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我院60例乙肝患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4种方法均可准确反应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且各种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ECLIA和CLIA在检测敏感性上更有优势.结论:目前各医院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一致性.ELISA 仍仍可满足当前一般的临床检测需要;CLIA和ECLIA二种方法对于乙肝患者疗效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低浓度样本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CMIA、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2例肝病门诊和脾胃病科病人血清HBsAg,并对其中HBsAg 低浓度标本25 例用三种方法测定.结果:①232 例标本中HBsAg 阳性:CMIA法106例,TRFIA 法105 例,ELISA 法93例,CMIA与 ELISA,TRFIA与 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IA 与TRF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分别为94.39%、94.83%和99.14%.②低浓度标本用三法测定HBsAg,CMIA25例阳性、TRFIA 24 例,ELISA 18例,ELISA与CMIA、TRF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TRFIA 阳性检出率要高于ELISA.结论:CMIA与TRFIA定量检测HBsAg其灵敏性、准确性都基本相当,但TRFIA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HBsAg低浓度标本采用CMIA 定量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35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三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A组给予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观察B组给予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对检测结果及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B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及观察A组(P0.05);观察B组的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及精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0.05)。结论: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CLIA检测的精密性、灵敏性、阳性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分析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及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sAg。观察对比两组HBsAg阳性检出率以及重复性。结果:观察组HBsAg阳性检出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CV的重复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sAg阳性检出率更高,且定性定量检测更加精确,同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而在初期诊断乙肝患者方面,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还能为患者的病情诊断、质量以及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并且能够为患者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检出率。方法:对102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HB—sAg浓度介于(0~5)μg/L之间的血清标本以及定值质控血清分别运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进行HBsAg浓度的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方面,ME1A、TRFIA、ELISA及GICA四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0.125μg/L、0.25μg/L、0.5μg/L和2.5μg/L。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方面,MEIA为75.5%,TRFIA为69.6%,ELISA为62.7%,GICA为21.6%。结论:对于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方面不同方法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较大,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MEIA、TRIFA、ELISA、GICA。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98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标本,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作为金标准,设为对照组,分别给予TRFIA法,设为观察组A和ELASA法,设为观察组B进行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A总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稍高,尤其对于HBsAg的检测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为100%,观察组A检测明显占有优势.结论:TRFIA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法,对于HBVM的特异性检测,其准确性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AFP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密度试验和线性分析。结果:两法呈正相关,都有较好的重复性,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结论: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P,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TRFIA的方法学研究.方法:实验用TRFIA法与ELISA法分别对200例血清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另200例血清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同时检测20份HBsAg低值(弱阳性)标准品血清,并对TRFIA法与ELISA法进行结果比较与分析.结果:TRFIA法HBsAg灵敏度(0.2ng/ml)高于ELISA法,TRFIA法HBsAg线性检测范围在0.2-200ng/ml,且TRFIA法的特异性优于ELISA法,ELISA法在检测0.5-1ng/ml时易出现假阴性;且ELISA法易出现HBsAg、HBeAg或HBeAb假阴性,HBcAb假阳性,导致其他模式增多.结论:TRFIA法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临床检测HBV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对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用ELISA法测得HBsAg阳性125例,HBsAb阳性35例,BeAg阳性48例,HBeAb阳性56例,HBcAb阳性134例, TRFIA法测得HBsAg阳性127例, HBsAb阳性38例, HBeAg阳性49例, HBeAb阳性51例, HBcAb阳性130例,结果经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者的预防性筛查,乙肝两对半型定性检测可以满足要求,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特异性和动态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能为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并为接种乙肝疫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目前检测HBsAg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免疫法的两种方法对同一患者标本检测的结果误差原因。方法:笔者采用了对高值HbsAg定值血清倍比稀释及高中低浓度HbsAg质控品检测的方法,以检测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其性能。结果: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具有较大差异(P〉0.05),且不同厂家同种方法的同种试剂灵敏度相差也较大(P〉0.05),对高浓度样品检测也有较大差异。结论:金标法测定HBsAg试条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4—5ng/ml,与ELISA法比较,特异较高,不易出现假阳性,未发现后带反应;检测所需时间5~30分钟,但试剂成本为ELISA法的4~5倍。