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孔识别表情效应以及方位效应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特点。方法:实验于2004-07/09在南方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完成。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36名自愿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无精神疾患以及精神病家族史,(矫正)视力正常。利用3张不同表情(正性、中性、负性)面孔简笔画图片,以正立和倒立的形式与下述汉字:“喜”、“思”、“恐”随机混合构成刺激序列,9类刺激随机顺序呈现共450次(50次/类),让被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系统记录正误率。同时观察不同表情和不同方位图片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的时空分布。结果:36名受试者中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4名,32名进入结果分析。①32名受试者的反应正确率为(92.32±4.79)%。②受试者显著交互效应出现于右侧枕顶颞区(340~390ms)。③显著表情效应分别出现于双侧顶枕区(120~180ms),右侧额顶区(160~180ms),顶区和广泛头皮(200~280ms)以及前额区(320~380ms)。④显著方位效应出现于额顶区(85~105ms)、顶区和广泛头皮(125~185ms)、双侧额顶区(225~265ms),左侧颞区、额顶区及前额区(305~345ms)。结论:表情效应可早期出现在双侧枕区及额顶区,提示皮质通路的作用可能并不一定滞后。方位效应可早期出现在额顶区及随后的广泛区域,提示方位效应可能影响面孔低水平的视觉特征加工。表情与方位因素的显著交互效应短暂出现于右侧枕顶颞区,仅与表情主效应在枕区重合,可能反映倒立面孔的表情信息需要额外的加工,其短暂和局限的交互效应从相反的角度表明面孔表情与方位的信息加工相对独立。以时空模式反映的面孔加工过程,提示其表情和方位效应设计了广泛的脑区,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情绪面孔识别以及倒立效应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7/11在南方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完成。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名抑郁症患者和36名自愿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3张不同表情(正性、中性、负性)面孔简笔画图片,以正立和倒立的形式与下述汉字:“喜、思、恐”随机混合构成刺激序列,9类刺激随机顺序呈现共450次(50次/类),让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系统记录正误率。同时观察不同表情和方位图片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的时空分布以及两组的“情绪波”之间的差别。结果:抑郁症组14名受试者中1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波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1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正常对照组36名受试者中3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3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①抑郁症组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正确率下降。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发现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10。抑郁症组和对照组在T6,O1,O2都诱发出与面孔刺激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10,抑郁症组在T5未诱发出N210。②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渡”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印象是左侧脑区的差异更突出,各组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正立正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265ms左右在左侧颢区明显,290~340ms各区均有,但以左侧突出,515~565ms从左侧枕区向前头部扩布;正立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165~240ms在左侧额颞区明显,向后以及对侧扩布,315~365ms各区均有向左侧额颞区收缩,415~440ms以左侧颢区为主,465~490ms以后枕区明显;倒立正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410~450ms从右侧颞枕区向前以及对侧扩布;倒立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205~230ms以前头部以及右侧颢枕区明显,280~305ms以左侧额顶区明显,455~505ms以左侧颞顶区明显。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尤其是左侧脑区,可能与杏仁体、额前区皮层的受损有关,或与左侧额叶的物质代谢(如磷酸肌酸)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考察前置线索与刺激在颜色与形状2个维度上二的重合关系对目标刺激的影响,探讨刺激与反应在不相容程度条件下,线索与刺激的相容性对反应产生影响的神经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1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室完成。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2人。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颜色知觉正常。实验在隔音的暗室中进行,刺激是红、绿、蓝3种颜色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自变量是线索和目标的4个对应关系。每次实验开始前,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1000ms,间隔300ms之后呈现线索1000ms.再问隔300ms呈现目标,要求被试按反应盒上的1,2,4键对目标做出反应。实验216次,按随机顺序呈现。记录从刺激呈现前200ms到呈现后1000ms前部的15个电极和后部的8个电极,并按照4个时间窗口(100~160ms,前部N1,后部P1;170~230ms,N2;280~400ms,前部P3;320-420ms,后部P3)的峰值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人均获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额叶与顶叶N1和P3的峰值分析:在刺激呈现以后100-160ms,额叶和顶叶的N1波的不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电极位置的主效应显著。电极与条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刺激呈现之后280~400ms,P3波的条件主效应也接近显著.