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古代医家灸疗养生成就与贡献、灸疗养生的现代实验研究2个方面论述灸疗养生、延缓衰老及灸疗"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的作用机理,并指出灸疗防病保健的作用机理尚需更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热敏灸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艾灸仅强调施灸过程中的腧穴产生局部热感和皮肤红晕,并不强调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感传活动。近年来创立了热敏化腧穴悬灸新疗法,使针灸学的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与常规灸、西药、中药、针刺的疗效比较,显示了热敏灸疗法疗效确切并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今后研究当继续深入探索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扩展热敏灸的适应证,完善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邓柏颖 《河北中医》2001,23(11):874-877
将艾绒等药制成大小不一的艾炷 ,在穴位上施灸 ,以致灸后局部化脓、结痂、脱落形成瘢痕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称为化脓灸 ,又名瘢痕灸。其源于晋代以前 ,始见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目前 ,化脓灸虽不象其它针灸法那样广泛使用 ,但在疾病的防治中确有良效 ,尤其是针药治之鲜效的顽疾 ,经化脓灸后 ,往往能顿起沉疴。为此 ,笔者收集了 1981~ 2 0 0 0年有关化脓灸法运用及研究的论文共 36篇 ,兹概述如下。1 临床运用湖南省慈利县中医院化脓灸小组[1]在每年小暑至白露期间 ,取 :①天突 5壮 ,灵台、肺俞 9壮 ;②风门、大椎 9壮 ;③…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2010年6月-2015年3月近5年内关于热敏灸疗法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结合刺灸法数据挖掘课题组所采集热敏灸在各科的数据信息,筛选出在5个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病种及临床研究试验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民间有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端午一过,你会发现。家家都悬艾于门楣厅堂,艾不仅用于民间辟邪,还是一种自然古朴、绿色无创的调理保健法。  相似文献   

6.
热敏灸疗法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外治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运动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肩周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研究证实热敏灸疗法相比较于常规的针刺、电针、温针灸、传统艾灸等治疗临床疗效切确,能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而且针刺、中药汤剂、推拿治疗、康复护理等与热敏灸疗法联合,使得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酒疗养生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认为《内经》对酒性的认识,是酒疗养生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酒疗应用的记载,是古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应用酒疗养生之法时,应注意顺酒性、助酒势、借酒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医文献杂志报道为主要依据,主要分析讨论了近年来运用灯火灸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概况。文章主要从理论依据、施术方法、治疗机理、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等五个角度进行阐述,最后以结语形式指出灯火灸疗法治疗痄腮的广阔前景和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热敏灸是指在热敏化穴位上施灸,过程中出现传热、透热等现象的艾灸方法,其灸量选择方式是以热敏现象消失为度。通过归纳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癃闭等临床研究,探索灸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灸量的选择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灸量学作为衡量灸法刺激量疗效的标准,为灸量、疗效、疾病三者间的对应关系及机理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灸疗模式对热敏灸小镇常见慢性病的干预效果。方法:以KOA、LDH、FD为研究对象,以可以高效激发艾灸得气的灸具为施灸手段,根据施灸过程中有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分为小镇自灸组和指导艾灸组,对比两种施灸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种艾灸模式对KOA、LDH、FD均有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艾灸组干预KOA、LDH、FD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施灸模式可以提高热敏灸小镇慢性病的干预效果,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灸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皮肤或腧穴中,所以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指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天灸的疗法:现代统称天灸为“药物发泡灸”:  相似文献   

12.
陈煦 《黑龙江中医药》2014,43(2):99-101
综合分析比较督脉铺灸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各种操作方法的功效和机理。将二十一世纪以来铺灸治疗AS的相关文献系统分类,比较单用督脉铺灸或结合针刺、推拿、牵引等外治法和中药汤剂内服法等各种手段,查验治疗AS的临床效果,并对督脉铺灸治疗AS的机理研究进行初步规纳。揭示出督脉铺灸特色分明,是当前治疗AS等脊柱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RX  Chen MR  Kang MF  Chi ZH  Zhang B 《针刺研究》2010,35(4):311-314
本文从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了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与"气至"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提出热敏灸感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疾病高度相关,其出现部位呈现出动态的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与部位固定的经穴并不完全重合;敏灸感与针刺产生的"得气感"与"气至"等经气活动一样,是人体经气激发与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因此热敏灸感的产生能显著提高艾灸疗效;热敏灸感可以指导临床灸疗准确取穴与科学定量及提高灸疗疗效。因此,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健康是人类为之奋斗的永恒的主题之一。自有人类以来就在对病痛作斗争以维护健康,从而产生了医学。医学起源于人体本能。医学史表明,医学的初始阶段是本能医学,医学又高于本能医学,医学却无法脱离人体本能。医学史将继续证明,充分调动本能的医学又将是终极科学医学。  相似文献   

15.
灸疗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灸疗法发展迅速,而灸具作为施灸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也历经了几千年。可以说,灸具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本文则简要的叙述了灸具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灸是非火热性灸法的一种 ,又名自灸、冷灸、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疗法 ,它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 ,致使穴位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 ,对疾病起到“外惹内效”之功的一种外治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敷于百会穴来治疗蛇咬伤的记载。天灸疗法历经数代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天灸的临床应用天灸目前常选用的药物有毛茛、白芥子、斑蝥、大蒜等。天灸的适应症相当广泛 ,下面分类叙述。1.呼吸系统疾病(1)哮喘和支气管炎天灸在治疗哮喘、慢性…  相似文献   

17.
热敏灸是陈日新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几十载的临床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悬灸。临床上采用热敏灸疗法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且操作易成本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近年来临床上热敏灸治疗PHN的案例屡见不鲜。通过总结和归纳近年来热敏灸(单纯热敏灸、热敏灸联合针刺、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及热敏灸联合中药)治疗PHN的临床研究,发现热敏灸疗较单纯药物(西药和中药)和针刺、刺络放血、穴位注射等外治法疗效确切,而且热敏灸联合上述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谢丁一 《中医杂志》2016,57(11):904-907
热敏灸是选择热敏穴位悬灸,激发透热、扩热、传热,通过经气传导,达到远部热、深部热、患部热,从而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灸疗中穴位敏感性与充足时间量是提高灸疗疗效的两个关键环节,而热敏灸解决了如何寻找灸疗敏感性穴位与达到穴位充足时间量的关键技术难题。从灸疗特异性穴位的发现、热敏灸新技术的创立、临床疗效的循证评价、灸疗新概念的提出4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热敏灸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灸疗疗效,丰富发展了灸疗理论与技术,是传统灸疗学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热敏灸是一项源于经典并运用于临床的创新性疗法,文章通过翻阅经典,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5-2019公开发表的热敏灸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热敏灸疗法优于传统艾灸疗法,且使用范围广泛,适宜骨关节疾病、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疾病、 妇科疾病、 心脑血管、 癌症术后...  相似文献   

20.
孙川 《家庭中医药》2008,15(11):20-21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