院时LDL、最大LDL、最大HDL异常、入院时TC异常、最大TC异常、最大LDI,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在最大TC异常、TG最大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HDL与冠心病、脑卒中有关,TG与冠心病有关,TC与脑卒中有关,在存在冠心病的基础上TG与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氟伐他汀对血脂、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的调血脂疗效、及对血 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19)口服氟伐他汀20mg/日,及辛伐他汀组(n=11)口服辛伐他汀10mg/日,疗程均为12周。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及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两组服药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TC-HDL-C)/HDL-C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0.01);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 组TG下降22.01%(P<0.05),HDL-C上升5.05%、血浆内 皮素下降4.98%(P>0.05),NO上升24.19%(P>0.05)。对照组TG下降33.09%(P>0.05),HDL-C上升8.24%、血浆内皮素下降12.05(P<0.05),NO上升38.35%(P<0.05)。结论:两组氟伐全汀治疗12周后,调血脂疗效肯定,作用基本相似,但氟伐他汀对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吲哒帕胺、洛丁新对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原则将9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吲哒帕胺与洛丁新2组进行为期8周观察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压、OX-LDL、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结果:两种药物均可使血浆OX-LDL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对TC、TG、LDL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洛丁新治疗后可使LDH水平升高(P<0.05)。结论:吲达帕胺、洛丁新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使OX-LDL水平明显降低,均具有抑制LDL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