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农村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及其对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合适的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方法,共抽取2228名6~24月龄儿童,对其过去24小时膳食摄入情况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过去24小时儿童固体、半固体食物添加率最高为97.80%,配方奶粉添加率、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5.43%、26.44%。过去24小时喂养母乳儿童贫血率明显高于未喂养母乳儿童,添加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固体、半固体食物儿童贫血率明显低于未添加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地区儿童辅食添加不合理是导致该地区儿童贫血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对6~24个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12个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奉节县6~24个月龄婴幼儿900名,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450名。对照组儿童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组儿童在保持原有的膳食结构基础上每天补充一包富含高密度营养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干预时间为12个月。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测定两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Hb)水平,分析两组婴幼儿在营养干预12个月后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重(WH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Hb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营养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各月龄段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WHZ、WAZ、HAZ和Hb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高0.26、0.24、0.59和11.3 g/L,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贫血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6~24个月龄婴幼儿补充富含高密度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12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可以显著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汉川市两所农村中心小学4~6年级的515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和看护人对贫血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2.33%,其中89.57%为边缘性贫血,未检出中重度贫血;男女儿童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3岁儿童组检出率最高,达47.12%。与正常组儿童相比,贫血组儿童的膳食铁总摄入、血红素铁摄入量及其占铁总摄入的比例均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总收入水平、看护人年龄及其对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均对儿童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该地区农村学龄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边缘性贫血为主,近青春期儿童为高发人群,且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与膳食铁营养摄入、家庭经济水平、看护人年龄及其对贫血的认知情况均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贫血的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赣州市农村贫困地区6~18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并对干预组婴幼儿发放婴幼儿辅食营养包(简称营养包)实施营养干预,经过6个月的营养干预以后,评价营养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赣州市抽取经济水平相当的3个县分别是赣县、于都和兴国县,其中赣县和于都的483名婴幼儿为干预组进行营养包发放,兴国县的248名婴幼儿为对照组暂不发放营养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婴幼儿家庭及父母的基本情况,分别测量干预前后2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浓度,采用WHO Anthro软件测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AZ)分值的差异以及2组之间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之间的差异,并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6个月的营养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身长增加8.2 cm、平均体重增长了2.0 kg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25, P = 0.03;t = 8.53, P<0.01);干预组的HAZ和WHZ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23, P = 0.02;t = 9.67, P<0.01);干预组婴幼儿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8.5 ±14.4) g/L增加到(117.4 ±12.1) g/L,并且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干预组贫血检出率由 53.9%降至 24.8%(χ2 = 15.49,P =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施营养干预给婴幼儿添加营养包,能够明显的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现状和贫血状况,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包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5月在四川省樊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联合组给予健康教育以及营养包添加干预,健康教育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住院分娩新生儿护理。比较3组患儿血清铁水平以及总铁结合力,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的差异。结果联合组血清铁总量最高,对照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铁结合力最低,对照组最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RBC、Hb、HCT、MCV、MCH水平最高,对照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贫血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贫血发生率最低,对照组最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包添加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的贫血状况及其家长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方法:抽取来柳州市肿瘤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4月龄~1岁健康婴幼儿215例。其中城市居民婴幼儿子女及家长各104例,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及家长各111例,进行辅食添加的问卷调查,满6月龄的婴幼儿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城市农民工家庭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比城市居民家庭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高;两组家庭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70,P<0.01),城市居民家长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较城市农民工家长好;且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其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越好。