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7、14天 ,肺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的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炎性肺组织阳性染色呈不均一性 ,为局限性分布。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等部位。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有助于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对肺炎衣原体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点 (1、3、7、14、2 1、2 8和 6 0天内 )处死动物 ,以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天在肺间质、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可见明显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病原体感染肺泡上皮细胞 ,形成各种发育阶段的肺炎衣原体包涵体。 7天后在支气管及肺泡间质中单核细胞浸润呈上升趋势 ,肺泡隔中见Ⅱ型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但未再见到肺炎衣原体的包涵体。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时间短 ,未见包涵体形成。 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提供依据。本组资料还显示 ,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实验鼠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以小鼠作为肺炎衣原体感染实验动物模型的价值。方法: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接种Icr小鼠,通过不同时点(60天内)处死动物,观察其肺部的病理改变。结果:鼻内接种衣原体后,Icr小鼠产生肺部感染,特征性病理改变是斑片状间质性肺炎,早期(7天以内)病变较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并伴有泡沫细胞堆积;后期(14天以后)病变开始减轻,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浸润为主,并逐渐转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结论:给Icr小鼠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可引发肺部感染,该模型有助于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小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感染后小鼠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9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内接种途径建立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无菌缓冲液。分别在接种后的第1,3,5,7,14,21,28和42d,各处死6只动物,收集标本。观察记录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感染肺炎衣原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表现多为局灶性肺炎,14d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增多,并伴不同程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后24h,可见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第3d时浓度达到最高(24·38±2·52)pg/mL。持续至第7d,而后恢复到基线水平。血清IFN-γ在接种后24h即达到峰值(23·00±5·15)pg/mL,此后浓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小鼠Th细胞功能上以Th1细胞占优势,接种肺炎衣原体后Th1/Th2比值明显降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第3d时,Th1/Th2比值降到最低值。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所检测42d内,所有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宿主肺部炎症病变加重与早期Th1细胞免疫活性受到抑制有关。与外周血IFN-γ/IL-4比值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IL-4,更能代表Th1/Th2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肺组织TOLL样受体(TLR)2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TLR4基因缺失小鼠(C3H/HeJ)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B203580组和PDTC组,每组24只.每组分别按1、4、7、14 d各分4个小组,每小组6只.对照组鼻内接种二磷酸蔗糖(2sp)缓冲液,模型组和干预组均给予约4.0×106IFU/mL(0.04 mE)的肺炎衣原体鼻内接种,SB203580组和PDTC组在接种完肺炎衣原体后分别立即腹腔注射相应的p38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100 mg/kg)或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50 mg/kg).分别于接种后第1、4、7及14 d处死小鼠,RT-PeR法检测肺组织TLR2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肺组织TLR2 mRNA表达迅速升高,以第4 d和第7 d明显,14 d以后开始下降.PDTC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肺脏组织TLR2 mRNA表达,并在感染高峰期抑制明显.SB203580对小鼠肺组织TLR2 mRNA表达也有明显抑制.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SB203580和PDTC对小鼠肺组织TNF-α表达均有抑制作用,SB203580对TNF-α的抑制作用强于PDTC.结论 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可引起TLR2表达的增加.对p38MAPK和NF-KB的干预均影响TLR2的表达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提示肺炎衣原体可能是通过TLR2/MAPK和TLR2/F-κB通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模型,探讨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其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2(TLR2)-p38蛋白激酶(p38MAPK)中TLR2 mRNA和p38MAPK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其影响以及炎症介质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使用TLR4基因缺失小鼠(C3H/HeJ)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组、肺炎衣原体感染加特异性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分别按接种后1、4、7及14 d各分4组。正常组鼻内接种2SP缓冲液,感染组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干预组在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即在腹腔注射SB203580,分别在预定的时间处死,取肺脏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 mRNA和p38MAPK mRNA的表达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小鼠肺组织TLR2 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迅速升高,以第4 d和第7 d最明显,其中TLR2mRNA在第7 d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7.24±1.78)mg/L比(0.64±0.14)mg/L],p38MAPKmRNA在第4 d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9.267±1.813)mg/L比(3.734±0.946)mg/L],14 d以后感染开始减轻。