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实验小鼠基因型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系.以保证根据小鼠基因型选择适于进行免疫应答检测的实验小鼠,保证进行疫苗免疫应答检测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 应用小鼠NIH1、2、3个种群和BALB/c、DBA/1共3种不同品系和同一品系不同种群的小鼠各40只,乙肝疫苗稀释4个不同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注射动物10只.酶标法检测乙肝疫苗免疫效力,测定乙肝疫苗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再通过微量细胞毒法和PCR方法 检测小鼠的H-2单倍型,计算不同品系小鼠H-2q的百分比,得出乙肝疫苗与不同动物种群的相关性.结果 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经BALB/c鼠检测疫苗的ED50值为2.5μg/ml;经1号种群NIH鼠检测疫苗的ED50值为2.0μg/ml;经2号种群NIH鼠检测疫苗的EDM50值为1.3μg/ml;经3号种群NIH鼠检测疫苗的ED50值为2.3μg/ml;经上海某公司DBA/1鼠检测疫苗的ED50值为0.8μg/ml,对乙肝疫苗的效力反应最强.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的规定,疫苗的ED50值为≤1.5μg/ml.所以得出的结果 是2号种群NIH鼠和DBA/1鼠检测疫苗是合格的.基因检测结果 DBA/1为H-2q近交系小鼠,2号种群NIH鼠含有H-2q型基因的百分比是96%,3号种群NIH鼠含有H-2q型基因的百分比是30%,而1号种群NIH小鼠含有H-2q型基因百分比为56%,因此DBA/1小鼠和2号种群NIH鼠对乙肝疫苗均产生高应答效应,且远远高于免疫基因型为H-2d的BALB/c小鼠.结论 在进行乙肝疫苗效力鉴定时选择含有q型基因较多的NIH小鼠作为检测动物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年代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研制成功 ,以后随着对目的基因选择、抗原表达系统、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其质量问题产生了不同见解。不同乙肝疫苗抗原来源于不同的表达系统 ,糖基化程度和生产工艺有所不同 ,由此引起保护率、抗体水平和免疫持久性的差异如何 ?以及以何种方法评价方能较科学地反映疫苗质量 ,均为乙肝预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对确定我国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的方向 ,即选择、推广何种类型的乙肝疫苗十分重要 ,为制定疫苗更新换代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对疫苗免疫效果考核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者加大剂量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对近3年已完成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至少一年、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按常规程序(0、1、6个月)予肌肉注射。A组40例: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安在时),每次剂量40μg;B组40例:安在时,每次剂量20μg;C组40例: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每次剂量20μg。在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2、7个月(T1、T2、T7)采血检测抗-HBs。结果T1时,进口40μg组、进口20μg组和国产20μg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45.0%(18/40)、37.5%(15/40)和30.0%(12/40),3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T2和T7时,3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67.5%(27/40)、47.5%(19/40)、40.0%(16/40)和77.5%(31/40)、55.0%(22/40)、50.0%(20/40),进口40μg组应答率高于其余两组(χ^2为4.014~6.545之间,P均〈0.05)。T2和T7时,进口40μg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7)。各组患者复种后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抗-HBs应答率随疫苗剂量增加而提高。进口40μg组加强2针即可,加强3针未能较加强2针明显提高抗-HBs应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HbsAg、HbeAg单阳性及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试验组孕妇自怀孕28w起每4w注射HBIG 200IU,新生儿出生8h内、15天各注射HBIG 200IU,同时按0、1、6月顺序接种乙肝疫苗(每次剂量5μg)。对照组新生儿仅按0、1、6月顺序接种乙肝疫苗。观察两组中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病毒携带者中,HbeAg阴性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HBV感染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阳性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HBV感染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产前和产后感染,并降低宫内感染率,对新生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曾报道对乙型肝炎疫苗(下简称乙肝疫苗)初免3年抗-HBs呈低水平(S/N≤5)和转阴的儿童,加强注射1剂10μg或30μg乙肝疫苗,取得快而好的回忆反应,本文报道加强免疫2年后受检查者抗-HBs水平及保护力的观察结果。 