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调查对象,共5852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腰围第一分位(80cm)、第二分位(80~86cm)、第三分位(86~93cm)和第四分位组(≥93cm),比较4组高baPWV(baPWV≥1400cm/s)的占比,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与高baPWV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1共有5221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31人,女性2090人,年龄40~94(55.1±11.8)岁;2有3237例baPWV≥1400cm/s,占总人群的62.0%。腰围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分别为46.9%、58.2%、66.6%和75.2%(趋势P值0.01)。3影响高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四分位组高baPWV的发生风险增加38%。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腰围≥93cm是高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440例为调查对象,排除资料不完整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为5012例。进行尿蛋白检测及ba PWV检查,对ba PWV采用四分位数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 PWV对尿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第一分位组相比,ba PWV是尿蛋白阳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778(95%CI为0.463~1.309)、1.323(95%CI为0.834~2.096)和3.172(95%CI为2.122~4.741);校正了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以及吸烟、饮酒后,结果类似,其OR值分别为0.663(95%CI为0.424~1.036)、0.977(95%CI为0.640~1.491)和1.682(95%CI为1.073~2.637)。结论 ba PWV增加与尿蛋白相关,ba PWV增加是尿蛋白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05-2009-03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予以行活动平板与baPWV的检查,根据运动血压结果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36)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89),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结果运动高血压组患者baPWV显著大于运动血压正常组[(14.9±1.3)比(13.0±0.9)m/s,P<0.01]。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baPWV密切相关(r=0.64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OR1.022,95%CI1.012~1.032)、静息收缩压[1.127(1.013~1.254)]、体质量指数[1.368(1.049~1.783)],均为影响运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运动血压与baPWV密切相关,大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运动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 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风险人群和正常人群。在两人群中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baPWV与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MAP)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分别计算两人群的ePWV。观察ePWV和baPWV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差异和关联。结果在正常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1.38±0.70 m/s和12.90±1.17 m/s;在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4.29±1.85 m/s和15.74±1.76 m/s。无论在正常人群还是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的ePWV与baPWV均高于女性。同时,baPWV略高于ePWV(P0.01),在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二者平均差值分别为1.80 m/s和2.17 m/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在总人群、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的线性R~2分别为0.428、0.279和0.388。结论 ePWV与baPWV具有相似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二者差值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联。因此,ePWV可作为baPWV的良好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纵向变化的关联。方法自2006-2007年起,由开滦总医院及下属医院共计11家医院,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进行第2、3、4、5次健康体检。自2010年起,在第3、4、5次体检时对参加体检的部分职工进行baPWV检测。对12 381例参加了开滦研究队列健康体检并完成两次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性别分层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来观察基线血尿酸对baPWV纵向变化的影响。然后按血尿酸三分位对人群进行分组,继续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水平血尿酸对baPWV纵向变化的影响。结果将12 381例观察对象按血尿酸三分位分组,3组人群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第1次与第2次baPWV、2次baPWV差值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第1三分位组(低分位)比第2三分位组(中分位)比第3三分位(高分位)组:第1次baPWV,(1430.08±300.73)比(1482.74±310.93)比(1529.75±307.71)cm/s,第2次baPWV,(1481.81±331.97)比(1535.46±336.66)比(1566.34±320.85)cm/s,2次baPWV差值,(51.73±229.42)比(52.72±228.34)比(36.60±226.82)cm/s,均P0.01]。性别分层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中,校正了年龄、随访时间等各种混杂因素后,发现男性中血尿酸与baPWV的纵向变化呈独立正相关(β=2.23,P=0.028),而女性中无明显相关;与血尿酸低分位组和血尿酸低、中分位组相比,仅男性血尿酸高分位组(血尿酸≥363μmol/L)与baPWV纵向变化呈独立正相关(β=6.07,P=0.012和β=5.81,P=0.007)。结论男性高水平基线血尿酸与baPWV的纵向变化呈正相关,且独立于血压、心率、肾小球滤过率、腰围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青年人血压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010-2013年(第1次)健康体检且同期参加baPWV检测的指标作为基数,于2014-2015(第2次)健康体检指标作为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与青年人血压进展的相关性。结果①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784例,年龄(38.1±5.1)岁,其中男性2208例(79.3%)。②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baPWV水平不仅与基线及随访血压值呈正相关,而且与它们的差值(Δ收缩压、Δ舒张压)呈线性关系。基线baPWV每增加1.0 m/s,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2.01和1.22 mm Hg;随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1.79和0.86 mm Hg;Δ收缩压和Δ舒张压分别增加0.58和0.26 mm Hg。③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动脉硬化人群新发高血压的风险是非动脉硬化人群的1.29倍(95%CI 1.17~1.39);基线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至1.76倍(OR=1.76,95%CI 1.53~2.03)。结论动态观察baPWV变化可以反映血压变化及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血压水平对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横向、纵向影响,探讨血压≤120/70 mmHg对血管的保护性。