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TI-RADS 4类甲状腺皱缩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78例病人(80个诊断为TI-RADS 4类的结节),按照病理结果分为皱缩结节组38例(38个结节)和乳头状癌组40例(42个结节),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对常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人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在边界、回声、纵横比、钙化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位置和“晕环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皱缩结节组钙化位置为边缘型、有晕环征、无增强或星点状低增强发生率均高于乳头状癌组(P<0.01)。甲状腺皱缩结节主要表现为无增强或点状低增强,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向心性低增强。结论:通过结节的钙化位置和有无“晕环征”的超声特点及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区分甲状腺皱缩结节和乳头状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鉴别甲状腺皱缩结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2个结节及同期最大直径≤10 mm的良性结节68个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边缘不规则,周边无声晕,部分结节内含微小钙化,侵犯甲状腺被膜,内部血流信号丰富。②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88.2%。结论:高频超声是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甲状腺木乃伊结节最早由Lacout等~([1])提出,是由囊性或囊实性结节内部囊液被吸收、塌陷、皱缩而成。这类良性结节在二维超声上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极为相似,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容易给患者造成焦虑和不必要的诊疗(如穿刺活检甚至外科手术等)。目前国内外对甲状腺木乃伊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木乃伊结节与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两类结节中的价值,提高木乃伊结节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4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4例中良性53例,恶性21例。恶性病灶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周边无声晕,内可见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良性病灶表现为:边界规则并可见声晕,内部回声相对均质,少有沙砾样钙化。病灶内部血流较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就诊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记录超声诊断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其它类型肿瘤患者的例数,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d≤1cm)20例,其它类型肿瘤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彩超结果为:患者甲状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实性不均匀回声、周围无声晕,可见微小钙化、血流紊乱。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表现是: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可见砂粒体,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两种诊断方法结果比较,诊断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最大流速峰值与阻力指数分别为(25.89±10.56)cm/s 和(0.67±0.23),均较良性肿瘤明显增加,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重要指标是:粗糙毛刺状结节、结节内部微小钙化灶、结节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并比较 2 0例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 16例甲状腺腺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2 0例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 16例腺瘤比较 ,甲状腺大小、结节大小、结节内回声及周围回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节边缘低回声晕环及结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较易误诊为腺瘤 ,结节边缘低回声晕环及结节内部回声和周边血流信号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1例手术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并对乳头状微癌的特点作探讨.方法 对该例乳头状微癌声像图分析,通过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进行鉴别诊断,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乳头状微癌声像图表现为单个低回声结节.无包膜,边缘不规则,有细毛刺,结节内有细小钙化点.结论 超声新技术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及结节周边的清晰度和结节的硬度,从而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结节囊变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囊性病变时的声像图特征及相应的病理学基础,探讨结节囊变在甲状腺良恶性间,良性与良性疾病间超声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3例甲状腺恶性结节和229例良性结节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血流显像,周围组织情况等,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囊变结节中液性区所占比例,有无晕环,有无微钙化,血流显像,单发或多发,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等在良恶性结节间,良性结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甲状腺结节发生囊性病变时,由于其产生的病理基础不同,在良恶性间,良性与良性疾病间声像图存在差异,有助于三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蒋玲玲 《吉林医学》2012,33(22):4759-4760
目的:探讨超声半定量评分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性、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75例,使用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患者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性质。结果:经诊断甲状腺癌33例,其中乳头癌17例,髓样癌8例,滤泡状癌3例,乳腺癌甲状腺转移5例;良性结节42例,其中腺瘤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病灶在形态、边界、纵横比、声晕、内部微小钙化等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部回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恶性结节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半定量评分法从整体出发,兼顾结节多个二维特点,避免诊断的片面性,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既具良性特点,又具恶性特点的结节有一定实用价值,但是这种方法未顾及无回声区结节内的回声情况,有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分布特征,提高甲状腺结节以及PTMC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173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病灶的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微小钙化斑、周边回声特征、后方回声、颈部淋巴结等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特征。结果:PTMC的发生率与结节单发还是多发没多大关系;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声像图具有典型特征,表现为纵横比≥1(93.64%)、边界模糊不清(71.10%)、内部回声不均匀(61.27%)、伴微小钙化(62.43%)、周边无声晕或是不完整声晕(100%);PTMC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Ⅲ~Ⅳ型(56.07%),Ⅰ~Ⅱ型(43.93%);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6.17%),首先以Ⅵ区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多。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二维声像图特征对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彩色多普勒等高分辨率超声可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短期疗效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科初次行RFA治疗的159例PTMC患者的术前及随访资料,以RFA术后12个月内消融灶存在状态为终点事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消融灶未完全消失影响因素,建立评分模型。结果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17)、年龄(P=0.047)和钙化灶大小(P=0.049)是建立模型的最强预测因素,肿瘤最大径和RFA消耗总能量是建立模型的次要相关因素。在建模中确认了模型的准确性(AUC=0.762),在验证组中确定了模型的良好预测效能(AUC=0.740)。