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MRCP及LAVA联合应用在癌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动态增强扫描(LAVA)对癌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0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I、MRCP和LAVA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45例,胰头癌22例,胆囊癌18例,壶腹癌12例,十二指肠癌9例。不同来源的肿瘤引起胆管系统的改变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本组癌性梗阻性黄疸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约为92.5%。结论MRCP和LAVA的联合应用对癌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石、良性狭窄、壶腹癌、胰头癌、胆管癌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结石11例,良性狭窄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壶腹癌5例,胰头癌7例,胆管癌15例,胆囊癌2例。MRCP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的结构,能直观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检出率和定位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8%。结论: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特别对结石的诊断,结合原始图像有特异性,能清楚显示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关系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ERCP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19例。该11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常规MRI包括轴位T1WI、T2WI及T2trufi冠状位扫描;MRCP检查包括3DMRCP和二维厚块MRCP检查。结果良性病变98例,其中胆系结石80例,胆管炎性狭窄12例,胆总管蛔虫4例,胆总管囊肿2例。恶性病变21例,其中胆管癌11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7例。MRCP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对梗阻性胆道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结论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特别是对结石的诊断,能清楚地显示梗阻部位、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周围病变性质,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 LAVA)结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在常规MR扫描基础上行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及MRCP扫描,对原始图像进行3D MIP及MPR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直接?间接征象。结果:42例肿瘤中定性准确率为88%(37/42);其中正确诊断胆总管下段癌5例,胰头癌20例,壶腹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定位于壶腹癌1例,胰头癌定位于壶腹癌2例,定位准确率为92%(34/37)。1例胰头癌、1例壶腹癌漏诊,漏诊率5%(2/42);2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误诊为炎症,误诊率7%(3/42)。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34/42)。两者结合直接征象显示率达93%(39/42)。另外3D LAVA直观显示6例直径小于2cm的早期壶腹周围癌。结论: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CP对壶腹周围癌及其鉴别特别是早期微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向会  杨运旗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07-1108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方法:对5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CT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例肝内梗阻性黄疸中,肝门部肿瘤10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35例肝外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10例,胰头癌14例(其中包括6例合并胆系结石),胆管癌5例,壶腹部癌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结论:CT检查是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TzwI+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82例,包括胆总管结石36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癌4例,胆管癌14例,胰头癌20例,壶腹癌3例,治疗前均经B超、磁共振T2加权平扫和MRCP检查,其中,73例还经CT检查。将T2WI结合MRCP和单独的MRCP、CT、B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T2WI结合MRCP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独MRCP片(P〈0.05),定位诊断无差异,同时也优于CT,B超检查。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T2WI结合MRCP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MRCP结合薄层T2WI对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CP及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壶腹周围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11—2007-11行磁共振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行薄层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壶腹周围病变95例,总结其轴位MRI及MRCP的征象特征,比较增加薄层扫描前后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胰头癌27例,壶腹周围癌30例,壶腹区结石38例,MRCP结合常规MRI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75.79%,增加薄层扫描后准确率为92.6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1)。结论薄层扫描可提高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小结石、小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特征,并提高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CT签别诊断准确性。方法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均经常规腹部CT扫描,其中,45例又经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了对照。结果术前CT诊断胆管结石26例,胰头癌20例,胆管癌10例,壶腹癌3例及肝门部转移癌1例。与手术病理对照,仅1例壶腹癌术前CT误诊为胆总管下端等密度结石。本组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14%,96.15%和98.33%。