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楚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申时和酉时各治疗15例.治疗操作: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一天8:00~8:10、针刺3疗程后次日8:00~8:10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CF1α.结果:电针治疗3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有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9>r0.01(28)、P<0.01,r=O.464>r0.01(28)、P<0.01,r=0.874>r0.01(28)、P<0.01.结论: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治疗,辰时和未时各治疗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一天8:00—8:10和针刺3个疗程后次日8:00—8:10各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G1α结果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3〉r0.01(28)P〈0.01:r=0.544〉r0.01(28),P〈0.01:r=0.852〉r0.01(28)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楚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辰时和巳时各治疗15例。操作: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1天8:00~8:10、针刺3疗程后次日8:00~8:10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GF1α。结果:电针治疗3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获得十分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6>r0.01(28)、P<0.01,r=0.810>r0.01(28)、P<0.01,r=0.921>r0.01(28)、P<0.01。结论:表明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楚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45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辰时、巳时、申时各治疗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1天8∶00~8∶10、针刺3个疗程后次日8∶00~8∶10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GF1α。结果: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十分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4>r0.01(43)、P<0.01,r=-0.717>r0.01(43)、P<0.01,r=0.918>r0.01(43)、P<0.01。结论:再次表明,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探讨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所有患者在针刺前、针刺3疗程后取血检测TXB2、PGF1α。结果:电针治疗3疗程后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1α都能够获得十分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2〉r0.01(28)、P〈0.01,r=0.739〉r0.01(28)、P〈0.01,r=0.899〉r0.01(28)、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巳时和未时各治疗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一天8:00-8:10、针刺3个疗程后次日8:00-8:10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结果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十分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2〉r0.01(28)、P〈0.01,r=0.652〉r0.01(28)、P〈0.01,r=0.773〉r0.01(28)、P〈0.01。结论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之内,针刺调节效应的大小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辰时、酉时电针对脑血栓患者TXB2、PGF1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辰时、酉时电针对脑血栓患者TXB2、PGF1a的影响.方法:将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辰时针刺组(15例)与酉时针刺组(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选用.针刺5次为1疗程,2组患者分别在针刺前1天8:00、针刺3疗程后次日8:00、针刺第3次时针刺前与针刺后即时均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低温备检TXB2、PGF1a.结果:辰对、酉时任何一个时辰进行电针,在治疗3个疗程前后、即时针刺前后,其测定结果TXB2、PGF1α、TXB2/PGF1α均有十分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P<0.01);酉时电针3个疗程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XB2/PGF1的良性调节作用明显优于辰时(P<0.05).结论:①辰时、酉时任何一个时辰进行电针,无论是治疗3个疗程后还是即时针刺效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XB2、PGF1a、TXB2/PGF1α均有十分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②酉时电针3个疗程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XB2/PGF1的良性调节作用明显优于辰时.③不同时间内针刺,针刺效应的“时-效“关系模式不同,即不同时间内针刺,即时针刺效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8.
电针干预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楚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辰时和巳时各治疗15例。操作: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1天8:00-8:10、针刺3疗程后次日8:00-8:10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GF1α。结果:电针治疗3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获得十分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6〉r0.01(28)、P〈0.01,r=0.810〉r0.01(28)、P〈0.01,r=0.921〉r0.01(28)、P〈0.01。结论:表明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Zhu F  Ai BW  Gao JY 《中国针灸》2011,31(8):721-726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中频治疗腰神经根受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中频组和电针加中频组,每组12只.后4组经手术复制腰神经根受压模型.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穴取"夹脊""环跳"等,中频组采用中频治疗,穴取"夹脊""环跳",电针加中频组先后进行电针与中频治疗,取穴及治疗时间与上两组相同.所有治疗均于造模成功后第5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大鼠患肢大体观,检测治疗后血浆血栓素B2(TXB 2)、前列环素F1α(PGF1α)含量,并通过光镜观察受压神经根局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个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患肢神经功能评分(均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电针加中频组TXB 2下降明显(均P<0.01),电针加中频组PGF1α上升明显(P<0.01),3组的TXB 2/PGF1α比值均得到了良性调整(均P<0.01),同时电针组、电针加中频组的病理评分改善明显(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中频治疗对腰神经根受压模型大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降低TXB 2、升高PGF1α、维持两者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微循环状态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温通针法、电针疗法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46例)、电针组(45例)、普通针刺组(45例).3组治疗取穴相同,主穴均为十七椎、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夹脊(对应压痛点).温通针法组采用温通针法手法治疗,电针组采用G6805-Ⅱ型电针仪治疗,普通针刺组只采用普通针刺,不施行特殊针刺手法.3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3组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治疗后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89.1%(41/46),电针组总有效率88.9%(40/4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71.1%(32/45),温通针法组和电针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而温通针法组和电针组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胃肠腑热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与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胃肠腑热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单纯性肥胖病胃肠腑热型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5例.电针组穴取内庭、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曲池,行针刺疗法,并于上巨虚、内庭和天枢、丰隆行电针疗法;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电针组.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2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体脂百分率等肥胖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减重与减脂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第1疗程减重效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95.6%(43/45) vs 77.8%(35/45),P<0.05],后期2个疗程两者效果无明显差异(均P>0.05);电针与针刺在减脂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且电针在初期减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2.
