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急性期的护理观察要点,总结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经验。结果治愈有77例,好转57例,死亡6例,未愈2例,其他1例。结论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急性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熟悉药物的作用,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卢碧娟 《右江医学》2001,29(3):254-254
脑栓塞系指脑血液循环中的固体或液体等各种栓子阻塞脑血管 ,造成相应部位缺血性梗塞。而心源性脑栓塞系指栓子来自于心脏 ,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1) 。本病起病急骤 ,既有神经系统病灶体征 ,又有循环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病情复杂 ,病残率高 ,而细心地观察和精心的护理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心源性脑栓塞病人 34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34例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0~6 8周岁 ,平均年龄 47.4岁 ,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 19例 ,冠心…  相似文献   

3.
马悦清 《包头医学》2018,42(2):45-46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CC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CE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主要是加强神经系统、心血管的护理,根据疾病阶段调整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好转51例,再栓塞5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1.1%,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在CCE治疗过程中,注意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可降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19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监测心功能,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血液循环情况,加强临床护理及心理疏导。结果 19例患者平均治疗25 d,存活1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3例,死亡4例。结论急性期心源性脑栓塞是疾病发展最危险的阶段,护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注意输液滴速的调节,减少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痊愈及好转率91%。结论治疗过程中要做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脑栓塞近年来受到重视。在缺血性脑卒中和(或)TIA病例中大约30%有心源性栓子存在。心源性脑栓塞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6。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来自主动脉弓,从心脏来的栓子几乎90%,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根据关于心源性脑栓塞(CGE)的诊断标准,对1987年1月至1992年11月的193例经颅脑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MCI)的性质进行了讨论,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一、病例来源与诊断 1.193例MCI均系我院住院病例。每例至少有一次颅脑CT证实为MCI,一次以上心电图或彩超检查有无心律失常或其它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8.
<正> 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收治心源性脑栓塞59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心源性脑栓塞诊断标准:(1)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胸片X线片检查确诊有栓塞源性心脏病;(2)经头颅CT证实突然发生并迅即达症状高峰的脑症状有相应的脑梗塞灶存在,并鉴别有无梗塞后出血;(3)除外癌性、羊水、骨折脂肪栓塞等病例。 二、一般资料:本组59例,男30例、女29例。年龄14~89岁,平均64岁。心脏瓣膜病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脑栓塞系指心源性栓子经血液循环流入而致脑动脉的栓塞,引起相应的脑功能障碍。而只要产生栓子的病原不消除,脑栓塞就有反复发病的可能[1],为有效地防治脑栓塞,了解其复发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笔者就我院1987~1997年间收治的心源性脑...  相似文献   

10.
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建华  张茁  张菁  张亮 《北京医学》2001,23(5):272-274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57.9%),共次为冠心病(17.8%)。805的病人有房颤或房扑等心律失常,口服过华法令的患者仅20.8%。69.8%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4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率28.8%,全组死亡率12.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口服华法令用量不足可能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房颤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华法令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危重烧伤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在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对未来的态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未来的态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选取233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F-36和SDS对23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卒中后抑郁及对未来的态度消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抑郁者除了生理功能(PF)和社会功能(SF)外,在其他领域及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无抑郁者;对未来的态度,消极态度者在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领域及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态度积极者。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占牙体牙髓科就诊病人的相当一部分,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入手对牙体牙髓科门诊老年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相应护理对策,以寻求医、护、患更好地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主要包括:①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②尊重爱护老年患者,满足老年患者的合理要求;③树立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与正确的伦理道德观;④重视做好护患沟通、心理支持;⑤意识到治疗前、中、后对老年患者及陪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加强护理伦理教育与护理建设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梯队建设的要求,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加强护理梯队建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市安定医院2012~2013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2人,应用心理护理加常规护理;对照组42人,应用常规护理。两组于研究前和护理8周后应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抑郁等因子的评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OSIE各项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其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沈小琴 《医学与社会》2011,24(10):21-22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父母知识水平和护理技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住院患儿父母50人,调查其对新生儿急性肺炎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常见的新生儿急性肺炎问题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然后再统计其对护理知识的知晓和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父母对婴幼儿肺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父母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的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患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在护理过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心理、生理及康复训练中的需求.方法 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生理、心理的特点及护理中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结果 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减轻、疑虑消除、自理能力增加、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结论 必须正确认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其身体状况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老年人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8.
张萍 《中外医疗》2009,28(25):105-106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与现代护理学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健康教育过程和结果都不尽人意。本文遂分析了当前困扰医院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症结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黄鹤楼社区5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通过书面教材讲解、相关视频播放及现场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并随访,在宣教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宣教后,黄鹤楼社区起搏器植入患者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同时,患者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及心态有明显改善。结论深入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患儿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 在对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手段.结果 在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了患儿父母和监护人的认可,改善了医患关系,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宗旨和医学伦理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