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BIN—1型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旋转记录仪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IN—1型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旋转记录仪的研制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王克权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进禄,徐群渊,鲁强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此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2.
一代数学巨星陈景润,因长期患巴金森氏病离我们而去了。人们在惋惜数学家英年早逝的同时。不禁要问到:巴金森氏病的起因是什么?早期征象有哪些?难道这也是医学史上的又一“哥德巴赫猜想”么?目前巴金森氏病还是神经科的难解之迷。 巴金森氏病也称震颤性麻痹。早在1817年由巴金森氏先生发现该病故此命名。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崔炳喜  张德明等 《河北精神卫生》1996,9(1):63-64,F003,62
电休克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是很多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但当某些精神病合并巴金森氏病或精神药物治疗中出现类巴金森氏综合征或迟发性运动障碍时,是否可施用电休克治疗,意见不一,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提出:上述几种情况药物治疗困难时,可以慎重考虑应用电休克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巴金森氏病又叫震颤麻痹,是一种危胁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健康的脑部常见病。根据国内外调查,大约在10万人口中有巴金森氏病患者81114人,如果以我国当前人口总数换算,全国至少有一百万巴金森氏病患者。 患巴金森氏病以后,病人全身肌肉强直僵硬,活动困难,头部和肢体出现不自主的震颤,谈话时语言低沉单调,躯体屈曲而行动缓慢,患病1—2年后不可避免的将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将卧床不起,连喝水、刷牙和排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这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5.
巴金森氏病患者用药不当的三个小故事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李焕秋巴金森氏病是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大,病程长。主要症状为震颤、肌力增高和运动减少。由于患者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临床治疗上以抗胆碱脂酶药和多巴胺类药物为主,目的是增加脑内多巴...  相似文献   

6.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病研究近况杨平,林怡芳综述李云圃审校“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该病死亡率可高达20~30%[1...  相似文献   

7.
王晓庆 《江苏预防医学》2000,11(1):83-83,79
李斯特氏菌属 (Listeria)有 8个菌种 ,即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伊凡若夫李斯特氏菌 (Listeriaivanovii)、无害李斯氏菌 (Listeriainnocua)、韦尔西梅氏李斯特氏菌 (Listeriawelshimeri)、西李杰氏李斯特氏菌 (Listeriaseeliger i)、脱硝化李斯特氏菌 (Listeriadenitrificans)、灰色李斯特氏菌(Listeriagrayi)、缪雷氏李斯特氏菌 (Listeriamurrayi) [1] 。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和食品病原菌,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死亡率高达30%~70%〔1〕。由该菌污染食品,引起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FoodborneListeriosis),在国际上已引起广泛关注〔2〕。WHO和...  相似文献   

9.
过度锰接触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损伤,出现类似巴金森氏综合征的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必须坚持“三级预防”原则,着重控制作业环境中锰浓度和及早发现中、低浓度接触所致“亚临床”期受罹者,采取措施,防止发展至不可  相似文献   

10.
克-雅氏病(人海绵状脑病)──瑞士一次回顾性调查结果徐兆炜译瑞士:1991~1995年期间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共收到克一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报告病例数为43例。在此期间CJD的发病率较稳定,平均为每百万人口...  相似文献   

11.
震颤麻痹也称巴金森病,是一种以四肢震颤、肌肉强直及运动减少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癔病、多发性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均可引起震颤麻痹,但多数病人发病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又称巴金森综合症。  相似文献   

12.
Wilson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lson氏病(WD)和非印第安儿童期肝硬化(特发性铜中毒,或简称ICT)的致病因素是铜在肝脏内的过量蓄积。第13号染色体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的一对等位基因是引起Wilson氏病的铜蓄积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减少饮食铜摄入并不能阻止Wilson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莱姆病(Lymedisease,LymeBorreliosis)是一种由蜱(主要是硬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1975年,Steere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调查青少年关节炎时,发现当...  相似文献   

14.
1996-1997年我们对我省的七类食品共300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用GB4789.30-94的方法并分离出李斯特氏菌6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两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 O(Listeriolysin O, Hly)和内化素基因  相似文献   

15.
类志贺氏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oides)属于弧菌科。由于该菌与宋内氏痢疾杆菌Ⅰ型有共同抗原,与气单胞菌关系邻近而命名。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可引起人类腹泻〔1〕、食物中毒〔2〕等疾病,国内外均有从腹泻患者分离出该菌的报道。本文对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重视对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防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胡燕妮淋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conjunctiritis)是由奈瑟(Neisser)氏淋病双球菌感染的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眼病,以眼睑、结膜重度水肿、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为特点,如处理...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 2 0世纪 40年代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由于其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 ,病死率高达 30 %~ 70 % ,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食品 ,引起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 (Food borneListeriosis) [1] ,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并开展相应的研究 ,现将李斯特氏菌在食品等环境中的分布、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对环境的抵抗力、检验方法和李斯特氏菌病预防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18.
与《ICD-9分类编码难题探讨》一文作者商榷疑难编码解决方法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郑扬《中国卫生统计》1995年第12卷第5期刊登的《ICD-9分类编码难题》一文中,论文作者就累特尔一赛维氏病(Letterer-Siwe’sdisease)、韩一薛...  相似文献   

19.
人咽部抑制脑膜炎奈瑟氏菌正常菌群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咽部抑制脑膜炎奈瑟氏菌正常菌群的分离与鉴定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沈阳110005)赵卓,孙丽华,解学奎,赵汉良沈阳市和平区卫生防疫站高峰近年研究已证明。人咽部存在一组抑制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正常菌群,主要有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anguis)...  相似文献   

20.
电焊工所接触的主要职业危害因子是锰。引起慢性锰中毒病例临床报道甚多,主要的临床症状初期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续发展可出现锥体外系损害的体征,表现为典型的巴金森氏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本组病例经过临床观察发现,电焊工慢性锰中毒除表现上述症状体征外,还伴有多器官的异常改变。现将40例电焊工慢性锰中毒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