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脂肪组织行鼓膜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对44例(48耳)鼓膜穿孔行耳内镜下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结果术后7个月时48耳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中,43耳鼓膜穿孔愈合良好,5耳无效,治愈率89.58%、无效率10.42%。结论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鼓膜紧张部中央性小穿孔的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鼓膜穿孔对听力系统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鼓膜穿孔尺寸及穿孔衍射对听力系统振动的影响。方法利用CT获取志愿者耳部结构临床资料,提取相关结构的边界,导入ANSYS并建立人耳结构数值有限元模型。结果穿孔面积分别为0.97、3.66和7.97mm2,随着穿孔尺寸增大,共振频率分别变为3.6、4.4和4.6kHz,镫骨底板位移振幅随之变小;镫骨底板位移振幅在衍射声波作用下明显变小;在1000Hz处,鼓膜位移云图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32、0.20和0.19μm,在共振频率处,鼓膜位移云图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20、0.14和0.09μm。结论鼓膜穿孔尺寸越大,镫骨底板位移振幅越小,尤其4kHz以下,共振频率升高。鼓膜云图位移振幅最大值随穿孔增大变小,有望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以海奥口腔修复膜行鼓膜复位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显微镜下对5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行穿孔边缘鼓膜复位,然后以海奥口腔修复膜贴补固定。结果48例(耳)患者痊愈,4例(耳)患者好转,以海奥口腔修复膜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痊愈率为92.3%。结论以海奥口腔修复膜行鼓膜复位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先证者女,56岁.25岁时出现左侧耳朵听力下降,后累及右侧,至今双耳听力完全丧失,同时觉走夜路不稳,以致不敢在黑暗中行走.该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伴有严重的耳呜,耳胀.曾被诊断为梅尼埃氏病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高级智能正常,双耳重度耳聋,双手指鼻试验睁眼准确,闭眼欠准,闭目难立征阳性,一字步睁眼正常,闭眼后明显变差.辅助检查:40岁时听力检测示双耳感应性耳聋,高频听力严重受损,其听力分别为左耳100bB3,右耳120 dB;听性脑干反应示听通路受损;头部,颈椎MRI未见异常,鼓膜,外耳道正常.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病变和听小骨腐蚀对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听力补偿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逆向成型技术建立了包含耳蜗不对称结构的人耳有限元模型,并与相关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通过改变相应的组织结构,分别模拟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病变和听小骨腐蚀,并对比相应的基底膜特征频率处的位移响应,来研究中耳炎病变对圆窗激振听力补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鼓膜增厚和鼓膜硬化主要恶化圆窗激振低频段的听力补偿效果;鼓膜穿孔和未导致听骨链脱离的听小骨腐蚀,对圆窗激振的影响较小;不同于前述病变类型的影响,听小骨腐蚀导致听骨链脱离时,将提高圆窗激振低频段的听力补偿性能。因此,设计圆窗激振作动器时,应综合考虑中耳炎病变对其听力补偿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鼓膜增厚及硬化对其低频段性能的恶化,适当增大其低频段的输出增益,确保其术后的实际听力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 作者用外耳道骨性段带蒂骨膜皮瓣行鼓室成形术47耳:Ⅰ型14耳,Ⅱ型2耳,Ⅲ型31耳。人工鼓膜完全成活85.1%,小穿孔12.8%,总成活率97.9%。因本组病例病变较重及听骨链重建尚存在一些问题,听力提高只占76.6%。用本瓣作鼓膜成形的优点:成活率高、功能效果好,干耳及上皮化快、不良反映少。作者还介绍了手术要点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探讨提高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并入住NICU的新生儿2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均行耳声发射(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检查时间为出生2d后初筛,若未通过听力筛查,于出生后48d行听力复查,仍未通过,再于出生后3月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损伤患儿进行干预治疗。所用患儿均于出生后48h取足跟血行生物芯片技术检查4个基因9个突变点位耳聋基因。随访听力损伤及耳聋基因携带患儿24个月,统计其听力情况、语言情况及智力情况。结果所有入组患儿均按照筛查计划完成筛查项目。耳聋基因共检出28例患儿携带耳聋基因,听力损伤患儿耳聋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听力正常NICU新生儿(P0.05)。28例耳聋基因患儿耳聋基因构成中,以GJB2基因为235 del C杂合突变主、GJB3基因538 cT杂合突变为主。