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和汤系清代医家王洪绪所创制.全方由熟地、麻黄、肉桂、炮姜、白芥子、鹿角胶、甘草等组成。主治积聚、痹证和阴疽,症见面色白,口不渴.小便清利,苔薄白,脉迟细等。笔者在临床上治验病例较多,兹举例如下。案1:刘某.男.40岁,1996年8月就诊。因时值夏令,躬耕农田,汗出如雨淋,湿衣裹于背.卒然又遭暴雨,回家后虽更衣.但未作妥善处理。5天后背部有负重感,继则形寒恶风,人暮尤甚。诊时背部第5~6胸椎之左侧色白漫肿.扪之则痛.脉来沉细,舌苔薄白根腻。治以温消结合.方用阳和汤加减:麻黄、炮姜、细辛、甘草各6g.熟地309,…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系清代医家王洪绪之经验方,由七味药组成(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生甘草)。阳和汤的药物配伍精当,具有温补开腠、养血通滞的功效,用于阳虚寒凝,犹如日光普照,阴霾四散,故名阳和。笔者由临症实践中体会到,只要紧扣阳和汤的阳和方义,在准确辨证的指导下,该方能疗多种疾患,爰举验案六则。乳核(乳房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治验举隅湖北省梨园医院(430077)黄晓桃近年来,笔者运用阳和汤治疗骨关节结核、坐骨神经痛、痛经等病机属阳虚寒凝者,常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骨关节结核王某,男,26岁,1993年6月22日初诊,患者右膝肿胀4年,破溃流脓半月。曾多处求医...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组成。主治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近年来笔者抓住“寒性凝滞”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病证,均获满意疗效。现录验案四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是清·王维德撰《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笔者临证运用治疗因阴寒而致的多种疾病,多获效验。兹举验案四则,仅供参考。腰痛:汪××,女,32岁,干部,1964年5月10日初诊。腰痛三载,近半年加重,日轻夜重,腰痛如折,卧床难起,局部无红肿,化验、腰部摄片均无异常发现。经西药和中药治疗皆未效来我科就诊。诊见:面色(白光)白,短气懒言,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证属阳气衰,阴邪阻  相似文献   

6.
<正>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方本为一切阴疸、贴骨疸、流注、鹤膝风等证所设。具有散寒通滞、温阳补血之功效。笔者用此方治疗一些杂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痛经薛某,女,29岁,已婚,农民。1991年8月6日诊。以经期腹痛为主诉求医。症见行经期间小腹疼痛,时有牵引腰背,常用热水袋热敷后痛减。经量少,色暗有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为治痰淤凝结之阴疽而立。笔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随证加减,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脊椎骨质增生病等属于虚寒者,每多获效。(一)温肾化饮祛顽痰  相似文献   

8.
霍学文 《山西中医》2010,26(9):41-42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之《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所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化裁治疗多种病证,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治验举隅     
<正> 一、温肾助阳治咳嗽李某,女,25岁。1984年3月10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一年余,咳时腰背酸痛,咯白色清稀痰,经 X 光透视、摄片、痰液涂片和培养等检查均无异常,多方医治无效。诊见:形体丰腴,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  相似文献   

10.
11.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衍化而来,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也”。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温胆汤主治气滞痰多,而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犤1犦。笔者在临证仿效其法,以加减施治,有起沉疴、疗痼疾之功。现举例如下。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叶某,男,27岁,教师。1992年10月9日初诊:近2d来胸闷、胸痛、心悸、气急、乏力、寐多梦扰、尿少黄赤。2周前曾因发热、咽喉疼痛,经西医对症处理,并测柯萨奇病毒、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目前热已退,微咳嗽,痰多粘不畅,口苦…  相似文献   

12.
阎慧 《吉林中医药》2007,27(10):49-49
胃脘痛的发病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辨证主要辨别虚实,是外邪引起,还是内伤引起。本病的本质是脾胃气虚,外邪入侵是标。治疗上应以调理脾胃,理气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日:"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相似文献   

