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色杆菌LPS对小鼠脾细胞免疫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内毒素或脂多糖(LPS)是机体内强烈的免疫调节剂。天然低毒性紫色杆菌LPS 体内处理小鼠,能促进脾细胞的分化、增殖,但降低脾细胞对 Con A 和同种细菌 LPS 的反应性,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LPS 处理供体小鼠还抑制其脾细胞在 F_1 小鼠内诱导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应用混合培养方法,在 Con A和 LPS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中分别检测到非特异性抑制细胞活性,但在MLR和NK 活性测定中未发现抑制细胞的存在。上述结果说明 LPS体内抑制T、B 淋巴细胞功能和 NK细胞活性,而这种抑制作用除由抑制细胞介导外,还存在其它尚未明瞭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2080株链球菌蛋白体外对5-氟尿嘧啶(5-Fu)引起的小鼠脾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链球菌蛋白和5-Fu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链球菌蛋白和5-Fu对脾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等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链球菌蛋白(10~100μg/mL)能显著促进脾细胞增殖,并可拮抗5-FU所致的脾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链球菌蛋白(50μg/mL)能明显促进5-FU阻滞的脾细胞通过S期,进入G2/M期,恢复细胞的有丝分裂进程;链球菌蛋白(50μg/mL)明显拮抗5-FU引起的脾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降低5-FU引起的脾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 链球菌蛋白对小鼠脾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活化作用,拮抗5-FU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5-FU抑制的脾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稳定其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小鼠肝浸液能强烈抑制人的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以及同种异型抗原所诱导的增生反应,而经60%饱和的硫酸铵盐析肝浸液组分,在相等蛋白浓度时,比原先的肝浸液有更强的抑制活性。说明选择性盐析能部分纯化肝脏免疫抑制因子。小鼠肝浸液还能抑制小鼠SRS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但抑制强度远不如对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虽然肝浸液对同种和异种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有强大抑制作用,但是并未观察到对人T细胞花环形成功能的影响。小鼠脾细胞浸出液虽能显著地抑制同种淋巴细胞增生反应,但却不能明显抑制人的淋巴细胞对PHA和同种异型抗原的应答反应,也不能抑制小鼠SRS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 (RDP12 5 8)的免疫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HLA衍生肽(RDP12 5 8) ,以3 H 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1(hemeoxygenase 1,HO 1)活性的影响。结果 :RDP12 5 8可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增殖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HO 1的活性。结论 :RDP12 5 8能够显著抑制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所致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 ,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HO 1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小鼠脾淋巴细胞可能存在5HT_3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洪彬  许德义 《现代免疫学》2001,21(5):279-281,292
本文用3H TdR掺入法和MTT法观察 5HT3受体激动剂 1 phenylbiguanide(PBG )、 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 (granisetron )和托烷司琼 (tropisetron )对体外培养ICR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 ,LPS刺激的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G ( 10 6~ 10 4mol/L )抑制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和脾细胞IL 2的生成 (P <0 0 5 ) ;增强LPS剌激的脾细胞增殖反应 (P <0 0 5 ) ;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双相影响 ,即在低浓度 ( 10 7~ 10 6 mol/L )促进、在较高浓度 ( 10 5~ 10 4mol/L )抑制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 (P <0 0 5 ) ;二药均浓度依赖抑制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PBG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同时加入格拉司琼或托烷司琼拮抗 ,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减弱PBG 10 5mol/L对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本实验 5HT3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浓度不明显影响脾NK细胞活性和无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提示小鼠脾T细胞和B细胞表面可能存在对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影响的 5HT3受体  相似文献   

6.
