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肥市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规律 ,为控制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4~ 2 0 0 3年合肥市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合肥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15起。其中化学性事故 14起 ,占 93.3% ;事多发生在 5~ 9月 ,有 11起 ,占 73.3% ;罹患人员年龄以2 0~ 4 5岁为主 ;事故多发生在下午 ,有 10起 ,占 6 6 .7% ;在工作中 (11起 )和设备检修 (3起 )时发生 12起 ,占93.3% ,其中 5起发生在狭窄工作场所 ;事故原因主要为管理不到位、环境无急救设施、设备出现故障等。结论 控制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 ,必须加强职工安全卫生培训和职业过程的卫生管理 ,按照事故发生特点 ,严格执行操作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区化工企业众多,《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发生了数起一般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虹口区1994~2003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全面了解虹口区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虹口区1994~2003年职业病发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5号《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已于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 ,现予发布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部长张文康2002年3月28日  相似文献   

5.
6.
浙江省1994~2003年淋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是全国性病高发省份之一[1],1994~2003年累计报告性病641096例,其中淋病245096例,占性病报告总数的38.23%.了解淋病在浙江省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湖北省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湖北省经济建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摸清乡镇工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分布及发展趋势,对部分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重点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为了了解和掌握淋病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特点,找出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泰安市1994~2003年报告的4456例淋病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规范是《职业病防治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急、来势猛、危害大 ,所以需要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 ,减轻因事故造成的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提供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依据。本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配套规章[1] 之规定 ,对事故发生后 ,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违法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分析归纳 ,简述如下 ,以便与同道交流。1 事故发生后各单位的职责1.1 用人单位 ①报告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对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厂作业场所主要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工频超高压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副司炉岗位矽尘TWA为1.36mg/m^3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岗位职业病有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厂副司炉岗位需要治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4—2008年的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原因与规律,为探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职业分布、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数分别为:5、5、4、7、11起,共计32起,平均6.40起/a;共造成163人中毒,死亡16人(9.82%),其中单起事故中毒人数最多为57人,最多死亡人数为2人;致死事故共12起(37.50%),平均每起死亡1.33人;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甲烷等。中毒事故以公用事业、建筑、化工等行业居多,由窒息性气体引发的职业中毒与发生在密闭空间中的中毒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是引起朝阳区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密闭空间是朝阳区职业危害监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贵州省共发生1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造成230人中毒,其中15人死亡,对劳动者及其家庭、用人单位、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通过对这19起事故的分析,提出管理、监督和事故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以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市发生2起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导致14人中毒,6人死亡,2起事故均构成较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4.
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探讨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职业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全国报告的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全国共报告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06起,中毒患者4657例,总的中毒率为54.8%,总的中毒死亡率为16.5%,平均中毒年龄(31.9±9.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3.7±10.3)岁;男性多于女性。(2)直接导致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超过112种,主要以硫化氢、一氧化碳、苯及其同系物、金属和类金属、二氧化碳为主,不同行业职业中毒的化学物有所不同。(3)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以化学、制造、水处理、开采、建筑等行业多发,清洗、检修、生产、采矿、挖掘等岗位的危险性为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8月份。结论(1)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重点毒物和主要岗位有明显的集中趋势;(3)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4)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1996年至2005年10年间《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上所刊登的有关急、慢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文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将常州地区近年来发生的职业性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的三起案例报道分析如下:1案例介绍1.1案例一1.1.1事故经过1997年4月某日,我市某乡镇企业肌醇车间,早上6时30分,工人向投料池投料(植酸钙加水)、搅拌,通过管道抽入反应釜加热。10 时 55分操作工李某到投料池底部清理残渣,班长王某在上配合,李某下到池底迅即昏倒,王某下去营救,也昏倒在池底。锅炉工张某路过发现,立即下去,也即刻昏倒。车间发现后,即用鼓风机向池底送风,并组织营救,三位工人被救上后即送医院,其中2人于途中死亡(李某、王某),张某经…  相似文献   

17.
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我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年间全国报告的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发生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92起,年均6.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4.5例,中毒死亡0.8人;单起事故最多中毒116例,最多中毒死亡7人。氯气的中毒起数、中毒病例数和中毒死亡例数均居前列;(2)中毒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7、8月份,化学工业的生产、检修和清洗岗位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多发。结论(1)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刺激性气体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毒物、行业和岗位分布集中趋势明显,要对重点毒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进行预防控制。(3)做好刺激性气体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机溶剂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收集到的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报告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8起,中毒393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1.2%,总中毒死亡率为12.2%;平均中毒年龄(30.9±8.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0.6±12.0)岁。(2)直接导致中毒的有机溶剂有11种,以苯及其同系物为主。(3)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以制造业、化学工业、建筑、运输与仓储、服务业与商业等行业多发,喷漆和清洗岗位的危险性较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7月份。(4)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缺乏安全教育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等。结论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避免劳动者皮肤直接接触有机溶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质。  相似文献   

19.
1989至2003年全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职业性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989至2003年的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全国共报告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中毒事故273起,中毒患者1638例,死亡600人,分别占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总中毒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中毒死亡人数的53.95%、35.17%和78.64%,平均中毒年龄(33.8±9.7)岁,中毒死亡年龄(36.6±10.0)岁。(2)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时间主要分布在每年的4~9月;中毒物质主要集中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开采、水处理、造纸和食品酿造等工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清洗、检修、生产、采矿和挖掘等岗位;中毒场所主要集中在密闭空间、地下室和矿井;中毒和死亡者多为男性。结论(1)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危害更为严重。(2)应抓好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物的控制;规范挖掘、清洗、疏通、检修和采矿等岗位的作业;重视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职业中毒是我国已公布的9类职业病中种数最多的一类,随着小化工行业向乡镇企业转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了吸取教训,更好地做好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工作,特对我县近几年来发生的5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