结论 基于PTMC患者RFA术后1年内消融灶未完全消失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量化模型,可以准确预测PTMC患者RFA术后短期疗效,为临床准确评估RFA短期疗效及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予以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甲状腺结节内部回声的特点、结节的形态、边界、钙化、结节内血流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5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结节共67个,低回声结节62个(92.5%),高回声结节4个,混合回声结节1个;结节边界不清晰30个(44.8%);形态不规则38个(56.7%);30个(44.8%)结节内部有点状或沙砾样的微小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25.4%);37个(55.2%)结节探及彩色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个指标综合分析能提高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异常,则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90个病灶(良性133个,恶性57个),以结节直径为10 mm为界分为两组,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UE检查。所有病灶按照T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TI-RADS与UE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UE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92%和91%,TI-RAD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2%、84%和81%,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要高于T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结合后,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UE评分法与TI-RADS诊断标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和0.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结合后曲线下面积为0.973,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方法 (P<0.01)。在结节直径≤10 mm组中,UE的诊断准确度高于TI-RADS(P<0.05),而在结节直径>10mm组中,TI-RADS诊断准确度高于UE(P<0.05)。结论 UE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高于TI-RADS标准,对于不同大小的结节,两种方法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两者结合能够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60例PTMC(其中PTMCⅠ组27例,PTMCⅡ组33例)和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TMCⅡ及PTC组织中ER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PTMCⅠ组织中ER阳性率显著低于PTC组(P<0.05)。PT-MC患者中,年龄≥45岁者与<45岁者比较,原发灶直径>0.5 cm者与≤0.5 cm者比较,有包膜者与无包膜者比较,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ER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与PTMC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定量分析法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半乳糖凝集素3(Gal-3)、细胞角蛋白(CK-19)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PTMC患者作为PTMC组,69例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患者作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EUS检查,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TSH,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3、CK-19表达。比较两组CEUS特征(增强顺序、消退模式、增强模式、环形增强、达峰强度、均匀增强)及参数[灌注峰值(Peak)、达峰时间(TP)、灌注率(Shapness)、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组血清TSH水平与Gal-3、CK19表达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及血清TSH水平诊断PTMC的价值。最后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通过一致性分析Gal-3、CK-19单独及CEUS参数、TSH、Gal-3、CK-19联合诊断PTMC的效能。结果 PTMC组增强顺序向心性、消退模式快出、增强模式慢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浓度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88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等,排除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患有甲亢、甲减或甲状腺炎可能影响甲状腺血清TSH浓度的因素.结果 在良性甲状腺结节疾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和直径>10 mm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浓度成递增趋势,仅直径>10 m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疾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直径>5mm的患者血清TSH浓度高于直径≤5 mm的患者[(1.73±1.39) mIU/L比(1.17±0.76) mIU/L,P=0.032].结论 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血清TSH浓度尚不能成为评估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粗针穿刺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行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90例,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其中女性142例、男性48例,年龄20~74岁,肿瘤平均体积(106.29±96.15)mm3。RFA术后1、3、6、12个月及随后每半年行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消融灶体积、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实质情况。于术后第3或6个月对消融灶中心部、周边部及周围正常甲状腺实质分别行粗针穿刺(CNB)评价消融疗效。结果 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0.04±12.41)个月,体积由(106.29±96.15)mm3缩小至(1.47±8.00)mm3,体积缩小率为(99.08±4.32)%。术后两枚消融灶病理阳性,均出现在消融灶周边部,随即进行补充消融。随访过程中,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所有患者的手术及CNB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NB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评价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消融有效性的检查方法,可在消融术后早期发现残留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CT征象,提高对CT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46例CT平扫和(或)双期增强扫描可见显示,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 结果 (1)46例共55个癌灶:其中38例单发癌灶,7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双发.(2)38个癌灶边缘模糊,9个侵犯甲状腺被膜,2个侵犯前方肌肉.(3)16个癌灶内见钙化灶,13个有微钙化.(4)9个癌灶CT平扫未见显示.(5)增强扫描后38个癌灶明显强化,37个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8个中央见结节样强化,周围密度略低.32个病灶增强后显示病灶小于平扫.(6)2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平扫病灶边缘模糊,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多伴有微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但低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可能出现中央明显强化结节,增强后病灶范围多小于平扫低密度范围,且可能多发小癌灶并存,常常伴发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杨绍时  陈剑秋 《医学综述》2007,13(24):1967-1969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是乳头状癌中具有低侵袭性的一个亚型,行为趋于良性,临床倾向于保守治疗。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PTMC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手术为PTMC的主要治疗手段,现有研究证实对颈侧区临床淋巴结阴性的PTMC患者实行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接受随访的149例PTMC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A)组(n=80)、甲状腺腺叶切除(HT)组(n=34)及甲状腺全切除(TT)组(n=35)。所有患者均完成以下3个量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甲状腺癌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THYCA-QoL)及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比较3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SF-36量表中,RFA组及HT组患者的躯体健康(PCS)(P=0.006,P=0.033)及生理职能(RP)(P=0.003,P=0.001)均显著高于TT组,但RFA组与HT组之间在PCS(P=1.000)及RP(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患者精神健康(MCS)评分明显高于TT组患者(P=0.034)。THYCA-QoL量表中,TT组患者的瘢痕问题评分显著高于HT组(P=0.003)及RFA组(P<0.001),RFA组患者体质量增加的抱怨显著低于HT组(P=0.028)及TT组(P<0.001)。FoP-Q-SF量表中,3组患者对疾病进展担忧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RFA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PTMC开放手术治疗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