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3D腹腔镜下经浆肌层切除胃窦脂肪瘤病例1例。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9日为1例胃脂肪瘤病人实施了3D腹腔镜下经浆肌层切除术,术前腹部CT检查提示胃窦部占位,脂肪瘤可能,大小40 mm×35 mm,无蒂,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黏膜下隆起,脂肪瘤可能。术中切开浆肌层,未损伤胃黏膜,完整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无出血,未放置胃管,手术时间115分钟。术后病理检查:胃窦黏膜下脂肪瘤,大小3.8 cm×2.7 cm×1.7 cm,术后第2日进食流质,第3日进食半流质,术后第4日出院。结论 3D腹腔镜下经浆肌层成功切除胃窦脂肪瘤,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7岁。因“慢性胃溃疡”于1999年9月1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弯侧距贲门切端2cm处见一巨大溃疡,直径7.5cm×6.0cm,镜下见溃疡底部肌层被瘢痕组织取代,但未见癌细胞;溃疡周围见低分化腺癌细胞,为未分化癌,侵犯肌层;诊断为慢性胃溃疡癌变。于当月13日出院,予以氟尿嘧啶、顺铂、足叶乙甙、恩丹西酮联合化疗5个疗程,随访近4年,恢复良好。2003年7月6日患者因吞咽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左侧舌根部见一肿物,大小约2.3cm×1.2cm×0.8cm,表面凹凸不平,覆灰白色假膜,双侧腭扁桃体未见异常。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肿物表面覆正常…  相似文献   

3.
例1:女,24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中见距回盲瓣约100cm处,回肠对系膜侧的肠壁上有一淡黄色圆形肿物,位于浆膜下,直径约2.5cm,厚约0.3cm,质较肠壁硬,不能推动,其中心见一导管开口于肠道。楔形切除肿物及所在的回肠。术后病理报告:回肠异位胰腺。例2:男,55岁。因胃窦部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中见距Treitz氏韧带约50cm处的空肠肠壁上有一不规则分叶状结节,黄色,直径约4.0cm,厚约0.4cm,位于肌层,有包膜,质韧,中央部可见一导管开口于肠道。切除肿物及所在的空肠。术后病理报告:空肠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8岁。因上腹烧灼痛、反酸嗳气10年余,加重伴呕吐4天,于1989年6月26日入院。体检:腹部平软,剑突下偏右侧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胃镜检查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余无异常。术中见:胃窦部表浅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回肠下段有约60cm长肠管增粗,浆膜下有大量成堆大小不等的气囊肿,气囊肿壁薄而透亮。大者直径约1.5cm,小者小米粒大。其余回肠也散在少量小米粒大小气囊肿。空肠、结肠未见异常。行溃疡旷置胃大部切除,回肠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小肠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9岁。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年半,排柏油样便1 d于2002年8月12日入院。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及,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胃镜检查:胃窦部见直径为3.5 cm的外突性肿块,表面污秽,不活动,活检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结果为胃窦部恶性肿瘤,倾向于低分化腺癌。于8月16日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大体标本病理检查:胃窦部见直径为3.0cm的球形隆起物,肿物中央凹陷呈黑色溃疡,胃小弯侧浆膜面有直径为0.8cm的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左上腹部不适5年,加重1个月于2002年6月12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无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肝脾未触及肿大。胃镜检查提示平滑肌瘤。B超:胰体前下方探及3.0cm×2.6cm的低回声区,与胃壁肌层分界欠清楚,考虑为胃周围淋巴结肿大或胃窦部平滑肌瘤。CT示:胃窦部见有3.2cm×2.4cm的软组织影,提示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患者于2002年6月18日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黏膜较光滑,肿物位于胃窦部肌层内,稍突于浆膜。患者于2002年7月1日康复出院,随访1年患者上腹部症状消失、健康。病理检查大部切除胃组织,黏…  相似文献   

