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羟基利福霉素S的结构和六种新的安莎霉素类是由地中海诺卡氏菌的一株重组体R21分离到的。三种构型区别:Ⅰ型:利福霉素S型的安莎霉素;Ⅱ型:利福霉素G型的安莎霉素;Ⅲ型:利福霉素W型的安莎霉素。地中海诺卡氏菌重组体R21菌株能产生许多新的安莎霉素,其中七种可用硅胶柱反复层析分离精制和制备TLC。这些新的安莎霉素类可分三种类型:Ⅰ.利福霉素S型的安莎霉素类:3-羟基利福霉素S;3,31-双羟基利福霉素S。Ⅱ.利福霉素G型的安莎霉素:16,17-去羟基利福霉素G。Ⅲ.利福霉素W型的安莎霉素类:利福霉素W-内酯;利福霉素  相似文献   

2.
张辉  王桂清 《中国药房》2005,16(21):1664-1665
<正>利福霉素(Rifamycins)是1957年意大利利培提公司从地 中海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混合物(可分离得到A、B、C、 D、E 5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利福霉素B),由其成分利福霉 素B转化的利福霉素SV(第1种半合成利福霉素)是一种高效 的主要抗革兰阳性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属于安莎类 抗生素。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着手研究利福霉素类药物,且  相似文献   

3.
利福霉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57年意大利Lepetit研究室Sensi等发现利福霉素(Rifamycin、Rifomycin)以来,各国临床实践证明它是一类毒性低,疗效高的广谱抗生素,对结核病治疗效果优越于异菸肼和链霉素,对其它革蓝氏阳性菌感染以及麻风病也有治疗作用,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性。 该类化合物结构为具有29个碳原子的大环内酰胺(其中含有一个萘的母核),有一个平面芳香基联接一个立体脂肪链的环桥,Prelog提出将这种大环结构抗生素称为环桥类抗生素(Ansamycin)。链变菌素类和多利霉素类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4.
地中海诺卡氏菌产生安莎类抗生素利福霉素B,利福霉素的结构由安莎链和发色团组成,这种发色团的七碳氨部分是安莎类抗生素安莎链形成的基础,并已鉴定为3-氨基-5羟基苯甲酸。Kibby等合成了[羧基-(14)C]-3-氨基-5-羟基苯甲酸,并指出这种标记化  相似文献   

5.
一、大环内酯物的概况所谓大环化合物,一般是指有12个碳原子以上的环状化合物,如果环上含有内酯键,即称大环内酯物。有一些生物碱具有大环内酯结构,也归属于大环内酯物,如Vertaline。“Macrolide”这个名词起先仅用于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后来被用于较广泛的范围,包括植物来源的大环内酯或大环内酰胺类。至今发现的大环内酰胺类化合物有20个左右,它们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芳香核的部分,在芳香核的不相邻的位置上连有一个长的脂肪桥,通过酰胺键连接,如众所周知的抗生素利福霉素B(Rifamycin B)、抗癌剂美登素(Maytasine)等均属于大环内酰胺类。自大环化合物发现以后,显示出拜耳张力学说的不全面性,按拜耳学说,大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利福霉素是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一类抗生素,人们在与结核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化学合成药物以及氨基糖甙类、肽类抗生素。特别是利福霉素类抗生素中的利福平、利福喷汀等的研制成功,使结核病的危害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这一类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鉴别方法已有报道。主要是颜色反应和薄层色谱鉴别。  相似文献   

7.
引言利福霉素类抗菌素是一族结构、生源、抗菌作用机制及疗效方面非常有趣和密切有关的抗菌素。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分子改造及构效关系的研究领域。利福霉素是有脂肪链桥跨接芳核结构的第一个天然化合物,统称袢环化合物或环桥化台物。目前,已知有几种袢环结构的天然产物(表1)。内中,有些是放线菌目微生物的代谢产物。Prelog 建议称它们为袢环抗菌素。所有袢环化合物都具有有趣的各种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的自身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它能在极低的浓度下抑制或杀灭其它的微生物.自然界中近70%的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其中有些应用于医疗或兽医(如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利福霉素、亚得里亚霉素、杀念菌素),有些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如莫能星、泰乐星和维吉霉素),家畜抗寄生药物(averme-ctin),有些应用于植物保护(如春日霉素、多氧菌素、谷氏菌素),还有些用作除草剂(如bialaphos)、生物表面活性剂、免疫抑制剂和酶抑制剂.每株抗生素产生菌都具备一种或几种机制使自身免遭该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自身耐药性.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与之相应,微生物的自身耐药性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产抗生素链霉菌中主要存在的几种自身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安莎霉素类的构效关系,对有活性和非活性的利福霉素类进行了x-衍射结构研究.Lancini和Zanchelli曾发表过较详尽的有关安莎霉素类构效关系的评述.本文报道了对环合利福霉素SV(图1)进行首次x-衍射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由于环合而引起安莎链构象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是各国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半合成抗生素。利福霉素SV(Rifamycin)是广谱抗生素之一,也是合成利福平、利福定等抗结核药的重要中间体。它是由地中海诺卡氏菌经液体发酵提取纯化而得。目前国内利福霉素发酵水平低,为了提高发酵水平和生产能力,就得降低成本。本文就是以S36做出发菌株,在选育过程中降低糖含量获得的生产所需的高产菌株S36 10^#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利福霉素是1957年意大利从链丝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中得到的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结核杆菌的抗菌素。链丝菌培养液中有利福霉素A、B、C、D、E五种物质。其中A、C、D、E为碱性,不稳定,较难分离,称为利福霉素混合体,仅利福霉素B是结晶,为一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利福霉素B易转变成为其他衍生物,如经氧化、酸水解及还原,可转变为利福霉素O、S及SV。利福霉素SV是一高效的抗革兰氏阳性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素。据报导,利福霉素SV不仅可通过利福霉素B转化,而且可以用利福霉素B的产生菌经诱变剂处理,获得突变菌种,直接生产利福霉素SV及其他组份。科学工作者试制了利福霉素B的酯、酰胺及酰肼衍生物,从中选出了Rifamide。  相似文献   

