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董昕  兰琳  谢芳元  田刚 《心脏杂志》2011,23(6):794-797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使用视网膜动脉、视网膜静脉直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眼底照相,使用Parr-Hubbard公式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arteriolar equivalents,CRAE)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venular equivalents,CRVE),以此分别代表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的平均直径。应用Gensini评分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抽取静脉血获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糖尿病对视网膜血管直径和Gensini评分结果相关性的影响,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可使患者的CRVE增加,而对CRAE无影响。糖尿病对Gensini评分与CRAE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影响,而不影响Gensini与CRVE的相关性。其他与CRAE有相关性的其他指标有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与CRVE有相关性的有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和糖化血红蛋白。结论:视网膜血管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HD病变严重程度,但是需考虑到糖尿病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动脉僵硬度增加与衰老相伴随,并同时导致男性和女性收缩压和脉压增大。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间接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更直接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参数,均为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之外的心血管恶性事件的相关因素[1]。多种影响动脉树的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如血压、心率、体型、糖尿病、血脂、  相似文献   

3.
贺礼荣 《内科》2009,4(5):766-768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主要疾病,其重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是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一个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简捷、有效、经济的无创性指标,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捂出,PWV是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71例,进行大动脉僵硬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30例和健康中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中年健康组 baPWV 依次减慢[老年 ISH:(2459.2±436.8)比老年健康:(2097.2±315.7)比中年健康:(1619.7±214.2)cm/s,P<0.01或<0.05),而 FMD 则依次增大(老年 ISH:6.2±2.2比老年健康:9.8±2.5比中年健康:14.4±1.9,P<0.05或<0.01)。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中,baPWV 与 FM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收缩压(SBP)、脉压(PP)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年龄、FMD、SBP、PP 是大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中增龄与 FMD 失调明显增加了大动脉僵硬度,因此,在控制 ISH 的同时,改善 FMD 可以降低大动脉僵硬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对其行心脏彩超检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变化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1)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2)使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检测出研究对象24小时血压;计算24 h脉压(24 hPP)、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 hBPVs)、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BPVd),以此将研究对象分组:①根据24 hPP水平分为3组:24 hPP60 mm Hg组;②根据收缩压变异值分:24 hBPVs15组;③根据舒张压变异值分:24 hBPVd15组。(3)用V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M)。(4)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5)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评价左室肥厚。结果 (1)在不同脉压分组中的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增大,其FMD逐渐减小,baPWV、LVMI逐渐增大;线性分析示各组中baPWV与FMD呈负相关、baPWV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FMD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提示baPWV和FMD反映动脉弹性具有一致性,不同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包括正常脉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0.01),早期检测动脉僵硬度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预测性。(2)在不同血压变异性分组中的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血压变异性增大,其FMD逐渐减小,baPWV、LVMI逐渐增大,其中收缩压变异性分组中各组的FMD、baPWV、LVMI差异性较舒张压变异性分组的显著;线性分析示各组中baPWV与FMD呈负相关、baPWV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FMD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提示baPWV和FMD反映动脉弹性具有一致性,不同血压变异性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0.01),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预测性。(3)非条件logisti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影响脉压、血压变异性、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程度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是左室肥厚的独立预测因子。(2)动脉僵硬度与脉压、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通过影响脉压及血压变异性引起或加重左室肥厚。(3)应用无创方法测定动脉僵硬度,评估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助于在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即可进行危险分层,提供早期动脉病变的证据和信息,指导早期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71例,进行大动脉僵硬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30例和健康中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中年健康组baPWV依次减慢[老年ISH:(2459.2±436.8)比老年健康:(2097.2±315.7)比中年健康:(1619.7±214.2)cm/s,P<0.01或<0.05),而FMD则依次增大(老年ISH:6.2±2.2比老年健康:9.8±2.5比中年健康:14.4±1.9,P<0.05或<0.01).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中.baPWV与FM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收缩压(SBP)、脉压(PP)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年龄、FMD、SBP、PP是大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中增龄与FMD失调明显增加了大动脉僵硬度,因此,在控制ISH的同时,改善FMD可以降低大动脉僵硬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表明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可有效观察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特点[1].PWV数值虽然随增龄而增大,其基准值为1 400 cm/s.近年来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动脉弹性)的这种正相关性再加上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所以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PWV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PWV越快,动脉的扩张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PWV可综合反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更能精确地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2].本研究拟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PWV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DM病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DM合并心血管病变的监测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水平与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6例,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肾功能,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全部高血压病患者的GFR与baPWV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并对不同程度肾功能水平患者的baPWV值进行比较.结果 入选的436例患者在检测前均未服用降压药物,年龄20~77岁.GFR水平与年龄、baPWV、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1),年龄、baPWV、尿酸进入最优回归方程.随着GFR的降低,baPWV明显增高(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与肾功能的减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入选的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根据测定的baPWV值的四分位数,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即baPWV<1444 cm/s组、1444 cm/s≤baPWV<1767 cm/s组、1767 cm/s≤baPWV<2169 cm/s组和baPWV≥2169 cm/s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高baPWV值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低baPWV值组患者升高,四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5、0.556及0.447,P均<0.001),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是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的血清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冯新  赵铁英  井源  姚霞 《山东医药》2010,50(42):104-104
高血压患者经常伴有代谢综合征(MS)。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是可以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重要指标。我们对61例高血压伴MS患者的baPWV进行了检查,并观察其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它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当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酶或辅助因子缺乏使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时,就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发病高度相关,同型半胱氨酸已成为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本文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近年治疗概况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19.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1例,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组及单用辛伐他汀治疗组,进行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服用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明显上升(P0.05)。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TG有进一步的下降,其中TC、LDL-C的变化率,达标率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HDL-C虽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用辛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20.
Hepato-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as performed for common bile duc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celiac axis stenosis. To secure arterial blood flow to the upper abdominal organs, we preserved the anterior arcade in the pancreas head acting as a collateral pathway between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the celiac artery. This is another valid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celiac axis ste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