电极位置的主效应显著。②枕叶P1、N2、P3的峰值分析:在刺激呈现之后100-160ms,枕叶P1波条件的主效应不显著.而电极位置的主效应显著。在170-230ms,N2波主效应接近显著.线索与目标形状相同颜色不同时诱发了更负的波。电极佗置的主效应也是接近显著的.但P1和N2的条件和电极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3(320~420ms)波的条件和电极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除在P4和P12个电极上,4种条件的差异接近显著,在其他6个电极上,4种条件的差异都非常显著.线索和目标在2个维度完全重合条件下诱发了更正的波.颜色相同形状不同时峰值居中,而形状和颜色都不同、形状相同颜色不同时峰值最小.③潜伏期的分析:额叶和顶叶N1波的条件主效应显著.P3波的条件主效应也显著,与额叶和顶叶相比,枕叶的3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P14、N2和P3的潜伏期的主效应均不显著。额叶和顶叶的N1波在早期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中对形状较为敏感.P3波对颜色较为敏感。结论:额叶和顶叶对刺激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的早期起着主要作用,枕叶在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后期选择反映阶段的作用更为明显:额叶和顶叶的N1波在早期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丁中表现出对形状判断较为敏感,P3波对颜色的状判断较为敏感。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可能是视觉-动作转换或是对不同反应的选择造成的,注意在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中对形状加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情绪面孔识别以及倒立效应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7/11在南方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完成。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名抑郁症患者和36名自愿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3张不同表情(正性、中性、负性)面孔简笔画图片,以正立和倒立的形式与下述汉字:“喜、思、恐”随机混合构成刺激序列,9类刺激随机顺序呈现共450次(50次/类),让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系统记录正误率。同时观察不同表情和方位图片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的时空分布以及两组的“情绪波”之间的差别。结果:抑郁症组14名受试者中1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波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1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正常对照组36名受试者中3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3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①抑郁症组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正确率下降。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发现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10。抑郁症组和对照组在T6,O1,O2都诱发出与面孔刺激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N210,抑郁症组在T5未诱发出N210。②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波”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印象是左侧脑区的差异更突出,各组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正立正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265ms左右在左侧颞区明显,290~340ms各区均有,但以左侧突出,515~565ms从左侧枕区向前头部扩布;正立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165~240ms在左侧额颞区明显,向后以及对侧扩布,315~365ms各区均有向左侧额颞区收缩,415~440ms以左侧颞区为主,465~490ms以后枕区明显;倒立正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410~450ms从右侧颞枕区向前以及对侧扩布;倒立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组:情绪波205~230ms以前头部以及右侧颞枕区明显,280~305ms以左侧额顶区明显,455~505ms以左侧颞顶区明显。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尤其是左侧脑区,可能与杏仁体、额前区皮层的受损有关,或与左侧额叶的物质代谢(如磷酸肌酸)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考察前置线索与刺激在颜色与形状2个维度上的重合关系对目标刺激的影响,探讨刺激与反应在不相容程度条件下,线索与刺激的相容性对反应产生影响的神经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1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室完成。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2人。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颜色知觉正常。实验在隔音的暗室中进行,刺激是红、绿、蓝3种颜色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自变量是线索和目标的4个对应关系。每次实验开始前,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1000ms,间隔300ms之后呈现线索1000ms,再间隔300ms呈现目标,要求被试按反应盒上的1,2,4键对目标做出反应。实验216次,按随机顺序呈现。记录从刺激呈现前200ms到呈现后1000ms前部的15个电极和后部的8个电极,并按照4个时间窗口(100~160ms,前部N1,后部P1;170~230ms,N2;280~400ms,前部P3;320~420ms,后部P3)的峰值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人均获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额叶与顶叶N1和P3的峰值分析:在刺激呈现以后100~160ms,额叶和顶叶的N1波的不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电极位置的主效应显著。电极与条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刺激呈现之后280~400ms,P3波的条件主效应也接近显著,电极位置的主效应显著。②枕叶P1、N2、P3的峰值分析:在刺激呈现之后100~160ms,枕叶P1波条件的主效应不显著,而电极位置的主效应显著。