《现代免疫学》2001,(5):279-281
本文用3H-TdR掺人法和MTT法观察5HT3受体激动剂1-phenylbiguanide(PBG)、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granisetron)和托烷司琼(tropisetron)对体外培养ICR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LPS刺激的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G(10-6~10-4mol/L)抑制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和脾细胞IL-2的生成(P<0.05);增强LPS剌激的脾细胞增殖反应(P<0 05)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双相影响,即在低浓度(10~~10-6mol/L)促进、在较高浓度(10-5~10-4mol/L)抑制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P<0.05);二药均浓度依赖抑制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PBG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同时加入格拉司琼或托烷司琼拮抗,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减弱PBG 10-5mol/L对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本实验5HT3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浓度不明显影响脾NK细胞活性和无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提示小鼠脾T细胞和B细胞表面可能存在对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影响的5HT3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HLA衍生肽(RDP1258)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全内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工固相合成PDP1258,用^3H-TdR掺入法观察其对体内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采用酶化学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其对体内脾细胞血纸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活性的影响。结果:^3H-TdR掺入法检测表明,RDP1258可显著抑制脾淋巴细胞转化及MLR的增殖反应:但能够明显提高体内HO-1的活性。并增强其表达。结论:RDP1258体内应用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由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引起的增殖反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O-1的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对IL2的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雷公藤对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发现雷公藤水煎液抑制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用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抑制作用与雷公藤剂量呈正比例。5mg/ml雷公藤完全抑制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该剂量雷公藤与脾细胞共育2小时不影响脾细胞的活率,细胞经洗涤后对CouA的增殖反应与正常细胞相同。进一步研究,在ConA诱导脾细胞72小时培养的早期加入雷公藤,完全抑制细胞的增殖反应;而在培养后期加入仅见部份抑制作用,推测雷公藤是抑制细胞的活化而不是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和对DNA合成的抑制。ConA诱导脾细胞表达IL2受体和分泌IL2。雷公藤的加入完全抑制受体的表达,也抑制但不完全抑制细胞分泌IL2。外源性IL2的加入也不能逆转雷公藤对脾细胞ConA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提示IL2分泌的减少与细胞DNA合成的抑制无直接联系。此外,IL2受体表达的受阻与DNA合成受抑制之间的联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胎脾LAK细胞活性及丝裂霉素C(MMC)对LAK活性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人胎脾淋巴细胞可诱导产生明显的LAK活性,对K562和Raji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4.4%和69.4%(E:T=50:1)。诱生的LAK细胞经不同浓度MMC处理后,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p<0.O1),但仍可保持较高水平的LAK活性。提示细胞增殖对MMC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LAK细胞在效应阶段并非绝对有赖于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并验证盐酸石蒜碱(LH)抗肝纤维化活性,并初步阐明其机制,为LH研发成为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I型胶原α1(COL1A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LH抗肝纤维化活性,利用SRB方法检测LH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的影响。通过TGF-β1诱导LX2细胞活化建立体外肝纤维化模型,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LH对肝纤维化标志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LH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L1A1基因启动子活性,提示其可能有抗肝纤维化活性。LH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LX2的增殖,其对LX2细胞的IC_(50)值为(9.79±1.02)μmol/L;LH可以抑制活化的LX2细胞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LH可以抑制Akt/Smad信号通路的活性。结论 LH可能通过Akt/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以二甲肼诱发的大肠癌小鼠为动物模型,于肿瘤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测定其脾细胞产生IL-2能力,对ConA的增殖反应及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荷瘤鼠脾细胞产生IL-2能力和对ConA的增殖反应均明显受到抑制,且随荷瘤期的延长其受抑制程度加剧,但荷瘤鼠的NK细胞活性变化与对照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缺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后,受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缺损,是患者术后极易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ABMT小鼠(C57BL/6→BALB/c)免疫功能缺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ABMT小鼠IL-2产生明显受损;其脾细胞与(C57BL/6小鼠脾细胞一起过继转移到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体内,能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去除其脾T细胞后,这种抑制作用丧失,ABMT小鼠脾细胞上清中发现一种非特异的抑制因子,能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能抑制正常小鼠的脾细胞产生IL-2;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用抗Thy-1.2单抗和补体去除ABMT小鼠脾T细胞后,其脾细胞培养上(?)