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口疮,是口齿科常见病之一。临证治分虚实,有内治,外治二法。其内治者,多以辨证而施。如属实火致病者,用清胃散、凉膈散、导赤散之类,以清心脾之火热为治;若因虚火致病者,用天王补心丹、甘露饮、六味地黄汤之属,以滋心脾(胃)肾之阴为要;若因阳虚致病者,有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汤之徒,以温脾肾之阳为施;若因气虚致病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临床上对口疮的辨证,大都分为虚实二种,实证为心脾积热,虚证为阴虚火旺。无论用清热泻火法治疗实证,还是用滋阴降火法治疗虚证,均多从“火”着手。而观明代医家薛己《口齿类要·口疮》篇,却多选用温补法治疗,证之临床亦不失为有效之良法。该书成书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本口腔科专著。此书辨证分型,条理清楚,选方用药多切于实用。指出口疮的病因病机为“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其辨证为实热,中气虚、中气虚寒、血虚、肾水亏、火衰土虚、阴虚、无根之火8种,均有主证及方药并列有外治法1则,后附有治验13则,皆  相似文献   

3.
口疮好发于唇内、颊、舌、上腭等处,此证与火攸关。火有虚实之分,实火,每因肝胃之气有余;虚火,常系心肾之阴不足,也有因元阳败竭,火不归原者。笔者对口疮的治疗,分别运用滋阴潜火、泄木平火、通腑泻火、温  相似文献   

4.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总结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阐述"土虚火浮"证之口疮病的发病机制。戴永生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关联,根据中医五行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肝经络舌本",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肾经挟舌本",其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脾胃功能下降,心、肾之火上炎等密切相关。其中,"土虚火浮"作为戴老辨证复发性口疮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其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所得,其意包括土虚指脾(胃)土气虚,火浮有三:一指土中之火上浮,二指心火亢浮,三指脾气下流,肾中阴火逆浮。针对该证戴老常用补土伏火之法,每获良效。故此,文章欲通过学习戴永生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知识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旨在为今后治疗复发性口疮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病,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对UC治疗,疗效极佳。病因病机方面,谢师认为其证乃属虚实夹杂;治疗方面,谢师认为活动期治疗之初,根据辨证主要治以清热利湿佐以行气活血、通因通用等法;缓解期以补益脾肾,调气行血,兼清余邪为主。  相似文献   

7.
略论李时珍对火热证用药卓见韩乐兵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430014)本文试就李时珍对火热证治的论述作如下探讨,以就正于同道。1火分阴阳证分虚实李时珍辨火热证不落前人窠臼,立意创新,注重对火热证病因病机的探讨,他以阴、阳分类将病理变化中的“火邪”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总结火热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中医火热证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应用卡方检验筛选出火热证的证素,建立调查问卷。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得到火热证27个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将火热证分为实火、虚火两个大类,然后从脏腑辨证分为心火上炎、肺胃实火、肝肾阴虚、肺阴虚四个主要证型。回顾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的一致率为69.4%,前瞻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一致率为70.1%。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分型标准基本符合临床实际,为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机总关火热,临证当辨火热之虚实及脏腑之所在,治疗当以清热泻火为主,结合具体病情适当选用升散、潜降、凉血、化湿之品,以达火郁发之,引火归元等功效。病程较长者多见寒热错杂、脾湿胃热之病机,甘草泻心汤为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0.
刘庆帮  吴德 《新中医》2011,(12):1-2
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中,“火热”始终是一个基本因素,临证中必须详细分辨此“火热”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兼夹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病人的性别、年龄及体质情况,即辨证必须细化和准确。据临床观察,痤疮之“火热证”可以分为心火上炎证、肝郁化火证、胃火亢盛证、湿热郁滞证、气虚发热证、并且经常存在数证同见、错综复杂的情况。治疗中要灵活辨证,阴虚阳浮证、上热下寒证、阳郁伏火证、瘀热互结证等基本证型.标本同治,尤其要注意“治疹以外透为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