结论:城市农民工婴幼儿子女的贫血发病率与其家长正确添加辅食的遵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我国农村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离乳期家庭膳食改善方法,观察离乳食干预对预防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短期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赵县农村6~11月龄儿童家长进行增加瘦肉摄入和增加蔬菜摄入的健康教育,评估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的喂养行为和升高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9和114名儿童完成了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相对于入选时,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自身Hb浓度升高值为(2.65±14.38)g/L,高于对照组[(-0.18±11.2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升高为(8.33±15.85)g/L,高于对照组[(4.32±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的食物种类多样率(89.9%)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83.1%)与对照组(86.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干预组的儿童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24h瘦肉食入量[依次为(6.94±9.07)g和(7.96±13.90)g]皆高于对照组[依次为(2.42±6.10)g和(4.54±9.19)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24)。结论通过家庭膳食干预,离乳期儿童的食物种类和瘦肉食入增加,Hb水平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患病率降低。儿童24h瘦肉食入量有所增加,虽然仍低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推荐量,但是营养改善效果已经明确初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以减少食物转换期营养缺乏性疾病. 方法 选取两组婴儿为观察对象,对其中一组的新生儿家长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方法、婴儿辅食添加知识的宣教;另一组按常规门诊程序观察.对出院一年的两组婴儿检测体重、血色素、微量元素,进行评估. 结果一年后,两组婴儿体重均值比较,宣教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组末梢血红蛋白及微量元素锌、贫血率及锌低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组微量元素铁及铁低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分娩的医院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婴幼儿食物转换和健康促进的教育是提高小儿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街道6个月至3岁散居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检测末梢血红蛋白.结果 北京市海淀街道2006至2010年6个月至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x2=4.530,P<0.05),以轻度贫血为主;6个月至3岁散居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高,贫血的患病率逐渐降低(x2=12.128,P<0.01);按照常规添加辅食的月龄统计,添加辅食越早、种类越多,贫血患病率越低;6个月龄婴儿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儿童贫血患病率有影响,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2,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2,P<0.05).结论 重视缺铁性贫血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正确添加辅食、适当的喂养方式、合理均衡的膳食是预防儿童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内蒙、广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影响因素差异,为今后开展群体干预活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内容包括儿童出生情况、家庭一般情况;儿童各类食物首次添加时间、调查前1周各类食物添加频次和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内蒙和广西地区婴幼儿首次添加辅食的年龄为0~4月龄,0~4月龄除奶类以外其它辅食添加率分别为32.4%和56.0%,以添加蛋类和谷类为主;随月龄增长,儿童辅食添加种类和食用频率显著增多;家长关心儿童营养状况并主动获取知识家庭婴幼儿优质蛋白类食物添加好;内蒙地区村医健教频率越高,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越好;广西地区家庭收入越高奶类和肉类添加情况越好.结论 内蒙、广西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较国内前期研究有显著改善.提高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关注,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是今后提高两地区儿童喂养水平的工作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食物资源也是改善内蒙地区儿童喂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及对体格发育的影响,探讨改善婴幼儿辅食喂养的途径。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贵州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通过膳食回顾法调查过去24小时婴幼儿食物摄入情况,分析辅食添加时间、辅食种类、喂养频率等。用年龄别身高Z值(HAZ)和年龄别体重Z值(WAZ)判断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分析辅食添加与生长迟缓、低体重的相关关系。结果辅食及时添加率为91.1%;首次添加辅食以谷类泥糊状食物为主,约占75%;摄入频率最高的是谷物、根茎、块茎类食物(94.1%),摄入频率最低的是其他蔬菜水果(30.5%),动物性食物(肉类)摄入率仅33.8%;母乳喂养婴幼儿频次合格率63.8%,种类合格率64.8%,频次和种类同时合格率(即辅食合格)仅43.5%,18~23月龄辅食合格率最高(56.7%);非母乳喂养婴幼儿频次合格率22.5%,种类合格率71.5%,频次和种类同时合格率(即辅食合格)仅16.7%,18~23月龄辅食合格率最高(20.2%)。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不合格者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高于辅食合格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不合格者生长迟缓率高于辅食合格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食不合格者低体重率略高于辅食合格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存在问题,部分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不合理,辅食合格率较低。不合格辅食是导致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重要原因,应改善辅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任凌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1984-1986,1990
目的评价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8月在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系统管理的6-11月龄的散居儿童自愿接受营养包强化干预的76名儿童作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未接受营养包强化干预的7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常规给予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均在正常母乳喂养、保持其正常辅食添加的前提下追踪观察至24个月,在6~11、12~17、18~24月龄时分别为两组婴幼儿测定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并在6~11、18~24月龄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两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体重别身长(W/H)、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增加1.09 kg(t=-9.82P0.01);平均身长增加2.23 cm(t=-7.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WAZ(-0.46 vs 0.08,t=-6.97,P0.01)、H AZ(-0.74vs-0.17,t=-4.48,P0.01)、W HZ(t=-2.36,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89 g/dl提高到11.85 g/dI(t=-3.85,P0.01),贫血检出率由33.8%降至18.9%(χ2=48.63,P0.01)。