的上述抑制活性丧失.这说明ABMT小鼠脾T(?)细胞活性增强是其免疫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通过释放非特异的抑制因子执行其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及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培养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BrdU掺入DNA的ELISA法测定细胞内DNA合成水平,同位素示踪法测定MAPK活性。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s内MAPK活性较高,使用TSN和U0126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和MAPK活性。结论TSN对糖尿病VSMCs内DNA的合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阻断了MAPK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HLA衍生肽对大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RDP1258)的免疫抑制功能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人工固相合成一种HLA衍生肽(RDP1258),^3H-TdR掺入法检测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活性的影响。结果:RDP1258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MLR的增殖反应;该肽体外降低HO-1活性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RDP1258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经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增殖反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O-1活性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一氧化氮(NO)在介导小鼠巨噬细胞抑制脾脏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NO 供体硝普钠(SNP) 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脾脏T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脾细胞的混合培养也可抑制T细胞增殖, 这种抑制作用与NO产量正相关, NO合酶抑制剂L 硝基 精氨酸(L NNA) 可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提取物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肝细胞提取物的生物学活性,以正常人肝细胞株、肝癌细胞株、肝星状细胞株及原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研究靶细胞,观察在不同浓度肝细胞提取物作用下,上述细胞的增殖活性(MTT法)、细胞凋亡活性、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A)产生水平及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肝细胞提取物作用下,活性T淋巴细胞(CD4+/CD69+)的变化。结果发现肝细胞提取物对正常人肝细胞系(张氏肝细胞)具有明确刺激增殖作用,而对原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的研究中,肝细胞提取物具有抑制其细胞外基质成分HA产生、抑制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转录的活性。60μg/ml的肝细胞提取物对肝癌细胞株Hep G2具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正常成人PBMC经肝细胞提取物作用后活性T淋巴细胞(CD4+/CD69+)数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肝细胞提取物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和抗肿瘤作用,并首次发现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犬蛔虫(T.carnis)的感染性虫卵口饲感染C3H/HeN鼠,体外培养后观察脾细胞的免疫学变化。感染第1-4周的脾细胞用ConA刺激,T细胞的增殖反应,IL-2的诱生均明显地受到抑制,而且感染鼠脾细胞抑制了正常鼠脾细胞对ConA的反应。感染鼠的脾细胞经SephadexG-10过柱后,T细胞则不显示被抑制作用。表明影响T细胞被抑制作用的是感染鼠的巨噬细胞。相反,感染第1-4周的鼠所产生的IgG和IgM等抗体的B细胞活性增强;用LPS刺激巨噬细胞诱生的白介素(IL)IL-1也增多。  相似文献   

18.
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表明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S-O_2-1菌苗,在体外能直接刺激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协同增强脾细胞的Con A增殖反应、S-O_2-1菌苗诱导和增强小鼠腹腔粘附细胞的抑制活性,后者表现在直接抑制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对Con A和S-O_2-1菌苗的增殖反应。腹腔转移菌苗活化的腹腔粘附细胞能抑制受体小鼠对SRBC的PFC应答。提示:S-O_2-1菌苗诱导增强巨噬细胞的抑制活性,以致间接抑制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种新型霉酚酸衍生物(代号JU95-07B、JU100-07E)在体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脾细胞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4、10-5、10-6、10-7、10-8mol/L)及在不同时间点(刺激细胞后第0、6、12 h)加入同一浓度(10-5mol/L)的霉酚酸衍生物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霉酚酸衍生物对T细胞IFN-γ和IL-2的分泌、表面分子CD25的表达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 2种霉酚酸衍生物对抗CD3刺激条件下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和IL-2均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并且在抗CD3刺激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加入2种霉酚酸衍生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和IL-2;同时,与单独使用抗CD3刺激相比,分别加入10-5mol/L浓度的2种霉酚酸衍生物后,均能抑制小鼠T细胞表面分子CD25的表达以及增殖。结论体外实验表明2种霉酚酸衍生物均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提示这2种霉酚酸衍生物可以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和脾细胞介导羊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等观察了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兔疫功能的作用。结果:驱虫斑鸠菊在体内外均可以明显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LPS刺激的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1);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正常小鼠脾抗体细胞生成反应以及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上述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驱虫斑鸠菊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