材料和方法 观察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均见前报,新生儿(3岁)组随机分成二组,分别加强接种1剂10μg或30μg乙肝疫苗,儿童(4~8岁)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园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进一步搞好乙肝防治工作,2000年3月对接种乙肝疫苗的376例儿童检测了抗-HBs水平,报道如下. 1 对象选择广钢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出生时已严格按0、1、6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76名.所有受试者取静脉血 3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有限公司出品.操作过程及结果判定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376中抗-HBs阳性者 295人(78.5%).小班阳性最高为104例(83.9)%.中班阳性100例(82.6%).大班阳性91例(69.5%). 3 讨论乙型肝炎疫苗广泛用于我国婴幼儿等易感人群.众所周知,乙型肝炎难以治愈,而且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从上结果看,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随着全程免疫接种后的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初免后60个月,抗-HBs低滴度构成较高,是加强免疫的最好时间[1].所以在初免后4~5年应再加强免疫.建议入托新生常规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对HbsAg阴性,而抗-HBs阳性的婴幼儿不接种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者不准入托.而HbsAg和抗-HBs阴性者作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这样做既防止了乙肝在幼儿园内的交叉感染,又使婴幼儿体内形成足够的抗体,防止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感染率较高,近年来随着预防免疫工作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接受了乙肝疫苗免疫注射接受注射后四周即可产生抗-HBs,从而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为了探讨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情况,我们对部分注射乙肝疫苗人员进行调查,并检测他们体内的抗-HB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9年起在我国贫困地区,且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的广西隆安县推行乙肝疫羁纳入现行的计划免疫(EPI),对新生儿进行普种。于1994年以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6岁免疫儿童,调查乙肝疫苗纳入EPI后6年的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纳入EPI后,乙肝疫苗接经由81.8%提高到92.0%(P〈0.0001);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的(抗-HBs)一率在免疫后1-6年为86.5-64.8%,1-6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园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 ,进一步搞好乙肝防治工作 ,2 0 0 0年 3月对接种乙肝疫苗的 376例儿童检测了抗 -HBs水平 ,报道如下 .1 对象 选择广钢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出生时已严格按 0、1、6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 376名 .所有受试者取静脉血 3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有限公司出品 .操作过程及结果判定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376中抗 -HBs阳性者 2 95人 ( 78.5% ) .小班阳性最高为 10 4例 ( 83.9) % .中班阳性 10 0例( 82 .6% ) .大班阳性 91例 ( 69.…  相似文献   

10.
我站自1992年应用SPRIA法对全市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婴幼儿免疫应答状况进行监测,本文汇集有关资料,以期反映合肥市婴幼儿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研究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学生的免疫效果。方法同时对365名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进行免疫监测。随机分为两组,A组:183人,接种剂量10-5-5(μg),B组:182人,接种剂量5-5-5(μg),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测定。结果1.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免疫效果良好,抗-HBs阳性率达97%以上;2.对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免疫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HBV易感者和感染者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均好。在青少年中普种乙肝疫苗可不筛查HBV-M。  相似文献   

12.
