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袁龙  李智  吴惠泽  韩广森 《山东医药》2011,51(8):20-21,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27例超低位直肠癌,运用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行超低位保肛65例(腹腔镜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62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愈后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复发、转移、大便失禁和总生存率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符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适合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  相似文献   

2.
李苏宁  李沙 《山东医药》2005,45(23):61-61
1989~2003年,我们对43例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行改良Duhamel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1例HD患儿中,行改良Duhamel术4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周~10岁。行Soave术(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0天~9岁。  相似文献   

3.
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与一次性吻合器低位吻合,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量50-180ml,无手术死亡。术后8例肛门排便功能受影响,半年后恢复。1例出现吻合口漏,保守治疗后治愈。45例获随访,时间3个月-5a,8例(14.9%)盆腔局部复发。认为采用TME和吻合器低位吻合保留肛门的方法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Ⅰ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的疗效.方法 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Ⅰ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儿童中、高位肛门闭锁7例.术中首先腹腔镜监视下,游离直肠,分离结扎断离直肠尿道(阴道)瘘管;然后通过盆底肌肉中心形成盆底隧道,将直肠从中拖出,与会阴皮肤吻合.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操作时间80~120 min,平均100 min;出血量5~ 10 mL,平均8 mL.无需要输血者.未见术中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持续3个月.术后随访3~24个月,3例失访.其余4例患者肛门无狭窄,每日排便2~3次,无污粪发生,会阴检查显示会阴部对称,肛门位于肛门隐窝中心.疗效为优3例,良1例,无大便失禁者.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Ⅰ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良性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直肠癌术后出现良性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和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结局。 结果80例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中,低位狭窄56例(71.8%)、高位狭窄24例(18.2%),其中预防性造口52例(65.0%),术后吻合口漏38例(47.5%),术前放化疗8例(10.0%)。借助指检扩肛方式治疗者40例(50.0%),指检治愈率85%(34/40);通过内镜球囊扩张32例(40.0%),扩张次数的中位数为2次(1~4次),内镜下治愈率50%(16/32);留置肛管后解除狭窄4例(5.0%)且最终治愈2例;通过TEM切开狭窄治愈2例(2.5%);经腹吻合口切除后肠管再吻合治愈2例(2.5%)。治疗总成功率为70.0%(56例),30.0%(24例)治疗失败患者中:58.3%(14/24)为弥漫性狭窄,41.7%(10/24)为管状狭窄,无膜性狭窄患者;75%(18/24)发生过吻合口漏;75.0%(18/24)属于低位狭窄,75.0%(18/24)并发盆腔感染,最终造口还纳失败,被迫接受永久造口。治疗失败者当中吻合口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明显多于治愈者,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没有死亡病例。 结论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为肛门指检、内镜治疗手段,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失败者与吻合口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等相关,临床工作中理应重视这些并发症,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6.
王亮  王忠荣  徐兵  苏义林  朱娟 《山东医药》2013,53(17):56-58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远期并发症及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9例,根据患儿年龄及病变段长度,行改良Soave's术63例、Lynn术10例、改良Duhamel's术7例、其他术式9例.术后随访4 ~12年,根据患儿的直肠肛管测压、钡灌肠检查结果及Teitelbaum评分法,评价不同术式对患儿术后远期并发症及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 获访65例,术后肛门排便正常26例,好24例,欠佳12例,差3例;其中24例出现远期并发症,以大便失禁或污粪最常见.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远期肛门排便功能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依不同病变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8例Ⅲ型食管闭锁患儿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食管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 结果 218例患儿中,Ⅲa型92例,Ⅲb型1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6例(21.1%),其中Ⅲa型29例(31.5%),Ⅲb型17例(13.5%);发生吻合口狭窄53例(24.3%),其中Ⅲa型29例(31.5%),Ⅲb型24例(19.0%),食管闭锁不同分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3,P=0.001; χ2=4.497,P=0.034)。53例吻合口狭窄患儿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123例次,每例(3.5±1.6)次,临床痊愈,无食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其中Ⅲa型扩张73例次,每例(4.0±1.8)次;Ⅲb型扩张50例次,每例(2.5±0.7)次;Ⅲa型患儿术后食管狭窄扩张次数更多(t=-4.053,P=0.027)。 结论 Ⅲa型食管闭锁较Ⅲb型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食管扩张次数更多。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是治疗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型术式观察其疗效,以探讨该术式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支撑吻合管施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性环礼式结直、结肛吻合术,术后6mo以上在访病例358例.结果术后5a者59例,存活者48例,五年生存率81.36%;局部术后复发44例,复发率12.29%.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感染5例,均占1.4%;膀胱尿道结肠瘘3例(0.84%);结肠阴道瘘3例(0.84%),骶前感染并结肠瘘4例(1.12%);吻合口出血16例(4.48%).无手术死亡率.排便功能:术后最早出现便意是术后d4,多在术后5d~7d,一般术后3mo~6mo可接近或达到正常人水平.提出了新的肛门排便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优233例(65.08%),良72例(20.11%),一般38例(10.62%),差15例(4.19%).结论本手术在支撑管的支撑吻合性能、操作技术、吻合口愈合机制、肿瘤的根治性、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等方面均是可行的,在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多方面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 方法对72例OOC患者采用TST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 min(25~45 min),平均术中出血20 ml(10~50 ml)。术后除1例肛门狭窄,2例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出现暂时性排气失控,6例出现一过性急便感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排便频率、排便感、肛门坠胀、排便方式、排便时间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72例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1%(67/72)。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3.6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 结论TST治疗OOC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创平台的创新、微创技术的提高及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越来越多,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吻合口漏、盆腔慢性感染、直肠阴道瘘等)也相应增多。拖出式二期结-肛吻合近些年来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由于将近断端肠管拖出肛门外二期进行吻合,与直接一期结-肛吻合比较,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预防性造口,降低了住院费用,提升了生活质量,远期的肛门功能和肿瘤学效果满意,尽管这种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质疑,本文结合文献及笔者团队近三年开展的临床病例资料,就此种手术的命名方式、适应证选择、相关并发症、肛门功能及肿瘤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仅供临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门外结直肠吻合的保肛术,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肛门外结直肠吻合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随访5 a局部复发1例,所有患者肛门控便功能在术后3~6月恢复.认为本术式在保证彻底根治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保肛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进行胃肠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04/2007-09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CAC进行胃空肠吻合;对照组使用管型吻合器进行胃空肠吻合.术后观察有无发生与胃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CAC的排出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与吻合相关的胃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CAC均于术后10-30d排出体外.结论:应用CAC进行胃肠吻合安全可靠,使用简便.  相似文献   

