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88-589
目的分析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1例给予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1例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并记录两组对象用药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至(1.16±1.06)次/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降低至(3.85±1.16)min,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至(0.68±0.13)片/d,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状态,延长患者的心肌舒张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联合倍量氯吡格雷治疗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NSTEMI且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持续48小时,联合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对照组55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d,两组常规均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扩冠、调脂等药物,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电图ST段变化、血cTNI及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段压低改善,血cTNI值较对照组低,有明显差异(P<0.05)。齿龈出血等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联合倍量氯吡格雷治疗NSTEMI,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吲哚布芬以及氯吡格雷。治疗6周后,分析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发作频率(3.1±1.1)次/d,持续时间(42.1±2.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6%,对照组达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3例轻微出血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基于就诊时间不同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3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比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均治疗4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探究组临床总效率为93.4%,对比组为80.1%,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探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心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功能无异常变化,且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改善心电ST-T段变化,且用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9%,对照组为77.6%,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相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改善,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进行本次实验,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进展,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氟吡格雷对减轻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及发生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82例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讨对象,选择随机对照法为分组依据,A组41例采用氟吡格雷治疗,B组41例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A、B两组在2周内心绞痛的治疗程度,3个月内心绞痛复发情况、心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治疗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可以减轻发作频率,能够缓解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鄂维琴 《中国卫生产业》2013,(31):130+132-130,13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5例稳定性心绞痛伴糖尿病病人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比对照组显著改善,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P<0.05);观察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两药联用未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效果良好,比单独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