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外线消毒灯定时器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消毒灯是基层医院空气消毒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医院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婴儿室、供应室、病房、诊疗室均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空气消毒,临床上,护士在用紫外线灯消毒时,开紫外线灯后常常忘记记时,致使紫外线消毒灯照射时间过长或过短,严重影响了医院空气消毒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护理部采取就地取材,将电冰箱延时保护节能温控器改装成紫外线消毒灯定时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艾萍 《中外医疗》2011,30(8):147-147
目的防止紫外线再次误伤室内人员。方法紫外线灯开关应该采用荧光警示装置,以避免在黑暗中误开。结果目前医院里紫外线灯存在不合理安装现象,医院对紫外线灯管理差,入院宣教不到位,病人、陪护不了解紫外线灯的作用,不明白紫外线的副作用。结论加强病人、陪护的入院宣教;加强对紫外线灯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责任心;改善目前医院紫外线灯的不合理安装。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紫外线灯照射是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保证消毒效果,必须进行强度监测。在监测中发现,同一灯管的紫外线强度昼夜所测数值相差很大,与24h民用电压波动相吻合[1];使用普通镇流器灯架和高效节能反射灯架(电子镇流器)所测的强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型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900余支,每年购置新的紫外线灯400余支,为确保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我院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半年进行一次辐照强度监测,紫外线灯分布在全院(除机关外)88个相关科室及相关部门,最多的科室紫外线灯有81支,最少的科室紫外线灯仅2支,特  相似文献   

5.
张翔 《海南医学》2013,24(2):271
目的对两种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紫外线辐照计和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对不同功率的紫外线灯进行监测。结果监测≥30W紫外线灯,紫外线辐照计合格率为96.9%,指示卡合格率为98.1%,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种方法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辐照计与指示卡相比,检测范围广、结果准确稳定,精密度高等优势,更适用于质控管理部门对紫外线灯的定期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我院根据卫生部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每半年进行1次检测.我院每次监测灯管数>100支,以往监测人员常因没有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长时间地暴露在紫外线灯管照射中,造成眼睛、皮肤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断发生幼儿园紫外线灯使用、管理不善,导致幼白儿眼睛、皮肤受伤事故,周村区卫生防疫站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自2004年10月24日~29日组织站内消毒专业技术2人员对全区88家幼儿园紫外线灯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监测。为便于以后对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加强管理,现将钙这次监督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石嘴山市医疗机构消毒用紫外灯使用情况,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院内感染采用紫外线辐照计对全市63家医疗机构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科室的紫外线灯辐照强度进行监测.结果,检测紫外线灯122支,合格率为90.7%,以市级医院合格率最高,达98.5%,个体诊所或门诊部合格率最低为84.2%;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不合格率依次为0%、11.1%、5.3%、6.5%、10%.建议广泛开展<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的宣传学习,加强培训及监督检测指导,确保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试镇流器更换前后对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值的影响,避免错换紫外线灯管。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仪对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分别在镇流器更换前后进行监测。结果:使用中的灯管和更换后的新灯管,在新镇流器灯架上监测比旧镇流器灯架上监测,照射强度平均升高(20-26)μw/cm^2。结论:镇流器使用期限过久易使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逐渐降低,影响消毒效果,应建立镇流器更换使用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注射室是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医源性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注射室必须保持一个洁净环境.为了了解注射室经紫外线灯消毒前和紫外线灯消毒后的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以作为选择消毒措施的依据,我们对此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孙平 《中外健康文摘》2008,5(3):326-326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做好消毒监测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而医院感染控制关键是看消毒效果.医院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是常用的方法.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消毒效果.2007年3~4月间我中心对黑龙江农垦19家二级基层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其中监测紫外线灯管129只,合格灯管95只,合格率为74%.结果 偏低.对不合格的灯管做了进一步的检测,发现由于反光材料、电源电压、镇流器、灰尘及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使监测结果存在不同的差异.说明消毒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各级医疗机构高压锅、紫外线灯配备及合格情况。方法:汇总2001-2005年的消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县乡级医院高压锅和紫外线灯的配备率和消毒合格率均高于个体诊所,紫外线灯的配备率逐年提高,高压锅配备率2004、2005年均低于80%。结论:分析其原因,多数医疗工作者对消毒工作认识不足,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毒工作,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消毒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紫外线灯使用情况,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减少浪费。方法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对牡丹江市直属20家医疗单位进行了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按《消毒技术规范》第四版(2003年执行)中进行。结果监测发现,紫外线强度决定着消毒效果,紫外线灯的照度由线路电压,电流影响很大。更换新的线路,增加电路负荷能力,可以减少更换灯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结论紫外线灯的强度测定很重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才能使消毒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泰安市市直医院、厂矿卫生所、共58家医疗单位进行卫生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感染情况及紫外线等强度测定。监测表明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物体表面94.7%、使用中消毒液92.71%、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53.85%、手72.59%。厂矿卫生所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明显低于市直医院和县医院。检查结果:2002年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2001年。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各大医院科室的空气消毒大部分采用紫外线照射.然而,在紫外线灯照射强度测量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去,我们目测距离,托着紫外线监测仪探头进行监测,位置和距离都不精确、影响监测效果.同时,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使操作者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皮肤变黑.紫外线在空气中造成的臭氧可使人中毒.为保证测定工作质量,避免对操作者产生危害,我们研制了便携式紫外线监测架.  相似文献   

16.
金花 《吉林医学》2008,29(18):1595-1595
紫外线灯辐射照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用于紫外线辐照强度的日常检测,以便了解紫外线灯使用情况和及时进行更换。紫外线灯管辐射照度直接影响消毒的效果。检测紫外线灯辐射照度时,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但是实际工作当中不好找置于指示卡的距紫外线灯管垂直线1m的物品。因此自制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挂钩。  相似文献   

17.
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灯空气消毒 (简称紫外线空消 )使用方便 ,且不使物品受到沾染和影响。但穿透力弱 ,易为有机物和尘埃所吸收。目前应用广泛 ,一般医院大部分科室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消毒时房屋应洁净 ,灯管上无尘埃。天然紫外线波长2 10 0~ 32 80 间 ,有效杀菌波长 2 4 0 0~ 2 80 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窗自然通风对医院治疗室空气进行净化的效果。方法选择10个病区的治疗室,用自然沉降法于两个时段(清晨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1h后和下午做完治疗开窗通风0.5h后)进行采样监测,观察两种方法对治疗室空气自然菌的杀灭效果。结果紫外线灯消毒和开窗自然通风均能使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80%以上,两者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窗自然通风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医院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9.
施美玲  潘娟 《大家健康》2013,(13):185-186
临床紫外线消毒灯应用广泛,护士对紫外线灯应有所了解,并向患者及家属做相关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0.
医用紫外线消毒灯致电光性眼炎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4):56-57
<正>紫外线所致的电光性眼炎是较为常见的眼科急症,多发生于电焊操作等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工业制造加工场所。但由于疏于管理或缺乏常识,因室内医用紫外线消毒灯所致的电光性眼炎也时有发生。现将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共诊治因紫外线灯致电光性眼炎的24例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