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否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有关,意见仍不统一。疼痛是否和反流性食管炎有关,看法亦不一致。对该综合征的诊断,亦无可靠方法。作者等应用食管测压术、食管内酸滴注和食管内pH测定,对55例胃食管反流综合征进行研究,除探讨发病机制外,还同时比较三者的诊断价值。55例均经食管镜检查,其中19例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测压时,一方面测定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同时记录食管中部肌肉收缩,观察有无运动功能障碍。应用pH1.5的稀盐酸在食管下端括约肌上10cm处滴注,每分钟10ml,共80分钟。测定食管pH前,先在胃内灌注800ml稀盐酸,观察在10次吞咽动作时间内pH值的下降度。如pH不下降,则作激发试验如咳嗽、深呼气、腹部加压等,然后再作pH测定。研究结果,发现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低于正常者仅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比较pH监测正常与异常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35例和健康体检者10例,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依据动态pH监测Demeester评分将NERD患者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食管动力的差异。结果 pH监测异常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LES压力(LESP)显著降低(P<0.05),pH监测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H监测正常组和异常组均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表现为食管远端收缩波波幅及远端收缩积分降低和有效蠕动比例减少,pH监测异常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 pH监测不同NERD患者间存在食管动力特征差异,pH监测异常NERD组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端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食管病指无病理性胃食管返流,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异常或食管结构,代谢异常情况下,出现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等慢性食管症状。本病的诊断以症状为基础,采用排除法,首先要排除局部机械性障碍,如食管肿瘤、食管蹼、Schatzki环、食管狭窄,基次要排除病理除性返流和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异常。病理性返流指24小时食管pH监测酸暴露时间[pH<4总时间(%)、立位、卧位pH<4总时间(%)、pH<4返流次数、返流持续≥5分钟次数、最长返流时间]异常、或已产生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溃疡。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研究表明,因胸痛住冠心病病房的患者中,50%以上经心脏病的常规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均无明显异常表现。心脏病样胸痛患者中,50%以上发现有食管疾病。如这些患者还有胃灼热、吞咽困难或吞咽痛等,则更应考虑胸痛系食管疾病引起的。引起心脏病样胸痛最常见的食管疾病是食管运动异常和胃食管返流。心脏病样胸痛患者即使有食管症状也不能肯定他们的因果关系,而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特殊的食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食管运动功能失调可导致胸痛,易与心绞痛混淆。作者在1979~1982年间对202例症状严重的食管疾病患者进行食管测压、食管下端pH测定及上消化道常规检查。目的在于研讨异常运动特殊类型的发病率及其临床意义,并了解胃食管返流与食管运动功能失调并存时的手术疗效以及手术对严重食管运动功能失调的可能不利影响。病例与方法:全组202例,症状为胸痛、腹痛或吞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与24小时pH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压和pH结果,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及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结果: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H的百分比和腹段下食管括约肌(LES)的长度、LES静息压及远端食管的蠕动压明显相关。依据测压及pH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结果提示食管蠕动压不仅与pH<4的百分化相关,也与酸反流大于5分钟的时间、最长反流时间有关(P<001)。结论:腹段LES的长度及食管下段的蠕动收缩是重要的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减弱食管体部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食管动力障碍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食管动力特征。方法:选取161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纳入内镜检查未见Barrett食管和食管黏膜破损、症状指数≥50%的NERD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分为异常酸反流组和食管酸高敏组,比较反流组(28例)、高敏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的食管测压结果。结果:反流组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LES压力显著降低(P〈0.05),高敏组与对照组间则无明显差异。反流组和高敏组食管体部动力障碍均以食管远段为主,表现为收缩波幅降低、蠕动波传导速度减慢和非传导性收缩波比例增加,反流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不同类型NERD的食管动力特征存在差异。异常酸反流亚型NERD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段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1概述 1.1西医认识功能性烧心足指在无病理性胃食管返流或病理基础的食管运动或结构异常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烧灼感。功能性烧心病人在症状发作时可伴酸返流,但24h食管pH值监测食管酸暴露时间正常,功能性烧心可伴嗳气、反胃、腹胀、上腹不适及早饱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胃和 (或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幽门反流入胃内称为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 ,如进一步反流入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 ,若反流量大、频率高、持续时间长 ,则可能引起病理性损害。现就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以下综述。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若发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则首先要有十二指肠胃反流 ,许多结构或功能紊乱均可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 ,如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胆…  相似文献   

10.
一些作者认为肺功能异常与胃食管返流(GER)之间有关联。这一观点经对返流者作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哮喘持续状态得以减轻甚至消失的报告而得到支持。为确定哮喘患者的GER发生率和检出其特征,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哮喘者出现GER的机制有两种不同的假设:(a)微量胃内容物吸入肺部而引起粘膜渗出性反应;(b)GER激活食管至肺的迷走神经反射弧导致支气管收缩。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D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液压毛细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36例F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55.5%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多发重复收缩波、逆行收缩波、非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及自发性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7例存在两种或以上异常波,8例同时伴有食管下段低幅蠕动。本组食管体运动异常检出共86%。结论:FD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运动不协凋,其次为食管下段运动减弱。  相似文献   

