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从血论治黄褐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又称肝斑,呈淡褐色或褐色,甚至黑色,形似蝴蝶一样分布面颊两侧,额部、鼻、唇及颏等处。边界明显或模糊不清,表面光滑,没有任何感觉,夏天日晒后或月经前色素可加深。近年来此病的发生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现今流行的面膜美容只能治标,无法治本。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及实践,发现此病的发生主要与血行不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部性褐色斑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因其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西医认为主要与内分泌,慢性肝肾疾病,结核,慢性酒精中毒,口服避孕药及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维生素及外用制剂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认为该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治疗上采用疏肝、健脾、补肾疗法.笔者认为气滞血瘀是黄褐斑的基本病机.临床对该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视理气活血,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部性褐色斑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因其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西医认为主要与内分泌,慢性肝肾疾病,结核,慢性酒精中毒,口服避孕药及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维生素及外用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5.
6.
中药分阶段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河南中医》2007,27(2):35-36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最常见的皮肤色素斑。其基本特征是在人的面颊、额、鼻、口周围发生的黄褐色甚至黑褐色斑块,不隆起,皮肤枯暗无泽,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大小不一[1]。初起为点状、小片状,以后逐渐扩大,甚至融合成不规则的斑片。发生在面颊两侧者呈“蝶形”,故叫蝴蝶斑;有的黄褐斑长在口周围,就像长了一圈胡子一样。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情志不畅、劳伤脾土、肾精亏损、外感风邪等有关。特别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1]。如《诸病源候论》说:“面黑皮干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亦称“肝斑”、“蝴蝶斑”,是指颜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浅黄色或褐色的色素改变。中医一般认为该病因肝肾亏损、气血不和、血瘀经脉所致。故疏肝理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常用。但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的理论,认为面部与阳明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病从阳明论治常可获效。  相似文献   

8.
1 一般资料 2005年-2008年共收治65例黄褐斑患者,其中女性55例,男性10例,年龄在22~35岁的患者40例,在35~45岁的患者25例.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的辨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四川中医》2003,21(9):13-14
本文论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论治,采用了经典方和验方,临床效果明显。并浅淡了作者的临床体会,给黄褐斑患者提供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亦称"肝斑"、"蝴蝶斑",是指颜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浅黄色或褐色的色素改变.中医一般认为该病因肝肾亏损、气血不和、血瘀经脉所致.故疏肝理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常用.但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的理论,认为面部与阳明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病从阳明论治常可获效.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属中医"肝斑"、"黧黑斑"、"面尘"范畴,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均为本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丹丹  张毅 《河南中医》2005,25(5):83-86
黄褐斑是以面部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弥漫性过度色素沉着,常伴内分泌失调,在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也分泌过量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因而皮肤黑色加深。”常见于青春期到绝经期的妇女。临床表现为黄褐色或淡黄色斑片,不规则分布在两颊和前额部,无炎症及鳞屑,无自觉症状。由于影响容貌,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近10a来,中医药对其的报道较多,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属中医“肝斑”、“黧黑斑”、“面尘”范畴,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黄褐斑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小燕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1):526-527
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概况进行了总结,认为体针、耳针(压)、耳穴刺血、刺络拔罐结合耳压及穴位注射法,均是针对本病常见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肾亏损、脾胃虚弱”等主要病因,进行补虚泻实,调理阴阳,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的应用,可调节内分泌的功能,恢复体内性激素的平衡,减少黑色素的分泌。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理及各疗法的临床疗效认为,若本着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的原则,将上述5种方法结合或交替使用,会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褐斑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7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者予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剂,气虚血瘀型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剂,肾虚血瘀型予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剂,并辅以中药面膜外敷;对照组35例应用六味地黄丸加中药面膜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六味地黄丸,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是中青年人多发的面部色素沉着病变,尤以女性为多见。临床治疗效果差、疗程长,而病变又在面部,对病人心理精神上有一定影响。我们用中药外搽、中药倒膜、中药离子喷雾为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女性。我科门诊运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昧配合维生素C及维生素E内服,氢醌籍外用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弯玲 《新中医》2000,32(9):45-46
笔者近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黄褐斑122例,获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22例中,年龄19-53岁,以28-40岁最常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年。随机分为成药组(46例)、中药组(42例)和中药加美容组(34例)。2 治疗方法2.1  成药组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9g,每天2次;逍遥丸,每次6g,每天2次;维生素E胶囊,每次100 mg,每天 3次。2.2 中药组 基本方:菟丝子、女贞子、桑椹子、生地黄、熟地黄、桑寄生、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黄芩 12 g。加减:大便干燥加火麻仁、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