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缺损。方法:用经动脉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37侧,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等方法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供应髌骨血液的动脉有多条,这些血管先在髌骨周围相互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供应髌骨。于髌骨内下方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膝降动脉关节支的髌下支或膝下内动脉干长、位置恒定。髌骨和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髌骨可以移位至腔骨内侧髁,利用髌骨的关节面修复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的缺损,以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方法:用37侧成人下肢标本,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①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髂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②于髌尖外下方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膝下外动脉蒂长、径粗、位置恒定;③髌骨关节面与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髌骨可移位至胫骨外侧髁,利用其关节面,修复上关节面缺损,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配合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缺损术,在50例成尸上观测了距干二指肠悬韧带上方20cm处的10cm长度空肠血管及其系膜的形态特点。该段空肠血供72%来源于第二空肠动脉,此动脉始端距十二指肠悬韧带下端左缘29.0±6.5mm;42%的静脉平行走在两条空肠动脉之间,动、静脉的根间距为9.5±4.8mm。与该段空肠所相连的小肠系膜长度为96.5±10.0mm,该处小肠系膜根至胆总管起始处的距离为77.0±  相似文献   

4.
在30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深动脉及其股骨体中下部的分支分布。股深动脉发第一穿动脉之后,下行于股骨体内侧的大收肌和短收肌与长收肌之间。从发第一穿动脉处至股骨体中点,股深动脉干长10.8±2.2cm。至股骨体中点水平时,股深动脉外径2.1±0.4mm。股骨体中点至其下方6cm范围的血供主要来自股深动脉末梢和第三穿动脉。根据解剖结果,设计了带股深血管蒂股骨(膜)瓣,修复股骨中上部骨不连或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髌骨重建胫骨内侧髁或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实验装置,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重建后股胫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并与理论相比较。结果实验组载荷-应变曲线、载荷-位移曲线和应力等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建后的股胫关节能恢复正常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用带血管蒂空肠组织修复胆管狭窄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空肠片修复胆管狭窄与缺损15例。系用带血管蒂空肠段行缺损胆管桥式吻合8例。结果 共23例患胆管狭窄与缺损病人,经手术本组除两例术后并发胆瘘行外引流在两周内治愈外,其余21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本术式具有防止胆汁返流和逆行感染,保持肝外胆管生理机能及保持胆汁的正常pH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用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病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膝降动脉髌直支起始、位置、运载胫骨内侧面的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降动脉髌下支沿大收肌腱板和收肌结节前面下行,至膝关节间隙水平向前横行于关节囊表面,由此向下发2-5支胫骨骨膜支。这些骨膜支与膝下内侧动脉和稳动脉等动脉的胫骨骨膜支相互吻合,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面。结论:以膝降血这髌下支为蒂的胫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治疗膝关节面病损。  相似文献   

