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汶川地震救援人员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参与抗战救灾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以参与“5.12”汶川地震救援的43名海南第一批边防武警战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症状情况,并分析高度应急状态下的焦虑和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救援人员焦虑得分(标准分)为37.56±7.08,症状分级全部正常,无焦虑症状;抑郁得分(标准分)为43.33±12.97,症状分级有6人轻度抑郁,6人中度抑郁,阳性率为27.91%。而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间焦虑与抑郁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本次调查的救援人员无焦虑症状。但27.91%的人员有轻度或中度的抑郁症状,因此有必要对救援归来的人员进行适当心理检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徐州市心理援助热线来电的数据和内容分析,总结出徐州地区(市区及六县)及周边省市心理援助的特点和需求。方法:将徐州心理援助热线所接来电进行归纳分类,采用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热线来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情绪障碍、人际关系、学习问题。同时,关于恋爱、睡眠、健康与性问题也不在少数。结论:本次分析报告为了了解徐州地区群众心理援助的需求,并为国家心理干预系统的建设提供建议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增多,以及恐怖事件等的不断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汶川地震发生后,对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等亲历地震的人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成为当前心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内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院院长》2008,(12):24-27
大雨滂沱,余震不断,交通阻隔,山洪危伺…… 每个人都清楚,这是一次生命的炼狱之旅。但是,在奔赴灾区的路上。没有人瞬间犹疑。 在千千万万与死神抢夺生命的白衣身影中。有几个身影是如此深刻地铭记在我们的印象中: 一位脚穿白凉鞋的中年护士,连日不眠不休地穿梭于废墟瓦砾之中。只要寻到一点生的气息,便锲而不舍地催促救援人员进行搜救;  相似文献   

6.
汶川震后救援官兵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消防官兵震灾后应激反应,采用团体训练的心理干预模式,发现地震后消防求援人员的主要问题,为持续警觉性增高的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为主,按照应激症候群的严重程度,对其逐次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结果官兵应激反应症候群减少,负性情绪和警觉性显著减轻,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由此也发现消防部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救援武警官兵心理应激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地震救援武警官兵的心理应激特点.方法 地震后11 d,使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对已返回驻地轮休的官兵(救援返回组)和仍在一线救援的官兵(持续救援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救援返回组在PSET问卷的10个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持续救援组.救援返回组在身心疲惫、警觉性增高、灾难性场景浮现等得分较高,持续救援组则在警觉性增高、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等得分较高.②持续救援组PEST问卷总分≥70分的比例为6.16%,显著高于救援返回组(2.50%).结论 救援返回官兵的心理应激程度低于仍在一线救援的官兵,但救援返回的大多数官兵仍存在一些应激症状,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一个月后救援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抗震救灾1个月后部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重要相关事件对部队指战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应急救援开始后32~42 d对驻映秀镇成都军区某红军师炮兵团、济南军区某师炮兵团和四川武警部队三支主力部队指战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样17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救援部队人员SCL-90因子分值分别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确定差异显著性.结果:78份调查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救援部队官兵的SCL-90总分为130.25±33.07,阳性项目数为27.59±15.75,各因子分值在1.28~1.64之间;与中国正常人18~29岁常模相比,救援部队官兵躯体化症状因子偏高(P<0.05),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偏低(P<0.01);与中国军人男子组常模比较,救援部队官兵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均偏低(P<0.05);比较参与和没有参与遇难者遗体挖掘处理的官兵,发现参与组在睡眠和饮食因子有较低的评分(P<0.01),而阳性症状均分有较高的评分(P<0.01).结论: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在震后32~42 d的心理卫生状况基本正常,某些阳性症状与遇难者遗体处理等抗震救灾相关事件相关,对官兵抗震救灾事件相关心理问题的定期监测能有效发现和干预可能的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随即武警四川总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两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参与玉树地震救援的来自青海省44个卫生单位的911名医学救援队员进行全面问卷调查及部分访谈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总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男女比例为1∶0.4;外科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最多,其次为相关护理专业,内科专业位居第3位;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3.6%,以中级职称为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6~45岁,护理人员年龄则集中在23~32岁。结论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结构相对合理,但是也要深化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实现专业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医院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模拟展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救护流程及职责,为提高海战救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战伤的特点,每次100名官兵分别扮演不同的海战伤员。野战医疗所成员120人分成9组,包括指挥组、分类后送组、防疫洗消组、抗休克组、手术组、医疗2组、医疗保障组和后勤保障组。根据码头救护所的流程与各自的职责展开5次训练。分析海战时码头救护所救护特点和人员状况,将码头救护所的救治岗位进行合理分配,对各级救护人员工作流程及职责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次模拟训练展开保障能力不同,第1~3次分别为不及格、及格和良好,第4、5次均为优秀,第5次与其他次比较为最好(P〈O.01)。结论通过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救护流程及职责训练,可提高海上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码头救护所救护理论。  相似文献   

12.