方法 选取2015—2021年至少2次来华东疗养院参加体检的上海地区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资料2 994份进行分析,男性2 169人(72.4%),女性825人(27.6%),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7.1±7.6)岁,随访时间间隔(3.4±0.2)年。按基线血压水平分三组,A组血压≤120/70 mmHg(n=1 291),B组收缩压121~129和/或舒张压71~79 mmHg(n=946),C组收缩压≥130和/或舒张压≥80 mmHg(n=757)。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血压水平对初诊baPWV的影响,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基线血压水平对随诊baPWV的影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压水平对随诊新发异常baPWV的影响。结果 不同血压水平分组间初诊baPWV、随诊baPWV、初诊异常率、随诊异常率、新发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基线血压水平影响初诊baPWV(与C组比较,A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动脉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44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动脉硬化组(baPWV≥1400cm/s)和非动脉硬化组(baPWV<1400cm/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习惯、体质量指数、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对baPWV的影响。结果动脉硬化组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体育锻炼比例、baPWV、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高于非动脉硬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动脉硬化组(均P<0.05)。随着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baPWV逐渐降低[右侧baPWV依次为(1646.1±325.0)、(1620.8±317.3)、(1586.4±360.0)、(1564.2±370.1)、(1528.7±376.8)、(1458.6±388.2)、(1393.4±360.9)、(1207.8±212.6)cm/s],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渐降低(84.5%、77.3%、68.6%、65.0%、57.8%、45.6%、35.7%、1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三酰甘油、LDL-C、HDL-C后,同具有≤1项者相比,具有2、3、4、5和≥6项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是0.601(0.460~0.785)、0.536(0.410~0.699)、0.398(0.300~0.528)、0.248(0.179~0.343)、0.161(0.101~0.255)。结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 4)。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每年定期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期间出现的205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基线资料(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一般情况、生化检测等)及其转归情况。结果至调查终止时,共54例发展为高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比例达26.34%,中位随访时间长达5.89年;以基线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三分位数分组,高血压发生的累积风险从最低三分位数组到最高三分位数组依次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饮酒、教育、婚姻以及体质指数、肾小球滤过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大和中间三分位数组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最低三分位数组的6.647(95%CI 2.374~18.616,P0.001)、3.008(95%CI 1.054~8.587,P=0.040)倍,基线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水平每增加100 cm/s,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就增加22.3%(P=0.002)。结论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静息心率与收缩压乘积(率压乘积)水平对女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年至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 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5440例,最终对资料完整的2043例女性进行统计分析。根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率压乘积水平,按照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第一分位组为率压乘积7500.00,第二分位组为7500.00≤率压乘积8624.00,第三分位组为8624.00≤率压乘积10121.00,第四分位组为率压乘积≥1012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静息心率与收缩压乘积水平对Ba PWV的影响。结果 (1)2043例女性,平均年龄52.2±9.7岁,平均Ba PWV为1488.9 cm/s;(2)四组平均Ba PWV分别为1266.0、1377.3、1525.6和1786.7 cm/s;Ba PWV≥1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19.5%、37.2%、59.6%、84.3%;(3)影响Ba 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等因素后,相比于第一分位组静息心率与收缩压乘积,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 PWV≥1400 cm/s风险均增加,其OR值分别为1.66(95%CI 1.16~2.37)、3.18(95%CI 2.19~4.62)和7.30(95%CI 4.67~11.42)。结论静息心率与收缩压乘积是中老年女性Ba 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血液生物化学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5 440例。于2010~2011年度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 651例。依据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时hs-CRP浓度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对影响baPWV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hs-CRP<1 mg/L(n=2 682)、1 mg/L≤hs-CRP≤3 mg/L(n=1 307)、hs-CRP>3 mg/L(n=662)各组平均baPWV分别为1 505.82 cm/s、1 612.48 cm/s、1 671.04 cm/s(P<0.001);baPWV≥1 400 cm/s 各组检出率分别为55.1%、64.8%、72.1%(P<0.001);(2)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基线lg_CRP每增加一个单位,baPWV增加6.448 cm/s(P=0.034);(3)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1 mg/L组相比,hs-CRP>3 mg/L组为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其RR值为1.34(95%CI 1.04~1.72)。结论 随着基线hs-CRP浓度的升高,baPWV逐渐增加;血清hs-CRP>3 mg/L是总人群ba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人群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对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24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200例不伴有As(非As高血压组),1200例伴有As(As高血压组),以12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各组baPWV、AB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非As高血压组及As高血压组baPWV、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非As高血压组相比,As高血压组baPWV、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s高血压组AB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IMT增厚率明显升高(P<0.05),而非As高血压组ABI、IMT增厚率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在对照组和非As高血压组中,baPWV与ABI没有明显相关性,而在As高血压组中,baPWV与ABI呈显著负相关(r=-0.718,P<0.05)。