其相应的肺组织TNF-α含量表达也升高,并明显高于正常组,以第4 d为高峰(77.29±9.66)pg/mg。给予SB203580抑制剂后TLR2 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明显减弱,以第4 d和第7 d明显,其中TLR2 mRNA在第7 d为(0.269±0.09)mg/L,p38 MAPK mRNA在第4 d为(0.002±0.001)mg/L,其相应的肺组织TNF-α含量表达与感染组比较也明显降低,以第4 d(25.76±3.49)pg/mg明显。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可引起TLR2-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SB203580对TLR2-p38 MAPK信号通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表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与TLR2-p38MAPK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阴道内感染引起小鼠输卵管炎症的机理、病理改变。【方法】通过雌性小鼠阴道内接种小鼠肺炎(MoPn)沙眼衣原体,感染后不同时间观察小鼠输卵管病变情况,并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其病理改变。【结果】感染早期小鼠输卵管出现急性炎症改变,病理表现为黏膜层水肿、脱落和坏死;电镜下,在黏膜上皮细胞中找到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期小鼠输卵管出现输卵管阻塞和积水,病理表现为黏膜皱襞减少,黏膜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成矮柱状,顶部纤毛消失,输卵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以CD4^+T细胞浸润为主。【结论】阴道内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逆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症、粘连、阻塞和积水;其病理基础早期为黏膜层急性炎症改变和后期为输卵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局部以Th1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导致了慢性输卵管炎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时高脂血症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感染组和感染+高脂组,每组12只.CPN感染于试验开始经鼻内每隔2周,共6次分别接种0.05mL Cpn(6.6×106IFU/mL).免疫荧光检测Cpn IgG抗体.初次感染后12周全部处死,放免法测定IL-6、IL-8的水平,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8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感染+高脂组与感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感染组和高脂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感染+高脂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协同高脂血症诱导和/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该文对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肺炎衣原体可致呼吸系统疾病,通过慢性无症状感染,肺炎衣原体可通过肺部炎症进而扩展到动脉内膜,在一系列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病理改变。然而,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沙眼衣原体致小鼠输卵管炎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阴道内感染引起小鼠输卵管炎症的机理、病理改变。【方法】通过雌性小 鼠阴道内接种小鼠肺炎(MoPn)沙眼衣原体, 感染后不同时间观察小鼠输卵管病变情况, 并通过光镜、免疫组化 和电镜研究其病理改变。【结果】感染早期小鼠输卵管出现急性炎症改变, 病理表现为黏膜层水肿、脱落和坏 死; 电镜下, 在黏膜上皮细胞中找到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期小鼠输卵管出现输卵管阻塞和积水, 病理表现为黏 膜皱襞减少, 黏膜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成矮柱状, 顶部纤毛消失, 输卵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 润, 免疫组化显示以CD4+ T 细胞浸润为主。【结论】阴道内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逆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症、粘 连、阻塞和积水; 其病理基础早期为黏膜层急性炎症改变和后期为输卵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局部以Th1 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导致了慢性输卵管炎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Chlamydiapneumoniae (C pneumoniae )hasbeenrecognizedasthethirdspeciesofchlamydia C pneumoniae,asacommonpathogenof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inhumans,mainlycausespneumonia Inaworldwideepidemicinvestigationofhumans ,C pneumoniaeantibodywasidentifiedupto 5 0 %inadultsubjects ThepathologicalchangesofpulmonarytissuehavenotbeenspecifiedbecauseclinicalsymptomsafterinfectionwithC pneumoniaetendtobemildandhavesofarcausednoreporteddeath 1,2  Inthisstudy ,weinvestigatedthepathogenesisofC pneumoniaeinfe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T细胞活化表达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ICOS)为基础的荧光示踪技术无创诊断小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以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为模型,分为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同种移植+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治疗(同种移植治疗组)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3、5、7 d,采用荧光染料Cy7.SE标记抗小鼠ICOS抗体(Cy7.SE-ICOS-Ab)经尾静脉注入移植小鼠,用荧光实时显像仪观察移植物荧光图像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表面ICOS表达,H-E染色分析心脏移植物病理改变。结果 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基本不显影;同种移植术后1 d,移植物荧光图像无明显变化,但术后3、5、7 d荧光逐渐增强,术后7 d时荧光强度最明显;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停药3 d移植物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停药5、7 d后强度明显增强。