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发病趋增高,且VMC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MC)已被肯定。因此本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我国曾于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上初步拟定VMC的诊断标准草案。随着对VMC免疫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应用于临床,对VMC  相似文献   

2.
1对象和方法1.1入选标准2003年7月~2006年11月我院住院诊治的暴发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 itis,VMC)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8~47(32.5)岁。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1999年制定的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同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02例诊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总结回顾国内报告的102例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并具有(AMI)样临床表现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102例,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理,讨论其诊断及误诊原因,鉴别诊断与救治方法.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创良 《重庆医学》2008,37(10):1136-1137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最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1]。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加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并发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住院的VMC患者56例,随机  相似文献   

5.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征,研究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改变的临床意义,为今后VMC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5例VM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发病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前驱感染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包括ECG和HOLTER检查、心肌酶检查、胸片和心脏彩超检查、病毒抗体检测、cTnI、cTnT、CRP、NT-proBNP检查)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小儿VMC以婴幼儿和夏季多发;常伴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阳性93例,检出率为39.6%.结论 NT-proBNP阳性检出率高支持VMC诊断,可将NT-proBNP作为协助诊断小儿VMC的特异性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诊断问题,验证1999年昆明会议修订的新的儿童VMC的诊断标准,并从临床实践中,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5年来收治入院的、以明显病毒为前驱感染的,以心脏受损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并按VMC治疗常规治疗,按儿童VMC诊断标准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结果和转归,本组47例患儿符合该标准的11例,符合率23.4%。结论建议在儿童心肌炎标准的制订不断完善之前,先采用“临界心肌炎”的诊断,使患儿既得到及时的治疗,又可做长期的随访,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儿童病毒感染相关性临界心肌炎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有关儿童病毒性心肌炎(childhood viral myocarditis,VMC)的诊断问题,验证 1999 年昆明会议修订的新的儿童VMC诊断标准。方法 总结近3年来收治入院的 50 例具有明显病毒感染相关的以心脏损害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和治疗转归,按该儿童VMC诊断标准计算诊断符合率,提出儿童VMC诊断标准需要不断完善的主要依据。结果 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鉴别诊断、治疗疗效和临床转归,本组50例患儿均存在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肌炎表现特征,但完全符合该诊断标准仅有 14 例,符合率为 28%。结论 儿童 VMC诊断标准仍需不断修改与完善。在此之前,对存在明显病毒感染依据的可疑病例,采用“临界心肌炎”的诊断,既能够保证患儿得到及时与合适的治疗,也为今后的诊断标准修订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因病毒侵犯部位、范围不同,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遗留心律失常或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发展迅速,在诊断中应注意对临床资料的评估,及时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黄俊  张克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5):456-458,462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成人VMC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VMC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VMC.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迁延不愈的VMC最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CM).本文从病毒RNA持续复制、免疫介导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讨论心肌损伤、微血管损伤、组织纤维化的机制,以期为临床VMC的治疗和防止其向DCM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毒感染史等特点.方法 对52例小儿VMC临床资料、心电图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和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VMC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改变各异,传导阻滞、早搏最多见.大多数VMC预后良好.结论 VMC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加强对VMC的知识普及,使患儿及早得到诊治,大多VMC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成人VMC目前国内外无统一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症状体征,病毒难以找到,确诊困难。不但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且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2.
刘贻平 《吉林医学》2014,(3):548-548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并发的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引发的全身器官衰竭,2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剩余24例患者经治疗后,胸闷、心悸等现象得到明显的缓解,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4例遗留偶发房性早搏,8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2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迅速,病程进展快,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虽然其临床表现多样,但很多诊断手段难以施行。故而,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临床上必须严格做好早期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救治措施。同时积极做好各类危重并发症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皮志禹 《重庆医学》2008,37(12):1388-1389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青壮年、儿童常见的心肌疾病,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3].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心电图检查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查非常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实验室检测心肌酶谱(CK、CK-MB、GOT、LDH、α-HBD)便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作者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本科收治的50例急性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3个月心肌酶谱的动态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心肌酶谱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朱平  宋治远  舒茂琴  柴虹  李华康 《重庆医学》2012,41(12):1178-1180
目的了解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住院0.5~25d。结果入院时,7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呈多导联的ST段抬高,住院期间,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措施,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部分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资料国内少见报道,最近我院尸检急死,猝死4例,其中1 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其余3例未被诊断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资料(表1) 病理解剖情况病理解剖情况(表2) 讨论近年由于病毒分离技术和血清学检查的进展,以及电镜的使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许多学者以病原学、临床表现、组织改变特点作为依据,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我国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于1979年制定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此标准也适用于成人诊断参考。国内临床病例报告不少,部分呈暴发性,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但有关病原学、组织学的资料却不多见,诊断依据尚欠完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4月间住院治疗的 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18-4 7( 3 6± 10 .7)岁 ,住院 12 -2 2 ( 17.5± 3 .2 )天 ,所有诊断均符合 1999年制定的关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 ] 。结果 所有病人心肌酶学持续性升高 ,心脏超声提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低。本组病例均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主要表现为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 ( 1支或 2支 ) ,均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其中 2例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4例酷似心梗样心电图表现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 2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1例出现心肌心包炎、1例出现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 ,发展迅速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损伤的客观指标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和必要的、紧急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等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心功能 ,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7.
1998年7月~2001年7月,笔者自拟芪葛汤配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5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取10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18~67岁,病程3~90天,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中、重型心肌炎心功能多受累,临床表现明显,轻型心肌炎临床无心功能不全表现,其心室功能是否受损少有报道。为此,作者对11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1997年3月~1999年3月收治11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男75例,女41例;年龄3~12岁。心肌炎诊断根据九省市心肌炎诊断标准[1,2],轻型87例,中型24例,重型5例[3]。所有患儿均未合并其他类型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疾患。设正常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  相似文献   

19.
心肌肌钙蛋白T的检测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全血cTnT.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速率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将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7年间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住院患儿50例,在同一时段,同一份血清中分别测定cTnT和CKMB.结果 治疗前测定50例患儿中有44例(88%)全血cTnT呈阳性,31例(62%)血清CKMB呈阳性.选取50例非心肌炎患儿,cTnT阳性率仅为8%,CKMB阳性率为30%.结论 快速检测全血cTnT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因病毒侵犯部位、范围不同,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遗留心律失常或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发展迅速,在诊断中应注意对临床资料的评估,及时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