只能作为过筛实验,必要时应用ELISA法加以确认,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60例肝炎和肝癌病人为检测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FP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线性和精密度。结果:两种方法有良好的正性相关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在0.73—1066n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在4.22~534n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前者比后者有更宽的检测范围;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研究法的批间变异和批内变异均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重复性更好。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检测线性范围宽以及重现性好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法(ECLIA)测定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罗氏cobas e411分析仪上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AFP进行测定,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AFP的测定。结果:两法呈正相关,都有较好的重复性,但ECLIA法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CLIA比(ELISA)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结论:应用ECLIA检测AFP,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测定AFP较好的方法,适用于临床对AFP进行检测,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本院传染科收治的15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集所有入选者血液样本,对其进行ECLIA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ECLI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高达93.3%(140/150),ELISA法阳性率仅仅为74.7%(112/150),ECLIA法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与ELIS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故ECLIA法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P 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ECLIA法对HBsAg检测在阳性率,灵敏度等许多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故建议将ECLIA法作为临床检测HBsAg的首先方法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乳胶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 方法: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做以分析、比较。结果:125例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为:HBsAg符合率98.4% ;HBsAb符合率96% ;HBeAg符合率100% ;HBeAb符合率96% ;HBcAb符合率97.6%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乳胶层析法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不能完全替代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适用于标本初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47份,阴性2747份,阳性率为1.682%,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5份,阴性2739份,阳性率为1.968%,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样品有11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样品有19份,经配对χ2检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有36份,共同阴性有2728份,总符合率为98.93%。结论提示初筛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可互相参考,也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胶体金标检测(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 5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两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检测。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5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假阳性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我站1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弱阳性的标本,为明确诊断,再次经核酸扩增荧光基因分析法检测,并对其中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丙肝抗体的检测,有很多因素能导致结果为阳性,包括标本内物质干扰、试剂盒抗原不纯、检验过程因素、洗板因素等.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避免此情况,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程操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复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法分别初筛检测550份来源于自愿咨询者、术前检查、产前检查、其他医院送检血清、公安机关羁押人群、娱乐场所性服务者等高危人群的血清。结果:阳性者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并对两种初筛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假阳性率为0.36%,胶体金法试剂假阳性率为2.0%.假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的特异性大大高于胶体金法试剂。适合有条件的实验室或采供血机构批量检测。胶体金法检测时间较短,实验步骤较少,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单份检测适合于边远地区,基层医院、标本量少及临床紧急需要时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然后对阳性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金标方法复检。结果:总数为13 207份标本,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为1 524份,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 415份,金标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 241份。结论:灵敏度化学发光方法最高,ELISA方法居中,金标方法最差;操作金标方法最简单,ELISA居中,化学发光方法稍难;金标方法假阴性假阳性率最高。因此,金标方法只能进行筛检,阳性或阴性都不能定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和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LHBs对CHB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2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患者,为124例表面抗原(HBsAg)阳性至少6个月的CHB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HB血清标志物和LHBs,同时检测HBV—DNA。结果:在慢性非活动性乙型肝炎(1H)诊断中,LHBs和RBV—DN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而在CAH中,LHBs比HBV—DNA具有更高诊断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不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中,LHBs的阳性率均比HBV—DNA高,说明LHBs对诊断CHB均有较高的敏感性。HBsAg(+)HBeAg(+)HBcAh(+)、HBsAg(+)HbeAh(+)HBcAb(+)和HBsAg(+)HBeAg(+)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与LHBs对诊断HBsAg(+)HBcAh(+)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LHBs可以作为辅助诊断CHB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