心理弹性已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灾害救援护士在灾害救援中心理应激特点和心理弹性的内涵及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心理弹性内在、外在保护因素,并从保护因素方面构建心理弹性系统,提出灾害救援护士在“准备期”的预防性心理干预策略,以全面提升其心理弹性,有助于更好应对灾害应激环境、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抗震救灾官兵在不同救援阶段的心理应激变化规律,为今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搞好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收集资料,了解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部队开展心理疏导较成功的做法。结果抗震救灾初期官兵心理应激反应较严重,属于急性心理应激;抗震救灾后期官兵的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担忧心理、厌战心理、焦虑心理和失落心理。有效缓解官兵心理应激的措施包括:紧贴任务特点,排解官兵不良心理反应;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跟踪观察分析,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论抗震救灾过程中官兵心理应激状况有其特殊性,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应根据救援官兵实际心理变化情况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肖瑞春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90-791,794
目的:分析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方法:用谈话法和改良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各级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老年性耳聋助听后对助听器的认知状况。结果:126例老年性耳聋患者分为对耳聋漠视、焦虑、抑郁和有自闭倾向等4种心理表现。助听后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有认识偏差。表现为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和对助听器反感等。结论:充分了解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异常心理表现和对助听器的认识偏差,以便更好地进行老年性耳聋的早期干预和听力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在治疗各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或认知歪曲、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客观的心理评估,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应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也面临着许多伦理问题,如何在伦理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军人在执行危险任务时会经历急性应激反应并伴随短暂的功能受损,这不仅危害整个团队的安全,还容易导致战斗任务失败.然而,从事战斗应激控制的心理卫生分队距离战斗任务现场尚有距离,难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心理援助.为了填补这一空缺,以色列军队开发了只有5个步骤的干预(YaHaLOM),适用于普通士兵在战斗现场对伤员进行即时的心理救援.YaHaLOM是建立在6C模型的基础上,6C模型强调激发伤员的认知交流,以及将伤员无助被动的感觉转变为主动有效应对的感觉.YaHaLOM具备操作简单、明确和培训成本低等优势,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初步验证,对我军的战斗应激控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方法在全院各个科室挑选表现突出,技术全面的护理骨干34人,组成危重患者抢救小组,对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根据个人专长分为器官移植组、重症监护组和紧急抢救组。结果危重患者抢救小组能较好地配合医院完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配合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满足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需求。结论成立危重患者抢救小组,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了护理骨干的作用,使护理人员成为某一种疾病的护理专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从2010年1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手术所需的各个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并在患者术后采用术后护理。而护理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贯穿整个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记录患者的各种术后并发症和心理情绪的主观感受。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疼痛、尿管所致不适、引流管牵制、担心疾病的预后和对经济情况担忧等指标评分上,护理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采用SCL-90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58例中医临床实习医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医实习医师的SCL-90各因子均分(除恐怖外)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女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实习医师。958例中医实习医师中有324例可能有心理问题,占33.82%。结论中医实习医师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树救援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等因素对救援医务人员心理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维持救援人员近期的乃至远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16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和PCL-C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以1~5级评分,分数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结果调查的玉树救援医务人员与常模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是否接受过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的两组救援人员SCL-90比较结果显示,敌对因子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均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救援本身对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有78人(68.42%)认为是积极的,8人(7.02%)认为是消极的,28人(24.56%)认为没有影响。PCL-C的3个症状群中,创伤再体验的平均分最高(1.184分),其次是麻木和回避得分(1.154分),第三是警觉性增高得分(1.104分)。结论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心理素质较高,灾害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教育有助于救援人员尽快恢复和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