7.
成人胃重复畸形五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男 ,5 5岁。腹痛、发热 ,并可触及腹部囊性肿物。钡剂造影见胃小弯侧有一 2cm× 2cm龛影。以“溃疡病出血合并急性胆囊炎”手术。术中见胃窦部小弯侧有一个 2 5cm×3cm溃疡灶 ,角切迹下方有 2cm× 6cm管状物与胆囊底部粘连。行囊性肿物并溃疡切除术。病理诊断 :胃溃疡。囊性肿物含黄色液体 ,与胃腔不通。光镜下见胃粘膜上皮与平滑肌组织。例 2男 ,6 3岁。腹痛、黑便、呕吐咖啡样物 3d于 1993年6月 3日入院。上腹可触及 8cm× 10cm囊性肿块 ,有压痛。钡剂造影见胃小弯侧有一个 4cm× 4cm凹陷性溃疡灶。以“胃癌合…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性,69岁,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10年5月27日入院。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巨大溃疡”。病理活检示“胃低分化腺癌”。遂于6月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D,根治术。术中见癌肿位于胃窦部,在清扫淋巴结过程中发现胰腺上缘无肝总动脉.仔细探查后发现,肝总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后.向上向右走行于肝下缘的小网膜内,存在明显的走行变异:见图1。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9岁.于2009年12月28日在体检时发现"胃部肿物"入院.既往无任何病史.腹部彩超检查:胃小弯角切迹、胰头前上方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腹部CT和MRI:胃窦部幽门前区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胃窦黏膜橘红色,不光滑,局部点片状充血较明显,幽门前区前壁小弯侧见一2.8 cm×3 cm广基黏膜隆起,表面见一小片充血、糜烂,胃蠕动良好,考虑为胃间质瘤.临床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性 ,6 4岁 ,5年前因食管中段鳞癌 ,行食管部分切除、胃 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 ,术后恢复顺利 ,5年中生活质量良好。 2 0 0 1年 5月患者因上腹部不适来院复查 ,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 :胃窦部有直径 2cm龛影 ,胃食管吻合口光滑 ,钡剂通过好 ;胃镜检查发现 :胃部有一溃疡 ,活检为腺癌。于 2 0 0 1年6月 13日对患者采用上腹左旁正中切口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窦部后壁 ,约 3 0cm× 3 0cm× 2 0cm ,部分侵及浆膜层 ,能活动 ,幽门下有肿大淋巴结 (直径 2 5cm)。分离粘连 ,首先摘除肿大淋巴结 ,保护好胃网膜右血管。因肿瘤…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32岁。胃溃疡病史10年,于3年前曾因胃穿孔做过胃修补术。于1990年4月因疼痛加重行胃二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胃与腹壁、横结肠及肝脏等广泛粘连,仔细分离后,仍无法将胃提出,探查见胃后壁与胰腺等广泛致密粘连,切开胃前壁,见胃后壁有一巨大胼胝溃疡,约8cm×8cm,因溃疡无法切除,  相似文献   

12.
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进展缓慢,恶变极少,预后良好,可发生于胃体、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95%源于黏膜下,肿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内型;5%~10%源于浆膜下,向胃外腹腔突出形成胃外型。此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为1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脂肪瘤切除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类癌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29岁,因脂肪泻伴腹胀,体重下降1年余入院。检查:ERCP提示胰腺分裂,B超及CT示胰管扩张,胰头囊性低密度灶。术中见胰管直径2 cm,胰腺实质萎缩,胰、胆管分别开口,胰管开口处可见直径1.5 cm肿物,质硬,灰白,血运丰富,表面有黏膜覆盖,界限明确,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病理:十二指肠乳头黏膜层散在微小类癌结节;黏膜下及平滑肌组织中有增生的黏液腺及胰腺组织,可能为错构瘤。例2,女,37岁。6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当地医院手术,术中见胰腺及肝脏均有肿块,病理示“转移腺癌”,行胃大部切除及胆囊-空肠吻合术,术后反复发作腹痛,近7个月加…  相似文献   

14.
手术情况 于1994年12月1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和毕I式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冰冻活检。术中见大网膜、横结肠系膜、胰腺被膜及小网膜水肿,小网膜囊内有少许淡黄色渗液,胃周、胃结肠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见大小不等,质较硬的肿大淋巴结,胃窦小弯偏后壁见一直径4cm、深1.5cm溃疡,边呈环堤状,底平坦附脓苔,旁粘膜充血水肿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幽门后壁十二指肠侧见一直径1cm的深溃疡。两溃疡均穿透胃壁达胰腺,至幽门管及胃窦后壁与胰腺紧密粘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4例胰和肝的囊性内分泌肿瘤,其中3例因最初误诊为良性肿瘤,手术不当,需要以后再行手术.例1 35岁男性,因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水泻、体重下降,血清胃泌素20,000~40,000pg/dl,诊断为胃泌素瘤.术中误将胰腺囊性病变认为是良性,未做活检,仅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症状持续存在,再次住院行全胃切除和肝转移灶切除,并用丝裂霉素C、阿霉素和5-Fu治疗.例2 59岁女性,因右上腹痛曾诊断为胆石症、裂孔疝合并食管炎、溃疡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见胰腺囊肿但未引流.术后出现水泻、腹痛和胃溃疡,再次手术见胰体部有8cm大小之部分囊性和实性肿物,未做活检,仅行胰腺囊肿空肠吻合术.术后腹痛加重,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8×8cm囊肿、又行第三次手术,术中虽剜除了胰头、体部肿瘤,但因为肝脏已有转移灶,无法行根治性胰腺切除  相似文献   