9.
观察30例成人肝圆韧带标本,肝圆韧带呈纤维条索样,内含少许不规则残腔。肝圆韧带的血液供养主要来自肝右动脉的分支及伴行的附脐静脉。由于肝圆韧带近端紧邻胆管,远端易于游离,提出了带血管蒂的肝圆韧带瓣作为自体生物材料来修复肝外胆管的缺损,并讨论了该术式有关的应用解剖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观测,为腕背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50侧成尸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设计腕背支及其分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结果:①骨间前动脉的腕背支距桡骨茎突上方60±1.0cm处,贴骨间膜背份下行分为内、外侧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腕背支近端两侧分出尺、桡侧骨皮支,二降支循尺、桡骨背份走行,并分出骨膜支分布;②临床应用15例,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结论: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可用于舟、月骨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在32侧成年标本上,观察了股直肌、缝匠肌皮转移瓣有关血管蒂.血管蒂根部体表投影点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7.4、6.3cm 处,距两肌表面投影线分别为2.7、1.9cm.股直肌、缝匠肌血管蒂起点处外径分别为3.8、1.5mm、血管蒂长为5.2、1.9cm.两肌合并移位时较窄处为3.8cm,较宽处为6.2cm.两肌同时转移可达同侧脐区上部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的锁骨瓣转位修复下颌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6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起源恒定,距锁骨上方(7.9±0.8)cm处分为升支和降支,降支主干外径(1.0±0.2)mm。72.2%的降支直达锁骨,27.8%的降支与颈横动脉或肩胛上动脉锁骨支吻合分布锁骨。结论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半片锁骨瓣转位可修复下颌骨小面积缺损。临床应用1例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国人膝关节的相关形态学指标,为膝关节损伤修复和关节重建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游标卡尺、求积仪等仪器对43具成人出土骨骼的完整膝关节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膝关节面积测量:胫骨内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6.93±1.56)cm^2,右侧(7.08±1.51)cm^2;胫骨外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7.61±0.97)cm^2,右侧(7.74±0.64)cm^2;股骨内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21.66±3.22)cm^2,右侧(21.12±1.86)cm^2;股骨外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24.02±3.97)cm^2,右侧(24.02±3.97)cm^2;髌骨关节面面积左侧(5.24±1.19)cm^2,右侧(6.20±1.08)cm^2。胫骨髁间隆起测量:高度左侧(1.08±0.27)cm,右侧(0.89±0.09)cm;宽度左侧(1.33±0.24)cm,右侧(1.21±0.04)cm。股骨髁间窝测量:深度左侧(2.26±0.29)cm,右侧(2.30±0.18)cm;宽度左侧(1.94±0.12)cm,右侧(1.88±0.16)cm。结论膝关节损伤修复、关节重建等均应以膝关节的形态学为依据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卢书文  石瑾 《解剖学研究》2002,24(3):203-205
目的 为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一个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5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察了膝上外侧血管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 ;对另 3例进行了摹拟手术及静脉逆行灌注。结果 膝上外侧血管在股骨外侧髁上方 (2 5± 0 5 )cm处起自于血管 ,分出升支、横支、降支及浅支。横支、降支分布于股骨外侧髁。横支与膝降血管吻合 ,吻合率为 10 0 % (5 0侧 ) ;浅支与髌周血管环吻合 ,吻合率为 10 0 % (5 0侧 ) ;升支与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吻合 ,吻合率为 92 %(4 6侧 )。上述血管束及分支均包含一条动脉、二条静脉。结论 在股骨外侧髁可以切取以膝上外侧血管横支、浅支或升支静脉为蒂的骨膜瓣 ,转移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5.
带隐血管蒂胫骨骨膜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隐动脉及胫骨前内侧骨膜血供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隐动脉发自膝降动脉与股动脉,发出部位在股骨内上髁上10.2±2.0cm;起始处外径2.3±0.6mm;干长17.3±2.8cm;与隐神经伴行长度15.7±2.9cm,伴行静脉均为双支,注入处外径1.9±0.5mm.以隐血管为蒂可切取胫骨上段前内侧4×12cm 的骨膜瓣.  相似文献   

16.
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为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面部及 8侧铸型标本 ,详细解剖观测下颌缘皮瓣血供、下颌下缘平面至口角平面动静脉长度、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面动脉交点处距下颌下缘距离。结果 :下颌缘皮瓣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及其分支 ,同时亦接受枕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营养 ,并互相吻合。平下颌骨下缘平面 ,面动脉距下颌角距离为 2 .8± 0 .3 ( 2 .4~ 3 .5 )cm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0 .7± 0 .2 ( 0 .4~ 1.2 )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4± 0 .2 ( 0~ 0 .9)cm。口角平面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1.4± 0 .4( 0 .5~ 1.9)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9± 0 .4( 0 .3~ 1.5 )cm ,两平面间面动静脉长 4.5± 0 .3 ( 4.1~ 5 .4)cm。面神经下颌缘支多为 1~ 2支 ,与面动脉的关系恒定 ,多走行于动脉的浅面 ( 83 .3 % )。另有 8%的下颌缘支弓状行于下颌骨下缘下方 1cm范围内。结论 :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全鼻缺损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