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全世界大概每年有135万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8‰和自然流产的10%.在国内自2005年起,CHD跃居我国出生缺陷首位,占所有出生缺陷检测病例的28%,每年新增CHD患者将超过13万例.CHD畸形的种类很多,从小的室...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其发病率约为0.4%[1-2].近年来,中国CHD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位居先天畸形第3位,在新生儿非感染性死亡中占首位[3-4].VSD病因及致病机制研究对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出发,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检测VSD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蛋白表达谱并分析差异表达的标志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lo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分离标志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生信息学分析标志蛋白与VSD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2680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类型,为今后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期间纳入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并随访分娩结局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病理性引流产、新生儿死亡)26803例中的出生缺陷类型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人群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4.31/万(360/26803);360例出生缺陷中,71.67%(258/360)为产前诊断发现的,28.33%(102/360)为随访发现。出生缺陷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损;按系统分类结果显示,面颈部畸形发生率最高,占3.21‰(86/26803),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占2.72‰(73/26803),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畸形占1.98‰(53/26803),苏南、苏中、苏北围生儿肌肉骨骼系统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以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26 80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类型,为今后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期间纳入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并随访分娩结局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病理性引流产、新生儿死亡)26803例中的出生缺陷类型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人群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4.31/万(360/26803);360例出生缺陷中,71.67%(258/360)为产前诊断发现的,28.33%(102/360)为随访发现。出生缺陷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损;按系统分类结果显示,面颈部畸形发生率最高,占3.21‰(86/26803),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占2.72‰(73/26803),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畸形占1.98‰(53/26803),苏南、苏中、苏北围生儿肌肉骨骼系统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以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65例CHD合并PH者,房间隔缺损(ASD)27例,室间隔缺损(VSD)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3例为合并病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PASD)2例。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在缺损处呈双向分流病理改变。手术治疗的指征是心脏超声检查左向右分流时相≥70%心动周期,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4。ASD,VSD均采用涤纶片修补,1例VSD在补片上缝成0.4cm右向左单向活瓣;PDA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补片缝合。术后继续吸氧,扩血管,强心,利尿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因肺动脉高压危象,右心衰死亡2例。余随访12~60(32.30±15.24)个月,心功能Ⅰ-Ⅱ级,心彩超估测肺动脉平均压25—38mmHg,胸片示肺动脉段凸出明显减小,恢复良好。结论经吸氧、扩血管治疗、抗肺部感染、在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有所改善后,结合超声对分流定性及血气分析判断手术适应证,可使部分CHD合并重度PH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唐氏综合征(DS)中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探讨DS和CH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诊断的203例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CHD分为DS不合并CHD组(122例)和DS合并CHD组(81例),比较两组孕妇和患儿的基本情况,分析DS合并CHD的患病率、类型与CHD类型之间的关系等。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构成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S患儿的性别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龄、转归、确诊时间、检查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1例(39.90%)DS合并CHD患儿中间隔类缺损43例(53.09%),包括室间隔缺损20例(24.69%),房间隔缺损14例(17.28%),房室间隔缺损4例(4.94%),复合间隔类缺损5例(6.17%);非间隔缺损类CHD(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等)38例(46.91%)。年龄≥35岁患者的CHD类型以间隔缺损类为主,年龄〈35岁组患者的CHD类型以非间隔缺损类为主,不同年龄CHD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08,P=0.045)。DS不同核型与CHD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11,P=0.991)。18例合并其他畸形,如消化道畸形、骨骼系统畸形等。结论DS与CHD的发生密切相关。Ds合并CHD的类型以间隔类缺损为主,最常见的CHD类型为动脉导管未闭,其次为室间隔缺损。DS染色体核型与CHD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十万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三级妇幼保健网为依托,对我市2003~2005年三年间出生的104527例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出生缺陷461例,发生率为4.41‰,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缺陷434例,占94.1%,多发缺陷27例,占5.9%。出生缺陷无季节性变化(Χ^2=6.2,P〉0.05);城镇高于乡村(Χ^2=18.7,P〈0.01);男性畸形显著多于女性畸形(Χ^2=21.3,P〈0.01);双(多)胎儿发生畸形的概率显著高于单胎儿(Χ^2=19.8,P〈0.01);母亲年龄35~组分别与25~组、20~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3,8.1,P〈0.01),而与〈20组和30~组比较无差异性(Χ^2=0.2,3.6,P〉0.05)。结论全面建立和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依靠科技力量,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于孕28周前即有效地控制出生缺陷儿的孕育,可显著降低孕28周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罗晓萍  白利 《职业与健康》2013,(21):2894-289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治疗的135例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68例,2组创面均采用常规VSD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VSD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2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VSD维持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创面闭合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6.57%,V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0%,VSD敷料持续时间为(5.3±0.6)d,VSD敷料更换次数为(3.7±0.1)次,创面闭合时间为(21.3±4.3)d;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8.53%,V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1%,VSD敷料持续时间为(10.1±0.2)d,VSD敷料更换次数为(1.1±0.2)次,创面闭合时间为(12.5±2.7)d。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VS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节约治疗成本,减少护士工作量,缩短创面闭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如皋市现阶段出生缺陷主要病因及死亡原因。方法对如皋市2007年至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阶段性比较。结果2007年至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4%。年平均下降0.21‰。出生缺陷前10位病因为唇裂和腭裂、多指及并指(趾)、心间隔先天畸形、马蹄内翻足、大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缺如闭锁和狭窄、小耳、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脊柱裂等,占出生缺陷总数的79.14%,其中以肌肉骨骼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体表缺陷为主。