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齐①通脐(qí)。《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杜预注:“若噬腹齐,喻不可及。”〔例〕《素问·腹中论》:“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素问·奇病论》:“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②通剂(jì)。调剂;药剂。《韩非子·定法》:“医者齐药也”。《礼记·少仪》:“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郑玄注:“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例〕《素问·汤液醪醴论》:“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玉版要论》:“其见深者,必齐主治”。反通返(fǎn)。回,归。《国策·卫策》:“智伯果起  相似文献   

2.
<正> 任通妊(rèn).怀孕,妊娠.《汉书·叙传上》:“刘媪任高祖.”〔例〕《诸病源候论·妊娠候》:“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任子也.”辟通避(bì).躲;回避.《荀子·荣辱》:“不辟死伤,不畏众强.”〔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水郁之发,阳气乃辟.”《灵枢·口问》:“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通僻(pì).不正;邪.《论语·先进》:师也辟”.《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例〕《素问·阴阳别论篇》:“肾之脾,谓之辟阴.”通襞(bì).裙褶,引申为重复.〔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诸病源候论·胞转候》:“气迫于胞,使胞屈辟不得充张.”通躄(bì).瘸腿《荀子·正论》:“不能以辟马毁舆致  相似文献   

3.
“泾溲不利”出自《素问·厥论篇》及《素问·调经论》。《厥论篇》曰:“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瘦不利……”《调经论》云:“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调经论》王冰注:“泾,大便。溲,小便也。”《素问识》则云:“泾溲即是小便。溲者,二便之通称,  相似文献   

4.
<正> 方通放(fàng).放发.《周礼·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郑玄注:“方相犹言放想.”《庄子·天地》释文:“方亦作放.〔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揣通团(tuán).积聚貌.马融《长笛赋》:“冬雪揣封乎其枝.”〔例〕《针灸甲乙经·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故阴阳合揣而精明也.”定通正(zhèng).正在,正当;端正正.《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史记·五帝本纪》作“以闰月正四时.”〔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倞通劲(jìng).强,有力.《说文解字》:“惊,强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倞,假借为“勍”.按“勍”  相似文献   

5.
<正> 接(通捷(jié)。速;敏捷。《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杨倞注:“接读为捷”。〔例〕《太素·知官能》:“接疾辞者,可使传论而语馀人”。(《灵枢·官能》作“捷”。)兑通锐(ruì)。锐利;尖锐。《荀子·议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则溃。《史记·天官书》:“下大,上兑”。〔例〕《难经·十五难》:“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秋伤于湿”之论所遗留的千年之谜 ,至今仍为人们冥冥探索〔1〕。笔者纵览经书 ,浅探谜宫 ,与同道研究探讨之。1 “秋伤于湿”乃《内经》所留疑问“秋伤于湿” ,语出《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春伤于风 ,邪气留连 ,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 ,秋为疒亥疟 ;秋伤于湿 ,上逆而咳 ,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故曰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 ,秋必疒亥疟 ;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3〕这两段经文均言“秋伤于湿” ,且病机十九条中又缺少…  相似文献   

7.
<正> “食气”一词原出自《黄帝内经》一书,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如“精食气”,“壮火食气”,《素问·经脉别论》亦有“食气入胃”之说。对于“食气”一词的解释,在古代医籍中有几种说法:如《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言:“精承化养则食气,精若化生则不食气”又言:“气生壮火,故云壮火食气”。明·马元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言:“食气者,谷气也”,又言:“惟壮火能食人之气,此壮火之所以能散吾人之气也”。张景岳在《类经》中言:“壮火散气,故云食气”。清·恽铁樵言:“壮火盛极将衰之候,故气衰而食气”。这是自唐代以后一些医家的注解。归纳起来,对于“食气”的解释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释为精能饲养气,也作  相似文献   

8.
一、“寒伤形,热伤气”“寒伤形,热伤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不少医家在注解此句时,多从字面解释,未脱出望文生义之窠臼。如张介宾说:“寒为阴,形亦属阴,寒则形消故伤形;热为阳,气亦属阳,热则气散故伤气。”真是寒邪只伤形,热邪但伤气吗?笔者以为不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又曰:“热胜则肿……寒胜则浮。”王冰注“寒伤形”说:“寒则卫气不利,故伤形”;张介宾注“寒胜则浮”时说:“寒胜者,阳气不行,为胀满浮虚之病。”这已明确地指出寒邪是可以伤气的。再从“寒为阴邪,易伤阳  相似文献   

9.
<正> 研究《内经》,无论释词、断句,还是质疑、析篇,都得充分利用旧注。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王冰注道:“蕃,茂也;秀,华也,美也。”故知“蕃秀”乃繁荣秀丽之意。又如: 《素问·平人气象论》:“春夏而脉瘦。”“脉瘦”何解?王冰注曰:“脉瘦,谓沉细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帝曰:五脏应  相似文献   