14.
眩晕治验举隅刘国强阿拉善盟医院(750306)眩晕为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治法各异。笔者愿将经治两例介绍给同道。肝阳上亢患者安某某,男,林业工人,52岁。1994年夏就诊。主诉半月来无明显诱因,自觉头晕脑胀,项背强,怕热,行走时有头重足轻之感。余无不适...  相似文献   

15.
在我 40余年的临床医疗生涯中 ,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 ,对于一些急危重症中医药仍显示出其独到的效果 ,现举治验 3则 ,以资交流。1 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曲某 ,女 ,88岁 ,2 0 0 1年 1 0月 1 8日初诊。患者因失语伴嗜睡 1月余住入某医院。经检查诊为多发性大面积脑梗塞、冠心病、窦房结功能低下、心律失常、频发性早搏、阵发性房颤。近 1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而病情加重。体温38.6℃~ 39℃ ,咳嗽吐痰 ,呼吸急促 ,汗出较多 ,心率 1 30次 /分~ 1 38次 /分 ,口干舌燥 ,意识不清 ,经西医采用抗菌、消炎、…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笔者遵其方义 ,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多汗症、胃痞症获良效 ,报告如下。1 顽固性失眠男 ,40岁 ,1 999年 6月 2日就诊。自诉患顽固性失眠 2年 ,曾服安定、舒乐安定及中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剂无效。近来彻夜不眠 ,头晕头胀。诊见 :精神抑郁 ,面色黧黑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证属气滞血瘀 ,神魂失养。血府逐瘀汤加味 :柴胡1 0 g,生地黄 1 0 g,赤芍 1 5 g,当归 1 0 g,川芎 1 5g,红花 1 0 g,桃仁 1 0 g,枳壳 1 0 g,桔梗 6 g,川牛膝 1 5 g,生甘草 6 g,生龙骨 3 0 g,生牡蛎 3 0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 ,原方主治少阴阳虚水泛证 ,由附子 1枚 ,茯苓、芍药、生姜各 3两 ,白术 2两 ,5味药组成 ,但附子 1枚用量极小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 ,根据患者脉证 ,凡有阳虚者均重用附子 ,用该方化裁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举 2例报告如下。1 水肿罗某 ,男 ,87岁 ,1998年 5月3日诊 ,平素体健。半月前外感发热 ,服药大汗出热退 ,但出现全身浮肿 3天 ,膝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 ,腰酸膝软 ,畏寒肢冷 (正值初夏 ,穿棉袄乃觉手足冰凉 ) ,溲少 ,面色淡白 ,苔白 ,两尺脉弱。检查 :肾功能正常 ,尿常规正常。证属 :阳虚水泛。治当温阳行水。…  相似文献   

18.
一、附子汤医背寒田×,男,73岁,干部,1986年10月22日初诊。自诉背冷二年。每逢秋冬尤甚。素有“高血压”病史,入冬以来曾服中西药物,血压较稳定,但背冷不除,且伴严重失眠月余,每天约睡3小时,痛苦不堪而来诊。症见精神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相似文献   

20.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明代医家张景岳曰 :“肺之令人咳。”又曰 :“五肺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其它脏腑感受外邪或内伤均可累及于肺而咳 ;也说明了咳嗽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发展转归的多变性和辨证施治的灵活性。兹就临症治验举例如下。1 邪郁少阳 ,气机郁遏患者 ,女 ,35岁 ,1986年 3月 5日就诊。患者咳嗽、气急、咯白色泡沫痰一月余。经西医治疗 ,病情反复 ,疗效不佳。近 6天来夜间咳嗽剧烈 ,每晚因咳嗽被迫起坐 3~ 4次 ,伴有胸胁胀闷、口苦、心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诊为郁火久咳 ,气阻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