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吸引刀(CUSA)结合双极电凝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 ltrasound Asp iration,CUSA)结合双极电凝在肝叶切除术中的技巧和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82例肝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应用这种技术分成A、B两组,A组46例运用CUSA结合双极电凝肝叶切除,B组36例行常规肝叶切除,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46例病人均顺利恢复,而且切肝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转氨酶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常规肝叶切除术组疗效好,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CUSA结合双极电凝是肝叶切除术的一种实用而且有效的技术,能提高切除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吸引刀和双极电凝镊在肝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双极电凝镊行肝叶切除术32例为A组;采用超声吸引刀行肝叶切除术36例为B组。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前基本参数、术中参数以及术后恢复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行肝叶切除术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双极电凝镊组短于超声吸引刀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双极电凝镊行肝叶切除术止血效果确切,较使用超声吸引刀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46-49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联合双极电凝(bipolar coagulation)在老年肝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断肝器械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吸引刀联合双极电凝(CUSA组)和血管钳钳夹组(钳夹组),比较两组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率、断肝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率、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肝酶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CUSA组少于钳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肝时间CUSA组多于钳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USA联合双极电凝的断肝方式在老年肝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肝切除术中,评价使用超声吸引刀(CUSA)不阻断血流和间断血流阻断技术时肝脏切除的差异.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接受肝切除的非肝硬化患者37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17例为超声吸引刀(CUSA)不阻断血流,另一组20例采用间断血流阻断技术.结果 观察两组术后1,3,7d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CUSA组明显优于间断血流阻断组(P<0.05).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断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切除的非肝硬化患者来说,两种手术方法都适用于非肝硬化患者的肝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联合双极电凝与射频凝血器(radiofrequency coagulation device,RFA)行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肝胆外科治疗的108例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断肝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射频凝血器组(RFA组)55例和超声吸引刀联合双极电凝组(CUSA组)53例。比较两组肝门阻断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射频凝血器切肝肝断面形成1.5~2 cm的消融凝固带,而超声吸引刀联合双极电凝切肝肝断面损伤厚约0.5 cm肝组织。与CUSA组比较,射频凝血器组肝门阻断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输血率低(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射频凝血器与超声吸引刀联合双极电凝行肝脏切除都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各自优缺点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吸引器及双极电凝镊是神经外科手术常用的器械。以往习惯采用在器械台边做一布袋插入吸引器头及双极电凝镊,这样放置位置偏高,取置不便,影响助手视野。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吸引器头、双极电凝镊放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SA)结合血流阻断技术行解剖性半肝切除的应用体会。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采用CUSA结合血流阻断技术[半肝蒂血流阻断和(或)或选择性肝静脉血流阻断]对18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解剖性半肝切除,以期减少术中出血、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450mL(250~1500mL),88.9%病例(16/18)不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8%(7/18),以胸腔积液最为常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在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联合应用CUSA和肝血流阻断技术是安全的,解剖性肝切除可能提高HCC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与超声刀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实施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其中20例使用双极电凝与超声刀断离肝脏,20例使用单极电凝断离肝脏,比较两组患者离断肝脏所耗时间、离断肝脏时出血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离断肝脏所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离断肝脏时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4±0.5)d,与对照组(4.1±0.8)d相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出血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胆漏和腹腔感染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切除术断离肝脏切面时使用双极电凝联合超声刀进行,能有效减少肝脏表面出血,对于相对较粗的肝静脉出血亦有一定的凝固效果,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双极电凝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0月~1998年10月,我科将双极电凝应用于100例扁桃体手术中,观察其术中、术后及恢复情况,并与经典单纯扁桃体剥离术进行比较,证明此法具有简单、安全、可靠、适应证广泛、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例扁桃体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超声吸引刀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科14例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腹腔镜肝切除均获成功,无1例因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min,平均156min;术中出血80~300ml;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肝切除安全可行,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刀和超声吸引刀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预防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与常规剥离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双极电凝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双极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伪膜脱落情况。结果: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但伪膜脱落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与常规剥离法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能更早地恢复饮食,且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与常规剥离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双极电凝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双极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伪膜脱落情况。结果: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但伪膜脱落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与常规剥离法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能更早地恢复饮食,且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双极电凝镊与传统的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摘除的手术效果,探讨双极电凝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扁桃体手术摘除的患者100例,前瞻性地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用双极电凝镊行扁桃体摘除与普通法扁桃体摘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轻。结论:采用双极电凝镊扁桃体摘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剥离法扁桃体摘除,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1月我院应用双极电凝为主要操作器械进行1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12例进行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应用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病检报告同术前诊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应用例数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脾切除技术,应用双极电凝为主要操作器械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椎间盘摘除术的操作过程中 ,损伤椎内静脉丛及椎间静脉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以往临床习惯于使用棉片压迫止血。但这处止血方法相对延长了手术时间 ,而且止血效果也不彻底。而由此导致术中操作困难和术后裸露的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血肿机化后为纤维瘢痕增生压迫症状则屡见不鲜。我院自 1986年开始术中使用双极电凝进行预防性止血和出血后止血 ,收到确切效果。现我院在椎间盘摘除术 13 1例中使用了双极电凝止血 ,无 1例副损伤 ,术后并发症极少发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行腰、颈部间盘手术治疗患者中 ( 2 69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双极电凝在气管切开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开放式气管切开术患者60例.年龄29 ~99岁,平均(69±5.7)岁.分为A、B两组:A组30例,术中不采用双极电凝,采用压迫法、结扎法止血;B组30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比较其止血纱布使用的块数、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气管垫敷料浸透数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中未使用双极电凝组与使用双极电凝组其术中所用止血纱布块数为(2.17±0.70)块比(1.10±0.31)块,手术时间为(21.80±2.72)分钟比(17.15±1.38)分钟,术后24小时敷料血浸透数为(2.77±1.38)块比(1.93±1.02)块,两组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低于A组,分别为5例(16.7%)和11例(36.7%).结论 开放式气管切开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双极电凝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极电凝在尿道下裂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先天性尿道下裂280例,其中冠状沟型26例,阴茎体型142例,阴茎阴囊型80例,会阴型32例。年龄1~8岁,平均4岁。分为A、B两组:A组140例,术中不采用双极电凝,采用压迫法、结扎法止血;B组140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或横形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比较其止血纱布使用的块数,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敷料血痂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中未使用双极电凝组与使用双极电凝组其术中所用止血纱布块数为(7.67±0.96)块和(2.12±0.63)块,手术时间为(112.52±3.88)min和(95.83±2.25)min,术后敷料血痂数为3.65±0.70和0.91±0.37,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较后者增加。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超声吸引刀(CUSA)是利用超声振荡将组织粉碎,再用冲洗液乳化,并经负压吸引而达到去除病变目的的手术器械,是一种集超声空化功能,止血功能,清创功能,吸脂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医疗仪器。我院在各种肝脏手术中使用CUSA刀近2年,包括肝叶切除、肝肿瘤切除、肝囊肿切除、肝血管瘤切除以及活体肝移植供肝切除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施行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早已得到公认.随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各种操作方法有所不同,应用超声刀处理阑尾系膜安全、可靠、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11月使用双极电凝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5例,其中子宫平滑肌瘤53例,子宫腺肌病12例。结果手术时间110 min~206min,平均135 min.出血量30~150 mL,平均出血量(78.72±25.27)mL.手术前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8d.结论双极电凝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术后恢复好,在微创子宫切除中是一种简便、经济的能源器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