12.
<正> 修复食管闭锁能恢复食管胃通道,但不能保证正常的食管功能。最近对22例术后6—32年(平均15年)的病人,进行了随诊,除个人会谈,还做了食管测压及胃酸返流检查。过去钡餐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者12例,胃食管返流2例,食管运动功能异常者11例,及裂孔癌1例。10例对固体食物有间歇性吞咽困难。7例有典型的胃食管返流。食管功能检查,包括压力测定及食管内PH值记录,显示21例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异常,13例有中等至重度胃食管返流,2例需重建胃食管连接处以控制重度返流性食管炎。这些病人胃食管返流发生率是意想不到的高,加上食管运动异常,使正常的酸清除力受到影响,因此病人易发生返流性食管炎。在食管闭锁修补病人中必须长期观察,估计胃食管返流情况及其并发症。在了解食管生理上用食管内测压及记录PH值估计食管功能较吞钡检查敏感得多。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35例(男34,女1,平均年龄67岁)有食管功能障碍症状而X线检查有自发、反复的非推进性食管收缩的患者作食管内镜及活检、食管内24小时持续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X线检查,19例有轻度的非推进性收缩,即第三期收缩,6例为中度,呈“螺旋状食管”,而10例为严重,呈串珠状食管;14例有滑动性膈疝,全都有胃食管返流。据食管pH监测,膈疝的存在与胃食管返流无显著相关性。不过,X线检查示有返流的14例患者中,10例(71%)在持续pH监测时发现有胃食管返流。放射检查示,无一例患者呈现由食管炎或  相似文献   

14.
短链脂肪酸(SCFAs)是有机阴离子,由结肠内的碳水化合物经厌氧菌发酵所形成,因此是结肠特有的内容物,而回肠缺少SCFAs。若回肠内存有高浓度的SCFAs,说明伴有结回肠返流。作者前曾提出,从结肠返流的SCFAs 刺激回肠的化学感受器,从而引起回肠前推运动。SCFAs 可能是结回肠返流的化学信号,其在回肠内的作用方式与食管内的HCl 相似。SCFAs 能引起狗回肠的延续性传播性收缩(PPCs)或稀疏集束收缩(DCCs)或两者兼之。  相似文献   

15.
对糖尿病患者的食管进行测压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其食管运动异常,其主要变化有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波幅减低、自发性收缩或第三收缩和多峰收缩增加,以上变化与植物神经病有关。本文阐述了其发生机理的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16.
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NEMD)常见的临床类型,各类型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对食管测压检出的52例NEMD患者分别进行胃镜、食管内24h动态pH和胆汁监测,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试验。结果NEMD主要类型有非传导性收缩43例、低幅性收缩39例、LES不松弛或松弛不全致LES残余压增高31例,多峰收缩9例。食管内24h动态pH和胆汁监测证实17例(32.7%)伴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伴有反流者多为不伴LES松弛功能障碍者,而LES松弛障碍者反流不明显,耐信治疗试验进一步证实了pH和胆汁监测的结果。结论NEMD部分与GERD相关,但更多可能为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老年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较常见。许多保护机制如食管一级蠕动、食管碳酸氢盐的分泌以及唾液的分泌均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因此老年人更易患较严重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方法 228例病人因灼热症状作过内镜及基础排酸量检查诊断为胃食管返流病。其中98例仅有胃灼热,87例有糜烂性食管炎,43例有Barrett食管。治疗前测基础酸分泌量,然后予雷尼替丁150mg,q 12h口服8~12周。嘱每月随访,若症状消失,3~9月内复查内镜。期  相似文献   

18.
食管运动异常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及有关运动失调疾病引起的功能性咽下困难的病员存在着非推进性或同步收缩,本实验设计目的在于研究吞咽引起的或缺乏共同腔自发的同步收缩发病机理。 材料与方法:20例非心源性胸痛,食管运动正常、激发试验阴性的病人为对照。50名功能性咽下困难病员按主要的测压异常分为3组:A组26例,所有吞咽引起的收缩在食管远侧10cm(平滑肌段)都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的食管测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标准食管测压术对随机选择的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食管测压研究,并与12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发现多数无食管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异常,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下降,食管体部下段收缩波幅降低;第三收缩,节段性收缩增加,双峰及多峰收缩增多,这些异常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心脏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病变等无关,食管测压术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可用于早期检测糖尿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资料表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者中75%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1],胃食管反流是引起该并发症的重要诱因之一。我们通过对2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食管反流情况,试图对临床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