在170~230ms,N2波主效应接近显著,线索与目标形状相同颜色不同时诱发了更负的波。电极位置的主效应也是接近显著的。但P1和N2的条件和电极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3(320~420ms)波的条件和电极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除在P4和P12个电极上,4种条件的差异接近显著,在其他6个电极上,4种条件的差异都非常显著。线索和目标在2个维度完全重合条件下诱发了更正的波,颜色相同形状不同时峰值居中,而形状和颜色都不同、形状相同颜色不同时峰值最小。③潜伏期的分析:额叶和顶叶N1波的条件主效应显著。P3波的条件主效应也显著,与额叶和顶叶相比,枕叶的3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P1、N2和P3的潜伏期的主效应均不显著。额叶和顶叶的N1波在早期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中对形状较为敏感,P3波对颜色较为敏感。结论:额叶和顶叶对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的早期起着主要作用,枕叶在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后期选择反映阶段的作用更为明显。额叶和顶叶的N1波在早期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加工中表现出对形状判断较为敏感,P3波对颜色的状判断较为敏感。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可能是视觉-动作转换或是对不同反应的选择造成的,注意在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中对形状加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弱智儿童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探讨弱智儿童的认知行为、智能状况与脑的高级神经电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2例弱智儿童(实验组)和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检测,观察其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潜伏期长短、脑电图各波分化、分布及脑电地形图δ,θ电波功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为355ms,较对照组的316ms明显延长(t=3.143,P<0.01),波形分化较差,波幅为5.55μ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μV(t=2.602,P<0.05)。脑电图各波分化较差,分布失正常规律,脑电地形图显示实验组θ,δ等慢波电功率分别为26.85μV2和2.30μV2,而对照组分别为18.85μV2和1.64μV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48,P<0.01,t=6.398,P<0.001)。结论:脑的认知功能与其高级神经的电活动密切相关,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测的结果,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弱智儿童的脑认知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面孔表情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中老年人面孔加工表情效应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探索面孔加工的脑机制以及脑卒中后抑郁对情绪ERP的临床评估。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3种表情:正性、中性、负性)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m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ms)和额顶枕颞区(480~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闭合性轻度脑外伤患者和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寻找出患者精神心理和智力改变的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24例闭合性轻度脑外伤患者和14例正常人P300地形图。结果 正常组P300高波幅区相对集中于Gz附近的椭圆形区域内,重复试验分布更集中于Cz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脑外伤组则从Cz向两侧颞后播散,重复试验向整个后头部移动。结论 闭合性轻度脑外伤其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中的微细结构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情绪词识别和事件相关电位结合的实验设计,观察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差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7/11在南方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完成。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名抑郁症患者和36名自愿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利用3张不同情绪色彩的词语(“喜、思、恐”,分别代表正性、中性、负性情绪色彩)图片,随机混合构成刺激序列,3类刺激随机顺序呈现共150次(50次/类),让受试者从情绪词识别任务,系统记录正误率。同时观察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反映情感调节的。情绪波”的时空模式差异,以及行为学指标差异。结果:抑郁症组14名受试者中1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1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正常对照组36名受试者中3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3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①抑郁症组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34.08&;#177;86.87),(654.40&;#177;94.99)ms,t=2.44,P〈0.05];正确率降低[(86.24&;#177;13.92)%,(92.32&;#177;4.79)%,t=2.1l,P〈0.05],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值增高[(51.50&;#177;8.95)分,(33.7&;#177;6.53)分,(t=4.85,P〈0.001)]。②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波”存在明显差异,比较抑郁症组与对照组各自的正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A组)、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B组),以了解富含感情色彩的情绪和中性情绪词语所诱发的差异(“情绪波”)变化。