听力正常与听力损失患儿的基因突变点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伤及耳聋基因携带患儿均纳入干预治疗随访管理,随访2年后,听力正常但耳聋基因携带患儿18例听力筛查诊断为听损。14例听损患儿均干预治疗8例患儿听力恢复正常,余4例因携带耳聋基因者听损未改变。所有纳入随访干预的患儿,随访2年均未出现耳聋致哑及耳聋致傻。结论 NICU新生儿为听力损伤高危及高发群体,OAE+AARR+耳聋基因筛查可全面覆盖各种致聋因素,避免漏诊,及早干预,降低因聋致哑率及因聋致傻率,提升NICU新生儿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湖南省娄底市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携带情况以及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的4500例新生儿,采集其足跟血片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热点检测;并采用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初筛;出生42天后对初筛未通过者,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AABR进行听力复筛。结果 4500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异常者167例,总阳性率为3.71%。其中,携带GBJ2基因突变105例,携带GBJ3基因突变4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42例,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17例,突变率分别为2.313%、0.089%、0.911%、0.377%。听力初筛未通过者370例,未通过率为8.222%,均进行听力复筛,仅有1例未通过,表现为双耳重度听力受损,占初筛未通过者的0.270%。结论耳聋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弥补听力筛查可能遗漏的部分耳聋高危患儿的不足,为耳聋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耳聋或聋哑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疾病,其病因可分为遗传型与非遗传型二类。遗传型中其遗传方式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X连锁隐性。我们在遗传咨询门诊中发现两个X连锁隐性感音性聋家系,因较少见故报道如下。病例与家系家系1:先证者,男,15岁,学生,于95年10月因听力严重障碍就诊,患者自4岁后听力进行性减退,目前耳边呼喊声已听不清,语言障碍明显,智力正常。该患儿系第3胎,足月、顺产、生长发育和智力均正常,无传染病史,无耳毒性药物中毒史,无头部外伤及其他致聋因素,母亲妊娠期身体健康。检查:外耳道及…  相似文献   

10.
鼓膜是传音的重要结构,常因患中耳炎发生穿孔,影响听力。1640年以来,Banxer、Toynbee、Pohlman等先后曾用猪膀胱、薄橡皮、塑料等和特制的支架物作成“人工鼓膜”企图增进听力,但因缺点多,均未能推广应用。 20多年来,医用硅橡胶取得很大进展,有人将硅橡胶薄膜用粘合剂封闭穿孔,或复盖手术修补鼓膜出现的裂隙,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Amphibious vertebrates, such as the water monitor (Varanus salvator), require anatomical and/or neural specializations to cope with pressure changes on the tympanic membrane when transiting between air and water. V. salvator has internally coupled ears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by (patent) anatomical conduits through the skull linking the middle ear cav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d. We describe a small skeletal muscle in V. salvator which inserts onto the middle ear ossicle and the tympanic membrane. Laser doppler vibrometry demonstrates that contraction of this muscle both increases the vibrational velocity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and changes the waveform pattern of the tympanic displacement. The combined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suggest that V. salvator is capable of actively modulating the tension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Anat Rec, 299:1270–1280, 2016.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先天性外耳道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影像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64耳)婴儿(45天一6个月)先天性外耳道畸形患者的cT表现。结果56例先天性外耳道畸形患者双侧畸形者8例,单侧畸形者48例;合并中耳或内耳畸形者62耳,仅外耳畸形者2耳;鼓部无或轻度发育不良12耳,鼓部重度发育不良19耳,鼓部未发育33耳。