结论通过给婴幼儿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对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的影响,为在我国贫血高发区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个县选择8个乡的全部6~24月龄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每周补充5次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共补充4个月,对照组为完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血红蛋白.有945名婴幼儿入选,其中干预组502名,对照组443名.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贫血率由46.7%下降到37.5%,干预前后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对照组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无显著下降.干预组48.5%的贫血患儿转为正常,11.8%的患儿贫血程度改善,贫血转归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7,P<0.01).结论 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可改善轻度贫血患儿的患病状况.因此建议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补充作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孙晓红  甘春芳  蔡珊 《现代预防医学》2014,(10):1772-1774,1777
目的分析评估贵阳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与辅食喂养现状,探讨辅食添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为科学评价婴幼儿喂养和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贵阳城区和农村不同级别的妇幼保健站,对参加儿保的婴幼儿家长(或看护人)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婴幼儿喂养情况;测量婴幼儿的身长、体重,计算并评价年龄别身长LAZ、年龄别体重WAZ。结果 (1)城区和农村婴幼儿的LAZ和WAZ评分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且农村低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农村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在12月龄后增加为13.0%,且高于城区同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3)农村婴幼儿添加辅食在6月龄~以上比例高于城区组,且添加辅食时间适中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均值大多高于添加过早或过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食添加的种类城区(4.09±1.96)高于农村(2.89±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动物性食品每周零摄取的比例较高(如鱼类城市为63.12%,农村为76.98%)。结论在贵阳地区农村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较城市婴幼儿差,与部分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过晚、添加辅食种类少及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低有关。及时合理的辅食添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均有较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病率.方法 选取在河北省昌黎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50名,随机分为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添加观察组、健康教育对照组和普通对照组,每组50人.3组小儿出生后满9个月进行血红蛋白和末梢血铁和锌元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添加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12%,末梢血铁元素含量为(8.05±0.58) mmol/L,锌元素含量为(78.90 ±9.18)μmol/L;健康教育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16%,末梢血铁元素含量为(7.65 ±0.50) mmol/L,锌元素含量为(71.70 ±11.4)μnol/L,2组小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铁、锌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对照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28%,末梢血铁元素含量为(7.06±0.65) mmol/L,锌元素含量为(63.02±7.53) μmol/L,健康教育联合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添加组和普通对照组小儿比较,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儿末梢血铁、锌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组和普通对照组小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儿末梢血铁、锌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7个贫困(县)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及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26.4%、12.5%及4.1%;男性生长迟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6~11月龄组、12~17月龄组及18~24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辅食及时添加率为55.9%,首次添加辅食最多的为谷类泥糊状食物占66.6%。结论宁夏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突出,辅食喂养不合理,需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贫血儿童家庭饮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某社区贫血儿童100例作为贫血组,同期选取同社区非贫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调查并统计分析所有儿童家庭饮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情况。结果贫血组儿童厌食、偏食及不规律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儿童每周奶豆类、动物类食物等摄入天数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饮食结构(每周奶豆类、动物类食物等摄入不足)及不良饮食习惯(厌食、偏食和不规律进食等)与社区儿童贫血的发生有关,提示应加强相关营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8.
赵文莉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57-258,26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的400名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陇西县和康乐县5岁以下儿童(每天补充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为干预组,并按照干预组儿童年龄和性别情况随机抽取30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1 a后测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两组儿童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低体重率和贫血率等的差异.结果 营养包干预组1 a后0~2岁婴幼儿身长、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值均<0.01),贫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4岁儿童消瘦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补充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促进体格发育,对低年龄段的婴幼儿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210例,按照孕妇是否自愿接受膳食营养干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24例,对照组86例。研究组给予科学的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自行调理,4周后比较两组孕妇血红蛋白含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营养膳食干预后,孕妇蛋白质摄入比例极大提升,对照组蛋白质摄入比例提高不明显,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孕妇的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效果良好,节约了医疗成本,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