出生缺陷前10位死亡原因为心间隔先天畸形、唇裂和腭裂、心脏的其他先天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大肠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脑及其他短缺畸形、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肾盂积水、腹裂、脊柱裂等,占出生缺陷死亡数的76.58%,占出生缺陷总数的20.38%,其中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出生缺陷围产期死亡率为1.45‰,婴儿期死亡率为0.74‰。叶酸增补项目对如皋市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下降作用并不明显(χ2=0.21,P〉0.05)。男孩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孩(χ2=6.12,P〈0.05),孕母年龄≥30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χ2=6.87,P〈0.05)。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长的现象得到纠正,综合干预措施发挥了一定作用。建议推广应用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出生缺陷监测的方法,探索当地孕母叶酸水平等影响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并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殖异常者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造成流产,死胎,不孕(不育),闭经和出生缺陷等生殖异常的细胞生物学原因。方法:对我院1999年6月-2001年6月780例优生遗传咨询者外周血G带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染色体异常占受检人数的4.5%(35/780)(男性25例,女性患者10例),染色体异态,占受检人数的9.6%(75/780),染色体异常和异态患者中患有反复自发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者为16.4%(71/432),不孕不育为50.0%(29/58),闭经患者为9.7%(3/31),在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数目异常占57.1%(20/35),染色体结构异常占37.2%(13/35),嵌合体占5.7%(2/35),结论:生殖异常与染色体异常和异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实施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削峰工程”的要求,我县自1997年回顾性调查后,对全县的围生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动态监测。结果 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55.04/万(825/53212);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是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和脑膨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65.40/万(687/41536)明显高于城镇发生率118.19/万(138/11676),男性出生缺陷构成占52.48%(433/808);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58.59%,居围生儿死亡之首。结论 泽州县出生缺陷率高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发生与围生儿性别、城乡分布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出生缺陷是最主要的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占我国分娩总数的5%~1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达4%~7%,而出生缺陷占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3月(至少1月)至孕早期3月服用小剂量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1例产妇(包括<20周因出生缺陷而终止妊娠者)临床资料,其中服用过叶酸的625例为观察组,未服用过叶酸的556例为对照组,对出生缺陷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共发生出生缺陷31例,其中观察组5例(0.80%),对照组26例(4.6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7.30,P<0.05);两组共发生神经管畸形6例,均发生在对照组,发生率为1.08%,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81,P<0.05)。结论孕前3月(至少1月)至孕早期3月服用小剂量叶酸能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尤其是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目前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为了解镇海区围产期CHD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CHD的防制工作,我们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本区出生缺陷监测收集的CHD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深圳市统一的监测方案,对2007年深圳市所有医院孕20周至产后7天内(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引产及产后七天内死亡)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136,90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99‰(2189/136902)。活产畸形率为13.16‰(1790/135937).流动人口占缺陷比例69.99%(1532/2189).但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以常住人口为高18.59‰。经检验P〈0.005,差异有显著性。产母文化程度低缺陷儿发生比例高。产母年龄〉35岁发病率15.7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经检验P〈0.025,差异有显著性。足月分娩的缺陷为71.45%(1564/2189)。先心+重大体表缺陷发生率为9.85%o(1349/136902)占缺陷的61.62%(1349/2189).缺陷儿存活占81.77%(1790/2189)。结论非单一的体表检查缺陷发生率高。28周前的产前诊断仍需要重点加强。急需建立胎儿、新生儿内.外专科而不是一味的引产。普及孕期健康教育、开展孕前保健服务,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妊娠、分娩,更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继发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进行多个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症是NIDDM继发CHD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56(95%CI1.27~5.26)、4.32(95%CI2.56~7.28),高胰岛素血症增加NIDDM继发CHD的危险性,OR为1.60(95%CI1.03~2.4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未治疗过的CHD患者615例为病例组,以同性别、年龄(土1岁)进行1:1匹配,共选取615例无CHD且无重要脏器疾病者为对照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HSP60抗体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SP60抗体与CHD的关系。[结果]CHD组的HSP60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校正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后,与下四分位数HSP60抗体组相比,上四分位数HSP60抗体组发生CHD的危险度是其2.48(95%CI:1.78~3.46)倍;多支病变的危险度是其3.60(95%CI:1.32.9.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60抗体与CHD的发病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提示HSP60抗体在CH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纳入7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分为男性组507例和女性组246例。对两组3个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CHD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相近;女性组糖尿病患者比例(33.74%)高于男性组(19.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比例在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多见于女性(37.40%)。早发CHD单支病变占49.14%,部位以前降支为主(70.6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狭窄程度、狭窄支数和累及分支血管比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早发CHD患者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男性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早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更好地做好社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工作。方法对早孕门诊中234名早孕妇女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组调查对象中,28.2%(66/234)的早孕妇女知晓出生缺陷相关知识。其中,本市户籍知晓率为31.6%,显著高于非本市户籍的13.6%(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知晓率为38.2%,显著大于大专以下的9.8%(P〈0.01)。各年龄组间,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对神经管畸形(NTDS)的预防知晓率最低,为53.0%。结论社区应宣传、普及孕前、孕期保健知识,做好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平定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有效预防及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平定县2003~2008年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及出生缺陷发生顺位的变化。结果监测围生儿21471例,出生缺陷儿478例(包括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176例和28周后出生缺陷儿302例),出生缺陷患病率22.3‰。农村出生缺陷患病率26.0‰(396/15250)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管畸形263例,历年均居首位,占出生缺陷儿的55.0%。结论平定县出生缺陷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出生缺陷患病率高于城镇,神经管畸形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