10.
<正> 瞑通眠(mián),睡眠.《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郭象注:“坐则据梧而睡.”〔例〕《灵枢·营卫生会》:“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针灸甲乙经·营卫三焦》:“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得瞑.”遵循通逡巡(qūn、xún).《庄子·至乐》“蹲循勿争”句,郭庆藩注:“蹲循即逡巡.”(“蹲循”与“遵循”通)〔例〕《黄帝内经太素·气穴》:“黄帝捧手遵循而却曰……”杨上善注:“遵循,音逡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果通裹(guǒ)包裹.《尔雅·释鱼》:“前弇诸果.”《释文》:果,文作裹.”〔例〕《灵枢·寿天刚柔》: “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针灸甲乙经》卷六第十一正作”裹.)《灵枢·师传》:“目下果大,其胆乃  相似文献   

11.
《素问》中“按”一词凡见三次。《素问·金匮真言论》 :“故冬不按 ,春不鼽衄。”《素问·异法方宜论》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 ,故导引按者 ,亦从中央出也。”……王冰对“按”词注曰 :“按 ,谓按摩。 ,谓如矫捷之举动手足 ,是所谓导引也。”“导引 ,谓摇筋骨 ,动支节。按 ,谓抑按皮肉。 ,谓捷举手足。”之后历代医家多从王冰注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汉语大词典》等书 ,对按词的解释也宗王冰之说 ,即言按是按摩肌肉和活动筋骨的保健治疗方法。我认为“”字应当作“踩”解 ,指利用脚部动作在患者身…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内经》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黄老思想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其民曰朴。”“朴”是道家术语,可见于《老子》五十七章:“故圣人云……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老思想。不仅如此,《内经》有些句子,甚至是直接摘自《老子·道德经》。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美其食,安  相似文献   

13.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中唐·王冰注解《内经》认为“足生大丁”即“丁生于足”。后世不少医家对此注提出异议,认为冰之所注有望文生训之嫌。清·张琦《素问释义》说“冰之注得不偿失……曲为解说,牵合附会,强以相通”。胡澍以为“足,当作是字之误也。是犹则也”。吴崑著《内经吴注》亦认为“膏粱之人,内多滞热,故其病变,能生大  相似文献   

14.
对肝与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祖国医学对眼与脏腑的关系,曾有过不少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眼与脏腑生理病理的密切关联。其中对眼与肝的关系尤为重视,《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肝开窍于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肝主目”。  相似文献   

15.
<正> 傅通敷(fū).涂;敷布.《荀子·成相》:“禹傅土,平天下”.《后汉书·华佗传》:“傅以神膏”.〔例〕《诸病源候论·伤寒登豆疮后灭瘢候》:“所以宜用消毒灭瘢之药以傅之.”《诸病源候论·牙齿痛候》:“此则针灸不瘥,傅药虫死,乃痛止.”倍通背(beì).违反;违背.《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墨子·非儒》:“倍本弃事而安怠傲”.〔例〕《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病人有强弱相倍也.”受通授(shòu).授予;给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宋书·垣护之传》:“岂是朝廷受任之旨?”〔例〕《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皆疼痛.”长通常(cháng).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茅檐长扫净无苔.”〔例〕《医林改错》:“随胎衣而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关于五味之功能,归属脏腑及治疗宜忌等论述甚丰。散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脏象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等篇章。由于言简意奥,每致阅者困惑。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与人体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子午流注的由来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对人与自然关系极为重视。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又说:“阴阳四时  相似文献   

18.
<正> 〔六合〕语出《内经》,其义有二:一、指方位。东南西北四方及上下叫做六合。《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二、指十二经脉之会合。十二经脉之中,太阳、阳明为一合;少阴、太阳为二合;厥阴、少阳为三合,手足之脉各三合,是为六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  相似文献   

19.
《素问·病能论》说:“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此“下气疾也”历代注本均无明确之注释,惟日·丹波元简云“气疾”为:“凡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之证,宜概称气疾焉。4版教材《内经选读》和5版教材《内经讲义》之十三方解亦均以此转释之。从丹波元简之“宜概称气疾焉”一句可见,丹波元简把“下气疾也”之“气疾”理解为“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一类疾病之病名。然从前述《素问·病能论》之原文“病曰阳厥”一句可以看出,《素问》已经把“怒狂”一类的疾病命名为“阳厥”。所以,从《素问》本旨而言,“下气疾也”之“气疾”非指“怒狂”一类  相似文献   

20.
5.8 高原胸痹 :名见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系根据其病变特征为胸痹 ,病发于高原地区而定。5 .9 心厥 :《内经》虽无直称心厥的病名 ,但《素问·厥论》谓 :“手心主少阴厥逆 ,心痛引喉 ,身热 ,死不可治。”可知实为心厥之义。5 .10 支饮 :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 ,谓之支饮。”5 .11 风眩 :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之十》:“风眩善呕 ,烦满 ,前庭主之。……风眩目眩 ,颅上痛 ,后顶主之。”《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引《养生方·导引法》曰 :“以两手抱右膝 ,著膺 ,除风眩。”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