结论 baPWV及ABI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与动脉硬化程度明显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其他可能影响baPWV的因素。方法 8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baPWV、UACR、血脂、肾功能、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钙磷、血甲状旁腺激素等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评价baPWV与UACR及其他各因素相关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大,baPWV逐渐增大(P<0.001)。按UACR不同水平分为3组后,>300 mg/g组baPWV(1958.10±530.76 cm/s)较<30 mg/g组(1609.86±310.98 cm/s)、30~300 mg/g组(1659.88±354.27 cm/s)显著增大(均P<0.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差、血清尿素氮及UACR呈正相关(r=0.554、0.393、0.440、0.158、0.300,均P<0.05),与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磷、钙磷乘积呈负相关(r=-0.195、-0.261、-0.203、-0.176,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UACR呈独立正相关(β=0.488、0.266、0.143,t=14.55、8.12、4.47,均P<0.001),与血磷呈独立负相关(β=-0.083,t=-2.57,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baPWV与年龄、收缩压、UACR及血磷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SBP)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联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ba PWV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464例,资料完整者1004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的关联性。结果 (1)按照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三分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升高,ba PWV均增加(均P0.001)。(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每增加1个标准差,ba PWV分别增加81.15、73.18、81.30 cm/s;此外,诊室SBP也与ba PWV呈线性正相关,且回归系数大于动态SBP。结论 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呈正相关,但关联性弱于诊室SB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05例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130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15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对照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清中AGE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血清AGE、baPWV均显著升高(P<0.001),且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增高更明显(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E、baPWV均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GE水平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 血清AGE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速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非冠心病对照者,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肱—踝脉搏波速。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4%±2.5%比11.1%±4.4%,P<0.01),冠心病组肱—踝脉搏波速明显高于对照组(1745.3±215.2cm/s比1495.3±202.3cm/s,P<0.01),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肱—踝脉搏波速呈负相关(r=-0.70,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肱—踝脉搏波速增快,提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受损伴随冠心病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空腹抽血检测生化指标;测定PWV。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分析PWV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特点,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WV的因素。结果 (1)四组间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足背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FPWV及CDPW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在四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CFPWV和CDPWV在高血压组和单纯冠心病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FPWV高于高血压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DPWV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3)每组内部CFPWV、CDPWV和CRPWV三组数据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脉压是影响CFPWV的主要因素;HDLC和平均压是影响CDPWV的主要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的PWV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PWV升高更为显著,提示后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更为严重;CFPWV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心率、脉压、平均压、Hcy、HDLC等是影响PWV的因素;如果在早期检测PWV则能够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筛查诊断、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正常人动脉顺应性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联.方法 横断面调查福建沿海地区30岁以上健康人1175例,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价糖化血红蛋白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情况.结果 (1)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关性(r=0.147,P<0.05);(2)糖化血红蛋白四分法组间显示,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异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比例升高;异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组糖化血红蛋白大于正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组(P<0.05);(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为正常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比最大(OR=2.692,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相关,提示非糖尿病健康人群中中间高血糖水平参与了大动脉血管壁早期功能或结构性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