14.
横结肠代食管术治疗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食管狭窄患儿行横结肠代食管术,术中保留横结肠左动脉升支并经胸骨后隧道顺蠕动间置结肠,行结肠食管颈部吻合21例,结肠咽腔吻合11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周~1a(12例伤后3~4周内手术)。结果均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颈部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气管切开1例;均能进普食,随访1~24a发育正常。提示胸骨后横结肠代食管术适用于食管瘢痕性狭窄患儿,术中可行食管结肠颈部吻合或结肠咽腔吻合。  相似文献   

15.
符炜  宋文哲  徐为 《山东医药》2009,49(28):91-9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长期慢性便秘病史及营养不良,2例因肠梗阻入院行一期造瘘术,两例行Dixon术式,其余所有病例均行Soave手术,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长期慢性便秘史和钡灌肠检查是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诊断依据;Soave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20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吻合关闭器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癌肿下缘距肛缘 4~ 7cm)患者 2 0 7例。均无手术死亡 ;发生吻合口漏 10例 ,吻合口狭窄 19例。术后 2~ 4周肛门排便功能优良 ,排便次数控制在 2~ 4次 / d。术后平均随访 37(8~ 72 )个月 ,局部复发 13例 ;3年和 5年生存率平均为 89.2 %和 6 96 1%。认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 ,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微波治疗食管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间,采用微波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56例,其中男49例,女7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58.5岁。患者就诊距术后2个月~5年。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病程在12个月以内接受微波治疗者33例,为吻合口狭窄近期治疗组。吻合口狭窄病程1年以上接受微波治疗者23例,为吻合口狭窄远期治疗组。治疗前内镜检查食管狭窄分为:轻度(直径6~8mm,能进半流质饮食)、中度(直径3~5mm…  相似文献   

18.
颈部食管胃粘膜延长单层吻合术1032 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32例上、中段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食管胃粘膜延长单层吻合术,术后仅发生颈部吻合口瘘9例(0.8%),吻合口狭窄6例(0.6%),手术效果满意。认为采用食管胃吻合口粘膜各延长0.6cm,然后行食管胃单层吻合术,可使食管胃吻合口坚韧的粘膜下层密切接触,对缝线的支持力强,缝线不易撕脱,吻合口组织对合严密,无过度组织内翻,吻合后腔内外光滑,是能明显减少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逯元军  崔正民  刘宇 《山东医药》2012,52(45):83-8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年龄对婴幼儿行经肛门Soave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远期大便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其中实验组32例、年龄年龄19 d~3个月,对照组48例、年龄3~12个月。两组均行经肛门Soave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术后4岁时,进行Heikkinen临床主观评分和肛肠测压,综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远期控便功能。结果实验组术后远期临床评分为(8.4±1.3)分,对照组为(10.3±1.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肛管静息压为(26.1±5.7)mmHg,肛管高压带长度为(1.8±0.2)cm,对照组分别为(40.4±10.3)mmHg、(2.1±0.3)c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两组最大收缩压及感觉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年龄对婴幼儿行经肛门Soave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的肛门控便能力有较大影响,过早进行手术可能通过损伤肛门内括约肌导致其术后控便能力下降,影响患儿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次全结肠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直肠前壁悬吊术和子宫圆韧带短缩术在改善混合型便秘的出口梗阻病理因素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直肠前壁悬吊术和子宫圆韧带短缩术的1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Hallbook肛门功能量表、Bristol大便形态评分、GIQLI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评分、排便满意度随访2年。 结果术后随访满2年达100%。15例平均年龄(44.1±13.2)岁,平均病程(15.7±9.9)年,均为经产妇,在慢传输基础上同时合并1种或多种出口梗阻病理因素。其中,8/15同时合并直肠前突(轻-中度)、直肠粘膜脱垂/套叠、子宫后倒和会阴下降。术后1月、3月、6月、1年和2年,排便次数分别为:(7.40±1.33)次/d、(5.43±1.28)次/d、(3.97±2.03)次/d、(3.33±1.56)次/d和(2.27±1.21)次/d,均有稳定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以后各阶段控便时间>30 min与分辨肛门排气排便,P>0.05;各阶段排便时间<15 min,P<0.05。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患者术后2年满意度、GIQLI胃肠生活质量评分、Bristol大便形态评分、和Wexner评分分别为93.33%、92.73±13.82、4.60±0.91和7.67±3.21。 结论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直肠前壁悬吊术和子宫圆韧带短缩术能够有效改善混合型便秘的出口梗阻病理因素,具有较好的近远期肛门自制功能、排便功能和排便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