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方面,放弃治疗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生死观,违背了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和职责;另一方面,在进行放弃治疗的决策中,由于各种原因,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被剥夺,由其家属进行代理,导致患者的权利无法完全保障.制定预先指示,患者在还有能力自主作出医疗决策时,就可通过生前预嘱或预立医疗代理人的方式,表明其在终末期的医疗选择或由谁代理其作出医疗决策.这可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9):763-765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对预先指示的认知状况、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癌症患者采用"癌症患者对预先指示认知状况"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其一般资料、疾病状况与健康水平、对预先指示的认知状况等对癌症患者能否接受预先指示的影响。结果癌症患者是否接受预先指示与患病时间、是否有并发症、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有疼痛经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对预先指示的认知状况、危重患者接触史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癌症患者是否接受预先指示受其健康状况和认知状况的影响。在容易接受预先指示的癌症患者中,一部分认为医师在做医疗决策时,应当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并且认为在疾病的晚期,应放弃一些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陆晓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460-4461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临终关怀已成为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护理的重要部分,为患者正视生命、尊重生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积极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措施,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6.
临终关怀是一个帮助病人走向死亡的过程,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与支持,宗旨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提高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尊严,使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遗憾的,安详的到达终点。临终关怀也包括了对家属的安抚和关心,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做到日后随访,使家庭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真切实践.临终关怀的深层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生命之安顿、社会道德建设之促进以及国家福利事业之启示这三个维度.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关注人之生命尊严与权利的临终关怀的建设,使其朝着有利于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方向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8.
死亡尊严是现代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追求目标.临终关怀则是实现死亡尊严的途径之一.从临终关怀角度来讲,临终关怀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性化都能较好的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让其能在生命弥留之际带着尊严离去.正确地认识和实施临终关怀,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的形势下,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94例老年病人临终关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我国宁养服务出现的伦理问题,从医学伦理观的角度,阐述了宁养服务的理念与伦理的关系,病情告知的重要意义和尊重生命与注重生活质量的伦理关系,提出宁养服务中应注重的医护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护理伦理学应用于临终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传统文化视域和现行伦理、法律框架下,老年人临终关怀会遇到一系列的伦理冲突和难题:医疗保护中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中告知原则的伦理冲突;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与尊重病人自主抉择权利的伦理冲突;临终关怀中的死亡商讨与传统死亡观的伦理冲突;选择临床积极治疗或临终关怀服务的伦理决策冲突;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与传统医德观的伦理冲突.提出解决的对策为: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要适当告知病情;关注病人意愿,尊重病人的自主权;推广有关生死关怀等相关的教育课程;开展死亡观教育和伦理引导,构建和普及科学的死亡观;医务人员要转变医疗观念,重视对临终老人的身心照护.  相似文献   

14.
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推广的新途径,是社区姑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目前我国对社区ACP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借鉴国外社区ACP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来探索适合我国社区的ACP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社区的视角,阐述国内外ACP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社区现况分析社区ACP推行的优越性,提出ACP在我国社区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社区开展ACP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道德的视角看临终关怀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其家庭道德这三个方面均富含有益于倡导和推进我国临终关怀的道德养料。尤其应重视家庭道德中的孝道观,基于它良莠并存,不能简单地回归;而是要弘扬其积极因素,以推进临终关怀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存在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相悖的伦理困惑.通过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使临终关怀伦理取向价值利益最大化;以换位思考的理性举措,使临终患者伦理价值取向权利人性化;用健康知识的灌输使患者家属走出公平伦理价值取向的误区,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临终关怀期间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优逝”理念是临终关怀蕴含的核心理念,帮助医学生树立此理念有助于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开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这一理念多层次地导入。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深入而广泛地介入到人的生死过程,不仅能改变人“生”的方式,也能改变人“死”的状态,从而使一直以来的自然的生死过程日益成为人为操纵的过程。这就促使人们在生命科学视阈下对生与死重新进行多维思考,如生之神圣的淡化、生之过程的技术化、生之构成的社会化、死之本质的探讨、死之方式的多元化、死之教育的系统化等等,这些思考无疑有益于伦理道德观念进步与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呼唤医学院校实施以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其目标包括有认清生命本质、尊重生命存在、创造生命价值。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探寻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等方式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