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古代文献就脊源性疾病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相关阐述,同时整理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并与西方医学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3.
针推结合治疗脊源性疾病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 患者,男,39岁.自诉半年前元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无下肢放射痛,大便干结难行,一周1次.CT示:L4~5椎间盘突出0.4cm(中央型),多方诊治乏效.查:腰椎曲度变直,腰骶三角区压痛明显,右肾区叩击痛,L4棘突右偏且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及4字试验均阴性.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便秘.推拿:予以改良旋转复位法,肘揉推拨腰臀部10min,点按肾俞、大肠俞各1min,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卷腰法3次.针灸:腰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昆仑穴,30min/次,1次/日.结果:患者次日下午出现腰痛、乏力、头晕,第3日晨即排便2~3次.周一来诊时诉说腰痛已缓,大便亦通.7次而愈,大便一日一行,肾区亦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手法治疗脊源性胸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组(n=132)和安络痛片对照组(n=116),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48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38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65.5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医整脊手法是治疗脊源性胸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 ,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现简介如下。1 早期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 (公元前 2世纪~公元 6世纪 )1 .1 对脊椎发病症状体征的描述和病因、病机的认识 目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痛 ,早在公元前 2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已有描述 [1]。《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 :“不可以顾 ,肩似脱、 似折…… ,颔痛、喉痹、臂痛、肘痛”。此类症状体征似现代常见的颈椎病症状体征。又如该书描述足太阳脉所发病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手法治疗脊源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组(n=132)和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n=132),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49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2.42%;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61例,总有效率53.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医整脊手法是治疗脊源性腹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整脊为主治疗脊源性呃逆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源性内科疾病近年来在临床呈上升趋势,象脊源性眩晕、脊源性心律失常、脊源性呃逆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脊源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脊柱力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移位,压迫刺激交感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病变,所以改善脊椎的力学平衡是治疗脊源性疾病的根本所在.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整脊疗法为主,加针刺拔罐治疗脊源性呃逆12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为多。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不消化的乳食残渣为主症。如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精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临床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运用推拿、整脊配合火罐治疗脊源性慢性盆腔炎28例,其中治愈11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没有坚持治疗),总有效率达92.86%.本法疗效确切,且患者乐于接受.在药物的毒副作用日益为大家所重视的今天,这种自然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瑜 《现代中医药》2009,29(6):52-52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相关脊神经、植物神经受刺激而导致其相应支配的脏器、区域功能发生紊乱,与内科症状相似,内科治疗疗效不佳,而采用整脊疗法立竿见影。下面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2例临床报告,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治疗脊柱源性糖尿病和非脊柱源性糖尿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对33例脊柱源性糖尿病运用口服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法治疗;对123例非脊柱源性糖尿病运用口服胰复生,配合针刀疏通经络等疗法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脊柱源性总有效率96.97%;非脊柱源性总有效率97.56%。结论:口服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等疗法,对脊柱源性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口服胰复生,配合针刀疏通经络对非脊柱源性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14.
周顺 《中医药导报》2007,13(12):18-19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国内外都较高,对药源性疾病的预防要在了解病史、药物搭配伍、区别年龄用药、合理使用中草药、定期检查等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才能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医整脊疗法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疗效肯定,张朝纯教授在临床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认为中医整脊疗法对各个脊柱节段的适应证就是不同脊椎节段的脊神经受刺激或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椎体或椎间盘移位致血管受压的临床表现和同一脊椎节段脊神经支配区域的督脉腧穴和督脉旁开1.5寸的膀胱经腧穴的主治疾病或症状[1-3],现将其学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药源性疾病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着重介绍了药源性疾病的病因,以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于最低限度,防止药害重演,真正提高治疗质量。近年来小儿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和健康,其最常见的发生原因为小儿机体方面的生理因素及不合理用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在治疗,预防,预防或诊断用药过程中,因药物或药物相互使用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使机体局部组织或某些器官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称为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古籍通检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检发轫于先秦、前汉。明代《洪武正韵玉键》与《两汉书姓名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规范化的通检。与医药相关的有清初《本草万方针线》,系《本草纲目》的方剂索引。重申规范化通检的四个基本要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周遍性的字词通检。中医经典著作的通检,尚为数寥寥,且多是句子索引,而缺乏周遍性的字词通检。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疾病是在使用药物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所用药物引起的疾病,其本质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涉及药物本身、药物使用者、药物接受者三个方面的原因。药源性损害可累及心、肝、肾、血液系统,或导致超敏反应,因药物药理作用不同可导致不同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出现的各种中毒现象(亦称为药源性疾病)也日益严重,不能不引起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与警惕。为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兹将中药所致药源性疾病的报告概况简述如下。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一单味药 1.动植物类:杏仁、断肠草、白果、猫豆、木薯、红娘子、蟾蜍、金果榄、北五加皮、黄芩、肉桂、丹参、百部、芡实、三七、蜂蜜、天麻、人参、常山、甘草、川断、冬葵、青蒿、木通、辛夷、远志、麻黄、商陆、陈皮、竺黄、川芎、红花、百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