H-E染色表明:各时间点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心脏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1 d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3、5、7 d排斥反应逐渐出现并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术后1 d,各组脾脏T细胞表达ICOS水平无明显差异;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基本不表达ICOS,但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3、5、7 d ICOS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 ICOS表达强度与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度有关,荧光标记的ICOS抗体可能有助于无创评估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1)在小鼠各器官组织的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烧伤后早期小鼠肝脏IFI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C57/129小鼠50只,分为对照组和SB治疗组,TBSA15%~20%Ⅲ度小鼠烧伤模型,分别于烧伤前、烧伤后1、6、12h和24h取肝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IFIT1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正常小鼠心、肝、脾、肺、肾、小肠、淋巴细胞和骨骼肌组织RNA,以RT-PCR检测IFIT1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IFIT1在正常小鼠各组织均有表达,但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对照组烧伤后肝组织IFIT1表达显著增高(P<0.01),烧伤后SB治疗组IFIT1表达量较对照组相应时相点降低非常显著(P<0.01)。结论IFIT1在小鼠体内广泛表达。SB对严重创伤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内IFIT1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CD45.1 两种工具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示踪的研究。利用小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回输BMM对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EGFP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分离骨髓细胞,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制备骨髓巨噬细胞。尾静脉回输EGFP+BMM到野生型小鼠。受体小鼠分2组:①实验组:每只注射2×106 EGFP+BMM;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1、7 d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中EGFP+细胞存活和比例;7 d后收取小鼠心、肾、脾和肝脏组织,观察GFP+细胞的表达。以CD45.1小鼠为供体, CD45.2小鼠为受体,同上进行BMM回输,术后7 d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CD45.1+细胞的比例。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灌注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同时回输PBS或EGFP+BMM。灌注后7 d,观察EGFP+BMM在心脏的浸润、心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结果 EGFP+BMM回输后1、7 d,外周血中EGFP+细胞比例分别为[1st day:(4.6±0.5)%;7th day:(4.4±0.5)%],对照组外周血中无EGFP+细胞存在。回输第7天,受体小鼠脾脏中有GFP+细胞表达,心、肾、肝中无GFP+细胞表达。CD45.1+BMM回输后第7天,外周血中CD45.1+细胞比例为(4.3%±0.4)%,对照组中无CD45.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促进血压升高、心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AngⅡ灌注后,回输的EGFP+BMM能浸润到心脏,促进心脏中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血压升高。结论 该方法解决了BMM的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的标记示踪问题,回输BMM可以在受体体内存活,而且证实巨噬细胞回输促进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国华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2):104-105,F0003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颅内胶质瘤动物模型及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在体外培养C6细胞,借用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区,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分别在接种后9、15及21天处死,解剖各组荷瘤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不同时期胶质瘤PCNA的表达。结果此模型胶质瘤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不同时期胶质瘤中PCNA均呈高表达,接种后9天组尤其明显。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重复性好,PCNA在各期均高表达说明胶质瘤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荷瘤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铜锌的变化及口服醋酸铜(150mg/kg)后铜、锌在体内的动态分布过程。方法:用Balb/C小鼠造成实体瘤模型,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组织中的铜锌含量。结果:荷瘤小鼠肝脏及胃肠组织的铜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清及脾脏组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与此同时心脏组织及血清的锌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出现有意义的下降(均P<005),而肝脏、脾脏则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5,P<001)。荷瘤小鼠口服铜盐后,所观察的组织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铜高值出现在05h的是血清;到2h的有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而5h时血细胞、肿瘤组织出现最高值;肝脏组织的铜在12h时仍在上升;锌随着铜的变化而变化,锌高值出现的时间一般与铜出现高值的时间同步或后移(除肝脏)。结论:荷瘤使机体内铜锌分布发生变化,血清铜升高、肝脏及胃肠等重要组织中的铜降低。给铜后,荷瘤小鼠体内铜、锌的动态变化因组织不同而异,肝脏是铜聚集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芨多糖载纳米粒对肝癌小鼠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选择60 只健康雌性ICR 小鼠, 复制小鼠肝癌的实体瘤模型,随机分成A、B、C 3 组,每组20 只。其中,A 组注射生理盐水,B 组注射紫杉 醇溶液,C 组注射白芨多糖为载体的紫杉醇纳米粒。连续给药2 周后处死各组小鼠,解剖得到肝癌肿瘤,比较 各组小鼠的瘤重、瘤体积、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等抗肿瘤活性指标。结果 ①与A 组相比, B、C 组小鼠的瘤重、瘤体积变小,且C 组变小幅度大于B 组(P <0.05)。以A 组为参照,B 组小鼠抑瘤率为 16.86%、C 组抑瘤率为4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白芨多糖载体的紫杉醇纳米粒有较高的抗 肿瘤活性。②与A 组相比,B、C 组小鼠肝脏指数降低,且C 组降低幅度更大(P <0.05);脾脏指数、胸腺指 数升高,且C 组升高幅度大于B 组(P <0.05)。结论 以白芨多糖为载体制备的紫杉醇纳米粒对肝癌有较强 的抗肿瘤活性,可减小肝癌小鼠的瘤重、瘤体积,提高抑瘤率,改善携瘤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 数。白芨多糖可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