A组:情绪波80~100ms左右在右侧颞区向中央区扩布,120-140ms以右侧额颞区明显,160~200ms右侧颞区向左侧额颞区扩布,220-240ms右侧额区向左侧颞枕区扩布,280-300ms右侧颞区向左侧额颞区扩布,500ms左右以右侧额区明显;B组:情绪波160-200ms在右侧额颞区明显,240~260ms以左侧颞枕区明显,300-320ms左侧额颞枕区向额区收缩,380~400ms以右侧颞枕区明显,440~460ms以右侧额区明显,540ms以左侧颞枕区明显。总体印象是右侧脑区的差异更突出,经成组t检验,抑郁症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行为学反应异常和认知功能受损,存在负性认知偏差。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词识别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情感调节加工的异常提示与汉字情绪词识别关系密切的脑内结构复杂,可能是网状结构模式,抑郁症对情绪加工过程的影响并非涉及个别的独立的皮层和核团(如额前区皮层、杏仁体),其所累及的结构非常广泛;脑优势半球方面异常可能与患者觉察和评估情绪刺激时,在不同阶段选择性抑制前额叶左、右半球不同区域的功能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情绪词识别和事件相关电位结合的实验设计,观察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差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7/11在南方医科大学脑研究中心完成。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名抑郁症患者和36名自愿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利用3张不同情绪色彩的词语(“喜、思、恐”,分别代表正性、中性、负性情绪色彩)图片,随机混合构成刺激序列,3类刺激随机顺序呈现共150次(50次/类),让受试者从情绪词识别任务,系统记录正误率。同时观察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反映情感调节的″情绪波″的时空模式差异,以及行为学指标差异。结果:抑郁症组14名受试者中1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1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正常对照组36名受试者中3名女受试者和1名男受试者因为脑电干扰太大被剔除,其余32名受试者作数据分析。①抑郁症组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34.08±86.87),(654.40±94.99)ms,t=2.44,P<0.05];正确率降低[(86.24±13.92)%,(92.32±4.79)%,t=2.11,P<0.05],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值增高[(51.50±8.95)分,(33.7±6.53)分,(t=4.85,P<0.001)]。②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波”存在明显差异,比较抑郁症组与对照组各自的正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A组)、负性情绪与中性情绪的差值(B组),以了解富含感情色彩的情绪和中性情绪词语所诱发的差异(“情绪波”)变化。A组:情绪波80~100ms左右在右侧颞区向中央区扩布,120~140ms以右侧额颞区明显,160~200ms右侧颞区向左侧额颞区扩布,220~240ms右侧额区向左侧颞枕区扩布,280~300ms右侧颞区向左侧额颞区扩布,500ms左右以右侧额区明显;B组:情绪波160~200ms在右侧额颞区明显,240~260ms以左侧颞枕区明显,300~320ms左侧额颞枕区向额区收缩,380~400ms以右侧颞枕区明显,440~460ms以右侧额区明显,540ms以左侧颞枕区明显。总体印象是右侧脑区的差异更突出,经成组t检验,抑郁症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行为学反应异常和认知功能受损,存在负性认知偏差。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词识别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情感调节加工的异常提示与汉字情绪词识别关系密切的脑内结构复杂,可能是网状结构模式,抑郁症对情绪加工过程的影响并非涉及个别的独立的皮层和核团(如额前区皮层、杏仁体),其所累及的结构非常广泛;脑优势半球方面异常可能与患者觉察和评估情绪刺激时,在不同阶段选择性抑制前额叶左、右半球不同区域的功能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事件相关电位中的 P300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跃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90,10(3):101-106
<正>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测试对象辨认某种“靶刺激”时在头皮记录的一种长潜伏期诱发电位、主要有N_1、P_2、N_2、P_3几种成分,其中最大波为平均潜伏期约300ms 的晚期正性波,故又称之为P300。自1965年美国Sutton 首先报告P300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对P300进行了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工作,国内近年来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2.
P300事件相关脑电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P300用于认知功能的评估以及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但其正常组分值并不明确,其获得方法也有待标准化,深入研究P300的方法学及其临床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阿尔茨海默病组选自2001-04/2004-02在解放军第九十一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41例,对照组为33名健康老年人。应用脑诱发电位仪对两组进行P300检测,同时应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判断认知功能损害(评分越低,认知功能损害越重),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差),并探讨P300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定:阿尔茨海默病组评分低于对照组[(15.2&;#177;4.2),(26.8&;#177;2.1)分,f=14.97,P&;lt;0.01]。②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定:阿尔茨海默病组评分地高于对照组(25.1&;#177;12.8,16.8&;#177;3.1,t=3.64,P&;lt;0.01)。③P300检测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P300靶刺激N2,P3和非靶刺激P2潜伏期延迟(t=2.57~5.09,P&;lt;0.05~0.01),靶刺激P3和非靶刺激P2波幅降低(P5.51和3.03,P均&;lt;0.01);靶刺激P4出现率偏高(χ^2=10.90,P&;lt;0.01)。④P300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结果与P300部分靶刺激潜伏期和P4波出现率呈负相关,而与靶刺激波幅呈正相关(P&;lt;0.05~0.01);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分结果与P300部分靶刺激潜伏期和P4波出现率呈正相关,而与靶刺激波幅呈负相关(P&;lt;0.05~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脑诱发电位有多项变异,且与临床特征有相关性。