结论CT能清晰显示梗阻胆管的改变及导致梗阻的原发病灶及其对周围结构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恶性胆道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4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胆管癌15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10例,转移性癌10例,原发性肝癌4例)行MRCP检查,结合PTC、ERCP检查、手术、病理结果、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例患者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管及扩张胰管显示满意,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83.7%。肝门区癌肿MRCP表现为肝门区不规则或类圆信号缺损,肝内胆管扩张以肝门区为中心呈“枯枝”状或“蟹足”样扩张;肝外胆管癌胆管断端呈模形或“鸟嘴”样截断;壶腹癌胆管断端呈横形、“鸟嘴”样或“鼠尾”状截断;胰头癌胆管断端呈“鸟嘴”样或“鼠尾”状截断,90%(9/10)伴“双管征”;转移性癌肿MRCP表现与转移部位有关;转移至肝门附近与肝门区癌肿相似,肝外转移者与相应部位胆管癌、胰头癌相似,常规MRI可见明显转移肿块或淋巴结。结论 MRCP是胆道恶性梗塞影像学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可为恶性胆胰肿瘤术前可切除性提供评价,对不可切除的癌肿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SCT)表现特点.方法 35例原发性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行64排SCT多期扫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包括胰头癌15例,胆总管癌9例,壶腹癌11例.对比分析其特征性的SCT征象.结果胰头癌中,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程有相关性,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胆总管癌中,病灶均较局限,边界较清,平扫呈等密度,强化程度最明显,梗阻近端胆总管壁偏环形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较重;壶腹癌中,病灶呈圆形等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强化程度高于胰头癌,低于胆总管癌,胆管全程扩张,"双管征"的显示率为100%. 结论 64 排SCT多期扫描在原发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中发挥着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的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6%。结论:MRCP结合MRI是诊断胆胰管疾病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所致梗阻性黄疸的MRI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检查或手术治疗证实的8例十二指肠慢性溃疡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I与MRCP表现。结果所有病例显示胆管梗阻位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边缘光滑,十二指肠球部至降部较长范围羽毛状黏膜皱襞消失,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肠黏膜皱襞及肠腔、肠壁的MRI及MRCP改变,对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所致梗阻性黄疸有较高的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 T_1WI抑脂及MR胰胆管造影术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1WI抑脂技术(FT1WI)和MR胰胆管造影术(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7例不同病因所致梗阻性黄疸的MRI征象。应用GESigna1.5T超导MR机,除常规的T1WI、T2WI序列外,还采用FT1WI和FMPSPGR造影增强及MRCP技术。结果:恶性病变均可见大小不等的肿块,FT1WI序列对肿块的显示最清楚,为明显的低信号。良性病变均无肿块。MRCP可以明确梗阻的部位及阻塞端的形态。结论:根据MRCP所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形态,结合轴位各序列,尤其是FT1WI显示的病灶特点,能更加准确地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与回顾性分析了8例正常志愿者、6例慢性胰腺炎和33例梗阻性黄疸的MRCP检查。结果:MRCP清楚显示14例正常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冠状位、横轴位分别清楚显示539%和867%的正常胰管;MRCP结合MRI常规平扫前瞻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为933%。结论:MRCP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场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及B超、CT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场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55例,同时与所做CT和B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5例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结石 30例、肿瘤 21例,其他 4例;MRCP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准确性达 100%,确定梗阻病因的准确性为 81. 8%。结论 低场MRCP可对胆管梗阻性疾病准确定位, 3D-FSEMRCP联合MR常规T1WI、T2WI断层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胆管癌病例行常规MRI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果MRI及MRCP对胆管癌的定位诊断率100%,定性诊断率89.8%。49例胆管癌均获得了具有诊断价值的MRCP图像。结论MRl及MRCP对胆管癌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为胆管癌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临床应用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73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3D-MIP)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3D-SSD)后处理。结果:73例患者,4例为正常胰胆管,69例胆胰疾病中,梗阻性黄疸者58例,其中恶性胆道梗阻43例,良性胆道梗阻15例,非梗阻性病变11例,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并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程度及断端形态,对于恶性胆阻性病变11例,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并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程度及断端形态。对于恶性胆道梗阻。结合常规MRI可明显提高定性准确率83.7%,同时可显示肿块大小、范围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良性梗阻MR-CP检查的定性准确率为92.9%。在非梗阻性病例中,MRCP可清楚描绘胆囊结石、胆系术后改变及含液丰富的病变(胰腺假性囊肿、总胆管囊肿、十二指肠憩室等)与胰胆管之间的毗邻关系。结论:MRCP可准确揭示胆管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MRCP对于非梗阻性胆胰疾病则有助于了解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但MRCP作为一种影像检查技术。不能脱离常规CT、MRI,而是对常规影像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