宋玉国  熊英  宋宇  毕胜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2):1059-1061,1065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特征,分析乙肝疫苗有应答者和无应答者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多引物PCR技术扩增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CD4+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家族的CDR3区基因片段,对PCR产物分别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两种方法检测。结果:8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中有58例产生抗体,有22例未产生抗体。TCR Vβ基因单克隆改变主要集中在Vβ2、Vβ8、Vβ9、Vβ11和Vβ17五个家族上,乙肝疫苗无应答组这五个Vβ基因单克隆改变频率明显低于乙肝疫苗有应答组(P<0.01或P<0.05)。结论:CD4+T细胞TCR Vβ基因克隆化改变是影响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adr亚型血源乙肝疫苗,以20μg,10μg和5μg三种不同剂量,对ayw地区聚居的维吾尔族人群分别进行0,1、2个月3针接种的调查结果。以其临近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是以农村为重点的乙型肝炎 (乙肝 )高发区 ,表面抗原携带者达 1 2亿。 2 0 0 0万人为慢性肝炎患者 ,受感染者达我国总人口的 5 0 %~ 6 0 % ,因此 ,研制、开发和大量推广高质量乙肝疫苗是我国乙肝预防工作的重点。为了控制乙肝流行 ,国家从“六五”开始 ,就把病毒性肝炎列为重大国家科研规划之中。 1985年我国研制成功血源乙肝疫苗 ;1992年研制出基因工程CHO疫苗 ;1994年引进美国Merck公司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开始试生产。在我国乙肝基因疫苗开发、引进和大量生产、应用上均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如国产CHO疫苗和引进酵母疫…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上海市南市区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EPI)管理后的执行情况。结果显示该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EPI管理后其全程接种率从1986年的90%以下迅速上升到1988年的97%以上,并维持稳定,已有“四苗”覆盖率相当。上前乙肝疫苗各针的接处及时率均接近于“四苗”及时率,但是与第2针和第3针相经,第1会及时率的上升速度缓慢。1992-1994年调查南市区产院对孕妇的筛检率均在9  相似文献   

16.
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机体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0 μg/次,0、1、6月)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疫苗后的第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或低应答者再次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 μg,4周后筛选出无或低应答者99名及初次检测中或强应答者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HLA-DRB1*07,13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HLA-DRB107在无或低应答组中的表达频率为16.16%,显著高于中或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4.41%)(P<0.05);HLA-DRB1*13在无或低应答组和中或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1.01%和3.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与HLA-DRB1*07基因密切相关;而HLA-DRB1*13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免疫的作用.方法 将两年内完成1~2个标准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复查HBV标志物均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人,按标准免疫程序予10μg乙肝疫苗;B组:34人,先予rhGM-CSF 300μg皮下注射,次日始按A组方案予乙肝疫苗.接种首针后第1、2、8个月(T1、T2、T8)采血检测抗-HBs.结果 A、B组T8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9.39%和64.71%(P=0.038);A组三次抗体滴度检测结果 无显著性变化;B组升高明显,分别为(113.85±198.56)mIU/ml,(312.40±349.44)mIU/ml,(427.74±411.58)mIU/ml(P=0.001).A组和B组T8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rhGM-CSF联合乙肝疫苗复种对无(弱)应答者免疫效果优于单纯复种,GM-CSF具有提高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87年5月~1988年6月我们对长春市的两所小学共731名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筛选,对HBV标志物及GPT全部阴性的424名自愿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并进行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观察,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美国《感染性疾病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乙肝疫苗接种30年后并无必要进行加强剂量的接种。相关研究摘要如下:背景:儿童和成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疫苗的保护持续时间尚未确定。1981年,研究人员对美国15个阿拉斯加社区的1578名阿拉斯加当地成人和出生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儿童进行了3剂乙肝血源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20.
张国椿 《现代免疫学》1997,17(4):248-248
<正>目前乙肝疫苗接种重点是新生儿、血液制品使用者及与传染源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对一般人群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我们对乙肝疫苗接种者的免疫应答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接种对象 5项乙肝血清学指标全部阴性者有203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61人.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5岁.1.2 接种方法 分每人70μg和每人90μg两种剂量组.前者按30—30—10μg,后者按30—30—30μg分三次上臂三角肌注射.两组均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1.3 抗HBs抗体测定 疫苗第三针接种后三个月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作ELISA检测,以抗HBs阳性率反映抗体应答能力.2 结果2.1 乙肝疫苗接种者的免疫应答 如表1所示,203例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HBs者140例,总应答率达(69.0%).男性应答率(70.4%)与女性(65.5%)无明显差异(P>0.05).按不同年龄组分析,发现随年龄增长,应答能力逐渐减弱;年龄与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