靶刺激P4波出现率是一项新指标,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基于USB2.0的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卡,为神经活动功能改变的评定提供依据。方法:以USB2.0芯片CY7C68013为核心,结合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和FIFO(Fiat In,First Out,FIFO),设计硬件系统及控制程序。结果: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在硬件上包含多路开关、模数转换、FIFO模块、CPLD模块、USB模块;在软件上包含CPLD编程、USB固件、USB驱动以及应用程序。结论:该卡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可自由设置通道、单端和差分信号可同时采集、外部信号和采集数据同步等优点,完全能胜任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纯词聋病态语言产生的可能机制,为失语的康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视、听两种模式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和汉字形状音义分类的。ERPs对2003-1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的1例纯词聋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听觉模式下的ERPs波形分化欠佳,早成分P80潜伏期正常,N200,P300潜伏期延长[P300:Cz:患者为498ms,对照组为(378&;#177;19)ms],波幅降低[P300:Cz:患者为6.5μV,对照组为(17.8&;#177;6.6)μV];而视觉模式下的图形分辨。ERPs其N200,P300成分和汉字形音义分类的N400成分潜伏期、波幅均正常。结论:纯词聋发生的层级可能始于一般的听觉加工缺陷,在听理解的路径上可能定位于初级听皮质以后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阴性、阳性精神分裂症异质性的关系。方法对首次发作未用药或复发但停药半年以上的36例阴性精神分裂症、35例阳性精神分裂症进行阳性、阴性临床症状量表(PANSS)评定和Fz、Cz、Pz位点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指标检测,对36例正常对照也同样进行P300各指标的检测。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精神分裂症组Fz、Cz、Pz三点靶刺激P3波幅降低(P〈0.01),Cz、Pz位点靶刺激P3潜伏期延长(P〈0.01),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P〈0.05~0.01),P2点P2-N2峰间波幅增高(P〈0.05),Cz点N2-P3峰间波幅降低(P〈0.01),非靶刺激P2波幅降低(P〈0.01),而阳性精神分裂症组Fz、Cz、Pz三点靶刺激P3波幅降低(P〈0.05~0.01),P2-N2峰间波幅增高(P〈0.05~0.01),F,、C。位点靶刺激P,潜伏期延长(P〈0.05),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P〈0.05~0.01),N2-P3峰间波幅降低(P〈0.05),阴性与阳性精神分裂症组相比,F2点P3波幅有降低趋势(P=0.05)。(2)阴性精神分裂症组内Fz、Cz、Pz三点P2-N2峰间潜伏期与抑郁分成正相关(r=0.500,0.370,0.429,P〈0.05~0.01),C2点非靶刺激P2波幅与抑郁分成负相关(r=-0.361,P〈0.05);阳性精神分裂症组内Fz点靶刺激P3潜伏期、非靶刺激P2潜伏期与偏执分成正相关(r=0.344,0.381,P〈0.05)。结论提示两组患者脑电异常有不同的脑功能异常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发展了事件相关电位,这一诱发电位为描述心理活动、评价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可行的手段,并逐渐成为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心理学科等的研究热点。事件相关电位在评价和鉴别各种认知障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文章就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阿尔茨海默病组选自2001-04/2004-02在解放军第九十一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41例,对照组为33名健康老年人。应用脑诱发电位仪对两组进行P300检测,同时应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判断认知功能损害(评分越低,认知功能损害越重),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差),并探讨P300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定:阿尔茨海默病组评分低于对照组[(15.2±4.2),(26.8±2.1)分,t=14.97,P<0.01]。②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定:阿尔茨海默病组评分地高于对照组(25.1±12.8,16.8±3.1,t=3.64,P<0.01)。③P300检测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P300靶刺激N2,P3和非靶刺激P2潜伏期延迟(t=2.57~5.09,P<0.05~0.01),靶刺激P3和非靶刺激P2波幅降低(t=5.51和3.03,P均<0.01);靶刺激P4出现率偏高(χ2=10.90,P<0.01)。④P300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结果与P300部分靶刺激潜伏期和P4波出现率呈负相关,而与靶刺激波幅呈正相关(P<0.05~0.01);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分结果与P300部分靶刺激潜伏期和P4波出现率呈正相关,而与靶刺激波幅呈负相关(P<0.05~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脑诱发电位有多项变异,且与临床特征有相关性。靶刺激P4波出现率是一项新指标,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基于USB2.0的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卡,为神经活动功能改变的评定提供依据。方法:以USB2.0芯片CY7C68013为核心,结合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CPLD)和FIFO(FirstIn,FirstOut,FIFO),设计硬件系统及控制程序。结果: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在硬件上包含多路开关、模数转换、FIFO模块、CPLD模块、USB模块;在软件上包含CPLD编程、USB固件、USB驱动以及应用程序。结论:该卡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可自由设置通道、单端和差分信号可同时采集、外部信号和采集数据同步等优点,完全能胜任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