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其作用机制复杂。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它涉及调节Fc受体的表达和功能,干扰补体活化和细胞因子表达,提供抗同型抗体,调节细胞生长,活化和分化以及作为T、B淋巴细胞的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适应症逐步扩大,已成为免疫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1 国内应用的IVIg有3种 伽玛莱士静丙(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蓉生静丙;华兰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华兰静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员认为,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内脱髓鞘病变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非对照研究和实验证据表明,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和诱导或髓鞘再形成作用,反复静脉给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该病有效。本项研究旨在了解IVIg在随机双育多中心研究中的效果。研究人员将复发-缓解性多发性硬化病人随机分配接受IVIg治疗或用安慰剂,IVIg剂量为0.15~0.2g/公斤体重,每月  相似文献   

4.
免疫球蛋白(Ig)自50年代以来用于治疗某些免疫缺陷病。肌注血清 Ig 疼痛,吸收缓慢,易在注射局部分解而失效.静脉注射可加大剂量迅速增高体内 Ig水平,但易引起高热、休克等不良反应。80年代起改进了制备方法,已有功能良好、使用安全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on,IVIg)出品,且应用于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本文简介IVIg 的作用机理和治疗应用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志然  陈淑兰 《医学综述》2007,13(13):1026-1028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其调节机制主要通过:①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与活化。②调节免疫细胞的凋亡。③抑制免疫细胞的黏附与吞噬。④调节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⑤抑制补体系统的活性。⑥中和超抗原对免疫细胞的激活作用。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high dose IVIg,hd IVIg)作为免疫调节剂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免疫功能紊乱患者。本文综述了hdIVIg在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发现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锁彬  贾建平 《北京医学》2006,28(10):622-624
20世纪80年代,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开始被用于免疫缺陷病的治疗,由于其不良反应小,应用较为广泛.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elerosis,MS)等发病均涉及免疫机制,经过IVIg治疗,特别是多项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了IVIg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的依据[1,2].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有效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及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11月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4例,并与激素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首诊KD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分为IVIg敏感组和IVIg不敏感组,收集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前发热天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并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结果:与IVIg敏感组相比,IVIg不敏感组NLR、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IVIg不敏感组PLT值、淋巴细胞计数、发热天数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不敏感组PLR、SII值较IVIg敏感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C-反应蛋白、PLT最佳截留点分别为5.075、80.485mg/L、347×109/L。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水平升高,PLT水平降低,分别为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对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的预测性能更稳定,PLR、SII对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的预测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滴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婴幼儿哮喘 5 6例 ,其中 2 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加静滴丙种球蛋白 ,3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评价两组的疗效 ;采用花环试验法检测IVIg患儿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IVIg组与对照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鸣音消失的平均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 ;观察组治疗前与正常婴幼儿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IC花环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IVIg作为哮喘的免疫治疗措施有肯定的疗效 ,IVIg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提高 ,IC花环率降低 ,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3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13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中,确诊128例,其中感染性疾病最多(89%),其次为结缔组织病(6.3%),恶性肿瘤(1.6%),其他疾病(3.1%)。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能明确诊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是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陈明  赵劲民 《医学综述》2012,(22):3749-3751
Th17细胞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产生特征性的白细胞介素17效应因子。在自身免疫性、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T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成分及机制。但是关于其分化调控及其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解答其作用机制将为临床多种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近年来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其血清浓度可早期粗略估计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其来源、代谢特点、生成及释放的调节、生物学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同气象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运用气象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有关气候因素与传染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气候因素改变对传染病的影响,探讨可用于研究气象因素与传染病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并利用气象因素对传染病发病进行预测预警。揭示传染病的气象流行病学规律对建立疾病早期气象预报预警系统、预测传染病的发病有很大的帮助。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科学防治传染病,从而达到减少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燕杰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11-1314
目的了解1973—2011年常州市天宁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变化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73—2011年天宁区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73年以来天宁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20世纪70年代年平均发病率达1782.33/10万,2000—2003年达历史最低水平(192.18/10万),2004—2011年为309.96/10万;传染病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由70年代以肠道类为主转变为2000—2011年以血源及性传播类及呼吸道类为主肠道类为辅;自然疫源及虫媒类传染病90年代开始持续保持在低发病水平;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从255.57/10万降至49.33/10万;2004—2011年传染病与2000—2003年相比,构成比类似,发病率显著上升。结论1973—2011年天宁区采取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加强疾病监测、规范疫情处置等多项措施,传染病防制效果明显,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现状表明传染病防制面临多重威胁,需更多重视并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时钢  闫妍 《当代医学》2014,(33):162-164
随着经济的发展,摆在传染病临床教学面前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传染病学科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几年见实习生的管理体会,总结出传染病临床实习面临的重要问题。探讨影响高等院校医学生传染病临床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以提高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教学教学质量、水平,为传染病临床事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石香薷挥发油抗菌作用及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香薷挥发油抗菌作用及200例急性菌痢为治疗组,90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石香薷挥发油胶丸和痢特灵治疗5d。结果显示①石香薷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菌作用;②治疗组用药前后大便细菌培养阴转率、大便镜检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均优于痢特灵组,其治愈率达90.5%,总有效率达96%。提示石香薷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治疗急性菌痢、控制感染、减轻症状、防治感染性疾病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口腔的适宜环境为微生物定植提供了条件,而口腔微生物是诱发口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是控制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青蒿素是从传统中医药黄花蒿中提取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具高效低毒的抗疟效果而成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抗氯喹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青蒿素已被证实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其他寄生虫、肿瘤等效果,而部分微生物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相关微生物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分析之前的成果及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完善现有技术及标准以明确青蒿素及衍生物对效果存在争议的微生物的作用,扩大对口腔感染性疾病相关微生物的检测,在抗真菌领域明确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这几个方向有待深入研究。另外在抗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过程中,青蒿素及衍生物的给药方案、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是深入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的新方向。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相关研究的完善与口腔感染性疾病治疗潜在需求,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微生物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口腔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用于治疗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妇科就诊及进行宫颈癌普查的患者各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联疗法与单纯使用对症的外用药物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在各种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中,三联疗法治疗各种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对症的外用药物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达到96.5%及56.2%。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各种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并探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儿童传染病分诊防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20年6~12月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12月儿童肠道传染病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实验组,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儿童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频次、儿童肠道传染病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评价等。  结果  儿童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01),患者家属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频次较,对照组均有下降,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患者就诊后能及时有效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  结论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可有效提高儿童传染病预检分诊中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儿童传染病的防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奏加快,高血压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应用降压散治疗临床获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