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PPARγ)在肥胖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0例肥胖乳腺癌患者(肥胖组),60例正常体重乳腺癌患者(正常体重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乳腺癌组织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肥胖组乳腺癌组织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79±0.06、0.55±0.07,均高于正常体重组的0.42±0.04、0.2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1,P<0.05).肥胖组PPARγ阳性47例患者中,10例(21.3%)发生复发转移;而PPARγ阴性13例患者中,11例(84.6%)发生复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PPARγ阳性19例患者中,4例(21.1%)发生复发转移;而PPARγ阴性41例患者中,10例(24.4%)发生复发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在肥胖乳腺癌患者中具有高表达趋势,提示PPARγ可能在绝经后肥胖相关性乳腺癌的发生、演变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茂名市城区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茂名市全部城区学校中小学76 908名年龄在7~18岁的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利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的营养状况.结果 茂名市城区学校中小学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62%,其中男生为18.67%,女生为11.40%,男生高于女生(x2=751.89,P<0.05);学生营养不良率为9.74%,其中男生为10.26%,女生为9.03%,男生高于女生(x2=31.96,P<0.05).小学段(7~12岁)、初中段(13~15岁)和高中段(16~18岁)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7.47%、16.55%和11.2%,营养不良组和肥胖超重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7、227.92和403.65,P均<0.05);营养不良率分别为:7.26%、11.56%和12.96%,营养不良组和肥胖超重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85.52、17.11和518.83,P均<0.05).结论 茂名市城区学校中小学学生的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问题并存,超重肥胖较为突出.建议在制定措施加强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的同时要兼顾改善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于男性精液、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不育患者524例,根据BMI分成三组.即正常体重组179例,超重组219例,肥胖组126例.对不育患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结果:肥胖组精液量(2.30±1.05) ml与正常体重组精液量(2.73±1.02)ml相比较,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精子活动率(55.10±20.53)%与正常体重组(49.80±24.47)%相比较,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前向运动精子率中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睾酮水平(449.70±120.07) ng/dl,超重组(394.47±178.28) ng/dl,肥胖组(323.37±137.34) ng/dl,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加,各组睾酮逐渐下降.雌二醇虽有增加,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与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呈负相关性(r=-0.17,P<0.05).BMI与总睾酮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r=-0.31,P<0.01),BMI与促卵泡生成素和雌激素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肥胖男性不育患者在治疗中应补充雄激素,同时加强锻炼,健康饮食,减轻体重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娅  孙艳  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11-312,314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表”,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湖北省3 182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睡眠时间、静态活动调查,并在现场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分析睡眠时间与静态活动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7%,其中男生为14.8%,女生为8.5%,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x2=30.49,P<0.05);小学生超重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学生(x2=72.40,P<o.05).调查前的过去7d里,小学生睡眠不足1 003例,占98.9%;中学生睡眠不足1 659例,占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40,P<0.05).小学生各项静态活动平均每天≥2 h的分别为看电视(13.6%)、上网(33.7%),中学生分别为看电视(13.5%)、上网(23.5%),中、小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不足、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均≥2 h的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3%,13.0%和1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网时间长(≥2 h)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上网时间短(<2 h)学生的1.393倍(P<0.05).结论 长时间上网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关系,为非正常范围BMI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MI测试与执行功能的Flanker,1-back,More-odd shifting任务对从湖北省荆州市和江苏省常州市分层抽取的1 086名小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执行功能各子功能进行测量.结果 在控制性别与年级后,在抑制功能均值上,超重肥胖与正常体重小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6.16 ms)>正常体重(-1.46 ms);在刷新功能均值上,超重肥胖与低体重、正常体重小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1 071.31 ms)>低体重(942.12 ms)与正常体重(935.62 ms);在转换功能均值上,超重肥胖与正常体重、低体重小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401.07 ms)>正常体重(362.11 ms)与低体重(341.97ms);在抑制、刷新与转换功能均值上,低体重与正常体重小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超重肥胖小学生抑制功能差于正常体重小学生,超重肥胖小学生的刷新与转换功能差于正常体重与低体重小学生;低体重与正常体重小学生执行功能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张妤  王晶  吴汉荣  骆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44-1346,1349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对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哈尔滨、武汉、湘潭、广州4地区4 104名7 ~18岁儿童,比较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和正常组儿童青少年在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各学段男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超重组、肥胖组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水平较体重正常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与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相比,生活质量水平受损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在性别及年龄上具有差异.超重、肥胖的出现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118名机关干部,测量身高、体重,同时行腹部B超等检查,进行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脂肪肝检出率的对比分析,同时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肥胖、超重及正常体重者脂肪肝检出率依次为56.0%、39.5%和11.4%,各组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组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70.7%,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初中毕业生血压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血压水平,为开展成年期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学生958名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 随BMI增加,男女生血压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早期干预,进一步做好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现况.方法 采取人口等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在重庆市抽取3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所小学,再从每所小学中随机抽取8~10岁儿童40名,对所有儿童的甲状腺进行B超检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共调查1 322名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52%,其中男生、女生分别为4.84%、6.17%;8、9、10岁儿童分别为5.37%、6.12%、5.08%;不同性别、年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x2性别=1.12,x2年龄=0.49,P均>0.05).不同身高组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4,P<0.01).不同体重组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6,P<0.01);同一年龄条件下,不同体重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岁=16.59,x29岁=15.74,x210岁 =23.31,P均<0.01).正常、超重、肥胖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8,P< 0.01).结论 重庆市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仍高于5%,身高、体重、肥胖程度可能影响其甲状腺肿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顺利分娩的GDM孕妇124例,对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并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1.25%,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过低组顺产率为43.7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孕妇孕前BMI有一定关系。孕妇孕前BMI≥28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对孕前BMI过高的孕妇给予积极治疗,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