12.
力复霉素即利福霉素SV(Rifamycin SV),是一种新抗菌素。Sensi等首先发现从地中海链霉菌(S.mediterranei)产生利福霉素B。国外利福霉素SV生产初期主要是通过利福霉素B化学转化而得。我国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1972年从桂林池塘泥土中分离得到了新的利福霉素产生菌——小单孢菌S—190(MicromonsporaS—190),它直  相似文献   

13.
在产生抗生素新衍生物的放线菌研究中,采用遗传操作创造新遗传型的有效法有三种,即突变、重组和质粒转移。已有研究指出,地中海诺卡氏菌(N.mediterranei)突变后得到许多生物合成障碍突变型菌株,这样的菌株只能合成利福霉素B的各种前体物利福霉素SV、W和I,而不能合成利福霉素B,这些前体物被认为是新的利福霉素。地中海诺卡氏菌遗传重组是用两株营养缺陷型进行的,一个亲株产生利福霉素B和另一株产生利福霉素W之间的种内重组,筛选  相似文献   

14.
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作为一类抗生素,由地中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现在称为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i)产生,它首先在1959年为Sensi等报道。有关利福霉素的生产、生物合成和发酵方面的综述已经发表。我们对于利福霉素SV的研究工作几年前就开始,主要集中在它的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方面。本文主要侧重报道了近来的进展。一、硝酸盐和无机磷的调节影响 (一)硝酸盐的影响在丰富培养基中,硝酸盐明显促进地中海诺卡氏菌NG12-4产生利福霉素SV(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福霉素SV,利福霉素B二乙胺及利福平是利福霉素类抗菌素中评价最高的抗结核新药,也是抗菌、抗麻风新药,主要用于肺结核复治。1957年,意大利首先从法国土壤中分离出地中海链丝菌,在培养发酵液中发现利福霉素。后来,又从各国土壤中分离的链丝菌,选出产生菌,在发酵液中获得利福霉素A、B、C、D、E五种新抗菌素,从利福霉素B氧化获得利福霉素O,水解获得利福霉素S,再还原获得利福霉素SV(Rifamy  相似文献   

16.
1957年意大利米兰的莱佩蒂研究所Sensi等氏在链丝菌属Streptomyces Me-ditterranei发酵的培养基肉汤中发现一组天然抗菌素(利福霉素Rifamycin),其中利福霉素B活性最强,以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化学结构,先后获得O、S、SV三种衍化物,利福霉素S和SV的制菌力比利福霉素B和O强,而利福霉素SV的毒性又比利福霉素S小,故利福霉素SV在1962年就开始应用于临床。1962-1964年中已有很多学者报告了关于利福霉素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1965年Bergamin和Fowst两氏系统地报告了它们的化学结构,试管内的活性,药理及临床应用价值。利福霉素SV在试管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抗酸菌的生长,尤其对结核菌和麻风杆菌显示有极强的制菌力,但口服疗效很不理想。1966年Maggi等氏又从几百个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化物中找到了利福平,它口服吸收很好,治疗结核病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17.
欧克双     
[药理作用]本品为广谱肠道抗生素,是利福霉素SV的半合成衍生物。与其他利福霉素抗生素一样,通过与细胞。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不可逆地结合而抑制细菌RNA的合成,最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由于其与酶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所以其表现对敏感菌的杀菌活性。抗菌活性的研究资料显示,本品与利福霉素具有同样广泛的抗菌谱。对多数G^ 和G^-菌,  相似文献   

18.
利福喷丁(环戊哌嗪利福霉素,R77-3)是新型利福霉素类的半合成抗生素,于1977年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半合成室研制成功。本品性能类似利福平,但在体内维持时间比利福平长。 本实验观察大鼠口服利福喷丁、利福平与异菸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各药剂量为临床剂量的2~5倍)联合用药一个月后的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末,Sensi等曾报导从地中海链霉菌得到的代谢产物的复合物,称作利福霉素(Rifomycin),由于和当时已被命名的另一个抗菌素绛霉素(Rufomycin)混淆,后重新改名为利福霉素(Rifamycin)。最初人们分离出利福霉素A至E,以后又分离并测定了利福霉素L及Y的特性。开始以利福霉素B用化学方法进行结构改造得到利福霉素O,S及SV,后又从地中海链霉菌及另一株诺卡氏菌(Nocardia)的培养液中直接分离得到。所以这些化合物不仅能人工半合成,也是代谢产物。曾命名为Nancimycin的抗菌素实际上就是利福霉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以反相薄层层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分离测定利福霉素O和利福霉素S。实验采用硅胶G(Merck)薄层板,将预涂板浸入尿素的无水乙醇饱和溶液中约60秒取出,温热后使用。对照标准用氯仿溶液制备,样品中含利福霉素O和利福霉素S的比值可高达1:10到1:100。点样后,将层析板放入用乙醚饱和2小时的层析缸中,乙醚作流动相,展层10cm后取出,即用氨蒸气显色,利福霉素S显紫色。利福霉素O的红外光谱在1820cm处有吸收,是由于五节杂环上的羰基振动所致,用Perkin Elmer 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