田元祥  李立  赵建新  曹刚 《河北中医》2002,24(6):478-480
目的 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 α( 6 Keto PGF1 α)的变化及电针的影响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 ,与药物喜德镇对照 ,分别于术后 7、1 5、30日 ,检测血浆TXB2 、6 Keto PGF1 α含量。结果 该造模方法对小鼠的TXB2 、6 keto PGF1 α 2项指标未见明显影响 ,电针可使正常小鼠 6 Keto PGF1 α含量在术后 1 5日与 30日均明显升高。结论 电针可提高正常小鼠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能力 ,此可能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 ,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 ,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 TXB2 、6- keto- PGF1α、TXB2 / 6- keto- PGF1α、A 及 L PO含量 ,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及眼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其结果 ,眼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 、TXB2 / 6- keto- PGF1α及 LPO明显降低 (P<0 .0 5、P<0 .0 1) ,使血中 A 增高 (P<0 .0 5 ) ,使脑组织中的因缺血而增高的 TXB2 、6- keto- PGF1α降低 ,并能使脑组织中的 6- keto- PGF1α增加 ,使脑组织的 A 含量增加 ,而对血中 6- keto- PGF1α影响不大(P>0 .0 5 ) 。说明眼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 ,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为临床眼针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晓敏 《河北中医》2002,24(12):887-88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血小板因子(VWF)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选择正常人33例,糖尿病组31例(中医辨证为肺胃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瘀血内阻型)。2组患者均以静脉全血,测定^125ⅠTXB2、^125Ⅰ6-酮-PGF1α、VWF及PLT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血浆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6-酮-PGF1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VWF及PL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糖尿病组瘀血内阻型与肺胃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比较,TXB2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01),6-酮-PGF1α、VWF水平差异显著(P<0.01);PLT水平高于正常组、肺胃燥热型及气阴两虎型组(P<0.05);肺胃燥热型及气阴两虎型组间TXB2、6-酮-PGF1α、VWF值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TXB2升高,TXB2/6-酮-PGF1α的平衡失调参与和促进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是血瘀证病理改变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即刻介入对类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六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针刺缓解胞宫疼痛的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动情间期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血海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 d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0.2 mL/只,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于第10天各电针组给予即刻电针20 min。记录大鼠20 min扭体潜伏期和扭体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1),血浆TXB2的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阴交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各电针组扭体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血浆TXB2的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三阴交组血浆6-keto-PGF1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电针组之间比较,扭体潜伏期,扭体评分,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即刻介入可通过调节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失衡,改善血管内环境,缓解血管的痉挛状态,从而缓解胞宫疼痛,且经穴之间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研究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合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扭体行为、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合谷穴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总分均显著性减少(均P0.01);子宫PG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GF2α含量及PGF2α/PGE2比值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血浆、子宫、下丘脑β-E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垂体β-EP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通过降低大鼠子宫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比值、升高垂体β-EP含量达到止痛的作用,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中枢β-EP的含量达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27例成年单纯性肥胖女性为观察对象,电针主穴为减肥穴、梁丘。每天电针1次,每次30 min,每周电针5次,连续电针4周。14例巳时内电针、13例未时内电针。分析电针前后胰岛素的变化幅度与其针前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电针治疗4周后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的幅度与针刺之前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r=0.773〉r0.01(25)、P〈0.01)。结论:再次从数量关系角度证实了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L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9):779-782
目的:评价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类药物治疗;观察1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针刺取百会、印堂、神庭、大椎、神道、至阳等,行导气针法;观察2组(20例)采用电针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取穴同观察1组,行常规针刺,百会、印堂等加电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治疗1、2、4、6周后汉密尔顿(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结果:观察1组(25/25)、观察2组(20/20)有效率均为100.0%,均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均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P<0.01,P<0.05);其中观察1组、观察2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在治疗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HAMD总分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P<0.05),治疗2、4、6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而针刺及电针疗效比较无差异,但电针起效快.  相似文献   

19.
一点通注射液对UA患者血浆TXB26—keto—PGFl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莹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93-29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使用一点通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疗前后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lα(6—keto—PGF1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35例患血浆TXB2、6一keto—PGF1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浆TXB2水平明显升高,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UA患血浆TXB2水平明显降低,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血瘀阻证的UA患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一点通注射液通过调节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治疗UA患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空气干燥法诱发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 ,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 ,观察了针刺对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血清中 6 酮 前列环素(6 keto PGF1α)和血栓素B2 (TXB2 )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升高 6 keto PGF1α的水平 ,降低TXB2 的水平 ,降低TXB2 6 keto PGF1α的比值。结论 :调节 6 keto PGF1α与TXB2 的平衡 ,恢复血管平滑肌张力 ,影响动脉再狭窄的病理进程 ,可能是针刺预防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