16.
正病人:女性,69岁,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于2015年10月8日就诊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最高血压180/100 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1片/d,血压保持140/90 mmHg左右,40年前曾行卵巢囊肿切除术。腹部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胃CT扫描见胃窦旁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2 cm×4.7 cm,CT值约17 Hu,边缘毛糙,增强扫描以边缘强化为著,与胃窦壁大弯侧分界欠清。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99、CA-125均在正常范围内。于2015年10月12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大弯旁一大小约5.0 cm×5.0 cm肿物,边界清楚,与胃壁连接,遂行腹腔镜下胃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胃窦)血管周细胞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67岁。左上腹不适1年余。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贲门胃底部可见5cm×5cm大小软组织块影,钡剂通过缓慢,轻度分流,充盈缺损明显。胃镜检查示贲门前壁连小弯侧见结节样肿物向腔内隆起,表面充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质僵硬,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咬检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增生。CT片示贲门胃底部黏膜增厚,可见一软组织肿块突向胃腔,呈不均匀强化。2005年6月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贲门部,约5cm×4cm×5cm大小,质硬,形状不规则,部分已侵及外膜,行贲门胃底部肿瘤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见:瘤体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局部可见灶性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性,60岁,因"突发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非胆汁性呕吐,无法进食固体食物1 d"于2009年6月3日至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就诊.上消化道钡餐X线(UGI)检查提示胃腔内双气泡影,十二指肠未见显影剂(图1),考虑为不完全性网膜轴型胃扭转伴幽门梗阻.胃镜检查证实诊断,以"α圈套法"缓解胃扭转.抽吸尽胃内容物后见胃体后壁处粗大卷曲的黏膜突入幽门部,无法进镜至十二指肠(图2).第2天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腹实质性肿瘤伴部分囊性变可能,肿瘤大小7.8 cm×4.8 cm,疑为胃腔外肿瘤,与胃关系密切(图3).予以胃肠减压、补液支持治疗后患者上腹部疼痛无缓解并出现频繁干呕,入院2 d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胃扭转好转,胃壁无缺血、水肿、坏死、穿孔,但仍可见延肠系膜轴的扭转带,扭转带远端的胃窦部呈剧烈蠕动表现(图4).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42岁.因右上腹部胀满伴恶心、呕吐1周于2012年3月20日入院,症状以进食后明显,呕吐后减轻,无伴随不适症状,门诊以"幽门梗阻"收入我科,体检: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剑突下偏右有深压痛,未触及包块,无肌卫,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腹腔B超及胸部正位片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诊为胃窦下黏膜下隆起病变,考虑为间质瘤(图1).经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向胃腔内突出生长约3 cm×2 cm圆形光滑肿块,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异位胰腺.病理肉眼观:胃黏膜下肿物,大小约3.0 cm×2.0 cm,边界清晰,切面灰白,质地较硬;镜下:胃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胰腺组织(图2).诊断为胃黏膜腺肌瘤(胰腺异位),遂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性,38岁,黑龙江籍。因刺激性干咳,间断痰中带鲜血半个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隆突上、气管后壁部位气管腔内有一个约12cm×15cm大的实性肿物(图1),CT值52~106HU,诊断为气管良性肿瘤。2周后于2003年7月30日入我院胸外科。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黏膜光滑,隆突上1cm处气管膜部黏膜下有一个直径约1cm大的类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基底较宽,与气管膜部固定,但气管尚通畅,纤维支气管镜易通过。诊断为气管良性肿瘤,未取活检。于2003年8月8日行气管肿瘤切除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高频通气。先以硬质气管镜探查,见肿物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