结论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外耳道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定制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采用美国产VIKING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90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100%,主要表现在仅V波可见39只耳,Ⅰ、Ⅲ、Ⅴ波未引出6只耳,Ⅰ波缺失2只耳,Ⅰ、Ⅲ、Ⅴ波分化差34只耳,Ⅰ波峰潜伏期延长56只耳,Ⅰ~Ⅴ峰间期延长15只耳,Ⅰ~Ⅲ峰间期延长7只耳,Ⅲ~Ⅴ/Ⅰ~Ⅲ〉1 21只耳,两耳间波峰潜伏期与峰间期之差大于0.3ms10只耳。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不仅有耳蜗功能的损害,也可有蜗后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准确定位豚鼠中、内耳结构。方法 对 15只正常健康成年豚鼠的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 ,对颞骨标本标志结构放大 0 6 1倍并照相。结果 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下列中耳结构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圆窗鼓管鼓口、面神经等 ;内耳结构 :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乙状窦、内听道、内淋巴囊裂、前庭导水管口、蜗水管口等。结论 豚鼠颞骨结构与人体颞骨结构基本一致 ,但亦有区别 ,此项研究工作可以指导和帮助利用豚鼠作耳科研究的工作者准确定位中耳、内耳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耳内镜下观察兔中耳解剖结构,探讨兔作为耳内镜解剖训练模型的可行性,为兔中耳相关的其他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只(10耳)新西兰兔麻醉处死后,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观察兔鼓膜、中耳鼓室结构,辨别听小骨、上中下鼓室、面神经等。 结果 与人对比,新西兰兔听小骨由锤砧联合体和镫骨组成;上鼓室外侧壁部分骨质缺如,由鼓膜向上延续并覆盖;听泡类似于人的中、下鼓室,包含咽鼓管、面神经、鼓岬、前庭窗、蜗窗以及鼓室神经等结构,乳突为听泡尾侧的板障型骨管;面神经鼓室段水平走行于上鼓室下方骨壁内,后经锥隆起垂直走行于听泡后壁,经茎乳孔出听泡。 结论 新西兰兔中耳结构与人相似,既可作为耳科医生练习耳内镜操作的解剖模型,也可作为耳部三维解剖结构的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耳内镜下观察兔中耳解剖结构,探讨兔作为耳内镜解剖训练模型的可行性,为兔中耳相关的其他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只(10耳)新西兰兔麻醉处死后,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观察兔鼓膜、中耳鼓室结构,辨别听小骨、上中下鼓室、面神经等。 结果 与人对比,新西兰兔听小骨由锤砧联合体和镫骨组成;上鼓室外侧壁部分骨质缺如,由鼓膜向上延续并覆盖;听泡类似于人的中、下鼓室,包含咽鼓管、面神经、鼓岬、前庭窗、蜗窗以及鼓室神经等结构,乳突为听泡尾侧的板障型骨管;面神经鼓室段水平走行于上鼓室下方骨壁内,后经锥隆起垂直走行于听泡后壁,经茎乳孔出听泡。 结论 新西兰兔中耳结构与人相似,既可作为耳科医生练习耳内镜操作的解剖模型,也可作为耳部三维解剖结构的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人工蹬骨手术在耳硬化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2例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3~70(33.4±11.2)岁。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行人工镫骨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眩晕、面瘫及味觉障碍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64例创伤患者的鼓膜穿孔,其中双耳36例,单耳228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262例治疗满意,2例不佳。结论 采用保守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保守治疗简单方便,经济实惠,但诊断外伤性鼓膜穿孔要有两位耳科专科医师在场,以增加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duce nystagmus. Flow of fluid into the ear to induce nystagmus is eliminated by utilization of a closed-flow system. A probe adapted for insertion to a standardized depth into the ear, provides a flow-through path for nystagmus-inducing liquid while expanding in response to the pressurized liquid to conform to the contours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tympanic membr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rough the membrane-like probe material permits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flowing liquid, and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or tympanic membrane to induce nystagm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